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听婵释禅对马门列夫关于《经济危机》文异议的答复

火烧 2011-04-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回应马门列夫对《经济危机》的批评,强调资本主义不可救药,批判庸俗经济学,提出资本社会的理论框架与现实应对策略。

听婵释禅对马门列夫关于《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形成机理》一文异议的答复  

听婵释禅  

对于必要的学术争鸣,有利于人们对事物规律性加深认识。马门列夫(下简称“马门”)对听婵释禅(下简称“听婵”)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形成机理》(下简称“危机”)一文中的一些学术观点提出的异议,也是很正常的学术争鸣范畴。为了能够通过“以理服人”的方式更深入地讨论问题,“听婵”特采用“就着”原文批判的脉络“就异议谈异议”的方式进行答复。同时,为了分辨清楚问与答,“马门”的原文采用“黑体字”,“听婵”的答复采用“红体字”。马门对听婵部分经济理论的批判,是听婵出道以来的第一次,所以很重视。现做以下简要答复。  

==============  

“拯救”资本主义危机的庸俗经济学  

(马门列夫评论文章题目)  

马克思把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经济学称作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它和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经济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对资本主义不做批判。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剥削和积累,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而庸俗经济学则力图掩盖剩余价值的剥削,力图拯救资本主义危机。  

但是在资本主义周期危机阶段,资产阶级一切避免危机的办法都是推迟和积累更大的危机的办法,在资本主义爆发滞胀与金融泡沫破裂的最后总危机的阶段,一切金融刺激的办法就统统失灵了。资本的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积累,资本积累的必然历史趋势就是贫富两极分化,就是财富在少数人手里的积累和绝大多数人相对贫困的积累,这就奠定了消费萎缩生产过剩危机的不可救药的基础;资本主义通过周期危机的破坏“克服”生产过剩,用印钱消费“克服”消费萎缩,结果却造成巨大的虚拟总资本的膨胀,奠定了通货膨胀的不可挽救的基础,两个不可救药最后酿成滞胀的不可救药!最本质的是,巨大膨胀的总资本平均利润率迅速趋近于零,资本的生命力已经枯竭了,美元泡沫骗局已经露馅,最后总危机已经无可挽救,庸俗经济学的一切办法无非是捉襟见肘苟延残喘罢了,在资本主义最后总危机面前,只能是危机引发革命,革命结束危机,舍此无它。  

听婵释禅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形成机理”就是在继续兜售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学,用表面现象的罗列的惯用伎俩掩盖最后总危机的不可救药的本质,试图开出一个挽救危机的药方,其实只能是徒劳的。  

====================  

   

从听婵的经济理论体系来看,是继承了马克思“资本主义经济学”的批判精神的理论。因为〈资本论〉是一部充满批判精神,但又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形成和运行机理进行科学解析的经济学理论,是一部不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著作。那时必竟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出现,马克思只是对社会主义社会进行了理论构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听婵〈危机〉一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把原文进行了大量改写。比如把“资本主义”全部改写成“资本社会”等等做了技术处理。并且是立足当今世界这个“封建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或是社会资本主义”的基本认定前提下给当今世界出主意的。  

   

听婵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学”等是分的非常清楚的。因为在革命者短时期不能改变什么的情况下,我们大家还都坐在这条船上,努力地去减轻各种危机对民众的侵害,是与张宏良等持着同样的改良心态。必竟马门那个理想社会的回归,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站在什么山,唱什么歌”也是〈危机〉一文的辅助想法,但更主要的理论初衷,是想通过建立一个“经济理论体系”去“准确合理地解释”各种“市场经济、经济、计划经济”运行现象,并以此“正确有效地指导”经济运行实践。而且听婵还把“市场经济、经济、计划经济”这三个概念下了同一个“定义”,即是:“商品或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循环和演变过程”。也即把所有的“理”都摆明白了,让政治家去选择决策。这才是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当然,其中也避免不了听婵的阶级倾向性的。而在这点上,听婵从来都是旗帜鲜明的。这只要是对听婵理论稍有了解的人,都是无法否认的。而为资产阶级“辩护”一说,更是无从谈起的。因为听婵的理论,不仅仅是针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而且也是针对所有人类社会可能出现的“市场经济”进行理论探索的。所以,马门的批判,不是从听婵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出发,而是从片言只语出发的“无的放矢”的批判,是没有什么逻辑说服力的,更是完全无法不成立的批判。  

   

经济学,没有什么“庸俗与精明”之分,关键问题是能“准确合理地解释”所有经济现象,并用以指导市场经济运行实践,达不到这个目的和要求,那就谈不上是什么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更多的都是停留在“条块分割”的说明或解析一个或几个局部性的经济现象,其各种理论也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性。比如:奥地利学派主张的是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关于市场经济之“交换”的理论。其谈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交换、交易、贸易”就只谈“交换、交易、贸易”,眼里放弃了所有其他,并且要求政府做“大不管“,完全由企业、家庭等微观组织体说的算。中国的市场化,正是形成了这样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放任自流的经济无秩序运行状态,所以才导致了各种形式的金融经济危机。   

   

听婵的理论,难道与整个现实社会的经济实践不相符合吗?不能说明和解释这些经济现象吗?如果是那样,最好是”以理服人”地摆事实,讲道理,而不是用什么“胡扯”之类的语言搪塞。离开现实,整天去谈你还没进入的社会制度的经济学,是不是离题太远啊!面对在通货膨胀中挣扎的同胞,若还是清高地等到社会主义实现,那这代价也太大了吧。你自己活在理想中,这没人怪你,但你不能让活在现实中的人不活吧。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实质上就是对“货币或是叫财富在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等之间分配不均衡,所形成的“贫富两极分化”金融经济危机的另一种角度的理论解析。显示了其核心的经济学批判精神。而听婵的归纳、总结和概括,正是把这一“单打独斗”理论给予了结合到整个经济运行体中的“体系化”过程。这个在《危机》一文中提到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论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主要论述的是商品“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其他形式的经济危机,虽然从另外一些角度也进行了说明,但却始终没有把这所有形式的金融经济危机,系统地进行“理论化的分类”。” 这“其他形式的经济危机”,指的就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所探讨的关于形成“贫富两极分化”金融经济问题。即资本家只有占有剩余价值,进行“按资分配”,而不是把剩余价值分配给工人,才能形成“贫富两极分化”。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  

   

1,暴露了资产阶级庸俗经学的面目。  

2,货币职能的蜕变使资本主义最后总危机不分危机类型而连成一体。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职能,世界货币职能。“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不是各自孤立,而是不分彼此仅仅联系在一起。表面地分成两类毫无意义,只会掩盖它们之间的联系,掩盖资本主义最后总危机不分危机类型而连成一体的本质。  

3,不触动本质的表面现象的罗列的可笑的“机理”。  

4,马克思整体把握资本主义危机比所谓“理论化的分类”高明得多。  

5,唯独没有滞胀的综合的资本主义最后总危机。  

6,四大类九小类是胡扯加胡扯。  

7,所谓“崭新认知体系”不过是可笑的“胡扯体系”。  

    11,“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如影随形,都是金融泡沫进入流通中的表现  

14,今天中国的两极分化的“生产过剩”绝不是一种社会进步   

   

===================  

“理论化的分类”,是一种把整体或是复杂事物通过条晰理清的“分类”方法,把复杂道理用分门别类的方式讲清楚、讲明白,为的是让人们更清楚地理解复杂事物。本来这“市场经济运行体”就是一个整体吗,但你总是“一锅搅马勺”,就难以分出个里表来,就难以更深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什么叫理论?这样去做,并能“准确合理地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就是理论,就是理论探索过程。你不是整天张口闭口不离马列吗?而马列就是这么研究的理论,即给概念下定义,让你明白“货币”等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给复杂事物进行分类,才出现了“货币”的五种职能。听婵做这种“理论化的分类”,也正是运用的这些理论研究方法去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怎么马克思能用这种“理论化的分类”方法,听婵一用就是“胡址”了呢?“胡址”这个词并不能说服人,只是一种“无理搅三分”的搪塞和托词而已。这个是算不了批判内容里的那个数的。  

   

马门说:“唯独没有滞胀的综合的资本主义最后总危机”。这是对“滞胀”这个概念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滞胀”是“经济增长停滞或是低速”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发的“组合”金融经济危机现象的“简称”。 “经济增长或是叫经济发展”,通常指商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的发展态势和经济量的增加。“滞”,说的是经济发展速度比以前减慢、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等的经济增长现象。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实物的表示物---“货币”印发的太多了,超过了实物商品总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实质就是货币印制的太多,而商品生产却不足性,形成的“货币与商品”不对等、不对称,并用“胀”字来简称。“滞胀”,实际上就是“商品生产短缺的危机和通货膨胀危机”两种金融经济危机表现形式的同时发作。但这“两种危机”已在听婵的“完全分类”之中了,何来“唯独没有滞胀的综合的资本主义最后总危机”。  

   

实际上,资本主义的“按资分配”方式,决定了整个社会必然要产生“贫富两极分化”,这种所谓的“商品生产过剩”危机,通常都是“过剩”的假象,很多情况下,不是商品生产真的“过剩”了,而是因为分配不公平,使大多数穷人想消费却没钱消费而引起的过剩假象。同时,在现代社会,由于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高效率、高效果和高效益,即使出现了所谓的经济发展“停滞或是倒退”一点,其生产的商品量也足够整个世界“衣食住行用”等的使用了。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人类赖以“衣食住行用”等商品货物在那顶着,经济发展的所谓“停滞或是倒退”一点,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而还能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关键是分配需要相对均衡,人都能活下去就可以了。  

   

=========================  

8,可笑的有史以来的永恒“市场经济”及其“经济危机”。       10,荒谬的“市场经济”永恒化   

===============  

   

这是个对“市场经济、经济”等概念如何“定义”的问题。听婵已在诸多文章里详细论证、实证过,并认为“市场经济”、经济”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特别是从封建社会开始,只是那时是在小规模、小范围内进行罢了。而不管其“市场交换”等有多么的极其有限,存在就可以了,而只要存在,听婵的命题就是成立的。这也是“理论探讨”所需要的周延性和含盖性。如果仅仅是一事一议,也就谈不上什么“理论化”了。同时,封建主义市场经济,如果不存在“商品生产相对短缺” 的经济危机,那整个封建社会也就会象现在这样,从来都是丰衣足食的! 对于这点可是不能违背历史事实地进行主观臆断的呀!那时什么样,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是一目了然的。

   

===============  

9,封建王朝更替原因是阶级斗争而不是什么“金融和经济”的原因。“这诸多危机,无论是波动失衡的,还是动乱战争的,其绝大多数都根源于“金融和经济”的原因。”  

============  

   

阶级斗争的根本目的,是各个不同阶级之间进行争夺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的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或是“公平分配”的权力。如果不是为了这样的根本目的,人们斗来斗去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说就是为了争个不能当饭吃的“你对我错”的里表吗?这跟人们争取“民主”地表达利益诉求是一个道理。实质上讲,“阶级斗争”就是另一种说法的“民主”,或是“民主”就是“阶级斗争”的另一种说法。因为人们吃不上饭了,才阶级斗争,才要民主,为的是表达利益诉求,才推翻不能给人们提供饭碗的统治阶级。争取“饭碗”是经济的原因,还是吃饱喝足后的闲极无聊,总是应该分清楚的吧。  

   

   

16,转嫁危机,祸害世界的办法,岂是解决危机的办法!  

18,好一个‘让外国人帮忙消费!  

   

===================  

处在同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处在同一种社会制度基础上,为了现实的苟延残喘,还能有别的选择吗?当然揭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转嫁的内在机理,也只是一种揭示而已,为的是让人们明白你是怎么“被转嫁”的。如果你连自己怎么被耍、被涮的都不想弄明白,那你也就只有在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份了。而且事实上这种“危机转嫁”,世界各国谁也没闲着。你总不能对中国的大规模贸易顺差,还在那闭目塞听吧,连承认事实的勇气都没有吧。  

   

 ===========  

19,‘三次分配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纯属忽悠人民!  

============  

应该是国民经济二次分配,而不是精蝇们说的那种靠施舍捐赠形成的汤汤水水的“第三次分配”。这是不管在社会主义,还是在当代的发达“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一种最进步的“按分权力分配”方式。毛泽东时代也是靠这种“按公权力分配”方式建立的社会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社会公共福利保障体系”的。否则毛泽东时代的那五大福利又是怎么来的。  

霸权主义有霸权主义的恶处,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其自己内部的人民还是要尽可能地和谐稳定的。这是事实,也是一个研究者必须客观理性对待的现实问题,而不需要加入任何什么情绪化的东西迷失自己的分析判断和理论论证,这也不是一个学人应有的学术态度。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式的批判还是留给永远长不大的半大孩子们用吧,难道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公共福利保障体系”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管是出于什么欺骗也好,调和阶级矛盾也罢,事实是民众得到了这些可以安身立命的实惠。个别问题不能说明普遍问题,要是举个案,你就是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一样能从畸角旮旯里找出一个半个特殊的事例的。  

   

=========  

20,发达国家‘资本输出’不过是用废纸祸害中国的法门!  

21,分明是寄生在世界机体上的寄生虫!  

22,不见硝烟的侵略战争,这也能叫解决危机的法门?  

23,‘四大法门’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危机  

24,‘四大胡扯’中国用不上,如何能够‘认真去做’?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你不祸害他,他就必祸害你。这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丛林法则,这也是没什么可商量的余地的,明白这些道理,就能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卖的,等帮人数钱时心里多少还能有点委曲。有本事就把门关起来。但在没关门之前,你就必须面对。不应该做的事多了。而且这与揭示这种经济现象的理论无关。理论只是把“理”摆明白,至于怎么做那是政治家的事。“市场经济”之“互通有无”的“交换、交易、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下,是任何国家也回避不了的事情。中国现在如果不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就会马上有数以亿计的人失去工作、失去生活来源,而没有55%的石油等的进口,整个经济又“岂是一个停滞了得”。不要以为自己国家吃了多大亏,赚回来的机会有都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只要组织起来,美国等国家又算得了什么!  

不管怎样,美国从1929年以后,运用这四大解决“商品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人家就没怎么闹过这东西。你自己国家执迷不悟,那是你的经济理论太落后,错误地指导了经济实践。不管谁害谁,总得有一个被损害的。这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竞争法则。而“四个胡扯”现在中国也一个也没少用,只是规模和水平还不是很到位罢了。  

=============  

28,今天中国根本不存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  

听婵在文章里,什么地方提到过中国现在存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按劳分配和按公权力分配”的主导和统领地位了。因为讲座的原因,提的太多是不可行的。但原文可是非常明确而详细论证的。  

==============  

29,在印钱消费的世界,中国成了傻大头  

     30,把中国当傻大头出卖的同时,还制造了成百上千个亿万、千万富翁,也奠定了中国金融泡沫和通货膨胀不可救药的基础  

31,修正主义不仅透支毛泽东时代的过去,而且透支中国的未来  

32,如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改变,修正主义路线不改变,那就任何办法也没有    

33,徒劳地粉饰美国霸权主义  

34,无中生有的“泡沫化印钱消费”就是金融泡沫急剧膨胀的祸首  

35,金融泡沫膨胀和两极分化是滞胀的祸首   

36,金融堰塞湖越‘挖大水池子’越只会印钞更多   

37,“通货紧缩”与金融泡沫如影随形  

38,“通货紧缩”是金融链条断裂引发集中挤兑先进而引发的    

38,急剧膨胀的金融泡沫破裂引发的危机不可救治  

39,资本主义最后总危机不是‘保持高度的警惕’的‘警示’,而是宣告了资本主义最后的灭亡。     

40,所谓‘虚拟分配收入’  

41,国际分工只会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  

关于以上问题,都是在把这种经济危机现象进行解析的理论探索过程。至于现在做的这些事,是听婵所管不了的,但把这些经济现象条理清楚地揭示和表达出来,则是做为一个经济理论探求者的任务,你能不承认这些都是现实吗?你能否认这些东西不在经济运行体里运行吗?你也无法改变其中的任何一种。既然都用了,又没有人能改变,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面对,并使其危害降到最低,这也是为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着想,否则任其遗害无穷,而你只是靠谩骂对之,又于事何补呢?你可以进行你的空中楼阁式的所谓信仰,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人,是不能对这些遗害无穷的东西,听之任之、不闻不问的。你可以这样批判一百年,但却对现实和百姓无一丝一毫补救。  

==============  

42,自吹自擂的“危机理论体系”  

=============  

吹不吹牛,你说的不算,能否“准确合理地解释或揭示”各种经济现象的这个实践说的算,能否“正确有效地指导”市场经济运行实践说的算。即使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也达不到这个标准了,那也得发展,甚至被淘汰。这就是“实践标准”,而不是“本本标准”。你立论的前提,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是真理,是万能的,别人的任何经济学理论,只要威胁到了你心目中的神,你就暴跳如雷。这哪里是什么科学理性的治学态度。更何况听婵从来都是对先哲马克思等的经济理论尊重、佩服有余的呀。当然,就听婵的学术研究来说,眼里是从来没有什么狗屁学术权威的,不管是谁,都是从来“认理不认人、英雄不问出处”的。农民歌唱家朱之文,歌,唱的好,那就是“英雄一个”。而你能把听婵说服了,一样会是听婵心目中的“高手一个”,但胡搅蛮缠、胡批乱砍,不能用理论、道理征服人,就有些让人小瞧了。  

那么的吧,既然你如此热衷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批判,那你就从“市场经济、经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的最基本的概念出发,给他们下个“定义”,先给自己确立一个立论的基础,然后再进行有说服力的理论批判。因为必竟现存的许多经济学理论,当起批判的武器都是不怎么好使的东西,也就是说“没什么说服力”。同时,要做好一个批评批判家,那也得“古今中外天地人”等无所不通的呀,“决战”书读的要比你多多了,但也没敢涉及理论批评批判的这个高深领域呀,张宏良、黎阳等的批判,也不过是一直坚守自己善长的领域啊。而从你的经济学知识来看,除了念一本马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外,别的方面确实知道的很少。这从你无数的批判稿中可以看出。这实有些难为你了。也就是说,你的批判很缺乏力度,这是令我非常失望的。听婵用这么长的时间回复你,也算是对你劳动的一种尊重了。虽然这是破例。但总是要对第一个挑战听婵理论的人给一个交代。希望你能有所进步,拿出更有力度的批判,而不是象今天这样的水汤。  

   

2011年4月23日  

   

附“马门列夫”文章地址: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104/

229022.html  

附听婵释禅文章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7c7970100

qc04.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