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产业危机与“分蛋糕”
文章探讨奶产业危机与分蛋糕现象,指出企业压价导致奶农困境,供过于求引发产业调整。强调资本主义分配机制与劳动大众温饱问题的矛盾,揭示分蛋糕与分牛奶的实质差异。
奶产业危机与“分蛋糕”
网络今日以“陕西奶牛养殖业危机调查:关中奶农含泪杀牛(图)”为题发表报道称:“记者调查发现,因为企业压低奶价,奶牛饲养成本上涨等种种原因,在我省关中一些地方,不少奶农已经无以为继,要么将牛卖给养殖场,要么直接卖给屠宰场杀掉卖肉。”、“不少人因为养牛而倾家荡产,还有自杀的。”造成的原因是“据报道,2008年我省共有乳制品企业95家,日处理鲜奶9250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按照国家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要求进行清理整顿,有17家企业被责令关停,每天淘汰产能1050吨。2010年12月底,全省10个市区共有乳品企业78家,日处理鲜奶降到8200吨。今年初,我省整顿乳制品企业,再次关闭数十家企业。……企业少了很多,但奶源并没有减少多少。这样一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供过于求,于是一些企业开始联手压价。”
当我国大多数劳动群众将喝牛奶仍当成奢侈消费的时候,我国的奶产业却生产过剩了!可是这种极为荒谬的现象却是资本主义的正常的“自我调整”过程。再由此去看看我们的领导人专家们如何谈论分配,他们只会将“分配”形容成“分蛋糕”。显而易见的是,不管是分”蛋糕“还是分“牛奶”,显然都与劳动大众无关紧要,因为即使是蛋糕再大,牛奶再多,多到“生产过剩”,也不可能变为劳苦大众的口福。否则还叫什么资本主义?还存在什么“自由竞争”?如何保证“百分之百的市场经济”?
电视新闻上播放着领导人大谈“分蛋糕”时,有人却郁愤着说:“不是人人都喜欢吃蛋糕,人人都不会将蛋糕当主食。俺们想的只是温饱!”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