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比例

火烧 2011-08-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比例配置资源的特点,强调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分析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约束条件,指出其资源配置优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比例  

  

              作者:郭生  

  

      任何社会化生产都要按比例。所谓按比例是指在社会化生产中社会资源的分配要有适当的比例,否则,社会化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因此它也必须按比例。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比例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社会资源按比例配置的基础是市场调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也是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多种经济性质的企业,其中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是不是也要受市场调节?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市场调节也就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价值规律不仅要求在单位产品的市场上只能使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且要求在某种、某类产品的生产上也只能使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市场调节在配置社会资源的同时,一方面会促使企业更新技术、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创新产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企业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前一个方面,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国有企业的要求是一致的,是有积极作用的,并且这种积极作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无法替代的。而这后一个方面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矛盾的,是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的性质背道而驰的。对这后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给进入市场的国有企业设定一些约束条件来解决,而不是把它们与市场隔开。在各个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着给进入市场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设定不同的约束条件的情况,这并未影响它们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我们也完全可以给国有企业设定必要的约束条件以保证其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性质,再让它们进入市场。这时虽然它们对市场调节的反应与未受约束时是不同的,但市场调节毕竟是普遍存在的,市场是完整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形成优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资源配置比例。  

      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源配置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文化背景等等都会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换句话说,价值规律不是单独,而是与许多因素一起决定社会资源的配置。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也是决定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剩余价值规律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经济规律。它主宰着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必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当破坏生态平衡、掠夺性的使用自然资源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时候,这种行为就会发生;当奢侈浪费、腐化虚荣的生活方式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时候,这种风尚就会被提倡,此类产品就会耗费大量社会资源。与资本主义不同,虽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多种经济成份,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经济规律是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就决定了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的资源配置比例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比例主要取决于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个需要不是少数人的需要,而是绝大多数人的需要;不仅是当前的需要,而且是长远的需要。它不会再受剩余价值或者利润的扭曲。从理论上说,这种比例应当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协调,更有利于兼顾当前与长远,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避免生产过剩性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扩大的生产与有购买能力的消费需求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既要扩大生产又要限制劳动者的报酬,这是形成生产过剩性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根本原因。尽管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刺激消费,但只能暂时缓解矛盾,不能避免危机的发生。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满足人民的需要。因此,从理论上说需要是生产的动力。为满足人民的需要必须发展生产,而生产是为了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衔接上的问题,但一般来说不会存在利益上不可克服的障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虽然存在多种经济成份,但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力量是公有制经济,掌握国家财政收入的政府是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这就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分配(通过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共同作用)总体来说会不断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存在企业生产的高度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统一组织的矛盾,但它并不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只有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市场才会成为诱发、推动、和加剧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减少和减轻市场的剧烈波动。  

      市场调节是通过价格的波动来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的。这种波动能够把科技的进步、资源的节约、生产率的提高、管理的改进、产品的创新等诸多因素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这种波动如果能一直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它可能是最优的方式。但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往往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由于企业生产的高度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统一组织的矛盾,往往会造成市场的剧烈波动,造成资源的损失和生产的破坏。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占主导地位,这必然会妨碍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剧烈波动问题进行的宏观调控和对企业的监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管理社会经济的国家拥有资本主义国家不可比拟的能力和手段。比如,国家可以禁止国有企业参与投机性经营活动,可以组织国有企业对重要物资进行储备和投放,可以要求国有金融机构管控巨额资金的流向。再如,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性资金和信贷资金的运用,拉动或控制投资,刺激或抑制消费。另外,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党和各级政府能够领导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对各类企业进行有力的监管。当然,我们还应当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管方面的经验,以利于我们更好地控制市场波动。  

      当今时代是不能脱离世界求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外开放的经济,它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融入世界潮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波动也会影响我们。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有相对完善的经济体系,特别是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比例有三个重要的支点。一是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二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的国有企业;三是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三个支点是不可或缺的。  

      在资源配置上坚持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是与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也是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相适应的。因此,有利于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否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我们的经济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充满生机和活力。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国家管理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依托。没有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失去社会主义的基石,就难以保证其社会主义性质,就难以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痼疾和弊端。  

      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首先,这是因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国有企业要靠党的领导和各级政府的规范管理来保持其社会主义性质;要靠党的领导和各级政府的组织指挥来发挥其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应有的基础和主导作用。第二,这是因为由各级政府代表全体人民对国家的财政收入行使管理和支配的权力,在实际上决定着财政收入的使用是否符合全体人民的利益。第三,这是因为国家的各类、各级机构行使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并对企业进行监管的职能,这种调控和监管必须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和健康发展。  

      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殊重要作用,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深刻地感受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由此推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保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始终坚持代表全体人民、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永不变质。而不是去模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轮流执政”、“三权分立”等等。  

  

                                  2011年8月22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