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优秀领导人的选出机制
谈优秀领导人的选出机制
美国之所以欠外债几十万亿而不倒,必须承认人家的领导选拔机制还是足够强的,它能选出自己国家利益的优秀代言人。我们能吗?上届领导指定,再让代表们投票的领导机制是近三十年的发明。但我很怀疑它能选出优秀的领导人。甚至未必比家天下嫡长子制优越。为什么这么说呢?嫡长子制,是从一出生就开始培养一个王朝的领导人的,只要是勤奋的皇储,在文化资源上是可以站在制高点上的,即使才智中等的,也能栽培出有相当道德水准的优秀人物的。何况从青少年起,就有各种政治历练机会呢?如果上届不贪恋皇位,早早在政治上栽培,那么在政治上也能保证他快速成熟的。尽管我们可以举出众多反面不中用的接班人例子,但我依然觉得优秀的领袖必然是族群中智慧最出群,知识最丰硕,政治历练最多的人。
毛主席,这种一生勤奋读书的人,一生在政治上久经考验的人,在战争年代雄争天下的人,最终能走上领袖地位,那是最终民众的选择。比美国选总统,比嫡长子继承是要胜出的。这是开国者特有的王道优势。但如何保证后继者能胜出,这是个难题。毛泽东虽然曾有指定接班人的举措,但依然在政治斗争中,接班人失势。这只能说明接班人本身就不称职。那如何保证出优秀的接班人呢?毛泽东也尝试了其他办法,就是让一代人到大风大浪里成长,培养一批人,甚至一代接班人,让这一批人有可能涌现出优秀的领导人。这包括文革运动及知识青年下乡。这样的举措,也确实培养了一批心怀天下,勇于担当及善于担当的接班人。尽管经过小平改变接班人体制,采取指定法,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指定,未必达到理想的效果。小平所能解决的指定法也只能解决两代,但后续如何进行,完全靠新的领导人掌控军队的实力情况来指定,不出现内忧外患还罢了,一旦出现危局,就会检验出指定的接班人后投票做法有其局限性。这种上届指定下届的做法,看似比父传子优越,但实际上往往是一代不如一代,因为有魄力的领导,往往是上届领导人不喜欢的,而无法纳入到接班人系列。这样就出现了一代不如一代,而选上之前的储备领导往往是谨小慎微,不敢行事施展抱负,长时间下来,魄力也磨没了,立场也摇摆了,往往会搞各种平衡,实际上做不了什么事,就在处理各派矛盾协调中走过执政的几年,这样情况下指定出的接班人,即使选举通过了,在未来执政中也无法平衡各种关系了。有时还不如上届领导延续执政期限,将自己的执政思路贯彻一番,也不至于每届政府都成了过渡政府。如果这种指定后投票法没有改变,以后的每一届都将是过渡领导人领导的过渡政府。
那么如何走出这样的被动机制呢?一是全体党员的投票选举。但首先要清党,把假党员清理出去。一是推动网络选举和广场选举,将民间呼声高的人选为代表,让这些网络选出的和广场涌现的代表去选举。如果不清党,就应该允许民间非形式党员的真党员力量参与竞争选举。如果不将这样的机制引进,光凭一届指定一届,再让制定出的代表去选指定出的接班人,这样势必一代不如一代,即使以军事武力保证这样秩序下去,也难以持久。如果坚持这样做,也许还不如父传子更好。
那么西方的民主选举制度是否可行呢?全民投票在中国13亿人口,就是将票发到老百姓手中,再汇集起来,这个广阔的地域,这样众多的人口,这样的分布格局,诸多地方差异,都将让选举成本大大地提高。搞了村民选举已经证明,没有为人民服务价值观引导的选举注定是利益大户通吃小户的选举,甚至选出的还有一批会是南霸天。要降低成本,不搞网络选举不搞广场选举,是难以实现的。今天的政治改革关键就在于如何建设选出优秀领导人机制。我今天提出的这个问题,也许是最高领导不愿意见到的,但这就是中国政治体制改变的关键。无论是左翼的还是右翼的政治改革,不解决领导人产生机制,最终都将是荒滩不换药的瞎折腾。
吸取四大经验推动网络议政,推动广场政治产生人民代表,进行清党工作,真正走群众路线,最终中华民族政治文明时代的真正到来。九一八的警报已经拉响,我们不能再错过历史的发展机遇。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