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相信历史的方向

火烧 2011-05-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46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关联,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及社会启蒙的重要性,强调思想与道德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国家经济百废待兴,基础设施基本为零,劳动技能和劳动效率都很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低,实体经济的发展来源——硬通货也存量很低,种种原因,直接导致了实际生产力远远落后于生产制度,人民的意识形态也很初级,因为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思想愚昧,与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觉悟高度有很远的距离。因而社会主义社会执政基础十分薄弱,需要不断巩固。而这段时期,各种国内反动力量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也不断反扑,决定了政治斗争也必须持续。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而且也是正确的,但是在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下,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却走上了偏路,误伤了很多群体,从而导致了经济成果和政治成果被严重伤害,特别是从此改革派党政,其中一些汉奸群体通过权力及话语权优势通过夸大和栽赃等手段不断扭曲文化大革命的道义和初衷,以结果的非理性来否定革命初衷的正义性,对广大民众产生了严重的理念误导。  

我觉得邓小平的初衷也是好的,在当时也明确的知道自己提出的改革开放的设想仅是无奈之举,是为了在国家经济成果所剩无几的情况下,为迅速提高经济,在硬实力上追赶发达国家的权宜之计。但是他也可能忽略了经济建设制度改变不仅会影响到思想觉悟低的党干部和政府干部,更会将思想觉悟更低的社会民众推向一个无信仰的癫狂状态,而这种结局并不是党可以决定,可以控制,可以改变的。  

但是如果说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是补课,我觉得倒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社会启蒙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愿意就是革命基础薄弱,仅有一些思想觉悟略高的新资产阶级来领导和发动并参与革命,注定了会不彻底,也不成功。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原因就是代表了最广大农民阶层的意愿,描绘了一个由包括农民在内的所有弱势群体来主宰的社会。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革命也是不彻底和不稳固的。紧靠理想支撑的革命,缺乏了思想启蒙基础。农民及普通工人所理解的共产主义社会,仍然是以物质基础的极大丰富为目标的,而精神觉悟方面的要求并没有在他们考虑和期望的范围之内,由此而激发的革命激情,必然会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而消耗殆尽,而更可怕的是,这种为了物质目标而努力的革命导向,也很可能被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利用,因为缺乏了精神目标,缺乏了对于真正平等的社会的独立思考,才会在概念与新名词中迷失与被利用。  

正直、诚实、正义这些在各种文明中都是道德的基本组成部分,不同的文明都选择了这些品质作为道德的底线,可见这些并不是可以人为塑造或者抛弃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遵守了这样的基本准则,才使得人类社会得以延续,个体的利益得到长远化和可持续化,虽然打破了这些底线可以带来超额利益,但是注定是逆历史潮流的,不得人心的,不可持续的,缺乏正确性的。共产主义的发展也是遵循着这样的基本主线。  

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道德沦丧,以钱为纲的社会心态已经暴露无遗,虽然工业基础逐步建立,共产主义的两个基础也算是完成了一项。而经历了一个曲折完整的思想启蒙过程后,即从由简单淳朴的憧憬社会主义革命描绘的平等社会画面,到耳边充斥别人刻意灌输的所谓“民主社会”概念,再到人人觉醒,真正理解共产主义方向的正确性和必然性,共产主义的另一个基础,思想觉悟建设才算基本完成。而这种民族自省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经历狂热和盲目才能回归平静与理性。  

从历史来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从确立到巩固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而新中国建立前三十年到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讲,时间相对还是很短的,要有接受历史反复的勇气,更要有推进历史向前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不需要质疑道德回归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巩固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成果需要经历几代人的质疑、反复到坚定的过程,这是中华民族前瞻性的表现,是世界文明向前推进的牺牲式探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