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腐败与运动,二者如何权衡取舍?

火烧 2011-07-15 00:00:00 网友时评 1038
文章探讨腐败与运动的权衡,指出腐败可能产生润滑剂作用,但过度则危害组织。强调群众运动在反腐中的关键作用,如网络反腐和历史群众运动案例,提出需因时制宜进行反腐与运动的平衡。

腐败与运动,二者如何权衡取舍?

 肃慎书室主人

  对于一个有组织的政治团体而言,腐败究竟是利是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既然腐败可以产生“润滑剂”那样的外部效用,当然也就可以产生“胶凝剂”这样的内部效用。然而小腐怡情,大腐乱性,如果腐败让大多数团体成员堕落为醉生梦死的行尸走肉、豺狼豬狗,不但高洁者将掩涕肥遯,追随者将另择栖木,人民群众也将适彼乐土。最悲惨的结局,就是“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所以任何组织总会记得“反腐”。不过腐败犹如“异形”,一旦侵入健康机体,就有了自己的生命逻辑,不会束手待毙,反而要胁持绑架整个团队。于是就会出现如下态势: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春秋时期晋国范文子感慨说:“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一个政治团体之所以“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总是因为功成名就、耽于逸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面对积重难返的局面回天有术么?有:
  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只有“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让一个政治团体长葆青春。有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提到“群众”“运动”就吓得发抖,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

  打猎时候,“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反腐则恰恰相反,常常是人民群众首先发现腐败现象,然後法律机关才介入处理。甚至很多贪官,是被小偷偷出来的,被行路者拣失物拣出来的。泽东同志时代的“四大”,就是很好的探测腐败分子的群众运动。前些年根据南方报系一幅漫画“脱吧,到你了”绘制的“脱衫”一度风行,也可以视为网上的群众运动。网络信息绝不是虚拟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美国甚至把网络公司列入“国家基础设施”。正是这些年中国网民们的不懈“运动”,才没有让中国吏治更迅速地腐败。

  任何群众运动一旦失控,承受损失的仍然是群众自己。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四平八稳、一帆风顺,翻涌、折腾才是进步的常态。腐败与运动,二者如何权衡取舍?恐怕也要因时制宜、相机抉择吧。

  (2011071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