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易延年的怪论(5-6)
驳易延年的怪论(5)
——什么是资本主义?
易延年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地主制社会却第一次开创了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对推动生产力发展所创造的巨大成就,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是地主制社会形态所望尘莫及的。是它,实现了从手工劳动的小生产到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的飞跃;是它,实现了短缺性经济向相对过剩经济的飞跃;是它,实现了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飞跃;是它,实现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飞跃,再进而向知识经济的飞跃;是它,实现了区域性经济向全球化经济的飞跃;也是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这就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仅在质上获得了超常巨大的飞跃,而且在数量上也创造了超常巨大的增长。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百多年里,资产阶级的统治所创造的生产力,又远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更加巨大得多。据统计,从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全世界的社会生产力增长了约一百倍,仅在最近一个世纪中,全球经济的总规模就从1万亿美元增加到30万亿美元。而这一切还仅仅是资产阶级在全世界逐步取得统治地位的过程中,在生产力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至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未来进入更完整、更成熟、更发达、更久远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将对生产力发展创造出的难以估量的超常巨大的成就,那就更是地主制社会形态所远远无法企及的。” 
易延年还认为:“正是生产力的这种超常巨大的飞跃和增长,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获得比地主制社会形态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更长的生命期奠定了巨大而坚实的基础:(l)它为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从而为生产力的更加巨大的发展奠定了巨大坚实的基础;(2)它为更加富有成效地不断自觉地完善、调整、改革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奠定了巨大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3)它为大幅度地改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大大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从而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巨大坚实的基础。而资产阶级对科学文化的掌握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又远远高于历史上的地主阶级即奴隶主和封建主阶级,因而它必然会更加自觉地利用其巨大而坚实的物质优势、科学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使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不断的自我调节中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维持和巩固自已的统治地位,从而把延长资本主义社会生命期的可能性变成为现实。因此,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容尚未完成根本质变,单就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对生产力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方面讲,它的寿命完全可以比地主制社会形态的五千多年更长得多,其最短生命期也完全可以比地主制社会形态的4680余年更长得多。” 
   以上就是易延年对资本主义大唱的赞歌,他的结论是“它的寿命完全可以比地主制社会形态的五千多年更长得多,其最短生命期也完全可以比地主制社会形态的4680余年更长得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要为资本主义翻案。易延年告诉人们,不要再反对资本主义了!不要再搞无产阶级革命了!为了人类能够实现“高级共富的社会”,世界各国应该再搞5000年的资本主义!虽然易延年没有这样说,但是他的内心是这么想的。
   这里易延年谈的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但是他只是从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亦即资本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做文章,由此作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理由,由此证明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经济制度,并得出结论说资本主义可以并且应该存在5000年以上。
毫无疑义,在人们没有认识代替资本主义的新的制度的时候,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但是,能不能因为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就证明资本主义长命千岁吗?易延年很欣赏封建主义存在了4680余年,因此比封建主义先进的资本主义能够活5000年以上。纯粹玩数字游戏是没有意义的。封建主义能够存在那么长时间是由它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决定的,这是易延年承认的。那么资本主义能不能长寿,自然也是由它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决定的。因此,我们只有弄清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才能够预测资本主义是像马克思说的短命的?还是像易延年预测的长寿的。
资本主义的历史和现实的存在事实是:一切产品是商品,一切生产是商品生产,劳动力是商品。三位一体的公式: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既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又是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购买——生产——销售既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循环,又是资本主义的消费循环。等等。易延年在他的长达几十万字的怪论中很少或几乎没有认真分析这些事实,因此他的结论是靠不住的,是不能说服人的。
由此可见,易延年靠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证明资本主义是长寿的。相反,被易延年和一切资产阶级鄙视的马克思主义却是靠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存在的事实证明资本主义是短命的,证明资本主义必然要消灭的。
现在我们就看看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证明资本主义必然要消灭的。
资本主义是由资本家组成的,资本家是以资本为核心的。没有资本,就没有资本家,没有资本家,就没有资本主义。因此,要认识资本主义,就必须认识资本。
什么是资本呢?亚斯密说:“所有的资财,如果足够维持他数月或数年的生活,他自然希望这笔资财中有一大部分可以提供收入,他将保留一适当部分作为未曾取得收入以前的消费,以维持他的生活。他的全部资财于是分成两部分。他希望从以取得收入的部分称为资本。另一部分则供目前消费。”《国富论》。因为亚斯密承认劳动创造价值,所以资本就是积累起来的劳动。在这里亚斯密把资本理解为静的资财,因此,原始社会也存在资本。马克思批判说:什么是黑奴呢?黑奴就是黑种人。亚斯密的这个说明和这个说明是一样的。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就不是资本。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专门研究资本的,但是马克思没有给资本下定义。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论述中体会关于资本的概念。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手稿中说:“在w-g-w这一运动中出现的价值是从流通中产生,进入流通,在流通中保存自己,并且自行增殖的价值,是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样的价值就是资本。”《马恩全集》47卷13页。“正是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因为货币只是商品的转化形式)是他的货币或者他在货币形式上所占有的价值完成w-g-w的过程。这种运动是他活动的内容,因此,他不过表现为这样规定的资本的人格化,表现为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是他的钱袋)是g的出发点,而且也是复归点。资本家是这个过程的有意识的承担者。价值的保存和增殖(价值的自行增殖)是过程的结果,运动的内容就是资本家的有意识的目的。由此可见,他唯一的目的是使他所占有的价值增殖,也就是不断地越来越多地占有一般形式的财富,占有交换价值,而只有当这一点是他唯一的动机时,他才是资本家或g-w-g这一运动有意识的主体。因此他的直接的目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交换价值。他要满足的需要是发财致富本身的需要。但是不言而喻,他要不断地扩大对现实财富对使用价值世界的统治。”同上15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在历史上起初到处是以货币形式,作为货币财产,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与地产相对立。然而,为了认识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不必回顾资本产生的历史。这个历史每天都在我们面前重演。现在每一个新资本最初仍然是作为货币出现在舞台上,也就是出现在市场上——商品市场、劳动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经过一定的过程,这个货币就转化为资本”《资本论》一卷167-168页。
这就是马克思关于资本的概念。这个概念说出了资本的本质,但是它比较长不易掌握。因此,恩格斯在介绍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时候,给资本下了一个浅显易懂又能说明资本本质的定义。恩格斯说:“马克思从阐述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开始;其中最重要之点,早已在一部单独的著作中发表过了。然后他转到资本上,而这里我们立刻就接近到本书的中心点了。资本是什么?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变成商品,以便从商品再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1867年为“莱茵报”作》。按照恩格斯这个定义,资本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在商品经济环境中变成商品,然后再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按照常人的话说,就是:资本就是在商品经济环境中用钱赚钱的活动,运动,过程。简单说,就是赚钱的活动。这个赚钱的活动每天都在我们眼前发生,可是我们不理解这就是资本!这就怪不得马克思恩格斯了,只能怪我们自己不愿接受不愿承认这个资本的定义。这个简单明了的定义包括了马克思关于资本概念的全部内容。
斯大林是马克思主义者,明明他知道恩格斯关于资本的定义,他就是不愿意接受马克思恩格斯这个资本的定义,而是自己杜撰了一个资本的定义:“资本是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正是这个定义近100年来,迷惑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们,迷惑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家门,迷惑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家们,甚至迷惑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现在到了为资本正名的时候了!我们不仅必须抛弃亚斯密关于资本的定义,这个定义是资产阶级最喜欢的定义。而且我们也必须抛弃斯大林关于资本的定义,这个定义还在继续干扰着我们,以致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不仅如此,我们还把资本主义误认为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就是这样。
按照恩格斯的定义,资本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首先在市场上购买商品,然后把买来的商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最后,在市场上销售,当销售的商品变成货币的时候,才能产生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或者说才能得到利润。这个过程从资本诞生400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变化过,因此有人说现在的资本和几百年前的资本有本质的不同,这不是无知就是骗子。资产阶级及其它的代言人总认为资本这个发财致富的过程,是天经地义的,是合情合理的,是永世不变的。马克思经过研究发现,工人无偿生产的剩余价值是这种发财致富的秘密所在,或者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所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全部内容就是阐明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第一卷),交换过程(第二卷),瓜分过程(第三卷)以及它的历史形成过程(第四卷)。显然,人们从《资本论》中寻找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根据是徒劳的。因为《资本论》说的是消灭资本,绝不是发展资本!资产阶级也学习《资本论》但是它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它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不需要学习。而是为了从中发现如何调节劳资矛盾,以便使资本主义活得更长一些,仅此而已。
现在我们要问,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既不是在购买的过程中产生,也不是在售卖的过程中产生,而是产生于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恰恰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表面看来与资本主义毫无关系,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资本就是价值,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他看中的,他关心的,他记住的并不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包含的价值。资本家之所以利用生产过程,绝不是为了生产产品,而是为了生产价值。价值是什么呢?就是工人劳动时耗费的体力和脑力。它是用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因此,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关心的、看到的、记住的是他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的变化,而不是工人如何把生产资料变成产品。一切资本家,一切企业家,一切老板就是这样看的,这样想的,不信你可以问问他们。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资本家就把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作为成本,然后加上工人新创造的价值(包括工资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为计算他赚钱的根据。但是资本家从来就没有承认过剩余价值,所以就把剩余价值掩盖起来了。正因为马克思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秘密,所以,无产阶级就把剩余价值理论作为和资产阶级斗争的根据。斯大林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把资本定义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初看起来,这是符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的理论的。但是和恩格斯的定义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必须首先购买,然后必须售卖。没有这两个阶段剩余价值就是空洞的,既没有剥削工人的条件也不可能实现剩余价值。斯大林的做法是:在生产中取消剩余价值,在购买和销售这两个阶段中保留商品交换。因为在购买中和销售中根本不存在剩余价值,所以斯大林在他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就保留了商品交换的两个阶段,在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条件下,私人资本家消灭了(这是事实),斯大林就认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价值就消灭了,因此资本就消灭了。是这样吗?绝对不是的!虽然私人资本家消灭了,但是资本的存在条件商品交换(购买和销售)却保留下来了。既然国家在这里代替了私人资本家组织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那么,国家就有可能代替私人资本家成为资本的人格化。这种情况就是马克思说的劳动的共同性和普遍的资本家的共同体,或者说,国家是全部资本的所有者,劳动者共同为国家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毛泽东时代,全部资本归国家所有,全体劳动者为国家劳动。因为国家是劳动者的国家,所以全部资本就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为国家劳动就是为自己劳动。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情况。另一种是邓小平时代,撇开私人资本不说,仅说国家资本,由于工人和国家实行合同制,实行双向选择,那么,工人就不是国家的主人!成了国家的雇佣劳动者。这个判断可以问问每一个劳动者就明白了。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就不是为自己劳动,而是为国家劳动,为国家创造剩余价值。资本的一切条件都就具备了。名副其实的国家资本主义(不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形成了。斯大林的资本定义就不成立了!破产了!现在再拿斯大林的资本定义来说事,就说不过去了。
现在我们看看资本的特征。
第一,资本是一宗货币。1,在资本的条件下,货币不再是简单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尺度,而是变成了物质财富的代表。价值尺度指的是货币表现商品中的劳动时间,在简单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就是著名的价值规律;物质财富的代表指的是货币可以购买一切社会财富。在资本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中包含的货币数量决定的(生产价格)。因为货币是物质财富的代表,所以就产生了万恶的求金欲。2,纸币作为货币本来是金银货币的代表,但是纸币又是国家强制发行的货币,发行量是可变化的。因此“如果流通中金量决定于商品价格,那么相反地,流通中纸币的价值却完全决定于它自己的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由此可见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大量发行纸币,就必然产生通货膨胀。“这样看来,商品价格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这种现象发生在纸币成为唯一流通手段的地方),不过是被外力机械地损伤了的法则——流通中金量决定于商品价格、流通中纸币量决定于它在流通中所代表的金铸币量——由流通过程所强制贯彻。”(同上)。所以,在改革开放中,我们的经济学家用价值规律代替生产价格的规律,用金银货币流通规律代替纸币的流通规律是完全错误的。
   第二,货币要变成商品,产品就必须是商品。不仅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也是商品。因而生产就必须是商品生产。生产的过程,就是工人加工生产资料的过程。因此就需要工人,而工人是不可能主动地去生产,这样工人就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因而,劳动力也必须是商品。工人为什么要出卖劳动力,是因为他没有生产资料,无法生存。因而是为了生存才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第三,把货币变成商品,然后再把买来的商品经过处理(生产、包装等等),再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这个变化过程自然就要有商品市场,或者说,就必须有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由此可见,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就是货币作为资本实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获得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的舞台,是资本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四,一宗货币作为资本,是不会自己到市场上完成商品交换,并实现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只有人才能做到。因此,用钱赚钱的活动或者资本只有人格化才能达到目的。用钱赚钱的活动或者资本的人格化就是资本家(叫企业家、老板、法人等只是名称不同)。因为资本是用钱赚钱的活动,所以人格化可以是社会中任何个人,任何集体、团体,任何国家。不管这些个人的地位、分工、工作岗位多么的不同,只要他用他的一宗货币实现赚钱的活动,他就是资本家,只要他不再进行赚钱的活动,就不再是资本家。集体也罢,国家也罢,不管它给自己起了一个什么美妙的名字,只要它进行赚钱的活动,它就是资本的人格化就是集体资本家或国家资本家。
第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特征的表述是:“资本主义一开始就有两个特征: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使它和其他生产方式相区别的,不在于生产商品,而在于成为商品是它的产品的占统治地位的决定的性质。这首先意味着,工人自己也只是表现为商品的出售者,因而表现为自由的雇用工人,这样劳动就表现为雇佣劳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二个特征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的动机。”《资本论》三卷995页。
根据以上的特征,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资本即用钱赚钱的活动,400多年来始终未发生任何变化,它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用钱赚钱的活动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经济形态,是一种经济体制,是一种经济形态,是一种生产方式。所以在判断一种经济体制的时候,判断一种经济制度的时候,就看它是不是进行商品生产,是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不是在进行用钱赚钱的活动。如果是,就可以断定,这种生产方式,这种经济体制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判断一个政府(或政党)是不是资产阶级政府(或政党),就是看它的大政方针,它的具体政策,它的法规法令是不是为赚钱的人服务,是不是为赚钱的活动提供方便。如果是,那么这个政府(或政党)就是资产阶级的政府(或政党)。
在这种体制下,任何人都可以进行赚钱的活动,所以任何人都是可能的资本家。例如,一个工人,为了赚钱,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工资,投入到股票中去,那么他就是资本的人格化,就是名副其实的资本家(当然他在股市中绝对是要赔钱的,因为这里不仅是资本交易的市场,也是赌博市场)。这样看来,我们就可以理解马克思说的“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着。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摆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资本论》。所以,我们不要把矛头对准资本家个人,而是要把矛头对准资产阶级。不要把矛头对准赚钱的结果,而是要把矛头对准赚钱的经济形态。
所谓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资本的人格化(包括私人、集体、国家等)把一宗货币,投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共同的、互相联系又互相排斥的、各自为主的实现用钱赚钱的活动,这种活动相互交叉互相补充,这样的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现在我们再看看资本是怎样实现赚钱的活动的。
第一,资本为了赚钱,把人类的劳动即人的生命活动,变成了异化劳动,变成了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把人类的生产活动即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变成了赚钱的手段。从而破坏了人类的自然的生存条件。把人类分成了少数不劳动的人群和多数劳动的人群。少数不劳动的人成了社会的主人,多数劳动的人成了社会的奴隶。这是人类遇到的最大的灾难。
第二,资本为了赚钱,不仅把彩票、股市、期货变成了赌博,而且把商业、金融业变成了赌博,不仅把权钱交易变成了赌博,而且把一切生产都变成了赌博。人类生活在赌博的世界里,十人赌博九人亏,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大多数必然处在赌博造成的灾难的地步。
第三,资本为了赚钱,不仅在资本家之间展开竞争,而且在工人之间展开竞争,不仅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斗争,而且资本家与工人和    政府之间进行斗争,这就产生了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不仅地方与地方之间展开竞争,而且国家与国家之间展开竞争,战争就是解决这种竞争的唯一手段。人类就是在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的连绵不断的战争中生存。可怜的人类啊!
第四,资本为了赚钱,节约安全成本,造成了不断发生的安全事故草菅人命。节约排污成本,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水质,从而伤害了人的身体。正如江泽民同志说的,安全事故的根源是要钱不要命,说出了资本的实质。
第五,资本为了赚钱,资本家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不断提高机器的生产能力,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大工业的巨大的扩张力就表现为不顾任何阻力的、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进行扩张的需要。这种阻力是由大工业产品的消费、销路和市场形成的。但是,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经济危机就是这样必然发生了!“商业停顿,市场盈溢,产品滞销,银根奇缺,信用停止,工厂关门,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反杜林论》。在经济危机中受害最大的就是无产阶级。
第六,资本为了赚钱,自然就要有人保护,有人解决赚钱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有人负责维护赚钱的秩序,这个人就是所谓的国家。所以国家就是:“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第七,资本为了赚钱,资本家自然就要利用国家,维护国家的生存。这就出现了,为了维护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交纳费用——捐税。官吏既然掌握着公共权力和征税权,他们就作为社会机关而驾于社会之上。这就形成了特权阶层。他们和资产阶级相互勾结互相利用,自然就会产生收贿受贿贪污腐化的弊病。自封建社会诞生以来有几千年的历史,封官许愿官官相护的官本位的陋习,必然要在资本主义的国家机构中发扬光大,正如简单商品经济中的市场规律必然要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发扬光大一样。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规律比简单商品经济规律更恶劣,资本主义的官本位比封建社会的官本位也更恶劣。
第八,资本为了赚钱,自然就要做理论工作。这个工作首先由亚斯密进行了论证,写出了《国富论》。亚斯密是从劳动创造价值立论的,并以此得出结论:资本就是积类起来的劳动。亚斯密虽然以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为出发点,却没有给劳动提供任何东西,而是给私有财产提供了一切。所以恩格斯说亚斯密的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科学。后来政治经济学演变为庸俗政治经济学以后就成了为资本主义辩护和为调和阶级矛盾的伪科学。直到今天这种庸俗政治经济学仍然是全世界资产阶级和政治经济学家们愚弄、剥削无产阶级的伪科学。例如,他们用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代替资本主义的生产价格规律愚弄无产阶级。价值规律表示:商品的价格是用劳动时间计量的;而生产价格规律表示:商品价格是用生产费用即货币计量的。这里的区别是:劳动时间是死的东西,一旦确定是不会变化的。而生产费用是可变的,可以任意增加或减少。又例如,他们用简单商品经济中的货币是价值的尺度代替资本主义的货币是物质财富的代表欺骗无产阶级。货币作为价值的尺度是商品的内在的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一个商品的劳动时间一旦确定是不会变化的。而货币作为物质财富的代表,是随着流通的货币(纸币)数量的多少确定的。资产阶级为了一定的剥削目的大量印制钞票,就造成了通货膨胀,受害最深的自然是挣死工资的无产阶级。
第九,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帮助资产阶级赚钱,从政策方面,从法律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即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为资产阶级赚钱活动保驾护航。可怜的无产阶级没有统治权,没有话语权,因此只能任凭资产阶级政府说什么就听什么。
以上就是易延年和一切资产阶级,一切政治经济学家们,一切资产阶级政府竭尽全力辩护的资本和资本主义的大概情况。这样的资本难道不应该消灭吗?这样的资本主义是建立在无产阶级不断贫困的基础上难道会长久吗?我认为,无产阶级一旦认识到资本是自己的财产这个真理,一定会在明天早上联合起来,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向资本主义制度开火!工人阶级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还能像易延年所预测的那样存在5000年吗?
毫无疑问,我同意易延年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的伟大功绩,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在这里,一方面我们不要忘记这些功绩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贫困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忘记列宁在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时候所做的结论,在看待资本主义的“使命”时要记住:“承认这种作用的进步性,与完全承认资本主义的消极面和黑暗面,与完全承认资本主义所必然具有的哪些揭示这一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的深刻的全面的社会矛盾,是完全一致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研究资本主义的时候,我愿与易延年网友共勉列宁的这个教导。
劳动者
2009-9-21 
驳易延年的怪论(6)
——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
易延年说当今没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我说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两种说法一样吗?易延年说没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所谓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指的是他自己制定的的标准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资本主义还处在幼年时期,得过几千年才能进入的那种社会主义国家。而我说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完成民主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没有进入社会主义。我说的社会主义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明的社会主义。所以两种说法是根本不同的。
我们看看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个什么货色。
易延年说:
社会主义共富社会的基本內容 
(1)目前,資本主义社会剛剛才經歷了初級階段的四百多年,社会生產力包括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力就巳經進入生產全球化的起始階段,并巳經開始進入信息社会和知識經济階段。資本主义社会既然是一个长寿社会,其寿命长达兩三千年,它同時又是一个能推動生產力迅速發展的社会,因此,當資本主义社会經過漫長充分的高度发展,進入社会主义共富社会之時,人類社会的生產社会化无疑也巳經進入全球化高度充分发达的高智能化階段和全面迅速而又協調发展的新階段。 
(2)在這样高的生產力基礎上,這个社会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整体上无疑也巳進入高度充分富裕和全面迅速发展的新階段;全体社会成員都巳經過上了沒有貧富兩极化的貧富差距較小的、基本公平化的高级富裕的物質文化生活。 
社会主义共富社会的形態 
(1)生產關系。 
社会主义共富社会的生產關系是在全球居于主体地位的生產關系,是足以在社会主义共富国內统一調節生產和分配、調節一切社会資源和社会財富的生產關系,是足以确保全体社会成員不是在將來而是在現在和今后都能過上沒有贫富兩极的基本公平化的高级富裕的物質文化生活的生產關系。 
(2)上層建筑。 
社会主义共富社会的国家是由全球占多數的主要的先富国所共同創建的、在全球占优勢地位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平等國。由于這个社会已经从经济地位上基本消除了貧富兩极化,实現了全体社会成員经济地位的基本平均化,也就从根本上消滅了階級的完整形態和阶级再产生的土壤。
    这就是易延年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衡量,易延年便得出以下结论:
俄国十月革命以來的現代世界中,一切号称社会主義的国家和社会,无論从哪方面衡量,都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不是足以取代資本主義社会的那种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
俄国十月革命以來出現的种种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根本不具备首創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須具备的物質前提和历史前提的条件下產生的。而在這样的条件下,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任何偉人、都不可能超越客觀历史条件的許可,首創出比資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富社会和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共富国。
从社会內容的总体比較看:(1)苏式国家和民族公有制国家建立之時,其社会生產力和社会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普遍顯著落后于完整形态的資本主义国家。(2)公有制国家在其存在和发展期间,其社会生產力和全体社会成員的整体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所取得的成效,比資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完整形态的資本主义发达国家普遍差很多。(3)當公有制国家被迫轉軌時,其社会生產力和社会成員整体物質文化生活同資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完整形态的資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更是越拉越大。(4)這些公有制国家雖然普遍实現了社会成員物質文化生活的基本平均化,但這些国家的全国人均生活水平竟然普遍低于完整形态的資本主义发达国家窮人階層的人均生活水平。
这就是易延年的所谓理由!
我们看到,易延年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社会主义共富社会”的国家。显而易见,这是他的三大社会和六个阶段中,高级共富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共富社会。我已经说过,这种按照贫富划分社会的标准是为邓小平和资产阶级的发展生产力(其实就是增加社会财富)寻找根据的。这个标准的实质就是:抹杀人类劳动否定剩余价值为统治阶级唱赞歌的的标准。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把劳动人民创造财富说成是统治阶级创造财富的标准。是见物不见人把物看做社会的主体,把人看做社会的客体的标准。所以这种标准是违背历史,违背科学,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以人为本的反动标准。按照这个标准,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到几千年以后才能出现。
我们不说改革开放的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质就是名副其实的资本主义,领导权已不是无产阶级而是资产阶级,因此,应该划在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我们说的是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时代我认为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就要从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说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那是毫无疑义的,因为这些国家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所以易延年说没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是错误的。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判断标准就是:如果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那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领导阶级不是无产阶级那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时代,无产阶级是领导阶级,因此毛泽东时代就是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时代无产阶级变成了雇佣劳动者阶级,因此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标准可以用来甄别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谓无产阶级领导就是:一切社会财富是不是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公有制),工人农民是不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具体政策是不是为全体劳动者谋利益。如果是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如果不是就不是无产阶级的领导。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以列宁为首和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阶级毫无意义是无产阶级领导,因此他们所领导的国家就是社会主义的国家。但是这些国家是不是进入社会主义了呢?不是的!
第一部分,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三年内(1917-1920)成立了生产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着手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指示,生产资料归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准备实行产品交换,就是准备取消商品生产。但是,当时的经济情况不允许直接进行产品交换,所以,到了1921年,列宁发现走这条道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不愿意,因为工业不发展无产阶级国家拿不出工业产品和农民直接交换。怎么办呢?列宁发现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新经济政策。这种新是相对于产品交换的政策而言的,因此,是一种改良的,迂回的(对于消灭商品生产来说)新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无产阶级在俄国掌握了政权。面对当时国内存在着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五种经济成份,是按照马克思的指示消灭资本进入社会主义,还是先为社会主义创造经济基础,然后进入社会主义。列宁选择了后一条道路。列宁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1,设想
   “我在1918年就认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苏维埃共和国当时的经济情况是一个进步。这话听起来很奇怪,甚至可能很荒谬,因为我们共和国那时就已经是社会主义共和国了,那时我们每天都在非常匆忙地--也许是过于匆忙--采取各种新的经济措施,而这些措施只能说是社会主义措施。但我们那时还是认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苏维埃共和国当时经济情况是一个进步。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列举了俄国经济制度中的几种经济成份...我问自己,这几种经济成份哪一种占优势呢?...我那时就意识到小资产阶级经济成份占优势。...我给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对待国家资本主义呢?我回答自己说:国家资本主义虽然不是一种社会主义的形式,但对我们俄国来说,却是一种比现有形式更为有利的形式。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我们虽然完成了社会革命,但我们无论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萌芽或基础都没有估计过高,相反地,我们当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认识到:如果我们先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那也许更好些。”《列宁全集》33卷379-380页。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阵地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同上70页。“所以提出改行新经济政策的任务,是因为在空前困难的条件下,在国内战争的条件下,在资产阶级强迫我们采取残酷的斗争形式的条件下,经过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验之后,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经济部门中退向国家资本主义,不是实行冲击而是做一连串的退却,进行极其艰苦的不愉快的长期围攻。要解决经济问题,也就是说,要保证经济上过渡到社会主义基础上去,就必须这样做。”同上71页。“现在,我们所处的条件,使我们必须再往后退一些,不仅要退到国家资本主义,而且要退到由国家来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这条道路比我们预料的要长,但是只有经过这条道路,我们才能恢复和发展大工业,不这样,我们就不能摆脱危机。别的出路是没有的。”同上74页。
2,产生
   1921年2月8日在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上,列宁提出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1921年3月8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会上列宁着重谈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并于3月15日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1921年5月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经济政策的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1,当前的基本政治任务是使党和苏维埃全体工作人员充分领会和确切执行新经济政策。党认为这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长期实行的政策,要求一切工作人员极其仔细和认真地加以执行。2,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位,把它们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全集》新版41卷327页。
3,解释
   1922年3月27日列宁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对新经济政策作了解释。“关于国家资本主义问题,我认为我们的报刊,我们的党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染上知识分子的习气,堕入自由主义,自作聪明地来理解国家资本主义。往往去看旧书本,可是旧书本里写的完全是另一回事,写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连马克思对这一点也只字未提,没有留下一段可以引证的确切的文字和无可辩驳的指示就去世了。因此我们必须自己寻找出路。...照所有经济著作解释,国家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由国家政权直接控制某些资本主义企业的一种资本主义。但是,我国是一个无产阶级的国家,它依靠无产阶级。给无产阶级一切政治优势,并通过无产阶级把下层农民吸引到自己方面来(你们一定记得,我们是从建立贫农委员会起开始这项工作的)。所以,国家资本主义把很多人都弄糊涂了。要消除这种现象,必须记住基本的一点:我们现有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在任何理论、任何著作中都没有探讨过,原因很简单,通常一切同这一名词有关的概念都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政权。而我国的社会制度,虽已脱离资本主义轨道,但还没有走上新轨道,领导这个国家的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我们有些人不愿了解,我们说的‘国家’指的就是我们,就是无产阶级,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而国家就是工人,就是工人的先进部分,就是先锋队,就是我们。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应当给以一定限制的资本主义,但是,直到现在我们还不会这样做,全部问题就在这里。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将来怎样,这要由我们来决定。我们握有充分的极其充分的政权,也拥有足够的经济资源,但我们缺少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领,工人阶级先锋队已经提升出来,直接进行管理,确定范围,划清界限,使别人受自己控制,而不是使自己受别人控制。这里所需要的只是这种本领,但是我们恰恰缺少这种本领。
   要知道,革命先锋队--无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同时又存在着国家资本主义--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种情况。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懂得:这就是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允许其存在、我们可以而且应当给予一定限制的资本主义,因为这种资本主义为广大农民所需要,为必须做买卖来满足农民要求的私人资本所需要。必须让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周转能够照常进行,因为这是人民所需要的,少了它人民就不能够生活。”《列宁全集》33卷244-245页。
4,警告
   列宁在实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后,告诉人们“你们是共产党员,是工人,是负责管理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觉悟部分,你们必须善于使自己掌握的国家按照你们的意志来行动。过去一年来,国家是掌握在我们手中,但是在新经济政策方面,它是否按照我们的意志行动了呢?没有。我们不愿意承认它没有按照我们的意志来行动。它是怎样行动的呢?就象一辆不听使唤的汽车,虽然有人坐在里面驾驶,可是汽车不是开往驾驶者要它去的地方,而是开往别人要它去的地方,不知道这个别人是谁,是秘密的,不合法的,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人,还是投机者和私人资本家,或者两者都是,总之汽车不完全按照甚至常常完全不按照掌握舵盘的那个人所想象的那样行驶。这就是我们在国家资本主义问题上,我们要记住的主要之点。应该在这个主要方面从头学起;只有当我们完全领会到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才能担保说,我们能够学会这点。”《列宁全集》31卷246页。
5,取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提,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做社会主义的哪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列宁全集》新版41卷202页。
   “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我们首先来举一个最具体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这个例子就是德国。那里有达到‘最新成就’的现代大资本主义技术和服从于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有计划的组织。”列宁说如果把“服从于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这几个字抹掉,用无产阶级国家来代替,那你就会得到实现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全部条件。...德国和俄国在1918年最明显的区别体现了具体实现社会主义的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条件。”《列宁全集》新版41卷199-200页。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达到了1918年德国国家资本主义水平,就要消灭国家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6,经验
   列宁在1922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说:“世界各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正在成熟,如果它不能把奋勇斗争和进攻的本领同实行有革命秩序的退却本领结合起来,它就无法解决自己的任务。我们斗争的第二阶段的经验即退却的经验,将来至少对某些国家的工人大概也是适用的,正象我国革命第一阶段的经验,即奋不顾身地英勇进攻的经验,无疑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工人一样”。《列宁全集》33卷80页。
第二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根据中国当时也处于小农经济为主工业不发达的情况下,就把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结合在一起在中国进行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
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将按照自己的意愿把中国社会改造成为自己的社会。
   解放以后“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毛泽东选集》合订本1323页。可见,中国当时的经济情况和列宁在十月革命时俄国的经济情况差不多。因此,毛泽东同志把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实事求是地在中国进行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实现
   毛泽东同志说:“中央委员会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阶段将要结束的时候,即1952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个总路线就是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期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求达到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毛选五卷》138页。可见,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也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学说制定的。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现在有两个联盟,一个是同农民的联盟,一个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两个联盟对我们都很有必要,恩来同志也讲了这个问题。同资产阶级联盟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工业品来交换农产品。十月革命后,有一个时期,列宁就打这个主意。因为国家没有工业品去交换,农民就不拿出粮食来,单用票子去买他不干,所以列宁打算让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和国家资本主义结成联盟,为的是增加工业品来对付农村中自发势力。我们现在搞一个同资产阶级联盟,暂时不没收资本主义企业,对它采用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也就是为了搞到更多的工业品去满足农民的需要,以便改变农民对于粮食甚至一些别的工业原料的惜售行为。这是利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来克服农民的惜售。同时,我们依靠同农民的联盟取得粮食和工业原料去制资产阶级。资本家没有原料,国家有原料。他们要原料就得把工业品拿出来卖给国家,就得搞国家资本主义。”同上197-198页。
   毛泽东同志对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解释是:“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的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的一小部分,大约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四分之三是为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的。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同上88页。毛泽东同志还把国家资本主义写进了《共同纲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为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当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例如为国家企业加工,或与国家合营,或用租借形式经营国家企业,开发国家富源等”同上100页。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中指出“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造。”同上98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第一,毛泽东同志理解领会了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并把这个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实践。第二,事实证明在过渡时期毛泽东同志没有受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明确指明这就是资本主义。第三,既然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限制,反对资本主义的言行是正确的。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继续
   毛泽东同志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说:“从1958年起,我们就确定了以自立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那一年又办起了人民公社,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在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也没有可能规定一整套适合情况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因为经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干部和群众还得不到一整套的材料。得不到系统的政策教育,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统一的认识和统一的行动。”《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即农业进入人民公社的集体化生产,工业进入全民所有制企业,农民的个体生产消灭了,私人资本家消灭了。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显然受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就认为从1958年起,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但是,毛泽东同志与斯大林不同,毛泽东同志名义上承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实际上却按列宁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对所谓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因而在实际上承认从1958年以后中国仍然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首先,在1958年以前的过渡时期,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时期,国营经济的生产方式与私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相同的,都是生产利润都是用钱赚钱。这种生产方式的特征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企业获得利润,工人获得工资,购买——生产——销售过程是资本的生活过程。在1958年以后,人民公社和全民所有制成了国家经济的两种基本形式,除了所有制变更外,其余都仍然按过渡时期的生产方式进行,因而仍然处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时期。
   其次,从1958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利用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中对国家政权,对市场经济,对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改造。搞群众运动是毛泽东的一大发明。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一方面承认国家资本主义的存在,另一方面一贯坚持同国家资本主义倾向的不懈斗争。
   最后,到了晚年,毛泽东同志已经意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不是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因此他告戒工人阶级:“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很容易。因此,要多看点马列主义的书。”毛泽东还说:“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在晚年实际上承认中国从1958年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但是列宁说,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水平达到1918年德国国家资本主义水平就要取消商品生产,进入社会主义。但是斯大林1924年在列宁尸骨未寒的时候,就把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篡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并把商品经济杜撰为社会主义经济。邓小平不理解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在毛泽东逝世后就把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变成资产阶级领导下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可以说,这是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史上最惨痛的教训!
由此看来,第一,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第二,易延年的没有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
劳动者
2009-9-22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