百里奚:人民至上
我们见识过不少极端化的表达,在极左与极右(右的这一面包含面更广)言论中,寻常可见。比如土地革命时期也是王明极左时期,王明提出的口号: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化;抗战时期也是王明的极右时期,王明提出的口号: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对此,毛泽东主席进行过有力的批驳。
不过,毛泽东主席也肯定过“绝对”:
1962年9月30日,毛泽东在会见非洲客人时说:按照唯物辩证法,世界上上一切事物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也许一万年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会变成某种什么别的东西。但是唯物辩证法是不会变的,它是绝对真理,其余的都是相对真理。
可能有人会把“至上”这种词语划归极端化的表达里吧,不过我想,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主词是什么,我以为“人民至上”是合适的。
把人民摆进历史的恰当位置,把人民作为事业的出发点,党的十八大对于我们党的宗旨的毫不含糊的重申,有着正本清源的作用,对一个时期以来思想战线上一定程度的混乱状况会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历史是人的历史,人是历史的主体。《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里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后来他还强调说,“我把唯物史观的精髓概括成一句话。叫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过去打仗,靠的是人民;现在建设,靠的还是人民。一切成就都来自人民自己的努力。”(转引自熊向晖《历史的注脚——回忆毛泽东、周恩来及四老帅》,P18)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七大闭幕式上,毛泽东说,“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我们讲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这里的人民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1949年9月7日在新政协会议召开前,周恩来向政协代表做的报告中就说,“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 9月22日,也就是新政协会议召开期间,周恩来做报告,再次说,“总纲中关于人民对国家的权利与义务有很明显的规定。有一个定义须要说明,就是‘人民’与‘国民’是有分别的。‘人民’是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反动阶级觉悟过来的某些爱国民主分子。而对官僚资产阶级在其财产被没收和地主阶级在其土地被分配以后,消极的是要严厉镇压他们中间的反动活动,积极的是更多地要强迫他们劳动,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在改变以前,他们不属于人民范围,但仍然是中国的一个国民,暂时不给他们享受人民的权利,却需要使他们遵守国民的义务。这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这是对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团结和生产有利的。”人民的内涵,现在当然也发生了变化。
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把人民主体性在实践中予以体现,十八大报告、习近平同志多次公开讲话,之所以把形式主义作为需要坚决克服的大问题,之所以要在全党开展声势浩大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形式主义作为反“四风”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形式主义是不讲人民主体性的。
国内问题也好,国际问题也好,它们有一个或重或轻、或直接或间接的历史观问题在背后。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其基点是鲜明的人民史观。按毛泽东主席的话语,就是破除英雄史观,树立奴隶史观。人民至上,人民史观是至关重要的一维。
相关文章
- 否定阶级斗争就是对共产党的背叛--评韩钢文
- 刀锋:王院长的“阶级斗争”文章,你们真看懂了吗
- 阶级斗争是理论界的核武器
- 曾飞:阶级斗争无需发明,人民民主专政才是要害
- 驳《郎遥远:社科院院长为何拨亮“阶级斗争”鬼火 》(上)
- 无产阶级为什么会逐渐丧失话语权?
- 孙锡良:请不要把“斗争”扩大为“战争”
- 寒江钓雪: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刺激了谁的神经?
- 辽阳先生:谁在害怕人民民主专政?
- 声援王伟光——“法治”与“阶级斗争”之关系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