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4张弃权票透出民主进程的尴尬
三峡工程历来是有争议的。“梦想70余载,调查50多年,论证40个春秋,争论30个冬夏。”可认为是其真实情况的写照。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议,专业性很强,涉及很多高深的理论。做为普通民众,我们确实不好轻易表态支持这个还是支持那个。本文只想说说在三峡工程议案表决时的弃权票。
据介绍,三峡工程议案于1992年在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进行表决,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
我不知道这些投弃权票的都是什么人。他们的姓名,他们的学术背景,他们参加表决的资格,以及他们投弃权票的理由,我们都不知道。我有个感觉,当年表决时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每个代表都能充分的、自由地表达意见。664张弃权票令人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事,而且是摆不到桌面上的事。
我对投弃权票的人历来没有好感。有资格参加表决不仅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责任。在大是大非面前你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否则,要你去参加表决干什么?真是白浪费国家的粮食。投弃权票的人,不是立场有问题就是心态有问题,要不就是操守有问题。态度暧昧证明了他们心理状态的暧昧。本文试为投弃权票的人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他们不知道该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如果是这样,这种人大代表第二年就不应该再参加会议了。人大代表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水利专家,可是,三峡工程既然已经“梦想70余载,调查50多年,论证40个春秋,争论30个冬夏”,身为人大代表不可能不闻不问,更不应该在表决时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立场。这些投弃权票的人大代表如果有自知之明的话,他们就应自动罢免自己的代表资格。可实际上这些投弃权票的代表第二年照样去参加会议,脸皮也太厚了点。
第二.他们本想投反对票,但出于某种顾虑,迫于某种压力,他们不得不投弃权票。如果是这样,到了今天,他们应该把当年的内幕公示于众。当年张学良都敢于把蒋介石命令他“绝对不得抵抗”的事公之于众,三峡表决如果有内幕的话,又有什么公布不得的?
第三.他们长期以来习惯于揣摩“上意”,但是在三峡工程这件事上,他们摸不准“上面”是什么意思。他们只看到某些“上意”是赞成的,某些“上意”又是反对的,他们既不想得罪这方面的“上意”又不想得罪那方面的“上意”,骑墙的结果,他们只好投弃权票,以示谁都不得罪。然而,他们却得罪了全中国人民。我对于因这种原因而投弃权票的代表尤其瞧不起。
据介绍,围绕三峡工程展开的那场著名的论证开始于1986年6月,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分为14个小组,共412位专家参与,历时3年。同这场论证一同载入史册的,还有拒绝在论证报告中签字的9名专家。9位专家的姓名和他们的论证意见被历史档案所保存。
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历史会做出结论的。拒绝签字的9位专家的意见未必全是正确的,但他们的行为是光明磊落的,是值得后人尊重的。相比之下,三峡工程议案表决时,有664张弃权票却是我们民主进程的耻辱。这些投弃权票的人是不负责任的人,是没有操守的人,这一点,不需要历史裁决,我们现在就可以下这个结论。我认为,历史档案馆也应该记录下投弃权票的664人的姓名,让他们“彪炳史册”,警示后人。
新闻链接:http://www.feirds.net/thread-897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