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路漫漫:论科学治国与哲学治国

火烧 2010-08-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科学治国与哲学治国的优劣,分析两者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同作用,强调哲学治国的战略预警价值,并提出建立国家战略预警委员会的建议。

论科学治国与哲学治国

路漫漫

    有网友认为,哲学是纲,科学是目。应该说代表了一般人的普遍看法。事实上,哲学与科学完全是不同的范畴。在本文中路漫漫不打算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只是要指出,哲学治国是讲求辩证的、充满个性化的、随机应变的策略,科学治国是追求规范统一的、易操作的策略。如果要举例,可以说毛泽东倾向哲学治国,邓小平追求科学治国。
    哲学治国与科学治国孰优孰劣?答案是各有优劣。路漫漫认为,哲学治国容易出现局部问题和混乱,而科学治国一般而言比较平静有序,但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出现大乱。有人会问,大跃进搞得出现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搞得十年内乱,哲学治国问题还不够严重?其实当时的问题完全在掌控范围内,出现的伤口容易平复。但科学治国由于缺乏纠偏机制,问题越来越严重,有可能出现人亡政息,国裂族灭的悲惨命运。
    也可能有的网友会“揭露真相”说,哲学治国不就是人治,科学治国不就是法治吗?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对。准确地说,人治、法治比哲学治国、科学治国要低一格(或者说是策略与操作的关系)。若失去哲学指导,人治就充满了盲目性;法治若缺乏科学规范,容易陷入被操控局面。
    古希腊雅典城邦以民主制代替人治,而纯以法治治国,不过200多年,就灭亡消失,文明中断。而古罗马则改民主为人治,文明延续了千年,而且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人治或者说专制常常被人诟病,路漫漫认为,根本原因其实在于缺乏哲学指导,或者说执政者缺乏哲学水平。
    哲学实在高深,要求一个执政者拥有哲学水平,往往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建立一种机制,使战略学家能够参与介入到国策设计中来。我们常常讲“专家治国”,实际就是科学治国,这是有着极大的弊端的。专家可以指导部门,而对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可能导致国家社会重大转折的事件因素,应由战略学者从哲学高度加以预警指导,是为哲学治国。
当然,哲学治国也不是要抛弃科学治国。科学治国规范有序,容易操作,容易推广。打个比喻说,哲学治国是发明,而科学治国应是生产。两者结合,才可以达到最佳效益。
    哲学治国应如何操作呢?

    路漫漫认为,哲学的重要特点首先是怀疑和批判。任何重大战略决策,都需要事先经过哲学通家和反对者的质疑批判。而国策设计者必须从各个层面论证新国策优大于劣,利大于弊,或者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凡不能论证到利明显大于弊者,新国策不可付诸试验。在新的国策试验过程中,仍然需要哲学通家和反对者的质疑,同时接受公众的评判。(建立相应的评判机制。)在回应了质疑和公众评判之后,即可以进入科学化、规范化阶段,进入科学治国的环节。
    路漫漫认为,在国家战略层面,哲学应称为“折学”,即转折之学。面对可能导致国家/社会重大转折的事件因素,必须有专人加以研究预警。我们不是有专门的防灾减灾委员会,以及相应的专家集团,研究如何应对灾害问题吗?那么,面对国家重大命运前途,为何不可以也建立一个“防灾减灾委员会”,或者说战略预警委员会呢?
    毛泽东当年曾经成功地预警到中国的腐败问题。如果当时能够建立一套机制,由一些专家探讨研究如何应对腐败问题,参考国外经验,进行试点,逐步深入探索,该有多好。可惜当年没有这样的机制。换言之,只有毛泽东的哲学,而没有专家的科学,导致了文革这样的悲剧。
其实邓小平也曾预警过中国的两极分化问题,但虽然有专家治国机制,却从来没有建立过把重大预警问题提交到专家委员会去讨论的机制。加之邓的年事已高,两极分化问题于是被完全搁置起来,无人理睬,同样导致了巨大的悲剧。
     应该参考德国的“五贤人委员会”制,建立一个“国家战略预警委员会”,由战略性专家专门探讨长远重大的转折性问题,做报忧不报喜的战略“乌鸦”。战略委员会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提出若干建议。但更为具体的细节以及操作办法,可以让更多的专家去建议、讨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