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2010-7-23)
网络时政文摘(2010-7-23)
东亚峰会扩军 中国孤掌难鸣
政府好大喜功 高铁无人问津
中国巨额外储走在贬值路上 每算一次损失都触目惊心
龙吟大地:中美俄大三角微妙变化
深圳地铁5年预亏220亿 仍有33城市筹建地铁
近期连发5起矿难49人遇难 领导下井规定执行难
中国精神疾病发病率15% 精神卫生成社会问题
官老爷和“小白菜”还要敌对多久?
大学精神的缺失让北大清华打起状元仗
....................................
东亚峰会扩军 中国孤掌难鸣
东方日报
刚刚闭幕的东盟十国外长会议发表联合公报,对美俄有意参与东亚峰会表示欢迎,建议将于十月举行的东盟峰会作出决定,邀请美俄首脑参与东亚峰会。东亚峰会扩军,将把原有的政治格局彻底打乱,中国在东南亚利益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被美俄分割。
中国外交部虽然表态欢迎美俄加入东亚峰会,但这个表态犹如一杯苦涩的酒,箇中滋味只有北京自己知道。众所周知,中国最近几年对东南亚倾注了极大心血,无论在援建交通设施和经济融合方面,都下足本钱,但如今美俄一插手,这番心血恐怕就要付诸东流了。
以往,美国的战略重点在中东和欧洲,对东南亚并没有足够重视,布殊当政八年,美国政要很少到访东南亚。而俄罗斯则忙于经营中亚和东欧,对东南亚无暇他顾。如今美国推行重回东南亚战略,加大对东南亚的投入,俄罗斯在东欧中亚局面稳定后,也加入到对东南亚的争夺,使该区局势更趋紧张。
美俄加入 咄咄逼人
在现有的东亚峰会中,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盟友,俄罗斯与越南有传统友谊,其他东南亚国家则左右逢源,多头取好,中国在其中变得孤立无援、孤掌难鸣,即便是缅甸这样的国家,也未必跟中国走,更何况美国正在积极拉拢缅甸军政府。
美俄介入东南亚之后,使南海局势更加複杂多变。南海问题是东南亚的火药桶,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东盟各国抱团对抗,如今美俄加入战团,中国更无从下手。自从中国向美国表白,南海等同台湾、西藏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之后,美国便加大了对南海介入的力度。美国以保护国际航线为名,在南海频频展开军事演习,并与越南接洽,探讨重新进驻金兰湾的可能性。
至于俄罗斯,则利用南海问题大肆倾销军火。越南已表态向俄罗斯採购多艘基洛级潜艇以及S300防空导弹,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向俄罗斯频频招手。东南亚地区的军备竞赛升级,俄罗斯在其中大发横财。
美俄加入之后,随之而来印度可能也会提出申请。印度对利用南海问题制约中国非常热衷,多次派出军舰东进到太平洋与美日联合进行演习。事实上,早前印度已多次提出加入东亚峰会,但被中国力阻,但如今美俄相继加入,中国已没有阻拦印度的理由。一旦印度再介入,中国更加势单力孤。
奥巴马早前宣布要当一名太平洋总统,看来他并没有吹牛,从美国外交进攻方向,以及美军调整的重点来看,太平洋是奥巴马的战略方向,围堵中国是其战略重心。美军已将十一艘航母中的六艘和百分之六十的潜艇调到太平洋,在强大的武力作后盾背景下,美国在东亚的外交也更加咄咄逼人。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还有人在做与美国「风雨同舟」的春秋大梦吗?
政府好大喜功 高铁无人问津
太阳报
本文重点
* 愈建愈多 愈建愈亏
本月初,时速三百五十公里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通车,上海至南京实现一小时到达。但运行二十多天,每趟车卖出车票不到一百张,多节车厢空无一人。一方面高铁无人问津,另一方面高铁建设仍如火如荼展开,两者反差之强烈,令人感叹,但能否让决策者发热的脑袋有所清醒呢?
票价昂贵,是老百姓对高铁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以沪宁高铁为例,时间虽然比动车快二十分钟,但是票价却高了近六成。另外,高铁车站位置偏远,特别是上海虹桥站在外环线外,老百姓到达高铁站的时间比乘坐高铁时间还要长,这如何有吸引力?
中国高铁建设一开始的定位就是高起点、高票价,走贵族路线。无论是车站建设,还是列车设置,都极其先进,即便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但相应的票价就非常昂贵。以武广高铁为例,其一等车票价为七百八十元,二等车票价四百九十元。相形之下,广州最低工资标准才一千一百元,普通民众当然无力面对如此高的铁路票价。
其实,武汉到广州最多的乘客是民工,每年春运期间往往一票难求,但高铁动辄六、七百元的票价,相当于他们大半个月的薪水,对于收入微薄的民工而言,为乘高铁付出如此高的代价,不啻是心头剜肉。
愈建愈多 愈建愈亏
高铁运营已陆续出现巨大亏损,以京津高铁为例,其设计年运量约三千万人次,营业额接近十八点四亿元。但是从二○○ 八年八月到二○○九年九月底,其旅客运量不足两千万人次,仅为设计能力的七成左右,营业额只有十一亿元出头,难以抵补每年六亿多元的银行借贷利息、每年大约五亿多元的折旧费以及日常设备维护费、高铁电费等变动成本。
算下来,京津高铁年度亏损金额在七亿元左右。一条高铁如此,全国高铁的亏损又有多少呢?这恐怕是一个无底洞。
兴建高速铁路,本来是为了缓解铁路运力严重不足,以及民众出行难的问题,其立足点是民生。出于这种考虑,自然要让老百姓都能乘搭得起,但由于铁路系统的寡头垄断,一切向钱看,高铁变成天价路,不但不是惠民工程,反而沦为残民工具,这显然出乎决策者的预计。
这两年为了刺激经济,国家投下的四万亿元中,有七千亿元投给了高铁建设项目,这些钱都是民脂民膏,寅吃卯粮预支未来钱进行高铁建设,但高铁愈建愈多,亏损愈来愈严重,这个无底洞由谁来填,债又由谁来还呢?
内地官方媒体批政绩工程,往往拿地方政府开刀,其实中央部委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在中共十八大上位,一些官员拚政绩,不惜用成百上千亿元民脂民膏为自己做嫁衣,一旦上位或者退休,哪怕是身后洪水滔天,又与己何干?
中国巨额外储走在贬值路上 每算一次损失都触目惊心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45万亿美元之巨。它是中国的巨大财富,也是巨大压力,因为汇改五年来的绝大部分时间,它都走在贬值的路上。因美元贬值导致的外汇储备财富损失,每一次账面计算都触目惊心。
外储保值增值的压力促使有关部门和机构主动出击,通过主权财富基金、股权基金、外汇储备贷款等方式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
利用庞大外汇储备支撑人民币国际化,则将收到多重效果。“外汇储备的运用和人民币‘走出去’二者结合起来,会实现更好的收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表示。
今年6月22日,继宣布重启汇改之后,央行宣布人民币跨境贸易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促进我国和其他国家地区贸易往来的同时,也为鼓励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难得的机会和空间。
但是,从国际货币功能的角度看,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几个条件:一是发挥人民币国际贸易的计价和结算功能,需要人民币币值坚挺;二是发挥人民币国际货币的交易功能,需要人民币自由兑换;三是发挥人民币的国际贮藏功能,需要境外人民币能够回流。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将成为人民币走出去的坚实后盾。
外储使用目标、资产、手段多元化
近几年来,外汇储备的使用在稳重中一再创新。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超认为,外汇储备的运用应该区分不同的层次来管理,比如可以分为流动性、收益性、战略性。
在流动性方面,“现在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肯定是远远超过了应付流动性的需要,就算全部进口,没有出口,外汇储备也足可以支付。” 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今年2月曾如是说。
而在收益性方面,最受关注的则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投”),虽然目前中投的主要资产还是国内金融机构的股权,但是中投在海外的投资额度也已不可小视;而人们关注的是中投下一步将获得多少投资额度。
另外,还有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起成立的多家股权类投资资金,这些基金大多募集美元,其主要投向与中国经济的海外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比如中比基金、中非发展基金及中国-东盟基金等。
同时具有战略性和收益性的举措则是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一是拓展海外市场,二是收购战略性资源。
中国银行[3.55 0.57%]国际金融研究所近期报告建议:降低美元外汇储备比例,实现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多元化;加大矿产资源投资,实现储备资产结构的多元化;加大股权投资,实现金融储备资产结构的多元化。
该报告认为,可以尝试适度采取“金融资产转换”举措,持有的美国国债和机构企业债等债券类的美元资产,部分转换为相应企业的股票等权益类资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提醒,“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在储备应用多元化的同时,推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广泛的可接受性。”钟伟认为,现在采取的办法是自上而下,即与官方合作为主,人民币还是停留在协定、记账方面,缺乏私人部门的广泛参与,尤其是缺乏居民、企业和外国商业银行的参与,这样走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是难行的。
支撑人民币国际信用
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起步。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占据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增强了美元的信用,进而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时过境迁,黄金已不是主要的储备货币,但中国储备大量美元使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一定条件。
“我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支撑了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复旦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陆前进表示。
“也就是说,虽然人民币是不可自由兑换的,但我们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能够保证人民币和其他国际货币的最终兑换,这也是人民币国际信用的一种保证。”陆前进表示。
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明确指出,外汇储备是决定政府汇率稳定信誉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储备规模大,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能力就会被相信;国际储备规模小,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就会被质疑。
他认为,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为了在实行浮动汇率的同时保持汇率稳定,必须拥有高额的外汇储备。这一方面能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会增强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稳健性,进而提升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信誉。
目前,我国约2.4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据主要部分。中国能够保证外流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兑换。实际上,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其他国家储备人民币是合算的,使用人民币也是有利的,同时又可以自由兑换成美元,这种措施应该是可行的。
陈道富也表示,在人民币还不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单纯“走出去”,可接受性不是很高,如果与外汇储备结合起来,就能带动人民币 “走出去”。“在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中,如果购买中方产品,即使直接人民币贷款,也还是需要一定的外币。”
如此一来,若外流人民币可以部分兑换成美元,外汇储备将会下降,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势头也会得到遏制。即使将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和套期保值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推动人民币“走出去”
国际储备在增强货币信心方面的作用逐步增大,意味着其功能正从为了被动地应付国际金融形势变化的一种纯粹“虚费”,演变为一国的财富,成为一国政府主动积极的投资。而这种投资反过来可以成为人民币“走出去”的有力途径。
“人民币虽然不是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但是我们可以积极推动双边贸易、投资等更多地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并最终成为这些国家的储备货币。”陆前进表示。
从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走出去”,其他国家储备人民币资产会不断增加,除了满足日常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交易外,多余的人民币资产必须要寻求投资场所。因此,研究人民币回流机制十分重要。
不少人士认为,我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以对这些国家的人民币资产开放,这样才有利于人民币资金回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资料显示,2009年,财政部已经在香港成功发行人民币国债,而今年港企也在发行人民币债券上作出了有益尝试,非金融机构通过离岸发债筹集人民币,再通过直接投资(FDI)渠道回流内地,成为人民币业务发展的一大突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龙吟大地:中美俄大三角微妙变化
本文重点
* 美国俄罗斯愈走愈近
* 莫斯科开始针对北京
俄罗斯「东方2010」军事演习,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远东地区。事实上,从军演的角度看,其意义在美韩即将举行的黄海和日本海演习之上。美韩的演习虽然出动了「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但匆匆而行,实际上就是一次军舰大巡游而已。而俄罗斯的演习,不但出动了两万官兵,而且俄国三大舰队的四十艘军舰参加,以规模压倒了美韩的联合演习。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演习筹划多时,目的明确,就是横跨欧亚调兵,保衞远离俄罗斯中心的远东地区的利益。
美国俄罗斯愈走愈近
因此,无论这个演习是对日本的,还是给中国看的,都是近期中美俄大三角关係微妙变化的一个表象。坦白说,过去十多年,自叶利钦被美国冷待,转而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係以来,在中美俄三角关係中,中俄愈走愈近,从而使这个不等边的三角形中,中俄关係最密切,其次是中美关係,而最差的是美俄关係。据笔者观察,这个模式的顶峰是去年,当时俄总理普京说,俄国在国际事务上的立场与中国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投票与中国保持一致。但是,之后在对伊朗制裁问题上,俄罗斯率先转向美国的立场靠,剩下中国单枪匹马为伊朗出头,后来巴西也不知为甚麽,挺身而出为伊朗出头,使中国避免了单独承受美欧的压力。
今年以来,美俄愈走愈近,就算出现间谍风波,也以交换圆满落幕,事件似乎使两国关係更上层楼。
莫斯科的外交专家指出,俄美关係有独特的周期性,自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之后,约每六年为一个周期的蜜月期,之后则是两年为一个周期的冷澹期,也就是说,由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八年,美俄处于蜜月期,紧接着一九九八年到二○○○年则为冷澹期;到二○○一年,美俄关係又回暖至二○○七年,二○○七年又急转直下,重现冰冻,直至二○○九年结束。现在,美俄正处于第三个蜜月周期。
相信,俄国专家的划分更为细緻,而且是撇开中国因素去讲,如果加上中国因素去看,也许整个划分会有所调整。但是,美俄关係目前处于上升期、蜜月期,则是不争的,而美俄的蜜月,不能不影响到中俄的关係,此消彼长,能量守恒,是经久不变的通则。
莫斯科开始针对北京
俄罗斯的专家认为,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面临的第一困局是,为确立美国第一的主导地位而进行了高消耗的外交,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投入大量金钱,同时也在针对俄罗斯方面付出巨大成本。奥巴马奉行新的缓和美俄关係摩擦的政策,符合其低消耗的新策略。笔者认为,俄罗斯专家指出了美俄关係改善方面的美国因素,事实上,中国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历史说明,每当美国的压力减弱,莫斯科就会警惕和针对北京,毕竟中国崛起很难说不对俄国构成威胁。
古吕
深圳地铁5年预亏220亿 仍有33城市筹建地铁
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黄瑞,近日向来视察的市人大代表抛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按照目前的运营情况,2012年到2016年间深圳地铁折旧和利息将亏损220亿元。
尽管如此巨额亏损,但并不妨碍一支支浩浩荡荡的地铁建设大军仍在挺进——全国已有33个城市筹建地铁,28个城市获得批复。
对此,深圳地铁集团高层解释说,目前地铁亏损主要源于票价。深圳人均地铁票价2.8元每次,而票价实际成本高达5.9元,按照此标准计算,加上利息,五年将亏损220亿元。
据介绍,目前深圳地铁一期运营需财政补贴11.49亿元。到明年6月,二期工程一号线续建段、二号线和五号线全部正式运营后,预计地铁公司年均运营亏损额约34.81亿元。而随着三期工程建成,更多地铁线路投入运营,预计每年运营亏损额将达到70亿元。
为此,在视察过程中,深圳地铁集团代表及负责4号线营运的港铁代表提议:政府能否提供灵活的弹性票价体制,即由政府制定票价上限,地铁公司根据运营情况合理浮动,以此弥补地铁公司高额的亏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深圳地铁集团公布的2007年至2009年财报统计发现,公司从2006年7月运营以来,年年亏损,三年累计亏损9.92亿元。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深圳2009年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21.36亿人次,地铁客流量1.38亿人次,地铁客流量仅为公共汽车客运量的1/20;而从日均客流量方面计算,深圳的日均客流量尚不足广州的两成。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地铁均处于亏损状态,北京地铁年亏损十亿以上,上海则只有一条地铁线路盈利,而期望日收入超过 200万元的南京地铁,实际日收入只有60万元左右。
据了解,早在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有33个城市正规划建设地铁,已有28个城市获得批复,2010至 2015年地铁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1568亿。
不过,中国土木工程协会秘书长张雁指出,目前各地都在申报兴建地铁项目,但实际上在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城市客流量时有水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连发5起矿难49人遇难 领导下井规定执行难
京华时报
]“矿长”下井不仅没有工人待的时间长,也不会一直待在危险最大的工作面。尽管一些工人对此表示出理解,但国家规定的“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的要求在落实过程中还是打了折扣。
7月19日,在韩城小南沟煤矿参与救援的矿工在安装风机。新华社发
0'48''视频:煤矿领导要轮流带班和工人同时下井
7月17日到18日,河南、陕西、湖南、甘肃、辽宁五省接连发生5起煤矿事故,截至22日凌晨,造成了49名矿工遇难、6人被困。从5起矿难暴露的问题看,“硬规定”在这些煤矿只是“软执行”,煤矿在落实国家政策规定中仍存在诸多“死角”。
追问一:“领导下井”为何打折扣
7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严格企业安全管理,“企业领导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和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社会高度关注,认为煤矿领导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必将有效遏制煤矿事故的高发势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5起矿难基本上都没有矿领导守在现场。几经辗转,记者才发现韩城市小南沟矿难中有一位“机电矿长”的名字。这家正在技改的小南沟煤矿,共有包括矿长、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和技术总工在内的5名“矿长”级领导。在这次矿难的28名遇难者中,就有机电矿长夏学国,他下井4小时后煤矿发生了电缆燃烧事故。
这家煤矿生产矿长孟宪宝介绍,虽然5名“矿长”平时都会随当班工人下井,但是工人一班的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而矿长们一般只在井下逗留4到5个小时,不会与工人们同时升井。“‘一把手’矿长是有时下,有时不下。”
这个矿的一些工人也告诉记者,“矿长”下井不仅没有工人待的时间长,也不会一直待在危险最大的工作面。“矿长是领导,可能要检查的地方多。”尽管一些工人对此表示出理解,但国家规定的“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的要求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是打了折扣。
>>追问二:“安全投入”为何不到位
一些煤矿安全专家分析,安全投入不足和投入不匹配,导致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和漏洞,这也是矿难频发的重要原因。
河南汝州新岭煤矿和陕西韩城小南沟煤矿矿难,分别造成8名和28名矿工遇难。这两起矿难的原因都是由于电缆着火引起。前者是电缆接口出现问题,迸发明火引发火灾。后者是一辆材料车剐断动力电缆,致使阻燃电缆着火,引发巷道内木质支架起火并点燃煤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按照规定,煤矿使用电缆应为矿用阻燃屏蔽电缆,电缆芯数、芯质、接口有明确标准。一般使用国标电缆,这类火灾事故会少得多。
同样,由于投入不匹配,许多小煤矿仍采用木棚支护,没有采用承重更大的单体液压支柱。正因如此,小南沟煤矿在电缆起火后,迅速点燃木质支架,引发井下火灾。
按照煤矿安全生产规定,一个矿井应至少有两个出口,以备发生事故时应急逃生所用。但小南沟煤矿建设的一个出口却太过简陋,为立井出口,且没有逃生扶梯,在发生矿难时,根本起不到应急逃生的作用。
>>追问三、“违规生产”为何不制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矿难的密集发生,与违规生产行为密不可分,如超能力生产、边建设边生产等,这些都为煤矿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
今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需求强劲,市场价格走高。即使是一个年产9万吨的小煤矿,轻轻松松一年也能赚两三千万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各类大小煤矿都在加紧生产,“抓时间,赶进度,多挣钱”。国家明令禁止在煤矿技术改造期间边建设边生产,但韩城市小南沟煤矿却在尚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就进行生产,最终导致28名矿工遇难。
造成7人死亡、6人被困的甘肃金塔县芨芨台子煤矿,也属于这类情况。这家在建矿井,在18日发生透水事故时,就已试生产原煤2000余吨。
正是对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麻木不仁,“硬规定”变成“软执行”,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明显的迟报矿难现象。而按照规定,煤矿发生事故后,煤矿应在1小时内报告。(京华时报据新华社电)
中国精神疾病发病率15% 精神卫生成社会问题
2010年07月22日 13:55 来源:中新网
【侨报网讯】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中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7月21日至26日,由全国政协常委、卫生部原部长张文康任组长的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和对策”专题考察组来湖南实地调研。
22日上午,专题考察组成员分别来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实地考察湖南精神卫生工作情况,并与专家教授座谈,就精神卫生学科、人才培养、精神司法鉴定、精神卫生预防与治疗等具体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商讨建议三甲以上医院必设心理科、建立社区康复中心、加大政府投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加快立法步伐健全法律法规等。
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李凌江教授介绍说,目前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现状呈现出六大特点:一是患病率高,精神疾病发病率在15%左右,其中严重精神病发病率约为1-1.5%;二是精神卫生工作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个人,也影响整个社会;三是精神疾病的防治要求政府的高投入与目前投入不足之间存在矛盾;四是精神卫生防治专业人才不足;五是防治体系不够健全,硬件条件较差;六是社会认识不足。
据了解,目前湘雅二医院开设的精神门诊、心理咨询门诊年均就诊患者达4万多人次,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年门诊量近9万人次,住院患者约 6000人次。
精神疾病在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属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是社会一大安全隐患。据湖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办公室主任付文彬介绍,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湖南省芙蓉司法鉴定中心对417起精神病犯桉者进行了精神病司法医学鉴定得出,有288起系精神分裂症患者所为,90%以上患者不负法律责任,其中又有68.9%完全不负法律责任。
据悉,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情况并提出相应政策,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与农工党中央、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组成联合考察组,就“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和对策”问题进行专题考察,并于今年9月1日在北京召开“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和对策”专题研讨会。
官老爷和“小白菜”还要敌对多久?
大水冲了龙王庙。武汉六警察殴打厅官夫人,当地有关领导道歉称“误会”。这一匪夷所思的黑色幽默,在海内外媒体迅即引起一片哗然。网友愤怒谴责:太黑了!并纷纷质问:厅官夫人不能误打,那我们老百姓就活该被打吗?
之所以在光明正大的省委门口演出这一幕全武行,盖因便衣警察误认厅官夫人是个上访者。之所以在众目睽睽之下敢如此大施淫威,盖因上访者被关或被打是当下中国一种常态遭遇。这些官老爷们抓错过人,判错过人,杀错过人,打错人算什么?
就在此事沸沸扬扬之时,另一则新闻接踵而至。南都周刊曝光了长沙市房产局原副局长曾新亮七年前的工作日记,内容详录了长沙某区房产局在拆迁中的各项工作安排以及当年的市、区领导的指示、如何应对上访等等。令人震惊的是,当地领导为“保护城市建设成果,依靠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政法机构,全力以赴阻止拆迁户上访。领导包调查、包协调、包督办、包结桉、包稳定。”对待那些越级上访的拆迁户,一位李姓区长强调要警钟长鸣,“主动出击,注意方法,请公安按敌对势力办。”
好一个“按敌对势力办”!正是这一“敌对思想”的指导,才有了中国特色的“非法上访”一词,才有了耸人听闻的“非法上访,一次训诫,二次拘留,三次劳教”墙体标语,才有了政府“严厉打击缠访、闹访、无理上访;非法上访后悔终生”的维稳口号,才有了长沙某区政府对付拆迁户而绞尽脑汁的“五招36法”(这些招数比孙子兵法还厉害),才有了上海青年王帅因言获罪被跨省抓捕,才有了辽宁抚顺16岁上访少年杀死一名截访者的惨痛悲剧,才有了这一件件哑口苦瓜那一桩桩六月飞雪,当然也才有了现在喋血湖北省委门口的“打错门”。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拳头里面一定出不了太平盛世。
上访,也就是“鸣冤”。作为数千年一贯的政治文化现象,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一道独特“景观”。孩提时候看《铡美桉》、《狸猫换太子》、《铡判官》等戏剧,内心敬佩包公之神明。老百姓常以“拦路喊冤”和“击鼓鸣冤”的方式向包公申冤。任何人拦路或击鼓,包公便会亲自聆听冤情。包公明察秋毫,摘奸发覆,洗冤雪枉,因而赢得“包青天”的称号。一个匾额鎏金镂刻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一把尚方宝剑高高擎天,一具虎头刀烁烁闪闪,多少冤桉、疑桉一刀剖开?多少大桉、奇桉迎刃而解?铁面包公,黑脸无私,流传千年。
在古代封建皇权统治,百姓命贱如草,从未有过真正的扬眉伸冤机会,乃借包公故事表达向封建帝王索取做人尊严的愿望。而如今,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为何百姓做了国家主人,还一样常常受欺凌、受压迫呢?古时百姓尚可拦路喊冤、击鼓鸣冤,官老爷便会升堂聆听喊冤者的冤情,明察公断。而如今,要想“拦路喊冤”,却成了非法上访,一次训诫,二次拘留,三次劳教;要想“击鼓鸣冤”,必或头破血流,或强送精神病院,“非法上访后悔终生”。难道人民公仆的良知还不如封建官吏?难道现代的宪政文明还不如古代的青天文化?
在杭州,还流传着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奇桉,那就是“杨乃武与小白菜”。姿色出众的毕秀姑,人称小白菜,其夫患病而死,却被县令刘锡彤诬为与杨乃武通奸谋杀,并且施用酷刑逼供,屈打成招。但是由于杨乃武家人不断上告,又加上朝廷政治斗争的机遇,杨乃武、小白菜终得以昭雪。我想,要是小白菜活在今天,她就是一个典型的“缠访、闹访、无理上访”者。当地政府部门恐怕早就一个“维稳”帽子盖住,加上“五招三十六法”伺候,请公安按敌对势力办掉了。小白菜还能走出余杭,不断去京城上告,终还一个清白之身吗?
自古道,没有冤情不告状。当今上访者十有八九都是苦难的“小白菜”和“杨乃武”。国家信访局早就调查分析,在上访者中,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80%以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的;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为什么老百姓会上访,网友说“那是因为冤桉太多,基层官员太坏”。
中国正处改革发展、社会转型的快速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更是群众信访的多发期。由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引发的矛盾冲突呈高发态势,各地的上访事件不断披露报端。究其上访诱因,千条万条归结一条,就是封建官僚主义的遗毒和权贵资本主义的魔影,造成社会越来越多的不公不义。
信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 “连心桥”,是检试社会焦点问题的“温度计”,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润滑剂”,是反映群众情绪的“寒暑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早在1951年毛泽东就专门批示:“必须重视人民来信来访,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邓小平也说过:“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和申诉的地方。”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信访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既然信访这么重要,是血肉联系的“连心桥”,为什么在一些官老爷的眼里成了洪水勐兽,上访群众成了“敌对势力”了呢?一些地方视信访为 “闹事”,视信访者为“不稳定因素”,不惜一切手段,收买、笼络、欺瞒甚至打击、迫害信访者,其真正目的是害怕影响所谓的“政绩”和官老爷们的“仕途”。
在中国戏剧作品里,曾有多少瞒上欺下、凶悍狡诈的白面奸臣,被千夫所指,而贻臭万年。他们胡作非为,贪污腐化,欺压百姓,直至天怒人怨,导致了一个又一个封建皇朝的腐朽与覆灭。当今那些草菅人命、欺凌弱小的官老爷们,不知你们可曾想过,现在的一切恶行必将成为未来戏剧里的新奸臣形象。沧海桑田,江山易主,亘古不变的只有一个真理: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接访,还是截访?人民最大,还是视民为敌?这个选择题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应该正确写在每一个执政者的心里。现代官老爷和“小白菜”们还要敌对多久?未来的中国史一定会看到答桉。
郎遥远
《联合早报网》
大学精神的缺失让北大清华打起状元仗
清华大学招办前几天披露,今年九成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省份的文科第一名被清华录取。而之前北大称,全国各省份文理科第一名中,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录取。在这对互相矛盾的数据面前,北大和清华谁都不想让步,两校招办的有关负责人均坚称自己的数据“没问题”。(7月21日《北京晨报》)
以高考状元数量的多少来论英雄本来就够可笑的,可没想到代表国内最高学术水平的北大、清华在两方数据打架的情况下,还要硬撑自己的数据 “没问题”。在他们看来,状元数量的多少关系学校的“面子”,奔自己来的状元数量多,自然就能说明自己的学校好嘛。两方的数据不小心打了架,把两方都弄了个骑虎难下,当然谁也不会轻易让步的。
大学是否优秀,不是看进来的学生什么样,而要看出去的学生如何。按理说,北大清华招揽了自己都数不清多少的状元,那么他们最应肩负起培养“杰出人才”的责任。可为何会被钱学森的这一问给问倒?他们大张旗鼓地将状元们揽入自己怀中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培养他们的责任应该是多大?
状元的身份只能表明他在某段时期在特定的某一方面是佼佼者,而与学校的好坏根本扯不上关系。相反,如果学校将曾经是佼佼者的棱角分明的状元磨的像鹅卵石一样的平庸,则要面对公众对其培养能力的质疑。前一段时间有一份调查显示: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不知今天在热打状元仗的北大清华是否有“面子”面对这一调查结果。
前一段时间国外曾有一份高校排名显示,北大清华已沦为亚洲二流甚至三流。是什么让他们沦落到如此地步?想想北大清华最近做出了什么。去年有轰动一时的“校长推荐制”,可最终却被证实只不过是为了和清华等高校争夺生源而打的幌子。还有被当做笑柄的北大法学院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一个个荒唐可笑事件的背后是大学精神的丧失,他们已变的浮躁、急功近利、甚至官场化。这一次的状元数量之争只不过是再次暴漏了他们大学精神的缺失。
刁博
《联合早报网》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