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天下,世界统一时代来临
中国路在何方?
      ——目前的形势与对策:转危为机,走向世界领袖之路
      悟实蜃辉 著
   朋友你好!如果你是知道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南京大屠杀的炎黄子孙,如果你是一个尚有血性、不甘中国再度覆亡的中华儿女,如果你是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人:你就应该看一看这本书。因为,中国目前又陷入了百多年前的危境,甚至比百多年前更为危险,可能遭遇种族灭绝,我们却没有认识到危险的程度。“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使种族不遭灭绝,“亡国奴”的覆辙恐怕也不是广大中国人民的向往。因此,国家的兴亡,关系着每一个国人的前途和命运,每个国人也都需要关心。与此同时,世界正走向统一,美国正走向衰落,中国还遇到一个成为世界领袖的绝好机会。中国何去何从?是亡国灭种,还是成为世界领袖?这取决于我们这次关键性的选择,我们这次关键性的作为。在这个关键性的过程中,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你可以做什么?本书在纷繁复杂的关系中,拨冗去表,直抓问题的核心和主要矛盾,深入浅出,见解独到,指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道,设计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希望给关心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提供一个参考,给你未来奋斗方向提供一个参考。
纵观天下,世界统一时代来临
1、宇宙恩赐地球生命,文明燎原统一大势(46)
在茫茫宇宙中,人类逐渐认识到,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生命是宇宙对银河系的恩赐,文明是宇宙给地球的赠礼。
科学研究认为,目前的宇宙产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宇宙大爆炸,太阳系产生于此后不断变化中形成的一团星云。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而太阳系又是它所在的直径长达7万光年的银河系中2000亿颗恒星中的一个。
“星云说”认为,50多亿年前,在银河系的位置,形成了一个比太阳大许多倍的大星云。这个大星云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逐渐收缩,收缩过程中内部出现了许多急速旋转的旋涡。旋转过程中,大星云又碎裂为许多较小的星云,而其中之一就发展为太阳系。由于原始星云是在急速旋转中形成的,所以一开始这块星云就不停地旋转。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这块星云继续收缩,同时旋转加快,结果形状越来越扁,逐渐在赤道面上形成了一个“星云盘”。组成星云盘的物质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继续收缩和聚集,大约在46亿年前,中心部分形成了太阳,周围则形成了包括九大行星在内的一系列行星。
人类已经在银河系之外观测到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叫做河外星系。人类目前可以看到的星系,距离地球最远200亿光年。但是宇宙的边界何在?还是没有人知道。也许宇宙是没有边界的。如果宇宙有边界,那么,边界外边就不是宇宙了吗?
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旧的星球不断地消逝,新的星球不断地产生。银河系在广袤的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人类所知的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里如此众多的星球上,人类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星球与地球上一样具有生命存在的根据。也就是说,唯有地球,被上苍赐予了生命存在的理想环境:空气、阳光、水分,还有适宜的温度。正是这一点,使得地球成为物质运动的奇迹——生命产生的摇篮,使得生物得以产生和进化,人类得以诞生和进步,文明得以创造和发展。太阳系多么幸运!地球多么幸运!人类多么幸运!
正是在这种能够诞生生命的理想环境下,经过近10亿年的发展,地球上的物质从无机物合成了甲烷等碳化物,然后又进化为糖、脂肪酸、甘油、氨基酸、嘧啶、嘌呤等复杂有机物,进一步发展为单个的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等生物大分子,最终产生了多分子体系的非细胞原始蛋白体生命。30多亿年前,原核细胞诞生了。以后又经过20亿年的缓慢发展,真核细胞在水中出现。这些原始单细胞生物在4-6亿年前开始分化:一部分自养功能加强,运动功能退化,形成植物界;另一部分运动和异养功能加强,自养功能退化,形成动物界。
此后,生物进化速度加快。在3.5-4亿年前,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2亿年前,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出现;7千万年前类人猿出现;1400-800万年前进化出直立猿人;250万年前发展出原始人:在非洲热带森林,最终燃起了人类文明之火。
随着原始人向世界各地的缓慢迁移,人类的文明之火开始向全球蔓延。到1万年前,亚、非、欧、美洲已经都有了人类居住。5000年前,在发展较快的亚非等地,产生了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几大相互隔离的文明区域,出现了居民密集的聚落,诞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家,人类文明进入阶级和国家支配的社会阶段,文明发展终于走上正轨。此后,以国家为标志的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黄河流域、爱琴海等地区诞生,并不断扩张。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一个文明区域最终都将走向统一,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统一的过程中也有分裂,但每一次分裂之后,又会在更大规模和更高程度上重新统一,因此文明区域的统一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程度越来越高,最后将达到紧密的、完全的全世界所有文明区域的统一。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
尼罗河流域是最早建立人类文明的区域。早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就建立了城市国家(或称为城邦),大约有40个左右。其中涅伽达和黑拉康波里斯等是比较重要的国家。早王国第一王朝(公元前3100——公元前2890)时期,建立了统一政权,但统一的区域只限于第一瀑布下的上下埃及;中王国(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8世纪)的统一则把疆界扩大到包括了东北方的黎巴嫩和南方的努比亚的很大部分;新王国(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统一的区域北至小亚细亚,南过尼罗河第四瀑布,西接利比亚沙漠,东临幼发拉底河,成了横跨西亚和北非大陆的世界性帝国,创造了奴隶制帝国文明。
在两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2371年,先后出现了几十个城市国家(城邦),主要有埃利都、乌尔、乌鲁克、温玛、拉尔萨、拉伽什、苏鲁巴克、尼普尔和基什等等。早王朝时期,乌尔第一王朝(?-?)管理的区域局限在两河流域中下游,萨尔贡建立的阿卡德王国(前24世纪中叶-前2230年)则大大拓展了统治区域,西抵地中海,东达埃兰,成为从波斯到地中海的整个世界的统治者。
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两个距离较近的文明区域。在公元前7世纪前期,兴起于底格里斯河中游的亚述帝国(公元前8世纪-前605年)第一次囊括两河流域和埃及两大文明地区以前,人类文明的各大区域都是相互孤立地发展的。亚述帝国领土包括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以色列、巴比伦、阿拉伯半岛、埃及和伊朗高原。两大文明区域的融合,对人类文明的升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兴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前550-前330)是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包揽了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河三大古代文明中心,边界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色雷斯沿岸,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面积近700万平方公里。从文明交往的观点看,波斯帝国既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又开启了希腊罗马文明的先河。波斯帝国在古代帝国文明交往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灭亡波斯帝国的马其顿王国(公元前4世纪中叶-公元前2世纪中叶)国王亚历山大又把统一区域向外进行了扩张,西至巴尔干半岛,北括中亚草原,东拥印度河流域、南及埃及,也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包括了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河三大古代文明中心。
公元前5世纪兴起于意大利半岛的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1453年),公元前后达到鼎盛,从幼发拉底河到大西洋岸,从北非到多瑙河和莱茵河,不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还把地中海变成了它的内湖,在希腊文明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的罗马文化。
公元7世纪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632-1258),公元8世纪中期已经征服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非洲北岸、西班牙等地,并深入中亚细亚,占领阿富汗、印度西北部,进入印度河流域,也成为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包括了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三大古代文明中心。
在东亚,公元前3世纪以前只有一个成熟国家中国。从尧舜禹时代开始的东亚大陆地区的族群整合,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长达数千年的整合过程,将东亚最发达的地区全部纳入新出现的成熟国家之中。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原生形态国家的生成过程,其规模决定了其演进道路的特殊性,从此,东亚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历史发展之路。在东亚以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这个国家不可避免地起着主导作用。从这个核心地区生成的文明逐渐向周边地区扩展,东亚各地区间的互动明显多于东亚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互动,结果将东亚构建成了古代一个独具特色、自我发展的世界。
夏朝和商朝是带有方国联盟性质的原生国家,能够控制的范围较小,对区域内的控制力也不强。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区西起太华山以东、东到豫东平原、北至黄河北岸、南达南阳盆地,主要活动在今豫西、晋南一带。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人统治的地区已经西起关中平原西部、东到胶莱平原、北起北京以南、南到江淮一线,有了大大的扩张。
到西周(公元前1056?-公元前771年)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都被纳入直接统治之下,甚至商亡后殷遗民远迁朝鲜半岛大同江流域建立的箕侯国,也是周王朝的诸侯国之一。春秋以后,虽然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受到削弱,但各诸侯国对本国的控制力却相对加强。随着郡、县、乡等新的地方管理机构的出现,战国时代的各主要国家都已经步入成熟的国家形态。
在日本,据公元1世纪成书的《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日本“分为百余国”,至后汉时发展成“三十余国”。1593年,尾张国(今爱知县名古屋)的大名织田的亲信丰臣秀吉实现了日本的统一。(ZF147)
随着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海上新航路的开拓和新大陆的发现,出现了另一类型的世界性大帝国——殖民帝国。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俄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日本等殖民帝国推上了历史舞台。人类的文明之火已经形成燎原之势。
2、文明区域连成片,螺旋扩大为一体(48)
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被局限的范围称为文明区域。一个国家、一种文明,自其形成之日起,就存在外拓的张力,在遇到自然环境或其他国家、文化的抵制之前,这种外拓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达到自身发展的极限。一般地,古代和中世纪,限于军事技术的水平,文明区域多以高山、河流和大漠为界,浩瀚的海洋更是不可逾越的界障。例如,受到沙漠的阻隔,古代埃及文明一直局限于尼罗河流域的狭长地带,仅有的拓展则是向西亚和两河流域;受制于喜马拉雅山和德干高原的限制,印度文明长期局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伊朗高原和阿拉伯沙漠则是两河流域文明的早期界限。
打开地图,很容易看到,各国之间多以高山为界,如: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中国与印度等国的国界,长山山脉是越南和老挝的边界,图门江和鸭绿江是中国与朝鲜的边界,阿尔卑斯山是意大利和法国、瑞士、奥地利的边界线,比利牛斯山是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线,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挪威和瑞典的边界线,安第斯山脉是秘鲁、智利和玻利维亚、阿根廷的边界线。
印度濒临印度洋,东西南三面环水,北有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作屏障,地理上自成一体。喜马拉雅山峰峦尖峭,终年积雪,与外界无交通可言。东北部那加山脉中有一些山峡,也不易通过。只有西北边境的欣杜拉季、苏莱曼、基尔塔山脉中有一些山口可以通过,而印度史上接连发生的外族入侵和迁入,恰恰都是从这个方向过来的。
两河流域又叫“美索不达米”,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指发源于土耳其境内亚美尼亚高原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二河由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波斯湾,形成同样走向的狭长地带。它的西边斜边与叙利亚和阿拉伯沙漠为邻,东边斜边以扎格罗斯山和伊朗高原为屏,北面的陶鲁斯山脉和亚美尼亚高原形成它与小亚细亚半岛的天然边境,南面濒临波斯湾。
秦统一之后的中国,东际大海、西阻青藏高原,都受到自然环境的阻隔,但统一的秦王朝毕竟是东亚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帝国,因此,其在南部和东北两个方面都已经达到发展的极限。无论是朝鲜半岛南部,还是东南亚地区,社会的发展都尚未达到可以建立或支撑成熟国家的统治的阶段,这里与秦王朝的统治中心又过于遥远,所以,尽管秦兵曾经出现在朝鲜半岛的大同江流域与今越南北部,这里也没有一个可以阻挡秦王朝发展的政权,秦王朝的外拓还是在这里停下来——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与遥远的距离,都是在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技术条件下无法克服的困难。
中华帝国势力的扩张从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开始。由于西面和北面不存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首先征服了西域地区,开辟了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为了免受游牧民族的侵扰,之后又征服了气候干燥的蒙古的很大一部分以及西藏喜马拉雅山区大片领土。
随着中国的火炮外传,蒙古军队获得了空前的军事力量,使得蒙古人能够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然而,1274年和1281年,忽必烈两次派兵攻打日本都剪羽而归。虽然是两次“神风”帮助了日本,但如果没有海水的阻隔日本就不可能有招架之力。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对英国用武,但英吉利海峡还是让他们频尝失败的滋味。文明区域的交融还受限于海水的阻击。
因此,确定文明区域范围有两个决定因素,一军事技术,二地理障碍。军事技术为拓展张力,地理障碍为拓展阻力,二者达到平衡,文明区域的范围就限定了,所有国家都在一定的文明区域范围内建立和存在。
交往是文明的存在状态,文明交往使古代各个文明中心从小国林立状态,都演变成了统一的帝国,也促进了各个文明区域的文明走向极盛,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同时,随着各个文明区域的不断扩大,几大文明区域之间的孤立状态又逐渐被打破,各种文明的成果互相渗透和融合,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升级。
人类文明区域的扩大是螺旋式的,统一区域是在不断的分裂与统一过程中逐渐扩大的。例如,秦朝(公元前221-206)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疆域东达朝鲜半岛北部、南达今越南北部地区,东至大海、西至陇西。在秦的基础上建立的汉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又向周围进行了扩展,疆域东、南至海,西经河西走廊到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以及越南北、中部,北到大漠,东北迤至朝鲜半岛北部。但是经过汉朝末期分裂为三国、西晋不稳定的短期统一和南北朝混乱,到第二个大统一时期隋唐,疆域大大扩展,也使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隋朝(581-618)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新疆东部,西南至云南、广西和越南北部,北到大漠,东北迤至辽河。唐朝(618-907)疆域初年南部同隋,北部在7世纪后半叶极盛时包有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西北曾达里海,东北曾达日本海。
唐亡后,经过五代十国、辽、宋、西夏和后金的分裂时期,12世纪兴起于中亚的蒙古人统一了所有这些地区,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蒙古帝国。极盛时期的蒙古帝国,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其统治中心建立在中国大都(今北京)。作为欧亚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1271-1368)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新疆,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北面包括西伯利亚大部,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北到北海。此外,蒙古帝国还包括金帐(钦察)汗国(1243-1480)、察合台汗国(1219?-1370)、窝阔台汗国(1225-1310)和伊尔汗国(1264-1388),以及后来取代察合台的帖木儿帝国(1370-16世纪)和南亚印度莫卧儿帝国(1526-1857)。元朝中央政权控制着察合台汗国、宣政院辖地(西藏)、澎湖巡检司和11个行省。窝阔台汗国是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方。窝阔台孙海都与忽必烈争夺帝位失败后被合并到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仅有西辽封地,合并窝阔台汗国后兼有天山南北路及阿姆河以东地方。金帐汗国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西到多瑙河下游,东到今额尔齐斯河,南达高加索,北到原苏联保加尔地区。俄罗斯诸公国几乎都是它的属地,它不受元朝中央政权的控制。伊儿汗国是成吉思汗孙旭烈兀的封地,疆域以波斯(伊朗)和小亚细亚为中心,东自阿姆河,西濒地中海,北自高加索,南到印度洋,它也是独立于元朝中央政权之外的国家。14世纪后期兴起于中亚撒马尔罕的帖木儿自称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察合台汗国的君主,征服察合台汗国后又征服波斯、花剌子模,侵入伊拉克、俄罗斯,攻入印度。此时中国明朝已经建立(1368年),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已经结束。
世界其他各文明区域的发展也是逐渐统一、发展、扩大。在印度文明区域,公元前2300年代就产生了城市国家,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后,雅利安人从西北山口入侵,占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到公元前6世纪初形成了十几个小国家:迦什、拘萨罗、鸯伽、摩揭陀、弗栗恃、末罗、车底、伐萨、俱卢、般遮罗、摩嗟、修罗色那、阿卡什、阿槃底、健陀罗和甘谟惹,互相征伐。通过不断战争,拘萨罗、摩揭陀、伐萨、阿槃底势力渐大,其中摩揭陀最强。到难陀王朝(?——?)统治时成为北、中印度的唯一霸主,并逐渐统一了印度,版图包括整个恒河流域、中印度部分地区、羯陵伽地区和南印度一些地区。推翻难陀王朝建立的孔雀王朝(公元前321-公元前187年)在阿育王时第一次统一了印度次大陆,东起布拉马普特拉河,西至阿拉伯海,西北包括阿富汗斯坦大部分地区,南抵佩内尔河。之后分分合合,到成吉思汗的后裔巴布尔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在17世纪又统一了印度时,领土向半岛南部和东部都有了拓展,疆域东起阿萨姆,西达阿富汗东部。18世纪以后,整个印度沦为全球最大的殖民大帝国大英帝国的殖民地。
由于指南针的发明和航海航空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的控制和利用加强。从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开始,西方依靠坚船利炮控制了世界,殖民帝国遍布全球,全球文明也开始融合,全世界已经逐渐融合为一个文明区域,这标志着全球化时代拉开了序幕。
与此同时,随着飞机和洲际导弹的产生,军事技术的提高已经使得高山、河流和海洋失去了它往昔的意义,在整个地球上已没有军事力量不可逾越的禁区。全球文明区域的统一时代即将来临。
3、文明发展阶段及国家的作用(50)
如果从人类产生开始算,人类的文明已经有300多万年历史。如果从奴隶社会开始算,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走过5000多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文明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区域融合到全球一体,从在地球上的星星之火已经形成燎原之势。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已经经过了五种社会阶段,它们的顺序依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实际上,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这五种社会制度中,每一种后出现的社会制度都要比前一种制度优越,都能够为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因而也更具先进性。
原始社会又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社所有制为基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它始于人类的产生,终于奴隶制的形成,延续时间达300余万年之久。这一时期的人类文明为原始文明。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主要使用石器工具,依靠集体劳动,采集天然食物和捕猎动物维持生存。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原始公社成员共同占有,人们按原始分工进行集体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因而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和阶级,也没有国家。由于人类还处于幼年,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的文明成果也是初级的。原始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的发明和弓箭、制陶技术的发明是原始文明的标志。
奴隶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第二个社会形态,也叫奴隶占有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阶级和剥削的社会,是第一个产生国家的社会,是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和剥削直接生产者——奴隶本身为基础的社会。
奴隶社会由于大规模地利用奴隶劳动,实行简单协作,开始使用铁器等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比原始社会大大提高,科学、文化、艺术也得到较大发展。在古代世界各大文明区域,奴隶制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文字的发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创造和发展,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如中国和埃及的象形文字、希腊的剧本和地圆说、雅典卫城建筑、罗马的建筑技术、中国老子的辩证法等等。
这里有说一下国家的产生。国家是人类文明史上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暴力机器,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列宁选集》第3卷第176页)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产生和存在是有条件的。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有了大的提高,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这些剩余产品又不可避免地被一些人占有,成为私有财产。拥有财产的人想方设法让没有财产的人为他们劳动,剥削这些人。结果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被剥削阶级不愿接受剥削,就会对剥削阶级进行反抗,这样就产生了阶级冲突。为了使得冲突得到控制,剥削阶级建立了政府、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有了这些,国家就产生了。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是控制社会秩序的暴力机构。国家的产生,使得阶级压迫合法化、固定化了。
人类文明的第三个形态是封建社会。它以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剥削农奴或农民的剩余劳动为基础,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封建社会宣扬封建道德为特征的封建思想,在欧洲主要是基督教神学,在中国主要是儒家思想(宣扬天道不变、死生由命的世界观和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
同奴隶制相比,封建生产关系使得农奴(农民)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私有经济,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生产力得到发展。城市中的商业和手工业日趋发达,科学、文化、艺术也获得了更大发展。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文学、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诗、达·芬奇的绘画、布鲁诺和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的宇宙观等等。
人类文明的第四个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它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它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用劳动为基础,是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
与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得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自由”劳动者,获得了更大的人身自由,因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使得人类社会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文明的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如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应用、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的发明促使电气时代的到来,战后科技革命原子能的利用、电子工程、航天太空探索、新型材料、生物工程、海洋开发、光纤通信、计算机技术将人类带入现代化时代,大量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建筑绘画等等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探索中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更是给人类文明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第五个社会形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是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后产生的。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每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同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若干基本特征则是相同的,例如,阶级消灭、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权、计划经济、按劳分配、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物质生产极大地丰富,人们思想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劳动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作为一个有机体,国家也像电脑一样,存在硬件、软件和系统。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是国家的硬件系统,国家体制(所处社会形态)是国家的操作系统,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卫生和科技发展水平是它的系统软件。自然资源包括国土资源、矿产能源资源、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等方面。人口资源可分为人口总量、人力资源(从事体力或技术性劳动为主)和人才资源(从事创造性劳动为主)几方面。
如果把社会形态比作电脑里的系统,那么,原始社会就是最初的8086,奴隶社会是80286,封建社会是80386,资本主义社会是80486,共产主义社会阶段为Pentium,而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则为PentiumI。社会总是在发展,新制度是在解决了旧制度矛盾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制度还会出现矛盾,还需要解决,因此社会制度系统需要不断升级,以适应随着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而提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当然,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世界上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机器的国家也将因其失去作用而消亡,但现阶段还有存在的社会基础。因为,作为社会有机体,每一个国家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中,还是保护有机体存在的甲壳,而军队是它的利爪。国家虽是为对付被统治阶级而建立,但在抵御外族侵略、保护国家内部各集团利益方面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或者说,国家只有在全球作为一个文明区域同时进入共产主义时才会失去作用,在这个文明区域内还存在剥削阶级或剥削制度时,剥削者就会利用国家的力量进行剥削甚至掠夺。为了消灭这些剥削者,其他国家就必须团结起来一致对付剥削阶级控制的国家,否则就有可能被这些国家消灭。历史上,许多文明就因为外族的入侵而消失或间断了,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等。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保护作用不足,未能抵御侵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由于社会主义信念不够坚定而被西方国家“和平演变”。中国文明则是因为抵御能力较强,在西方国家的侵略战争中虽遭深重打击而残存,今天则由于社会主义思想未被彻底颠覆才显示出有复兴的希望。
在抵御外族入侵的作用上,国家的硬件、软件和系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辽阔的疆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军队都是硬件优势。比如,拿破仑和希特勒入侵俄罗斯和苏联之所以不成功,主要就是因为俄罗斯疆土太辽阔,回旋余地大。相反,一些欧洲小国家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这是由于回旋余地太小。
先进的武器和作战技巧是软件优势,光有数量庞大的军队是不够的。大清帝国的军人数量超过来侵略它的所有国家的总和,但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第一次鸦片战争中80万清军就被1.5万英军打败。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军队数量也不算小,但也没有保证印度不成为殖民地。拿破仑在欧洲战场所向披靡,则是凭借其高超的战略战术。
国家的社会系统更为重要。中国共产党能用“小米加步枪”打败美国的“飞机加大炮”,则是全靠社会主义理想。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说:“最终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而不是武器。”“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失利,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外援和文化交流都将毫无意义。”因此说,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扭转百多年来战无不败的历史、“东亚病夫”重新站起来的关键因素,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实际上是没有社会主义思想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70年代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代表。但是,改革开放后,共产党正在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放弃社会主义思想,导致目前许多人感到在西方国家的进攻中没有胜利的希望。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放弃了战胜资本主义的致胜武器。因此,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在千方百计地要消灭中国的时候,中国还必须使用最重要的武器——社会主义理想,而不是放弃它。
4、世界统一在即,鹿死谁手未明(52)
每个文明区域的统一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一般地,都要经过这样的几个阶段:1)、列国阶段;2)、称霸阶段;3)、争雄阶段;4)、冲突(战争)阶段;5)、统一阶段。每个阶段可长可短,但这些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
原始文明 列国时代 称霸时代
 
统一时代 冲突时代 争雄时代
文明区域发展阶段相互关系图
1)、列国阶段
在一个文明区域发展的早期和统一区域解体的初期,文明区域中形成的小政权都因自身的力量弱小不足以对其他政权发生太多威胁或影响而独立发展,大家处于基本能够平安相处状态下。这时就是“列国时代”。如早期希腊,在荷马时代(公元前11-9世纪)建立了多达200多个奴隶制城邦。其中重要的有底比斯、达尔斐、米利都、爱非斯、卡尔希斯、雅典、斯巴达、亚哥斯、科林斯、麦加拉等等,属于“列国时代”。西罗马帝国(395-476)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有西哥特、东哥特、法兰克、诺森布里亚、东盎格里亚、东撒克斯、伦巴德等,进入“列国时代”。
再如中国春秋时期,周王已经无力控制各个诸侯国,王国内的诸侯各自为政,形成“列国时代”。这些诸侯国主要有:晋、楚、秦、吴、越、蔡、陈、郑、魏、梁、蔡丘、赤狄、白狄等。东汉(公元25-220)后期,中央政权已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如董卓集团、袁绍集团、马腾韩遂集团、曹操集团、公孙瓒集团、刘表集团、刘备集团、吕布集团、孙权集团等。这些集团各自为政,相当于“列国”。公元316年,西晋结束后,北方各族建立了15个主要割据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国,总称16国。南方则由司马宗室建立了东晋,史称“东晋十六国”。“东晋十六国”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列国时代”开始。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列国时代”。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分裂(8-9世纪),阿拉伯帝国内独立的各国如葡萄牙、西班牙与东罗马(拜占廷)、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等国也处于“列国时代”。
2)、称霸阶段
由于各种原因,列国时代的国家不可能发展都一样快,实力增强较快的国家便想办法控制别的国家。这时由于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没有足够的力量消灭别国,因此便采取结盟控制别国的策略,而弱小的政权由于畏惧被消灭更是依附于某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同盟中实力最大的国家往往成为盟主,有权号令各国。这一时期就是“称霸阶段”。
如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三皇五帝”都是实际上的“霸主”。按照《风俗通义》记载,“三皇”指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五帝”按《史记》记载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他们都是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这一时期实际上还有许多部落在黄河流域生活,如葛天氏、无怀氏、西陵氏、夏后氏、昆吾氏、顾氏、商氏等等。所有这些部落就相当于“列国”,而“五帝”所在的部落则是在“列国时期”发展较快、后来实力较大的部落,在区域内实力较强,成了“霸主”。
“春秋五霸”则是春秋时期实力较大的诸侯国君,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后来兴起于长江下游的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也进行争霸。这一时期就是“称霸时代”。
斯巴达在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在南希腊确立霸权。雅典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参加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公元前449年)屡败波斯军队,并组成提洛同盟(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取得爱琴海地区霸权。这一时期属于“称霸时代”。
3)、争雄阶段
在称霸阶段后期,弱小的力量被消灭或吞并,较为强大的力量则各自建立了自己的优势,这种优势虽难以消灭别国却可能对别国构成威胁。为了消除威胁,各国竞相加强自己的实力,这就是“争雄阶段”。如中国东周后期,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和战争,到战国时期,周王朝内诸侯国还有二三十个,其中实力最强的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因为这些国家都拥有数十万雄兵,历史上称它们为“战国七雄”,这一时期也就是“争雄时代”。东汉后期各割据势力撕杀到最后只剩曹操集团、刘备集团、孙权集团并分别建国魏、蜀、吴成为三国鼎立之势时,为“争雄时代”。
南北朝时期也属于“争雄时代”。南方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建宋,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北方从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到公元581年隋代北周,史称北朝。
宋金夏辽时期属于“争雄”时代。辽由契丹族人建立,北魏时契丹有8个部落,10世纪初耶律氏贵族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逐渐成为一方霸主。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代后周建宋,到979年陆续灭掉一些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成为中原霸主。西夏是党项族人建立的。1038年,夏国王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因在宋朝西北,称西夏,也成为一方霸主。金是女真族人完颜部首领阿保机于1115年建立的。金原受辽控制,1125年灭辽,成为东北霸主。1127年金灭北宋,势力进一步扩大。同年南宋建立,成为南方一个政权力量。这一时期属于称霸时代。之后宋金夏鼎立,进入争雄时代。
在西欧,随着法兰克王国改称查理曼帝国(800-843)和大不列颠岛上的西撒克斯829年统一7国,与阿拉伯帝国(632-1258)、东罗马帝国(476-1453)等国家在一个文明区域内竞争,各国由“称霸时代”进入“争雄时代”。
4)、冲突(战争)阶段
在争雄阶段的后期,不可避免地,有些国家已经觉得自己的实力足以消灭别国了,于是挑起冲突(一般为发动战争),这就是“冲突阶段”。在“冲突”阶段,如果两败俱伤,大国崩溃,就又进入“列国时代”,统一过程重新开始;如果达到目的,统一就告完成。
如中国战国后期,秦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10年间,秦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6国,这一时期就是“冲突时代”。三国后期,魏的力量日益强大,于263年灭蜀。265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建晋,于280年灭吴统一。由“冲突时代”过渡到“统一时代”。东晋时前秦本已统一北方十六国,但于公元383年淝水之战的“冲突”失败,北方重又陷入“列国时代”。
再如希腊在希波战争到公元前338年沦于马其顿帝国(公元前4世纪中叶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统治期间是较大区域内的“冲突时代”,此后属于统一的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进入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冲突时代”,直到公元前2世纪后并入罗马版图。
在中国宋金夏对峙时期,蒙古高原出现了一个杰出人物铁木真。他于1206年称帝,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四海的皇帝”)。他在统一蒙古后先后消灭欧亚大陆上大大小小政权,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庞大的帝国。这是整个欧亚大陆的“冲突时代”。
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是罗马在小区域内的争雄时期和更大范围内的冲突时期。公元前3世纪已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公元前146年消灭北非迦太基人,由一个陆上强国变成一个海上强国。之后吞并了马其顿、希腊、小亚细亚、亚历山大、埃及等广大地区。
5)、统一阶段
通过“冲突”阶段,如果顺利消灭了战争对手,文明区域就进入到统一阶段。如中国历史上的秦汉、隋唐、元、明、清等朝代,德国历史上的德意志帝国,联邦德国等等。
中国“三皇五帝”后期,黄帝部落先后战胜了西方的炎帝部落和东方的蚩尤部落。后来与炎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实际上成为中原各部落的共同领袖,这一时期则为“统一时代”。
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到476年),从幼发拉底河到大西洋岸,从北非到多瑙河和莱茵河,不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还把地中海变成了它的内湖,这是罗马在较大范围内的统一时代。
今天,全球作为一个文明区域,统一的条件已经具备。也就是说,全球统一的序幕拉开了。但是由谁来完成这个伟大的事业,目前还没有具体确定。
新航开辟之前,人类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几块陆地上,每块大陆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新航路的开辟,丰富了人类对自身居住的地球的认识,使世界上原来彼此隔绝地区逐渐沟通起来。与此同时,以欧洲为中心的时代也来临了,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开始。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奥匈帝国、俄罗斯,以及后起的德国、日本、美国等国陆续登上全球化时代历史舞台。
全球化时代的列国时代从西班牙、葡萄牙向海外开辟殖民地开始。主要国家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丹麦、瑞典、俄罗斯、土耳其、日本,以及东方的中国明朝、印度莫卧儿王朝等。
在开拓殖民地的同时,各国已经进入海上“称霸时代”。先是葡萄牙(15-16世纪),西班牙(15-16世纪),接着是荷兰(17-18世纪),18-19世纪是英国,20世纪是美国和苏联。
20世纪后半期,美苏争霸,形成“两极”冷战世界。进入21世纪之前,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全球霸主。与此同时,中国、印度、俄罗斯迅速崛起,巴西、南非急起直追,欧洲寻求一体化行动,日本已是急不可耐,东盟也希望一试身手,南美国家组织也不甘示弱,非统当然也要占据一席之地,它们竞相发展自己的实力,争雄时代来临,人称世界在向“多极”时代转化。
在这个时代,美国力图使用自己唯一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主导世界事务。为了加强胜算,它想尽一切办法削弱对手,拉拢盟友,给自己争取利益。但是,中国、俄罗斯不会买它的帐。中国被美国列为首要敌人,处处遏制、钳制,甚至策划分裂、瓦解中国,但中国很清楚,只要小心应对,不发生大的失误,21世纪前期自己的实力一定会超过美国而为世界第一,此后美国就再也没有力量战胜自己。俄罗斯更努力发展,极力恢复苏联时期在世界上的荣光。印度虽然成为美国盟友,但印度也只是利用这种关系发展自己,为的是更快增加自己的实力。印度人知道,即使没有美国的关照,21世纪中期以后,印度的实力也会超过美国,因此与美国加强关系只是临时政策。而美国人心里更清楚,与印度结盟决不能为了让它坐大来替代自己的霸主地位,为的是把印度改造为消灭中国的一颗炸弹。在与中国的冲突中使得中印两败俱伤,最好是同归于尽,美国一举消灭两大潜在威胁;即使消灭中国后印度还有力量,但那时消灭印度不迟。
争雄的时代迟早都会结束,世界的统一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不论是“两极”、“单极”还是“多极”,都是统一之前的小小序曲。谁在这个潮流中能够勇立潮头,把握全局,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占领制高点,顺势开拓,谁就会最终完成世界历史上这一无比伟大的壮举。
新世纪里,在全世界七大洲四大洋进行的一场逐鹿已经正式开始,各国都在厉兵秣马,伺机而动。那么,究竟鹿死谁手?
一个文明区域的统一,一般来说是由区域内实力最大的集团完成的,而目前美国是世界范围内实力最大的集团,也是世界上唯一保持拓展疆土活动的国家,这种趋势如果顺利发展下去,世界就会统一在美国之下。因此美国是世界统一的首选国。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直接管理有传统的50个州,日本则是美国第51个州,韩国是美国第52个州,以色列是美国第53个州,澳大利亚是美国第54个州……,还有一些正在成为美国的州,如伊拉克、阿富汗等等,只不过还需要进一步“平定”。但这些“州”只能是美国的“二等州”,因为美国的资产阶级不会让它们拥有与美国50州平等的权利。
美国要完成统一世界的历史巨任,还需要转变思维。因为美国的政策是霸权主义的,无法平等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与统一世界需要的“全球主义”、“国际主义”南辕北辙,也与美国宣扬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建国宗旨背道而驰。如果在目前的状况下让美国统一世界,统一后的世界就是欧美人的世界,在资产阶级的主宰下会有许多民族被种族灭绝。这一点会导致全世界人民的激烈反抗,这种反抗又可能使美国的统一努力前功尽弃。因此美国思维的转变极其重要。这里有一个困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倾向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改变的。这个转变需要时间。转变的过程将影响美国完成统一世界的职责,这就为其他国家留下了机会。
俄罗斯在苏联时期曾经有过统一世界的冲动。但由于政策出现失误,欧洲文明中的霸权思维作祟,集团力量有限等问题,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努力失败了,并导致国家分裂,实力大减。目前虽然没有美国的力量强大,而且力量还在迅速减退,但还有这种潜力,而且近期相比其他集团来说占有优势。因此它是统一世界的第二候选国。
欧盟是一个国家间组织,也是朝向统一的一个政权雏形。2007年欧盟从25个成员国增加到27个,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近1/3,超过美国。法德轴心是欧盟的核心,而法、德、英、西、葡等许多国家曾经是控制世界的帝国,有管理国际事务的经验。但欧盟跟随美国搞霸权主义、“文明冲突”,造成了世界动荡和与伊斯兰世界的对立。这种冲突和对立还有加剧的趋势,而且欧盟内部还需要整合。如果美国崩溃,欧盟也有统一世界的机会。
阿拉伯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南美洲国家联盟等地区性组织,目前还不够成熟和强大,内部有许多纲领性问题还没有统一,在世界统一过程中可以与其他集团合作发挥积极作用,但独立完成统一世界的机会不多。
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2008年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1世纪前期,有望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而且,中国的人力资源潜力大,政策顺应历史潮流,和谐世界的理念顺应人心。但它的“仁义”立国思想不利于世界管理,导致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相互了解不够,管理国际事务的经验匮乏,而且因此陷入战略包围,再度面临百多年前被瓜分的场景,甚至比百多年前更严重的是,美国可能对它实行种族灭绝,但中国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即使世界人民不怀疑它的品德,也怀疑它的能力。内政方面,腐败缠身、贫富悬殊、教育失能、文化失色、统一停滞、官民分裂对立,现行政策都没有可持续性但又不准备改进,许多高层管理人员把自己的家属和财产转移到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在突发事件面前知识精英们集体失语,老百姓则去“打酱油”、“俯卧撑”。现在成了无头苍蝇,胡冲乱撞,陷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因此在世界统一过程中,中国选择不多:一是清除内忧外患出手统一世界,成为世界领袖;二是在世界统一过程中被美国消灭,中华民族也像印第安人一样成为“少数民族”。这个问题在“不能让中国再现百多年前的场景”中“应该如何处理”部分里已有论述。因为中国要统一世界,会采取和平统一方式,让全世界和平统一、和睦相处,而世界被欧美国家统一,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许多民族则面临种族灭绝的危机。因此,如果中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迅速整合,不但有机会完成世界统一的宏大伟业,还可以避免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一些民族的灭绝。中国何去何从,对中华民族是一个生死抉择,对非欧美民族也是一个生死抉择。
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哪个国家首先找到统一世界的新战略,哪个国家就有可能出奇制胜,完成这项空前伟大的事业。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