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蔡定创就《货币迷局》《印钱消费》理论问题解读者问

火烧 2011-12-18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蔡定创针对《货币迷局》《印钱消费》理论问题进行解读,强调概念准确性与理论框架,指出常见误解并解析印钱消费与产能过剩的关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经济理论基础。

蔡定创就《货币迷局》《印钱消费》理论问题解读者问  

   

(一)  

经常有不少《货币迷局》、《印钱消费》读者通过QQ、微博向我提出一些在读这两本书中产生的问题,我多数情况下都没有时间来解答这些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是多看两次书就能解决的,或者是需要看了后面的就能理解前面的,更多的问题还是我对《货币迷局》这本书中所论述的理论过于精简。因为当时写作的时候就考虑到现代人更喜欢快餐式的书籍,书厚了不好发行。另也有考虑,因为《货币迷局》是一个框架式的系统理论,内容深入论述还需要对各章内容另出细化论述的单行本。内中的各章内容都需要专门的量化研究。  

《印钱消费》一书就是对当代“印钱消费”规律的细化论述。不仅是应用,书中第三编、第四编就是专门论述“印钱消费”的具体过程与如何由此产生的四次分配理论的。  

学习经济理论,要真正读懂,必须首先搞弄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否则,就不能搞清楚的准确含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望文生义,写出来的文章必然会错漏百出。而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很多概念,例如,“货币超发”、“资产价格”、“民富优先”等等,都有概念性错误在其中。  

刚才有一篇文章大体意思是,凡产能过剩,就可印发消费性货币,用所谓的“印钱消费”的手段解决问题,还说是我的理论。此也是没读懂我的《印钱消费》这本书,准确地理解概念,犯了概念性错误。  

“印钱消费”中对产能过剩是的限定的。产能过剩与消费资料方面的产能过剩,后者就有限定;再到没有资源瓶颈的消费资料方面的产能过剩,就更有限定了。为何要做这些限定?这其中的理论原理在《印钱消费》一书中都有论述。经济学理论之所以能够精确地描述现实的经济过程,依靠的就是准确的概念运用。因此,书中对每一个不同的概念,都有严格的定义,对引用的概念,都说明出处。此就在于概念必须清楚,准确。概念模糊表明思维不清。  

书中有不少概念来自马克思《资本论》与当代西方经济学,这也就是对于那些仅学过西方经济学,而没有学过《资本论》,或者仅学过马克思经济学而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的学者,在对概念的理解上都会产生一些困难,因而也会对书内容的准确、深入的理解产生一些问题。当然,这仅是针对经济学深入研究者而言的。对于普遍的读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习书中所论述的当代经济的基本理论原理,框架结构,分析经济的基本方法就够了,则没有必要搞得那么细,有些地方不理解也没有关系。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些数量公式,抽象模型,是深入研究者的接口,一般的读者了解就行了。  

我曾说了,真正学通了《货币迷局》、《印钱消费》二部书,能解欧、美债务危机。要注意,我所说的欧债危机解决,即使是没有财政联盟的条件下,当代信用货币理论也能为它解开。本月9日欧元区的货币联盟协议已签订,欧债危机当然己解。下一步用欧元联盟债来购买各国到期不能偿还的债务就解决问题了,此一点过去德国不同意,财政联盟后,表明德、法己掌控了欧盟,这个时候的德国自然会同意这一种做法。虽然如此,但我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在没有财政联盟条件下的方案,与他们将要采用的方案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也会比他们现在有财政联盟后将要选取的方案要好些,在货币理论中所采用的理论原理是有所不同的方面。  

解决当代欧、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密码都包含在《货币迷局》、《印钱消费》二本书中,虽然己有不少人都看过了《货币迷局》、《印钱消费》二本书,有没有人能能猜出我对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带着问题学习,从学习中找到对当代经济的、金融的各种危机的解决方案?能够通过学习理论应用到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这才是理论学习的最高境界。当然,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也涉及到需要对现实的欧美债务危机情况、我国现实经济情况的深入理解,也不是仅学理论就行了的。  

不过,我想信,多数读者学了《货币迷局》《印钱消费》后,对在现有财政联盟的情况下,欧元货币联盟将要出什么样的解救方案,这个是一定能猜出来的,因为这是最基本的当代信用货币原理的运用。学了理论就能解决问题,这就是学习正确的理论的威力。  

   

(二)  

《货币迷局》、《印钱消费》意在构筑一个当代信用货币理论新体系、宏观经济的新框架。所包含的内容太很多,《货币迷局》论述比较概要,有些读者反映看一遍没看懂,需要反复看几遍才明白其中一些意思。为了帮助大家阅读,我在这里做些提示。  

在与传统经济学理论比较的不同的方面,两本书的精粹有如下几条:   

1、货币的回归本质的重新定义是当代信用货币理论的基础。这个重新定义很重要。西方货币理论、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错误也是起源于基础的对货币定义的错误。也就是说对货币的价值属性的忽略是西方货币理论产生错误的根源。  

2、信用能创造价值。国家正确的基础货币发行,可以使基础货币创造发行价值。此与西方经济学是根本不同的。西方货币理论,货币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不少学者到处为货币“找锚”,因为货币根本没有“锚”也不需要“锚”,这就使得一些货币学者找不到东西南北。  

3、信用货币派生货币的原理。派生货币商业银行的信用的产物,商业银行不具发行货币的权力,因此派生的货币不是发行意义上的货币,它们的区别在于所包含的价值属性根本不同。书中论述了派生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它的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此方面也与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根本不同,包括派生货币的定性与货币的流通速度都是全新的定义。  

4、揭示“货币放大”、“印钱消费”规律。书中不仅是论述了“货币放大”、“印钱消费”的来源、理论原理、运行过程,而且揭示出它们的客观规律性,是不依人们为转移的规律,不是你想要不想要的东西。运用这些理论理,才能完整地、清楚地观察、解析当代经济、金融的各种现象,才能能动地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当前国际的、国内的各种经济危机。  

5、揭示当代的“双轮经济”的经济构架原理。这里大家要注意到,我的“双轮经济”构架,是建立在对虚拟经济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的基础上的,没有对虚拟经济的重新定义,就不可能构筑当代的“双轮经济”构架。  

当前,国人对虚拟经济这个概念的认识是十分含糊的,大家都在谈论“虚拟经济”,而各自对这个概念并没有认真去分辩。多数人将银行业务范围内的东西都看做是虚拟经济,这就会产生很严重的理论混乱。例如,一些人说虚拟经济发展过度,需要限制,能因此就限制银行的业务?而同一个人在另一篇文章中,又说要发展金融,等等。银行业是个十分特殊的行业,是架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上的行业,怎能是虚拟经济呢?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清,是理论陷入混乱的其中原因之一。而当认清了当代经济的“双轮经济”的驱动原理后,经济的运行原理就变得十分的清晰,如何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解决经济中的问题就会一目了然。  

6、四次分配理论。此理论主要在《印钱消费》一书中论述,但理论原理还是出自《货币迷局》,特别是《货币迷局》中对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平衡与不平衡过程的论述。  

我国当前还处于一二次分配的解决阶段,同时由于对股市的功能作用定位错误,股市加大了对已经不平衡的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分配的更加不平衡。因此,调整股市的战略定位,也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手段,但当前我国的各种关于如何提高国民消费水平、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理论讨论,各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方案充斥在各种政策建议方案中,共同的特点是方案十分好看、好听,就是实行不了,唯独没有如何改变股市功能定位,用第三次分配的方式解决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讨论与政策方案。  

欧美发达国家与我国经济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问题与危机必须要综合地应用第三次、第四次分配手段才能解决,他们与我们是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上。  

蔡定创就《货币迷局》《印钱消费》理论问题解读者问(三)  

(三)  

这是一个很宏观的框架、系统的东西,要提纲即领地学习,才能有好的领会。例如,从《货币迷局》来说,书的主线是从论证信用如何创造价值开始的,不同的主体在货币价值属性中的作用,有主权国家的通过对基础货币的发行创造价值,有商业银行通过对价值的保证作用,从而获得派生货币的权利,有企业信用如何通过国家建立的股市,从而产生虚拟经济体,通过对未来收入流的交换,从而创生出价值与湮灭价值。所以股市有正的财富效应,也有负的财富交应。三大信用体系的价值意义分别不同。  

将未来收益流折现进行交易,彻底改变了财富的性质,这就产生了新的财富观、新的发展观。建立在这种新发展观上的经济理论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过时也就是由此而引起的。  

在书中论述了在过剩经济条件下,需求能产生生产力,这是《货币迷局》、《印钱消费》两书中论述的另一条主线。也可以说这是如何发展经济,解决各种经济危机的主线。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我的当代信用货币理论与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另一本质区分点。  

将货币区分为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这在理论上是重大的。没有这一区分,就无法具体考察货币在经济中的运行过程,无法考察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在分配中的中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运动、产生经济的、金融的危机的原因与解决之途。货币理论之所以能成为当代宏观经济理的基础,其实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是考察生产与消费的平衡。而生产与消费是否平衡取决于分配。西方经济学的总量考察方法在这方面是永远说不清的一个黑箱。而对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矛盾运动过程的考察,不仅可以象【货币迷局】中第七章那样,建立可以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的宏观经济计量的调控模型,而且由此发展出四种分配理论。  

在《印钱消费》中所论述的四次分配理论。在传统经济学也只涉及到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我的贡献在于揭示了第三次分配与第四次分配。这四次分配都是对投资货币与消费货币的比例分配,产生的发展阶段不同,因而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可以看到经济的发展阶段也是随着这四种分配阶梯而发展的。  

有人将腐败、捐献也看作是一次分配,这是不对的,这里犯了概念性的错误。我们考察的分配是在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的一部份。  

经济理论的目的是找到解决经济发展的方法,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仅仅是解释现象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理论,哗众取宠但只会有害。有人攻击说我的当代信用货币理论“本质是如何拯救资本主义”这也说对了一部份。理论目的只不过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的过程与运行的规律。任何人不可能逃脱规律,只能认识了规律,才能能动与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而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的作用,最后也必然地导致社会主义的按需分配。而这恰恰是“印钱消费”规律作用的结果。  

因此,《货币迷局》也好,《印钱消费》也好,都是描述垄断金融阶段的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如果中国也是市场经济的,经济规律与资本主义的没有本质的区别,自然也逃不脱这些规律的作用。但《货币迷局》、《印钱消费》理论的确能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各种经济危机“解困”。因此说是“本质是如何拯救资本主义”的说法也是不假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