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规模的意义在哪里?——大国空巢论批判5
生物的生长和运动需要消耗热量,脂肪是人体内部储备热量的一种物质,人体的脂肪细胞可以吸收过剩热量物质,通过脂肪囤积以备热量摄入不足时之需。热量摄入与消耗构成了热量代谢的矛盾。人体内部有热量储备,当热量摄入与热量储备之和超过热量消耗,那么身体会逐渐肥胖,而当热量消耗大于热量摄入与热量储备之和,那么身体会逐渐消瘦。
人总是有一些脂肪的,所以不是有脂肪就是肥胖。现代医学一般把超过标准体重20%的脂肪型体质称为肥胖症。肥胖症是许多人体疾病和障碍的主要原因,肥胖症会导致行动不便,体重对骨骼的过度压迫,动作反应迟钝,而且在人体内部导致心血管疾病如血压升高、心脏病,还可以导致内分泌紊乱、糖尿病、胆石症和癌症。从生命周期看,肥胖症可以缩短人的生命,研究表明肥胖症患者“死亡风险比体重正常的健康人高50%至100%。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肥胖症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10大主要威胁之一。”(http://zouyiping.haodf.com/wenzhang/4950.htm)
绝大多数医学工作者会建议患肥胖症患者减少热量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加热量消耗,改变导致肥胖症的饮食、睡眠、情绪等生活方式,目的在于使得肥胖症患者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热量摄入与储备量小于热量消耗量,从而逐渐减少体内脂肪堆积。
我的问题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热量摄入持续减少是在走向人体的消亡,我们是否认为医生是在误导我们走向毁灭呢?医生是否应该建议肥胖者保持热量摄入与热量消耗相等,从而保持肥胖呢?
医生不会鼓励成年人在健康体重范围继续保持热量摄入小于热量消耗,正常的建议是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营养结构,保持热量摄入与热量消耗平衡,营养全面。
因此,我们可以注意到热量摄入与热量消耗的平衡是相对于健康体重而言的,对超重人群并不适合。
我们不是在谈医学或减肥,而是用这个例子引导出我们的一个话题——是否应该用2.1的世代更替水平来维持一个庞大的人类人口规模?
所谓2.1的世代更替水平是指一对夫妇平均生2.1个孩子,这2.1个孩子将来可以代替他的父辈,更替父母。出生率高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人口规模将逐渐扩大;出生率低于2.1,人口规模进入减少趋势。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比较好懂的问题,就是人类的死亡人口数量与出生人口数量的关系。在一个时间段里面,如果死亡人口数量大于出生人口数量,那么意味着人口规模变小,反之变大。而2.1的世代更替水平就是保持人类的死亡人口与出生人口是平衡的,人类的总规模保持相对稳定。这与人体热量消耗与热量摄入的关系是相似的。
我们应该反思的不是2.1的世代更替水平是否应该达到,而是我们应该先反思人类的总人口规模是否是有意义的,是否是合理的,就像我们应该反思我们肥胖是否是合理的一样。100公斤的人一定比60公斤的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健康?有什么证据呢?同样,人口总规模上,是否65亿一定比50亿、40亿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如果目前人口总规模是不合理的,是盲目的,是无意义的,那么维持2.1的世代更替水平保持这个人口总规模是有意义的吗?为何不可以在一段时间维持较低的出生水平以使得人口总量逐步减少以减缓与环境的紧张关系呢?
中国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中国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人与环境的关系紧张已经十分明显。有的人嘲笑关于环境危机的预测,那么看看一则对中国的环境危机的现状的报道吧。
——由于中国拥有12.5亿到13亿的庞大人口,其自然资源按照人均来计算是很少的。目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只是八分之一。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2002年的《地球生态报告》,中国的生态能力只有每人1.04公顷,大约是全球平均值的55%。
——空气污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的报告,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十座城市中有七座是在中国。2004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在中国,汽车的数量每年正在以19%的速度在增加。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缓解的话,更清洁的技术也带不来更清洁的空气。特别是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这一趋势肯定是无法得以长久维持的。
——缺水与水污染: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当地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日益降低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经减少了黄河的水量。1972年,黄河首次没能流抵大海。1997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黄河在其最后的700公里处断流了226天;这一断流期在其最后的136公里处持续了330天。中国40%的粮食是由华北平原生产的,在这一地区的下部,其地下水位线正平均每年下降1.5米。1999年,首都北京的地下水位线下降了2.5米。1965年以来,这一城市的地下水位线下降了约59米。如果蓄水层被开采殆尽,那人们该怎么办?七大河系(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海河、辽河和珠江)中大约60%的水被定级为四级甚至更差。 75%的湖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在单位土地上,中国农民使用的化学制品(化肥和杀虫剂)是美国农民所使用的2.3倍。不止三分之一的工业废水和三分之二的生活废水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被排入下水道。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估计,虽然大多数大型工业企业在政府的强令下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但是三分之一的设备根本没有运转,而另外的三分之一只是偶尔运转。各厂商像对待工人一样对待环境,将它视作不应妨碍其谋利的可牺牲的东西。污染也扩展到了地下蓄水层——据估计,25%的蓄水层正在被污染。
——土地退化与土壤污染
根据1999年中国林业部的监控结果,中国有267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化土地,占到整个国土面积的27.9%;而沙漠化地区仍在以平均每年1.04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整个国土面积的37%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由于像水土流失、盐碱化、污染这样的原因,全国40%的耕地正在退化。这些年来,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侵占农田。化学杀虫剂已经污染了大约1300万到1600万公顷的农田。2000万公顷的农田(大约是五分之一的耕地)遭受了重金属的污染(镉、砷、铅、铬等)。据估计,大约有1200万吨的粮食被污染(也就是对人类食用有害),而这些污染造成了超过1000万吨粮食的减产。从1999年到2002年,广东省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1万平方公里的农田进行了一项地理勘测。他们发现只有10.61%的土地可以被定级为无污染的,35.9%受到中等或严重污染,其余的是轻微污染。46%的土地受到镉的污染,而12.56%受到汞的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表现出了相似的状况。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16种PAH和超过100种的PCB,它们都是高致癌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土壤样本被发现重金属含量超标。被严重污染的粮食,如“汞米”、“铅米”和“镉米”已经在市场上被发现。
——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暖
中国人均的废气排放量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但是由于它拥有13亿的庞大人口,因此总的排放量是相当大的。中国紧跟美国之后,是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家。根据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的数据,它在1994年排放了26.6亿吨二氧化碳、3430万吨甲烷、85万吨一氧化碳。形成对照的是,美国在1994年排放了54.028亿吨二氧化碳,在2003年排放了60.722吨。私人汽车的猛增(年增长19%)导致了石油消耗的增加。中国最近进口了32%的石油,而从现在到2010年期间,所需进口的石油预计会翻一倍。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占据了全世界能源消耗增长中的40%。根据目前的GDP增长趋势,中国估计会在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气候模型预测,全球变暖将导致中国北部降水减少而中国南部降水增多。这与最近这些年来的观测是相吻合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平原一直持续干旱,而中国南方频繁发生洪涝灾害。这种影响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增强。根据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在2004年9月公布的一份报告,如果科学家所作出的最坏的预测变成现实的话,那么气候的变化可能导致中国的大米、小麦和玉米产量在今后的20到80年里将减少20%到37%。总之,气候的变化可能会恶化中国的水资源危机并威胁其粮食安全。(洗心:《中国环境危机概述》,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9651)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