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用契约精神来构建社会和谐

火烧 2011-03-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契约精神在构建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强调法治、平等与秩序的重要性,分析礼治与契约精神的区别,提出契约精神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核心。

用契约精神来构建和谐社会  

   

    刘保群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中开篇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契约自由是现代法治理念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法则。契约是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规定其权利和义务的一种协议,契约的基本要义是约束和规范,也可以说是一种枷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枷锁是对自由的一种特殊保护,无枷锁则无自由。火车在铁轨上是自由奔放的,离开铁轨的束缚,火车绝无自由可言。  

周朝以降,家国天下,君臣,父子,夫妻,以礼统揽。孔子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个意思就是说,尊卑高低一经排列,位置不容变更,万世不易。这是一种礼治,礼治最主要的功能是框定秩序,人要各安其分,不能有非分之想。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似乎也是一种和谐,定分止争,秩序井然。亨廷顿有个观点,在秩序和自由之间,如果必须舍弃其中一个,他宁愿要秩序而放弃自由。没有秩序的自由,是一种虚无的自由。  

礼治是缺乏契约精神的一种治理。契约精神体现了公平和合理、承诺和执行等“底线伦理”。任何契约达成之日,就是忠实地践行诺言之始;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收获利益的另一面,就是要承担风险。而礼治在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上,则是不对等的。现代法治,是充满契约精神的,人民把权力让渡给政府,是以政府作为人民的“守夜人”为基础的,政府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亚里士多德说:“法治应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的良好的法律。”良法之治,是有契约精神的治理。 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法律史学家梅因通过对古代社会法律的研究,得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即“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礼治社会是奉行等级特权身份的,而契约精神则把人看成平等主体。社会的进步是从废除等级特权开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宣称人是生而平等的,在资本面前所有的人是平等的,在法律面前不分贵族和平民、不分种族和财产都是平等的。  

在马克思等经典作家那里所描述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远远超越了资本主义制度设计的,在资本面前的人人平等,实际上是肯定了基于财产的多寡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不平等。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废除了私有制的崭新制度,财产的公有,解放了财产对人的束缚。人在社会交往中是依据“制定良好的法律”为准绳的,“共同建设,共享和谐”,一幅大同景象。  

   

二  

      

从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到今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容共生已经接近一个世纪之久,双方的斗争、倾轧、排挤从来没有停止过。尽管列宁在其《帝国主义论》中,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寄生的、腐朽的,社会主义的春天马上就要到来,甚至在《共青团的任务》中预测共产主义也不会太久。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社会主义却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苏东剧变导致社会主义的冬天提前到来,一时间资本主义阵营欢欣鼓舞,社会主义国家急剧减少,中国、越南、朝鲜、古巴成了硕果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里,我们想探究一下社会主义走向冬天的原因。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背离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脱变成为少数苏共官员谋利益的政党。第二,挂着社会主义的狗头,卖着封建的、世袭的、私有的羊肉。主流媒体宣传的是社会主义,干的却是非社会主义的一路货色。第三,苏联党和政府成了既得利益集团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玩偶,人民成了被宰割的对象。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苏联党的报告和官方媒体一方面信誓旦旦地说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却在私下里大搞非社会主义的东西,甚至搞非资本主义的东西。这种严重背离契约精神的阳奉阴违,是苏联亡党亡国的直接推动力。  

   

三  

   

子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就是说品行高尚者,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相契合,“得其时,当其位”,不僭越,不做作,率性自然。这是礼治社会的和谐,秩序井然,各安其位。尽管不符合现代契约精神,也不失一种天道自然。  

文艺复兴开启了人本主义的大门,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使人们懂得了“人生而平等”的道理,封建礼治的老传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固有的等级秩序,已经不能左右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民智开化使人权意识变得更为强烈。从托马斯·莫尔到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再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潮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共产主义图景,真实而美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打得下一片新天地,完全靠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来支撑,由此来发动群众,并真心依靠群众,革命的目的也的确是为了群众,共产党在打天下时,不容置疑的是真诚,至诚通神,至善无敌,这就是现代契约精神的真实再现。  

在1945年著名的“窑洞对”中,黄炎培的分析和担忧,到今天依然故我,毛泽东的慨然回答,似乎没有打破历史的惯性。契约的真实与虚假,往往检验着人心的向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还有多少真诚?腐败者笙歌燕舞、灯红酒绿的人生体验中,还记得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吗?  

契约精神失范的事例,俯拾皆是。张昆桐以血书发誓不贪一分钱的承诺,有多少真诚?王宝森在世界反腐败大会上的慷慨陈词,也不能掩盖其贪腐的本质。真小人比伪君子要可爱的多,当有些人口口声声地要为人民服务的时候,而心中最牵挂的只有人民币,这种违背契约精神的阴阳不调,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吗?  

   

四  

   

天尊地卑,万世不易的纲常礼教是蒙昧时代的大格局,虽然权利义务不对等,但不失其真诚,也有其合理之处。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但今天的存在,则不类不伦,当我们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贩卖着封建等级秩序的货色时,契约精神就会丧失,社会和谐就会远离。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承诺能够实现的那一天,社会就会迎来和谐美丽的灿烂图景。  

从身份到契约,是一种进步。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是民智开化的结果,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是智者所为。我们不能回到过去,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遵守契约,弘扬契约精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到那个时候,和谐就会如约而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