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佛殇

火烧 2011-10-18 00:00:00 网友时评 1034
文章通过佛山幼童被轧事件,揭示社会冷漠与道德缺失,结合佛学圣地与历史背景,引发对人性与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唐贞观二年,南粤有乡,其名季华,忽一日异光流彩,直射斗牛,民奔走相告,聚而掘之,见佛像三尊,又隐清泉,甚喜之,兹认佛门之地,佛佑之兆,遂立石榜,更名"佛山",又曰禅城。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一城典故,千年商埠。北少林,南佛山,皆佛学盛地,亦习武圣地。国之英烈不穷,侠义之士辈出。自明末盛习武之风,清末康有为戊戌变法图拒外洋侵侮,飞鸿雄狮争霸以立华夏之威,又出叶问咏春,小龙截拳。近甲子来,经济繁盛,庶民皆富。  

辛卯年丁酉月辛丑日申时,有幼女两岁于闹肆寻其兄,懵懂学步,蹒跚顾盼,一车缓驶来,卷幼女于轮下轧过,车颤,停,驶者未下车,须臾,复轧之,疾驰而去。幼女覆于路中,血糊肉绽,筋断骨裂,痛啼凄烈。然闹市之中众人,过往络绎,或视而不见,或扬长而过,或远而避之,未有报警者,更无相助者,顷刻,又一车经行,轧女而过,其状之惨,料不忍睹之。然继有路人,或视而不见,或扬长而过,或远避之,及至一拾荒老太经行,方佝偻其身而助。幼女幸未夭亡,然脑干已死,或成植物人,终老于榻。  

此肇事二驶者,一自首,一被绳缉。记者问之汝知轧童否?答曰:知,但宁轧死亦不可留之苟活伤累,吾愿钱偿之。又问汝有子乎,答曰:诺,然彼非吾女。  

其二人知不可轧而轧,知不可逃而逃,且害命终无悔,伤天竟无畏。西安药家鑫撞人见其不死而杀之,佛山驶者撞人恐其不死而复轧,皆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民之虎口不可恕,法之虎口不可饶。  

   悲夫路人十八人者,呜呼,路见不平以命搏其故须勇武之气,非俗人皆可为,然路有幼童濒死而任之,冷血麻木至此,岂不哀哉!人之为人,私心虽本,但具同悯。幼吾幼以及人幼固须境界,然若纵失悯心,则徒其一生终堕行尸耳耳。  

此日酉时,杭州西湖亦有女落水,浮沉湖间,几近溺亡,命悬一线,众皆漠然,独一夷女旅经,纵身跃湖,秋水寒冽,竭力泅救,及救至岸,抽身而去,似女侠忽现。  

清末维新力师夷长技以制夷,华朝改革卅载,亦图此意。然今虽有经济繁荣之貌,惜民心之坠愈甚不止。今观夷女慷慨之举,国人漠然之情。经济发达,人心淡漠。古道热肠已成遗风夷风,华夏无自尊自强亦是外强中干,蠹虫朽木。  

念鲁迅旅日之时,观影日俄之战,日以谍罪杀国人,视围观诸国人皆麻木之貌,顿悟国之病在民痹而非民体,遂弃医从文。孰料百年以来,复如是。  

    此日亦西历十月十三,世界保健日。国病之久矣,然不自察,至不可医者,谁可复健之?  

佛山十八路人,铁石心肠,眼空凋敝,汝十八铜人乎?红尘人事无相关,护己佛下固独行,汝十八罗汉乎?  

佛山十八罗汉,汝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或曰:吾本在地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