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工人论坛:为什么说知识分子是阶级敌人

火烧 2011-06-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知识分子在阶级社会中的角色,指出其与资产阶级的紧密联系,强调知识私有化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呼吁认清知识分子作为阶级敌人的本质。

  前言:这是2007年早些时候的旧文,从当时一则新闻谈起。对于知识分子在阶级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提出了他们这个群体,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这里谈到的知识分子,并不是一般理解的单纯的“做学问”的人。因为阶级社会里,从来就没有单纯“做学问”的人,所谓的“做学问”,更现实的讲是一种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和所有的社会活动一样,必然的带有阶级性。超阶级的“做学问”是不存在的。就如同我们之前讨论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关系一样,小资产阶级是附庸与资产阶级,并直接协助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的执行者,因此在阶级斗争中,小资产阶级被工人阶级理所当然的认为属于敌人,只不过这个敌人是可以被争取和相对较容易利用的。

  正文:

  有些人自豪了。中国副部级以上官员中,有57名来自北大的毕业生。于是中国名牌搞笑的名牌更N了。

  我想起著名叛逃者副教授焦国标。他当年在北大教授的那些学生中,有多少成为了中国的“副部级”?或许没有。或许很多。谁知道呢。

  北大是什么玩艺?蔡元培搞出来的北大是个什么玩艺?在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年代,这些象牙塔里高谈阔论的学子,是啥玩艺?

  是精英主义的玩艺。是头颅高过老百姓的玩艺。是轻蔑的俯视人民,自得的出卖灵魂的玩艺。或许北大是其中最NB的玩艺。这种NB在今天更是得到证明。57名来自北大的毕业生是这个政府的副部级。如果这个数据是真实的,那么这个历史证据太NB了。一个学校在这个政府出了57个副部级,这个学校和这个政府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真的太说明问题了。

  我相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发达,知识份子这一个被标榜为“精英”的群体,跟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系逐渐走向一体。获得知识的特权,注定了这个群体对特权的理解和爱好成为骨子里的味道。由于这种因为知识特权而养成的“高贵”,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中,必然的倾向拥有共同气味的资产阶级“高贵”。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时期的阶级斗争中的知识份子,其主体对无产阶级革命是仇视的。也许我们可以把知识份子当做一个小阶级。这个小阶级在阶级社会中的存在特征,就是社会地位和权利高于工农群众,高于社会贫困的无产阶级。这一点在无产阶级的主流认识上,是确定的。知识份子这个小阶级不属于人民。而是高贵于人民的人。

  知识份子还有个特征。那就是知识的自私性。这个知识份子阶级,往往从骨子里的认定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独属于自己,而不是属于人民。所以他们的知识被当做他们的私有财富。所以他们会得到资产阶级的认同和接纳,成为资产阶级中的一份子。所以资产阶级的法律中,特别的为他们的财富确定了利益所有权。这就是知识产权。比如说专利。这不是属于人民的知识权利。而是专属于个别人的知识权利。用他们专属的知识权利获得高于人民的社会财富和地位。这就是知识上的资产阶级。或者说知识产权上的资产阶级。这种资产阶级是极端反动的。他们对人民一贯的坚持仇视和蔑视。哪怕是沦落到他的阶级边缘甚至无产阶级中,他们也是宁可做孔乙己,而不愿穿上短衫跟人民称兄道弟。

  我们看到,在知识份子这个小阶级中,他们的行为和价值标准,是如此的等级森严。比如名校,比如文凭。北京大学一定NB于云南大学,清华大学一定高贵于广西工学院。博士生一定可以抬着头俯视本科生,博导也堂而皇之当上博士生的老板,剥削学生的知识产权。焦国标舔起美国佬的屁股时,也一定充满了真诚的自豪感。这个小阶级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对他们高贵的“价值”标准之外的一切嗤之以鼻,打碎得毫不怜惜。属于人民特征的质朴道德在他们看来,那不过是被愚弄现象,可以允许存在,但决不至于令他们遵守。或者能找到需要在他们“高贵的文化”标准之外遵守的,就只有更赤裸的物质利益标准了。

  为了不至于被“打击面太广”的标签掩饰,我必须将知识份子阶级的私有制本性叙述出来。以知识产权做为私有制组成部分的社会,正是知识份子融合于资产阶级的社会。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下,知识份子不是一个阶级,而是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资本家天然要接纳的阶级成员。

  知识份子这个资产阶级成员,是资本主义制度极为重要和有力的支持者。也是对抗无产阶级最为卖力的先锋官。利用掌握的知识向无产阶级革命进攻,向无产阶级权利挑战,这不是知识份子成了资本家的打手,他们其实是一家的,是一体的。你永远不能把比尔·盖子分割为资本家和知识份子两重身份。因为他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不仅资本家自身繁衍出知识份子,也同时在知识份子中繁衍着资本家。他们互相依存,相互拥有。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而成为本质统一的私有制的利益共同体。

  如果说广西工学院出了57名副部级,估计这是个恶搞的笑话。如果说广西工学院出了57名科级,估计会成为类似北大57名副部级一样的品牌效果。如果说副部级中有57名硕士,那么这不是新闻。如果说正科级中没有人是硕士,那就是新闻了。知识份子的知识权利与政治的如此挂钩,或者说与资本政治的如此挂钩,这从现象上就决定了知识份子这个小阶级,不是与人民同一立场的。

  丢掉对知识份子的幻想吧。在资本政治的背景下,老百姓对知识份子的“尊敬”,就如同对资本家的“尊敬”一样,不带有任何的阶级认同感。如果资本家不能够放弃自身的阶级立场,背叛自身的阶级,那么他就必然是无产阶级的敌人。是与无产阶级敌对的关系。同样对知识份子,如果他不背叛他的阶级,不放弃他自身所处的阶级立场,那么他必然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而且因为长久以来革命者对这个小阶级的错误认识,而导致这部分的敌人比直面于我们敌对立场的资本家,更恶毒,更危险。

  后续补充:

  首先有个问题提出来大家思考。知识是不是生产资料?

  如果说知识不是生产资料,我们如何看待拖拉机取代铁犁?机器取代人工?马克思理论有关的定义为: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显然,知识,或者具体而言,用于生产的知识,是物质生产所必备的条件,这样的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因此,知识属于生产资料,这点应该没有问题。然后,在原始社会公有制向私有制时期发展,一直到私有制不断发展的时期,知识是从公有逐步向私有转化的过程。知识的私有和劳动生产对知识公有的需要形成了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当私有制最高阶段产生的资产阶级在一定存量的公有知识的基础上,制定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后,知识私有也就从法律上得到了认可和保护。这个时候,由于公有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私有的有序化,私有的知识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才有所缓解,并变得很不明显起来。

  私有制保护知识私有化的权利,但是并不等于说所有知识都被私有了。就如同有形物质的生产资料一样,私有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在法律意义上占有生产资料的“产权”,而是指在现实意义上对生产资料应用于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利润的控制权和所有权。比如中国的国有企业,在法律意义上,产权属于国家,而国家在法律意义上属于包括工人阶级的全体人民。但真正决定国有企业或者说国有资产性质的,并不是法律意义上它们的产权,而是现实意义上对它们的控制权。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对高级阶段。

  知识也正是如此。知识份子也正是如此。知识不属于独立的生产资料,而是依附在有形物质基础上的生产资料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实意义上对知识拥有控制权的知识分子,和对有形物质的生产资料拥有控制权的资本家,是一样的性质。唯一不同的是,在私有制相对落后阶段,拥有有形物质的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和掌握无形生产资料的知本家,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在私有制发展到相对先进的阶段,资本家和知本家的力量对比将反转。

  但是,无论如何,既不拥有有形物质的生产资料控制权,又不掌握知识的控制权,工人阶级始终处于被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角色。在私有制整个生产过程中,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以及知本家之间始终处于敌对的关系中。在知识私有制发展尚不足够的时期,工人阶级或者无产阶级和知本家之间的敌对还不是很强烈和明显。但是当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后,知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明显了。举例说,如果我们认真去分析会发现,美国的apple公司其实属于知本家类型的公司。而富士康更偏向资本家类型的公司,apple普遍情况下并不直接生产产品,但工人阶级被apple公司剥削的现实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提出知识份子是阶级敌人的讨论,不是为了和知识分子那些具体的个人强调矛盾,就如同说,不管我们是否提出这样的观点,都不能改变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的统治阶级成员的社会角色。作为统治阶级的成员,他们分享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不仅是物质利益上,社会地位上也同样。同时,不管我们是否提出这样的观点,对少数知识分子是否真实地背叛自己的阶级,影响也不大。就如同小资产阶级,如果连自己小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直接剥削和压迫的现实都无能去面对,又怎么可能相信这是已经背叛了自己阶级的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呢?

  关于知识分子,和知识私有的话题,以前或许有谈,现在还在谈,以后估计也还有人会谈起。对此问题的讨论,目前看得到的阶段,还是有意义的。(来源:工人论坛 作者:石秋)

  推荐网站:

  毛派工人网(http://maopai.net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