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0年来思想路线偏差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反思文革的讨论(第一部分)
关于30年来思想路线偏差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反思文革的讨论(第一部分)--------IS前进频道11月18日讨论文字总结稿
虚舟同志主持发言:
我们今天执行的是什么路线,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路线还是修正主义路线?这个问题在改开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关于党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表述还是清楚和全面的。一方面是实事求是,另一方面符合辩证法。可是为什么还会有争议呢?争议发生在什么地方?争议背后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是我们必须反思和思考的。也是我们前进频道近期将讨论的主要话题。
今天争论的主题是:后三十年思想路线偏差及“文革”为什么轻易被全盘否定的社会历史原因。我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这个话题的大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大背景:是“有争论,但无定论”。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思想战线上发生了好几次大争论,也被称为思想解放运动。我们讨论的话题都是改开以来几次思想大讨论的延续。
第一场大讨论,就是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表面是纯哲学意义上的,参与的绝大部分是哲学工作者和上层政治权力中心。既没有群众的参与也没有现在经济学理论的参与,可以说是一场借哲学理论问题的反思,把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混为一谈,把理论和真理混为一谈。争论的结果是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性没有了,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事实上丢了,文革被全盘否定了。左派不认同这个观点。这个争论至今还没有最终定论。
第二场争论是1990-1992年姓资姓社的争论。争论的双方是掌握政策制定权的经济学家即所谓的改革派和被他们称之为老左派或顽固派的争论。这场争论否定阶级斗争存在于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不要讨论姓资姓社了。由邓小平南巡讲话以“不争论”收场。但姓资姓社的争论还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三场争论是2004 年以“郎顾之争”为标志的第三次争论。其间围绕“非公有制经济是不是社会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能否追问财富原罪”、“私产保护可否入宪”、“私营企业主”、“国企改革是不是国有资产流失”、“私营企业主是否可以入党”等,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中国新左派开始在主流媒体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场争论最大的特点是电脑网络的参与。右派分子把这这种网络言论(BBS)说成是文革的大字报,说“理性让位于情绪,谩骂代替了逻辑,经济学家的权威成了造反的对象,认为有些人是文革遗风,想开倒车。”网络“愤青们”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四次大讨论就是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为标志,中国到底向何处去的问题。以“普世价值”、“宪政改革”、“民主社会主义”、“改旗易帜”的问题,“何为回头路”的问题展开的争论。
这四次争论其实都围绕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展开,是党内的思想路线斗争的反映。不仅分歧依旧、而且冲突和对立日趋升级。为了更好的深入思考,我们讨论的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分解为八个小问题:
1、后三十年是一条什么路线?有错吗?
2、如果有错,错在哪里?全错还是有对有错,怎么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错误路线?
3、有人讲错误的原因在于抛弃了毛主席的正确思想,接受了修正主义路线?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
4、经受了那么多年毛泽东思想教育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那么容易被忽悠?
5、为什么原来那种公有制很容易转化成私有制,而私有制却不容易变成公有制?
6、为什么人民已经当家作了主人,错误路线一来,主人就变成了弱势群体?
7、能不能说只要出现毛泽东那样的“英雄”人物,就能使路线改变,中国历史就会发生翻天覆的变化?
8、当前正确路线常遭曲解,卖国路线和反动路线却畅通无阻,解决的根本途径在哪里?
二、现实意义:我们左派最大的敌人是谁?这个问题已经发生了分歧。社会的现实是什么,一方面GDP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这是些什么问题,根源是什么呢?右派说:是“权贵市场经济惹的祸”,也就是说经政二元论的结果,也就是改革不彻底是根源。朗咸平说我们没有理解市场经济的精髓是没有法制和“信托责任”。特色理论说,这是右派即“走资派”的干扰,和推行激进私有化和市场化的结果,是全盘西化派“兴风作浪”。有的左派的同志说这是“沉船派”祸国殃民。还有人从路线斗争的高度讲,这是“资本主义复辟”,因为我们推行的是“修正主义路线”。特色理论派和我们对于右派的认识和理解是一致的。但行动是相差甚远。特色理论的重心还是反“左”防“右”,也就是说,对“左”要反,而对右还是“防”。在策略上是有厚有薄,有亲有近。我们看不到特色派对右派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这是我们最大的不满。特色派在与右派的斗争中是消极的、被动的、防御的。消极不作为,或者说是“不作为”,或者说做了,但没有令人满意的成效。特色理论和特色道路为什么这样做呢?我们从何种高度上理解这种做法“消极”和“不作为”呢?对右派采取的妥协、退让、纵容,理由和依据是什么呢?“特色派”和“沉船派”谁是我们最危险的敌人?这些问题上我们是有分歧的。以张宏良为代表的把“沉船派”当作最大的敌人,提出要保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民共和国,这三面“旗帜”,不能丢,指出当前的任务是“惩治汉奸和卖国贼”。宇太同志讲的最大的敌人是党内的修正主义,认为最大的危险还是修正主义。因为这是共产党内部的最凶险的“敌人”。并把反“沉船派”的人说成是“保皇派”、“维稳派”。更有的自称为“真正左派”的人,他们“形左实右”要打出“推翻共产党”口号,给左派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理解我们话题的背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统一认识。
三、理清思路、规范用语。在网络上的能不能深入讨论话题,必然分清问题的层次。我们今天讨论主题中的“关键词”是“错误”。何为错误呢?规范用语就很重要。大家需要在特定的规范意义上使用概念。关于何谓“错误”,我们今天不同有三种意义上的理解和使用:
第一、指在战略或方向上正确,战术或策略上失误。即失误论。是探索中的过失,而不是故意。这不能称错误,只能说失误。
第二、战略或方向上失误或错误,战术或策略上有合理性或正确性。即错误论。从多种方案中选择了错误(立场)的方案。战略上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第三、战略或方向上和战术或策略上都是不正确的,即谬论误。这不是错误的问题,而是谬误了,其本质就是否定有真理性的指导,重复了别人的错误。所以大家讨论问题时,要分清层次。不能混为一谈,作无谓争论。
错误和正确是相比较而言的。也就是只有知道了正确的,以正确为参照系才能说错误的及其原因。我们平常对社会的认识都是这样一种朴素的观点。有的同志,以毛泽东言论去衡量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得出后三十年不如前三十年。有的同志以x的言论去曲解前三十年,得出前三十经济效率低,吃不饱饭穿不上衣。这些都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我们正确的比较方法是分清两种实践和两种理论。(当然是不能绝对分开的,但毕竟有明显的不同)。前三十年计划经济及文革的社会实践及以此相应的毛泽东思想,后三十年市场经济及改开实践及以此相应的邓论或特色理论。我们应是理论与理论比较,实践与实践比较。错位式或交叉式比较是没有可比性的,历史也不能假设。异位的理论和实践的交叉对比,只能使我们各执一端。我们的反思是理论层面,不能对领袖和伟人个人作评价,更不能出现任何人身攻击。
只有确立标准,在一定的标准下,我们才能得出有益的结论,所以确立标准就很重要。今天我们应该是按这个标准去思考。
第一、在理论层面的标准。毛泽东思想与特色理论进行比较,谁对谁错,谁高谁低,是“教条”还是“修正”,是“坚持”还是“放弃”,我们的标准只能马克思主义。而不能是其它任何理论。因为在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我们得不出任何有益的结论。
第二、实践层面的标准。因为历史实践是不能割裂的,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都是以前三十年为基础。所以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综合国力都没有可比性。我们能比的就是看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力。有人讲看是不是有利于实现更广泛的人民当家作主,有的讲看人们的幸福指数。准确地讲,应该是看是否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具体来看就是是否有利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否有利于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体,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只有标准清楚了,才有利于统一思想和达到共识。
我今天主要是主持,而不是讲座。我不能先入为主,误导大家。希望大家围绕今天的主题,即后三十年路线偏差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文革被轻易全盘否定的原因,在一定的规则和规范的用语条件下,理性表达自己的看法,展开建设性的辩论,而不是争吵。欢迎大家涌跃发言。
话题主持人总结稿:
从部分讲话的同志的发言中,我觉得有几个观点需要进一步思考:
第一、中国搞什么主义是不是拔苗助长?是不是“早产”?
第二、有人讲,毛泽东搞文革当时农民不理解,很多人不理解,所以搞文革是“超前”,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第三、有人这样评价毛和邓,毛泽东的文革是“美丽的错误,邓的改革开放是“邪恶的美丽”,这个比喻大家是不是认同?
第四、农民和工人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政权,对共产党过重的依赖是错误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为什么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权吗?
第五、政党和人民,谁才是中国革命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第六,因传统封建残余,对共产党“信任”,自愿地朴素地的“青天”、“救星”思想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丧失的决定性原因吗?
第七、目前左派面临的形势是不是同1921年民主革命时期一样的条件和形势?
第八、文革失败论观点是不是成立?
第九、……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政治事件?
以上这些问题还没有取得共识,或者说还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我们都不是专家和权威,不同的观点也不必“上纲上线”,乱扣“帽子”。欢迎大家的热情参与。
空心菜同志:
大家好。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大家都说这30年,我们走了回头路,走到一条错误的路线上去了。过去,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说实在的我感到有一点很痛心的就是大家都在诅咒现状,而没有去总结这个经验教训。很早时,我读过一本书《中外败将评传》,里面有句话很深刻:“胜利的经验固然宝贵,但是失败的教训更应该总结。为什么,因为这是用更多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在痛惜毛主席的路线被否决,一些同志也痛惜文革的失败。但是,停留在痛惜之上根本没用。而停留在诅咒之中,那下场只会象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在争取初步的同情之后,换来的是麻木和厌烦。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去思考一下,这个教训是什么?尤其要思考它的社会历史思想根源在哪里?因为我们很多同志,太专注于个人的责任,我们党从历史上已经否定了这一种做法。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是无法起到教育人改造人的目的,更起不到正确的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走向正确的道路做好思想准备。所以建议大家,我们要摒弃那种没用营养的那种理论,就是把我们今天走到这个地步的一切原因都归结于30多年前的那场“政变”,都归结于那个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我就在思考,“政变”乃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偶然性事件中,是否有它的必然性呢?应该说这个偶然中必然包含着它的的必然性。那么这个必然性是什么,我想只能从社会历史根源去谈。我的理解,这个问题太大了,我的观点只是从我的一个角度看到有限的深度,提出这个问题,更多的就是希望大家一起碰撞、交流。我不指望这个碰撞能产生一个思想的爆炸,但是,我希望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有益于大家进一步的思考。下面我就直接讲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我们之所以出现后30年的错误路线,我认为首要的原因是整个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国长期阶级社会的惯性,它的力量可能远远超过我们过去的想象,他隐藏的暗能量是非常大的。新生的社会主义也不足一百年,这能不能一下子扭转呢?很难。但是具体的说,阶级社会有哪些怪现象,一个是过去的长期的小生产导致我们的人民,实际上还远远达不到马克思所设想的工业化大生产的无产阶级,有高度的阶级觉悟的队伍还没形成。长期的剥削阶级思想、小资思想、小农意识,这些思想意识还是很顽固的。据我了解,文革中工人和农民的表现就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经过大生产,也就是产业工人,他们的觉悟远远高于农民。农民真正的参与的很少,而工人参与的就多。
第二,我们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毛主席时代,还是没有切实的真正的彻底的解决人民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斯大林最大的贡献就是回答了一国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他用计划经济使苏联以高效的速度,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苏联国家。但是,托洛斯基认为,这种模式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贵族官僚化。而托洛斯基解决的方式是什么,他说只要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就会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我认为托洛斯基是用消除外因的方式来改变这个问题。所以托洛斯基的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在中国说实在的至少是在经济方面,早期是按斯大林模式进行的,然后我相信毛主席也看到了斯大林模式导致官僚化的问题,也就看出这样下去就必定会走向资本主义,党内就会出现走资派。毛主席于是想发动文革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毛主席发动文革,我在考虑是不是暗含另外一种意思呢。文革超前,我的理解是文革的时候事实上大多数人民都还没有觉悟到,都还没有理解为什么毛主席说资产阶级在党内。实际上我们理解这个“资产阶级在党内”是以谁让我们理解的,是邓小平让我们实现这个路线,让我们明白的毛主席所说资产阶级在党内是正确的。过去我们的理解仅仅是出于对毛主席的信任,甚至是盲从迷信。这和斯大林的经济模式的官僚化,有没有关联,是不是必然。所以,即使没有华国锋搞的那个“政变”,文革派、造反派继续下去也不能解决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也不能真正的落实这个问题。
有些同志到处寻找这个答案,但是他们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怪人民,是人民背叛了毛主席,是人民没有听毛主席的。这个结论科学吗,我想还是不科学的。因为毛主席他也不可能脱离现实,脱离当时社会历史的局限。我曾经说过最见不得人民受苦的是毛主席呀,很有可能是他也很清楚是无法改变这个历史的宿命,他只有以发动文革的方式来告诉将来的人民,你们错在哪里,你们将来怎么样去解决这个修正主义的问题,怎么样去扭转自身的命运。这是我对文革时代的认识。当然我的认识很浅薄,我主要是想抛砖出来,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好的意见。
粤齐同志:
关于这个话题相当范围内都是鸵鸟政策,就是咬紧牙关的说。一切的预案也好什么也好都是正确的,你找一个,一万个责任人也不能改变这个铁的事实。我们为什么不能正视呢,我们可以肯定无产阶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比你都清楚。
但是,不妨我们探讨一下,为什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那么轻易的被否定了。所谓的轻易被否定不仅仅是停留在决议的层面,在否认之前,认不认可他们的结论,我再问社会主义制度有没有被颠覆,找一万个托词找十万个责任人,谁这么邪恶,能解决问题吗,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苏东确实崩溃了,这个问题谁谁在关键时候起了什么作用。找一个深层次的最根本的因素,不是找托词也不是找责任人。是谁打出来的“小平,你好!”呀?那么今天又是谁在骂?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中国的革命和苏联的革命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浓重的拔苗助长的色彩,但是这种拔苗助长又是十分的成功,它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呢,就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所起的关键的作用。那么列宁的模式,无产阶级政权的高度集中,在那一种瞬息万变,敌我生死搏斗的环境中,他的正确性是被历史验证了。他验证的是马克思的预言被打破了。不需要整个世界同时爆发革命,可以在一个即使是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就可以夺取政权,这是第一个例子。
近来又出现了第二个例子,毛泽东。中国革命的基础还不如俄罗斯,那么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就是这个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队。但是,就是这个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队却暗中隐藏了隐患,就是这个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队获得了权威,这个权威不是强加于人的,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自愿送给的,自愿赋予他们的。但是这一种对革命的巨大贡献,酿成了对未来革命事业的严重隐患,期间的辩证关系唯独毛泽东发现了,其他人没发现。苏东崩溃也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被那么的轻易的颠覆也好,说走资派邓为首的那帮邪恶分子用了什么诡秘伎俩,但是总而言之他们实现资本主义复辟,是人民赋予了他们的特权,给他们的权利,人民自愿送给他们权威的。要打破这种权威,谁看见了,只有毛泽东看见了,毛泽东发现了精英主导下的革命的隐患在哪里。所以,毛泽东不单单是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要剥夺无产阶级精英的权威,同时还推行了马列主义大普及。就是让无产阶级大众能够把这个权威拿到手里用得好,那么他实施了也实践了,不惜自己身败名裂就要示范一下,就是由原来的无产阶级精英主导走向平民主导。当然,这是自然规律,毛泽东的天年也有限,这个工作没有完成。还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民众基础本身的准备不足问题。所以我们这么理解毛主席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历史肯定是人民创造的,但是历史是有进步有倒退,至于创造一个进步的历史还是创造一个倒退的历史,就决定于人民而不是精英们。
蒙童老师:
我不知道在座的有几位同志亲身经历过文革?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也许你们知道的文革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版或文字版或有些讲座来认知的。
现在社会上有两种倾向:极右势力对文革的彻底否定,把文革当成是一场浩劫;一些左派把文革视为绝对的正确,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最健康的时期,一切都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文革?作为一个从最初拿着话筒去宣传十六条到后来去研究文革历史的人,再来看这个问题,实际上两方面的结论都应该存在着偏颇。
首先,我们要了解真正的文革。我们说它好,并且后三十年的实践更加证明了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必要性,这是好的一面。毛主席根据当时整个国际形势和国内的状况,深深地感到了一种危机,就是民主派变成了走资派,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赫鲁晓夫就在我们身边,修正主义的危机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如果说文革是旨在反修防修的一场全民教育,有时我们也谈到过,没有文革十年的教育,恐怕我们这个国家要解体,要修正,颜色革命比苏联还要早。今天我们大家能够走到一起来反思这后三十年的对与错---只要不是别有用心的人,那恰恰是文革十年普及大众教育的影响和成果。但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会修?为什么危险发生在共产党?共产党内为什么会出现修正主义?这些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我想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个人那点物质利益,也包括马克思主义自身的问题,也包括我们党内真正的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文革好的方面,事实上是毛主席解决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之后,作为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内部官僚化的问题。而官僚化的基础就是精英专制主义,精英专制主义就是牧民政治。过去是要解决民族矛盾和社会的阶级矛盾,所以一呼百应,大家不怕流血牺牲去创建新中国。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时代背景不一样,历史进程不一样。但是,那些志士仁人和民主革命的英雄,在我们建国之后,特别是经历了“一化三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之后,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民主革命的阶段。本来共产党是为人民打的江山,而不是共产党坐江山。共产党是执政党的提法陷入了一个理论误区,她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领政的党,不是执政的党;执政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因为我们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共产党专政。
为什么叫文化大革命?因为是由意识形态---文化领域进入到政治层面,那就是全国的夺权。毛主席到晚年才进一步思考到关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我记得这么两句话:包括八级工资制,包括按劳分配,这是什么问题,和旧社会差不多......。按劳分配解决的是个人能力的发挥,有能力的可以工资高一点,叫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人民在经济基础当中的地位怎样去体现他们才是国家的主人呢?毛主席的思考已经深入到了经济层面、经济领域、经济基础。前三十年,我们并没有真正实现尤其是在经济领域里人民大众没有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我个人的体会,在文革时期,底层的人民群众不怕当官的---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社会运动的收获,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官民政治的理念。 文革时期仅仅是乱了一段时间,但是那时候有很好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在农村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个时候,哪个国家会提出要与中国算人权的帐?中国在世界各民族绝对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只有我们指点他们的份儿,谁敢来对我们指指点点!但是有一条,文革的目的没有达到!为什么没有达到,不能仅仅归结为是毛主席去世太早。我需要指出的是文革本身就有问题,这些问题就有走资派捣乱,挑动群众斗群众的问题,更有中央文革在指导这场运动当中所犯的【极左】的错误问题。
可能有些人听了这些话会不顺耳,但我们要讲实话。比如说,刘少奇作为我们国家党的第二号人物,刘少奇的专案组最后给他整理的材料是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共产党的第二号都是大叛徒、大内奸可以说是政治笑话,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在群众运动当中,对一些老干部人身体罚和人格的侮辱问题,罗瑞卿是怎么跳楼的?贺龙是怎么死的?彭德怀是怎么死的?从深层次,本来毛主席发动这场运动是全民的反修防修教育,历来主张是重在思想教育。但是,后来看一些资料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在文革当中对老干部过于偏重追究历史问题,去寻找他们是不是特务,是不是叛徒,然后给他们定性,放弃了真正的反修防修的教育,反修防修的教育是不彻底的。
我们谈论文革问题的时候,首先承认它的主流和它的大方向是好的,毛主席给文革做了“三七开”。既然主流和大方向是好的就不应该做全盘否定。但是,站在整个国际共产运动历史角度考察,站在中国革命史去考察,我们必须要看到文革中出现的问题,偏离大方向的问题,所以文革的目的并没有达到。恰恰是文革中出现的问题才那么容易被人家否定,什么都是好的光亮鲜明的,就那么容易被几个人开会否定?包括批判林彪的问题,说什么这个家伙从小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十六岁强奸了妇女,参军跑到黄埔军校,这是一个正确的批判吗?共产党的元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南征北战,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毛主席深爱的战将,这样批林彪,把毛主席置于何地?这样形而上学的批判,这样的定性恰恰是否定了自身,最终还不是要否定了共产党自己的革命史。
尽管文革的目的没有达到,然而今天我们能静下心来谈论文革问题,本身就证明文革并没有失败。这场运动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乃至对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一直强调我们要历史的客观的辩证的去具体分析事物,不要概念化。如果把文革说成是百分之百的正确,那么就很难理解它怎么会那么容易被否定。尽管这个否定是不对的,但这个否定有没有正确的成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被否定的理由。在文革过程中我们确实出现过错误,不管这个错误是怎么发生的,确实给别人提供了要否定的契机。
在这里,我仅仅是谈论我个人的看法和意见,未必就对,我们通过讨论问题,要掌握一种认识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方法,不要去搞那些概念性的标语性的口号。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虚舟
整理:菡萏
审稿:前进 蒙童 乌鹰 2010.11.20 http://www.ispeak.cn/isdown.aspx 点击,下载,注册进入IS频道:3494329前进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