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周易》和毛泽东关于从坏处着想朝好处努力的观点

火烧 2009-11-28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探讨《周易》中从坏处着想朝好处努力的思想,结合毛泽东的战略思维,分析其在历史与实践中的体现,强调预想困难与积极应对的重要性。

    《周易》和毛泽东关于从坏处着想朝好处努力的观点  

这一思想,既是中国传统中的一个古老的思想,又是一个永不腐朽的思想。然而这个思想最早是从《周易》中体现出来的。而毛泽东对这一思想,不论从认识上,还是运用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下面先来看《周易》中对这一思想的体现。  

《周易》在离卦六五爻辞中说:“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这是说,在前进的道路上,六五预计前面有着严重的困难在挡道,怕失败,为此忧心重重,愁得泪涕纵横,其状如大雨一般,过着忧戚叹息的生活,到头来反倒取得吉祥的后果。  

这说明只要能把未来的困难预想的严重些,虽然精神压力很大,却既可会使自己行为谨慎,更会为克服困难做最大努力,从而得到好结局。  

再比如,《周易》在需卦六四爻辞中说:“需于血,出自穴。”这又是说,要前进、要胜利,就需要流血,思想上有了这个坏的准备,在行动上才会为不流血做出种种的努力,就像走路跌进洞穴,因为有了不怕流血的思想准备,所以就不会被这困难所吓倒,正是有了这一点,胜利就会从这洞穴中走出,就是说,正因为有了这个“需于血“的思想准备,才会有胜利”出自穴“的结果。  

再如,《周易》在益卦六三爻辞中说:“益之,用凶事,无咎。”这又是说,要想得到益处,在实现得益的路上,不要只想到好处,而是要想到凶险,用这思想指导行动,既可谨慎,又会努力,从而得到成功,故说“用凶事无咎”。  

唐朝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大将李靖犯了死罪,唐高祖李渊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令他带领八百万军队去攻打某地,结果打了大胜仗,李渊高兴地说:“使功不如使过。”  

为什么“使功不如死过”?因为有过的人和有功的人相比较,有过的人失掉了骄傲的资本,而且懂得,失败了结局更坏,所以他在行动上就会更加小心,而有功的人就没有这个压力,再加上自己功大,即使打了败仗,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了,往往成为失败的根源,故“使功不如使过”。这种“使功不如使过”的思想,正是《周易》中“用凶事无咎”思想在实践中的一种体现。  

再如:《周易》在既济卦初九爻辞中说:“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这又是说,胜利的车轮正在前进,这时应该想到,这车轮在前进中被什么东西曳(拖)住了怎么办? 又如动物过河,湿了尾巴怎么办?总之应该想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但不是被这困难所吓倒,而是为了想出克服这困难的好办法,这才是正确的行为。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只要能够真正做到从坏处着想,朝好处努力,结果一定会好。这种思想,历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实践家,都很注意这个问题,尤其是毛泽东,不仅在思想认识方面高度重视,而且在实践中也更加注意。下面先来看一下毛泽东在思想方面是怎样加于重视的。  

毛泽东说:“须知敌人的统帅部,是具有某种战略眼光的。我们只有使自己操练的高人一等,才有战略胜利的可能。”(注1)  “普通的人,容易为过去和当前情况所迷惑,以为今后也不过如此。他们缺乏事先看出航船将要遇到暗礁的能力,不能用清醒的头脑把握船舵,绕过暗礁。”(注2)  

毛泽东还说:“我们党的七次代表大会设想过许多困难,我们宁可把困难想的更多一些。……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注3)  

总之,这些论述,都是从思想上教育人们要懂得从坏处着想,朝好处努力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广泛地进行了运用。举例如下:   

1,用在对整个敌我形势的分析上,如在芦沟桥事变发生前后,毛泽东对敌我形势分析说:“日本在东方正在用尽一切气力,在确定的步骤上准备一举灭亡中国的条件,……中国的救亡抗战必须用跑步的速度去准备。”  (注4)  

2,用在对游击区和根据地形势发展的分析上,毛泽东说:“游击区和根据地是有区别的。”“消灭敌人和发动民众的工作开展之后,才能把游击区状态消灭,变为比较稳固的根据地。”如果“由于我之领导错误或敌之强大压力的结果,可以使上述的情形发生相反的变化,即根据地化为游击区,游击区化为敌人比较稳固的占领地。这种情形是可能发生的,值得游击战争的领导者们特别警戒。”  (注5)  

3,用在敌我对峙时对自己力量的分析上,毛泽东说:“由于当前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因此,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的。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冲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的前进和发展。”(注6)  

4,用在对统一战线内部问题的分析上,毛泽东说:“统一战线虽然建立了,并坚持了三年之久,可是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都时时刻刻在止图破坏我们的党,大资产阶级投降派和顽固派指挥的严重的磨擦斗争在全国进行着,反共之声喧嚣不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任务,无疑是克服这种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险,尽可能地保持民族统一战线,保持国共合作,而争取继续抗日,继续团结和继续进步,同时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件,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意外的损失。”  (注7)  

5,用在对思想战线上的分析上,毛泽东说:“国民党在其统治区域内对我党和进步派的压迫政策和反共宣传,决不会放松,我党必须提高警惕性。”(注8)“全党应该警觉,要使党内思想完全统一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有一个长期的继续克服错误思想的斗争过程。”(注9)  

6,用在对经济形势上的分析,毛泽东说:“在这里,有一点还须引起我们前方同志的注意。我们有些地方开辟不久,还颇富足,但是那里的工作人员自恃富足,不肯节省,也不肯生产。这样就很不好,他们在将来一定要会吃亏的。任何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注10)  

7,用在对有利形势的分析上,毛泽东说:“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在我们和中国人民面前显示了光明的前途,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这是显然的,毫无疑义的,但是同时,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困难条件。谁要是只看见光明一面,不看见困难一面,谁就不能很好地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注11)  “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难苦奋斗的作风。”  (注12)  

综上可知,从坏处着想,朝好处努力,这种思想起源于《周易》,到毛泽东手里,不仅在认识上有了更高的发挥,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运用上却胜过了历代任何人,从而保证了他所领导的革命斗争,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胜利。  

注: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 16页,人民出版杜出版,1952年7月北京第二版。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82页,人民出版杜出版,1 9 5 3年5月北京第二版。  

(3)《毛祥东选集》第四卷,第1 162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60年9月北京第一版。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47页,人民出版社出版,l952年7月北京第二版.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12一413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8月北京第一版。  

(6)《毛泽东选集》篱二卷,第4 3 6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8月北京第一版。  

(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 0 3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8月北京第—版。  

(8)《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7 78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2年8月北京第一版。  

(9)《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 9 8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 653年5月北京第二版。  

(10)《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18一1019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3年5月北京第二版.  

(1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4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953年5月北京第二版。  

(1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l 4 3 9一144 0页,人民出版社出版,1 9 6 0年9月北京第一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