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子弟 求学路艰辛
中国农民工子弟 求学路艰辛
谢雯伃
一个上课日又结束了,不过学生们的课程还没结束,他们鱼贯走到当地小区中心,坐进由货柜改建而成的教室继续上课。
据“路透”报导,这些儿童来自中国各地的移工家庭,由于属于流动人口,并未设籍于北京,所以没有权利进入公立学校接受免费教育。
目前于北京定居的移工家庭已呈现永久居留状态,故北京市官员所抱持的应对态度是宽容但不发给居留证。因此,为解决移工子女的就学问题,中国首都外围开设了将近260所私立学校,提供移工子女教育。
然而这些学校的所在地地处边陲,通常被划归为其它都市计划用地,可能没多久就会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都市游牧民族
这是何以“打工子弟爱心会”决定要使用货柜这种特殊方式作为北京东北郊区朝阳区黑桥村最新小区中心的建筑本体。该组织在这个小区为移工子女提供课后辅导。
“如果到时我们的校舍因为都市发展而需要搬迁,我们只要把货柜收拾一下,就能跟这些家庭一起搬走”,该非政府组织澳籍华裔经理贾英(音译)表示,“这些教室由货柜制成,经过全面整修。”
打工子弟爱心会所建的小区活动中心中,已有一座在都市计划之下,成为推土机的受害者。由于原址要建造购物商场,居住于该小区的移工被迫迁居。
所有货柜屋学校所提供的课程都是免费的,这让该组织所成立的小区中心人气沸腾。货柜屋课后辅导计划招收名额为2百人,不过所有小区居民都能使用篮球场和运动器材。
每晚的课辅活动中,每小时都有不同的进度。志工教师会花头一个钟头监督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接着会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或是美术课。这项移工子弟课辅计划的目的是要陪伴儿童渡过课后空堂。若没有参加这项计划,很多移工子女在放学后就要自己一个人留在家里,因为父母都还在工作。
“学校老师留给我们做的功课蛮难的。”9岁的学生李江进(音译)表示。“如果我们不会写,可以在课辅班里问这里的老师。这是为何我们到这里来。”
盼能获得优质教育
中国政府2010年统计,全中国的移工约为2亿6千140万人,其中大多数为来自贫穷内陆地区的农民,他们搬到新兴城市或沿海城市讨生活。
由于无法选择国立学校就读,每月薪资平均为2千人民币的移工父母每年至少得花上一个月的薪资让子女就读私立学校。然而,这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又普遍低于公立学校。
黑桥村的私立学校共有超过6百名学生,班级人数由30到50人不等。许多学生在14或15岁时就中辍,加入父母的打工行列,长时间工作,可领取的薪资却很少。
“通常移工子弟学校的班级人数非常非常多,而可用资源又相当有限。在这样学校就读的学生并无法获得应有的教师关注。”贾英说。
“儿童喜欢学习,如果你给予他们所需的注意力的话,你可以因此带给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们希望透过我们的课辅计划,鼓励学生学习,更希望这能够让他们能够继续接受教育,越久越好。
2011-6-16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