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社交”是实现资本民主的商业基础
我们知道,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迅公司的市值现已在1600亿美元以上,而其市值绝大部分来源于微信的商业价值。美国互联网巨头FACEBOOK的市值现已逼近2000亿美元,超越了传统计算机行业巨头IBM。
然而微信与FACEBOOK都是熟人社交的社交平台,熟人社交并不具有最为直接的商业价值,其商业价值的体现还需再度转化。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是“商务社交”,其本身就是各种经济行为的交往方式,这种最为直接的经济行为社交模式,根本无需任何转化,就已经直接体现出其无与伦比的商业价值。
商务社交的商业价值之巨大,从微信的商业价值上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然而其真就价值在“万亿美元”以上吗?要知道,现在世界上股票市值最高的是苹果公司,今天已超过6000亿美元,但距离万亿美元市值仍有相当遥远的距离,而且由于乔布斯的逝去,让人们对苹果公司的创新能力一直存疑。
商务社交的商业价值之巨,如果我们懂一点马克思主义,读一读《资本论》,就知道社会经济分为“社会交往与经济交换”两大领域。商务社交、熟人社交、媒体社交……,都可涵盖在社会交往领域中,而与经济交换领域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商务社交。我们同样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过来也将影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就如同洋务自强运动的农业社会生产关系并不能适应工业生产力,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则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力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化的生产力直接决定了生产关系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化的生产关系反过来也将影响生产力的互联网化发展进程,商务社交模式则直接影响到互联网化生产关系的构成。
那么,生产关系互联网化的商务社交,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商业模式呢?要知道,无论熟人社交的微信,还是媒体社交的微博,无不在尝试着进军商务领域,微博就因商业化不成功,令人无不唏嘘感慨,微信商业化则是谨小慎微,就怕商业化过度而损毁其熟人社交的根基。
《互联网思维颠覆世界》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商务社交的商业模式,这里不再多说(就算是做个广告吧)。本文内容,书中并未收录,当时写作其商业模式时,对理论方面的认识还有所欠缺。这篇文章部分弥补了这份缺憾,但也只能简明扼要的探讨阐述,前因后果因篇幅所限就无法详细说明了。
这里先给出“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商业模式”这两个定义,《互联网思维颠覆世界》一书中并未编辑收录,由于此定义的前因后果内容敏感,这两个定义也被误删了。
互联网金融:以“经济行为”为信用依据,大众资本直接投资的金融模式。
互联网商业模式:就是信用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化的信用机制,以开放理念的开放机制为基础,激发出公平机制的创新,从而形成公平化的信用机制,即社会信用。换句话说,就是让“信用”掌握在人民大众手中,就如同互联网金融,让“资本”掌握在人民大众手中一样。
马克思主义指出,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信用经济”。现代意义的信用经济,基本上局限于金融领域,只因金融化的虚拟经济支配实体经济,从而得出“现代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这一结论。而互联网商业模式就是“信用的互联网化”,让“信用”不再局限于金融领域,而是扩展至所有经济领域。可以说,直到互联网经济的创新实践,才从社会经济的实践层面,真正而全面地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正确性。
也就是说,商务社交的商业模式,需要构建起经济行为的信用机制。而经济行为信用机制的构建,就是“公证”这种中介模式的互联网化。公证模式的互联网化,首先需要政府“开放公证资源”,然后就是企业以公证资源为核心,整合社交、企业管理等相关行业资源,以商务社交模式形成“公证资源的再开放”。
商务社交的商业模式,除了公证模式互联网化的“第三方签名”技术,还需要“自组织民主管理”的互联网化企业管理模式相配套,而大数据则是经济行为的分析挖掘。否则,单单一个第三方签名技术,还不足以系统性地记录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行为。
例如,某企业的合同、项目就是某类型的经济行为,为合同、项目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就是互联网金融;而合同、项目这类经济行为之所以能构成信用依据,并不仅限于某企业本身,而是涵盖了这一经济行为所涉及相关企业的相关经济行为,相关经济行为的大数据分析,使得这一经济行为的信用评价才具备了令人可信的信用依据。
商务社交记录了经济行为,而经济行为是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依据,也就是说,商务社交构成了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商业基础,甚至可以说,商务社交构成整个经济体系互联网化转型的商业基础。作为经济体系基础的商务社交,其商业价值之巨,相信无论怎样的想象与评估都不为过!
商务社交构成了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商业基础,互联网金融则实现了“资本民主”,资本民主是更高层次的人民民主!(相关内容,请见《“资本民主”是更高层次的人民民主》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