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火烧 2010-10-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文化大革命失败原因,指出左派未掌握领导权、走资派复出及革命策略失误是关键。强调依靠群众、团结革命力量的重要性,为未来革命提供理论准备。

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文化大革命失败了,它为什么会失败?这个题目很大。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匆忙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曾经做过权威性的论述,但那只不过是右派的一家之言罢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为这个决议做了最好的诠释。毛主席已然看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因而采取了文革这样的非常举措,但为什么还是功败垂成?这是今天革命的左派们必需要好好总结的历史经验,把颠倒的历史在颠倒回来,为新的革命的到来做好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文革失败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三点:1。没有把革命左派提拔到关键的领导岗位上,使领导权最后落入右派手中。2。对党内走资派的组织处理失之于宽,特别是林彪事件以后,一些党内走资派靠检讨又走上前台,一旦毛主席去世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反攻倒算。3。打击面宽了一点,革命左派在缩小打击面扩大教育面上做的不够,使一些本可以团结的力量被推向对立面(如文革尾声的华国锋等人),最后使历史走上了巨大的弯路。  

毛主席1926年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文革依靠的是谁,反对的是谁。文革失败于文革后期和文革以后的翻案风,有那些人要翻案呢?我们先来看看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的都是谁,也就是三种人吧,1。家庭出身不好的。2。资产阶级知识分子。3。党内走资派。这三种人在总人群中也是少数,但是为什么能在文革后期和文革以后产生巨大的翻案能量呢?我认为主要的能量不在于前二种人而在于第三种人即党内走资派。毛主席发动文革的思想起点在于他判定党内出现了一个新生资产阶级,文革打击的重点就是党内走资派。文革的终点是想通过放手发动群众冲击党内走资派,在运动中锻炼千百万革命事业接班人,从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使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但在运动的各个阶段中大批受冲击的对象先后复出,而毛主席在文革初期所依重的林彪等人又出事了。在运动过程中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事并没有落到实处,文革初期领导班子提出军、干、群三结合,文革后期领导班子提出老、中、青三结合,初期的群与后期的青都没有掌握到实际的权力,而受冲击的对象却先后复出掌握了实际权力,文革后期军队也被保守势力把持,在毛主席逝世这个历史的最后关头,领导集团中的革命左派的力量并不很强,且在团结谁?打击谁?这个问题上犯了一竿子扫的错误,反而促成党内中右翼力量的联合,最后权力落入党内走资派手中,使文化大革命功亏一篑!形成了今天资本主义大复辟的现实。今后的革命家们在革命的各个阶段上一定要把握好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这个革命策略的核心问题!  

我们回过头来在看看革命依靠的力量,在文革期间或者说在整个毛泽东时代(1949-1976)革命的基本力量是工农群众,而在文革后的历史中,在资本主义复辟的过程中,革命的基本力量被迅速分化瓦解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回过头心平气和的说,由于毛泽东时代特殊历史环境,他必需要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来完成工业化进程,从而实现独立自主与国家富强的终极目标。别无选择的只能是牺牲农民的利益来确保工业化!因而毛泽东时代革命基本力量中的农民并没有受益或受益不多,小农生产者本身的局限性使他们难以有牺牲短期利益而获得长远利益的思想觉悟。所以党内走资派在瓦解农村公有制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多大阻力,反而是毛泽东时代中形成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已完成于实验田中的杂交水稻给农村私有化带来巨大的助力。加上小农生产者短期的热情营造出分田单干的所谓成功。革命的主力军工人阶级,在毛泽东时代是受益的又是资本主义复辟的最大受害者,但由于我国工人阶级形成时间不长且脱胎于小农生产者,阶级觉悟不高,再加上党内走资派采取了一条渐进式的复辟路线,不断分化瓦解无产阶级,且由于其路线在推行的初期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使受到巨大利益损害的工人阶级没有形成有效的反抗。这是值得革命者们深深反思的。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使我国资本主义复辟已基本完成,在革命与复辟的过程中值得我们反思与总结的事太多了。我国新一轮城市化的进程使大批农民及其子女进入城市形成新的无产阶级,从而与原城市工人阶级相结合变成新一轮革命的基本力量,历史在新的条件下螺旋式上升。腐败与两极分化是新一轮革命的温床,官僚特权阶层为了复辟资本主义,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妖魔化,最终必然为革命的人民所识破,毛泽东思想阐明了人类的终极理想!毛泽东思想永生!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定位2010-08-08   

文革结束后的非毛化进程,对文革和整个毛泽东时代都进行了妖魔化,毛泽东时代被描述为大迫害加大饥饿,而毛泽东时代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完成工业化,二弹一星的成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巨大成就,完成于试验田里的杂交稻都没有人提及了。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这一步,许多人没有明白,为什么腐败的官僚阶层,软弱的领导集团,腐朽的社会风气,却没有引来外敌入侵那是因为毛泽东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二弹一星。为什么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较快的解决,不是因为什么大包干,而是因为毛泽东时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留下巨大的成就,而是因为文革后期已经完成于试验田里的杂交稻在80年代的广泛推广。  

文革爆发44年结束34年了,但它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文革的影响在现实政治中还能感觉到。文革为什么会失败那是因为它伤了官心,而非伤了民心,改革开放的负面影响一目了然,而被继续贯彻与吹捧,那也是因为它得了官心而非得了民心。文革在历史中的最后定位已不取决于文革本身,而取决于当今时代的最后演变!换言之如果说现阶段的路如果走的不好或不太好那么文革在历史长河中的评估可能要高一点,也许会被定位于英雄暮年的一次史无前例的俱有积极意义的失败尝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0年,前30年是政治集权与计划经济相结合,而后30年经济基础变了而上层建筑依旧,前30年(1949-1979)有功也有过,从历史的角度看因为其脱胎于旧中国起点很低,它的很多过是可以原谅的或者说是可以商榷的,后30年(1979-2009)有功也有过,但由于与前30年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很多过是不能原谅和不大可以商榷的。  

历史总是在争议中曲折向前的,太近的历史与生存中的人们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因而也是不太真切的,所以有人云“历史要看百年”,只可惜的是到那时最关心这段历史的人们都不在了,想来是否有些使人伤感?  

(谨以此文纪念1966年8月8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文件发表44周年)  

    文革会重演吗?2009-03-18

    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张旗鼓全盘否定文革的形势相比,现在的执政当局禁止公开研究文革,有意回避这段历史,我记得2006年是文化大革命爆发四十周年,当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讲,为避免社会不必要地将文革题材炒热,国家将适当地控制有关文革的书籍总量,要求各地出版社选取文革等敏感题材的书籍时须向出版总署“备案”,严重违规的出版社将被依法惩处。现在少量公开出版的文革书籍,都是按照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加以诠释。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的中国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社会不公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目前,在中国底层蔓延着不惜再乱一次,以发泄由不公平产生的不满。而执政者怕乱,希望人们淡忘文革,因为各种社会问题经过三十年的经济改革都浮出水面,一旦提出文革问题就会添乱,今天的社会,如果说会发生什么变故和动荡,最激进的就是用文革的方式冲击社会。人们对现有社会秩序不满,对贪官污吏不满,对政治体制不满。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的语录,现在人们是完全可以重新拿过来的,要杀富济贫,最好的理论和旗帜无疑是毛泽东。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今日之中国经济基础变了,而上层建筑依旧,当权者扛着毛泽东的旗子,而实际已背叛了毛主席的政治理想,可悲阿。如果说八十年代还有人相信什么勤劳治富,什么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带动大多数人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那么现在没有任何人相信了。因为现实深深的教育了人民大众。  

    今天相当多的有识之士认为,当今现实与当年毛泽东发动文革时的情形越来越相似,比当年还厉害,文革时期是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那时有什么走资派?现在倒是有真正的走资派还在走,甚至确实是在共产党内。所以当年文革的口号,在今天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弱势群体、社会底层群体反而向往文革,呼唤文革。会觉得毛主席当年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理论说得多么的好。

    时至今日文化大革命已爆发43年,结束33年了。文化大革命还会重演吗?正如剑桥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所说的,文革会不会重演,并不取决于文革本身了。而是取决于现实的政策走向。当然文革也不可能简单的复制,因为时代条件发生了变化。将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让历史告诉未来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