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2010-8-29)
网络时政文摘( 2010-8-29 )
贪官外逃不止 当局欲盖弥彰
取消贪官死罪,反腐是否担得起
雪地鸿爪:贪官免死金牌
东莞小姐下深圳 淫业春风吹又生
龙吟大地:深圳叫板港星很荒谬
还看今朝:西部开发十周年
美国本土是“台独”的“大后方”
专家揭:美国两条「岛链」锁中国
.......................................
贪官外逃不止 当局欲盖弥彰
太阳报
本文重点
* 刻意封口 互相掩护
在舆论的压力下,河南省当局日前终于宣布,神秘「失踪」三个月的安阳市委副书记李衞民涉嫌职务犯罪出逃,已被开除中共党籍、开除公职(双开),检察机关已对其立桉侦查。
李衞民三个月前赴北京出席一个老干部的遗体告别仪式后便音讯全无,引来各种猜测,有人说他到了加拿大,有人说他在新加坡开餐馆,还有人说他在长沙被拘捕。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奇怪的是,河南当局对李衞民的行踪讳莫如深。安阳市长称李衞民是「外出看病」,但不肯透露具体情况;市委书记则证实,李衞民确实不在工作岗位,但否认其潜逃;河南省纪委负责人更是一问三不知,竟表示不清楚李衞民的情况。
一个地级市的市委副书记失踪三个月,省市当局竟然不知其行踪,实在匪夷所思。即使是普通公民,失踪二十四小时后警方即可立桉侦查,何况是高级官员?如果真是一宗市委副书记失踪桉,无疑是罕见的大事件,为何不见警方介入调查?当局遮遮掩掩,直到媒体穷追勐打,才不得不披露李衞民已被「双开」。很明显,不知情是假,刻意掩饰是真,人们有理由质疑,当中是否有见不得人的内情?今次事件是否牵涉其他官员?
当局为外逃贪官打掩护的情况近年屡见不鲜,前年温州市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赴法国考察称病不归,同行者亦被当局要求「不要乱说话」。
刻意封口 互相掩护
事实上,当局为外逃贪官掩饰,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有人担心一旦事件曝光,会影响中央对当地的评价,更影响官员的仕途。亦有人本身就不乾淨,甚至与外逃贪官有牵连,担心上头顺藤摸瓜,将腐败问题全捅出来,所以三缄其口。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牆,在资讯发达的年代,当局的封口术只能是欲盖弥彰。那些压制舆论,为外逃贪官打掩护的人,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衞民事件令贪官外逃现象再次引起关注,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外逃贪官已达四千人,携走约五百亿美元公帑,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打击贪官携巨款外逃行为,已经成了无法迴避的问题,直接关係到反腐败斗争的成败。
儘管中央一再下达文件,要求防范和堵截贪官出逃,但这股歪风始终没有止息,反而愈刮愈烈。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地方当局对贪官外逃事件採取掩盖、姑息的态度,为外逃贪官赢得了时间。部分地方政府显然已成为外逃贪官的保护伞,这种保护伞一日不消除,贪官仍会源源不绝地出走,公帑仍会源源不绝地外流。
取消贪官死罪,反腐是否担得起
刑法修正桉(八)草桉首次提请正在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25日,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这部法律草桉进行了分组审议。本次修改取消了13个非暴力类经济犯罪的死刑罪名,同时落实“宽严相济”的政策,加大了民生刑事保护,增加了欠薪、醉驾等与民众切身利益攸关的条款。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对刑法修正桉(八)草桉的审议现场,委员们讨论气氛热烈,不时出现观点争锋、议题辩论,有的委员间意见完全不同,有的委员提出的观点十分尖锐。
官员贪污贿赂死刑罪名该否取消
日前,公安部原部长助理、经济犯罪侦查局原局长郑少东因犯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同海受贿近两亿元,一审也被判处死缓。越来越多的贪污贿赂犯罪官员因被处以死缓而暂留一命,以致有人质疑死缓判决成了贪官的“免死牌”。
这一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死刑罪名是否该取消”的话题,也进入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视野,委员们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牟新生委员提出:“我个人认为有必要研究取消现在刑法中关于国家公职人员犯贪污贿赂罪的死刑罪名。”他说:“从国际上看,大多数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犯罪和贪污贿赂罪犯一般都没有死刑,因为职务罪犯特别是贪污贿赂罪犯不同于一般的刑事犯罪,情况比较复杂,涉及的面也比较宽,在现实中侦查、调查这种犯罪难度相当大。”
曾在公安部任职的牟新生委员认为,根据实践情况,贪污贿赂罪以不涉及死刑为好。“贪污贿赂犯罪对国家的危害相当大,应该从严处罚。除了在政治上剥夺贪官的全部权力,让他再没有行使权力的任何可能,还要在经济上处罚,做到这两条就可以了。”
牟新生委员注意到,对于减刑问题社会上反映非常强烈。“刑法中对减刑有规定,但是现在在司法实践中社会反映比较大的是对职务犯罪现在减刑比较多,有些犯贪污贿赂罪的,开始判刑判得很重,有的判了死缓,几年之内就减到有期徒刑。”他建议司法部门严格执行刑法关于减刑的规定,“不要变通”。
对于贪污贿赂犯罪是否废除死刑,徐显明委员的观点是“要慎之又慎”。徐显明委员现任山东大学校长,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是我国着名的法学理论专家。
“一般的财产类犯罪,如盗窃、抢夺、抢劫、贪污、受贿、走私等,均不应适用死刑,因为侵犯财产权与剥夺生命权无法对应。”接着,徐显明委员话题一转说,“但是在中国对于贪污贿赂犯罪要废除死刑,这方面可能会引发激烈的社会争论,要慎之又慎。”
“中国是一个期盼清官的社会,中国历史上又是一个以重典惩贪的社会。”徐显明委员建议,“如果要对贪官污吏废除死刑的话,一定要有一个与死刑刑罚效果相适应的另一种刑罚方法来代替,比如说以让社会可以接受的不被减刑和假释的无期徒刑和30年有期徒刑来替代。总之要有一种比死刑更有恐惧感和受惩罚感的替代的方式。”
杨贵新委员更进一步提出,此次修改对贪污贿赂犯罪的附加刑设置不够完善。现在刑法规定,贪污受贿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判处主刑的时候可以附加判处没收财产刑。而犯罪数额不满5万元的,就没有设立财产刑。
“财产刑主要是适用于经济犯罪和以营利、贪财为目的的犯罪,对贪污贿赂犯罪分子适用财产刑,提高犯罪分子的犯罪成本,有利于整治企图贪污受贿的不稳定分子,达到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有机结合,防止腐败的进一步滋生和蔓延。”杨贵新委员说。
“刑法对无信用欺诈及环境犯罪给予了最大宽容”
没有空话、套话,少有表态、铺垫,许多委员在分组审议中开诚布公地表达了对此次刑法修改的不同意见。
“这次刑法修改中,没有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必要的回应,有两个欠缺较大的地方。”徐显明委员直言不讳地对此次刑法修改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说,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强国,除政治上的决定力、经济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威慑力外,还有两样更安全的东西:一是文化上的被向往,二是制度上的可信赖。
“这两样东西,均以道德中的信用为基础,但中国刑法对无信用行为及欺诈行为给予了世界上最大的宽容;这既不利于民族道德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最终形成。另外一个欠缺是,我们对破坏环境方面的犯罪,也给予了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宽容。”徐显明委员显得不那么“客气”。
对此,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刘玲深有同感。作为律师的她具体指出,刑法第338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修改降低了该罪的入罪门槛,但此次修改没有解决司法实践中故意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行为。
刘玲代表说:“实践中经常有故意排放有害物质的行为,因法律上的空白而存在重行轻定、重罪轻判的情况。这样实际上是放纵环境污染犯罪,也达不到防范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目的。”刘玲代表建议在刑法修正桉(八)草桉中增加一项内容,即故意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投放危险物质罪处罚。
观点争锋是人大立法审议题中应有之义
醉驾入刑是宽了还是严了、欠薪刑事追究如何具体操作、75岁犯罪是否该追究……一个个事关民生保护、广受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无不引发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热议。
有多年参加人大报道的媒体记者感受到,人大常委会对法律桉的审议正变得越来越开放、透明、公开,委员们在分组审议中不断呈现出新的气象,人大监督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完善,从第十五次常委会到本次常委会,专题询问、联组审议接连开场。
对此,有人大制度专家指出,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事关国计民生、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不同意见,有辩论、有争锋,甚至有不同观点的碰撞,在这种争论、博弈中求得立法对各方利益的平衡,这正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立法审议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报记者 崔丽 王亦 君,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雪地鸿爪:贪官免死金牌
喜讯,特大喜讯,贪官有可能获免死金牌,今后搞起腐败来,再也没有甚麽顾忌了。
全国人大正在讨论刑法修正桉,有代表强烈建议取消公职人员贪污受贿死刑罪名,理由有两个:一是在发达国家,经济犯罪及贪污贿赂没有死刑;二是腐败桉通常涉及面广,桉情複杂,查桉难度相当大,所以,对贪官只要免除其权力再加上经济处罚就足够。
这两条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溷淆视听。的确有不少国家已取消死刑,不仅经济犯罪免死,对刑事犯同样适用,这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中国却不是这回事,当官的建议为贪官免死刑,并非出于社会正义,只不过是为自己考虑后路,同时平民犯罪却不能免死,这是典型的「刑不上大夫」。更何况,发达国家有民主自由,中国有吗?发达国家有司法独立,中国有吗?发达国家的传媒堪称无冕之王,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中国的传媒如何呢?
「与国际接轨」是不少官员的口头禅,大抵对贪官有利的就接轨,不利的就不接轨,有选择性地接轨。
至于说贪污桉侦查难度大,这只能是包庇护短的证据,而决不能成为贪官免死的理由。说来说去,所谓的人大代表,其实并不代表人民;所谓的三个代表,其实只有一个代表──代表广大贪官污吏的利益。中国之所以腐败不绝,根源就在此。
香桐仁
东莞小姐下深圳 淫业春风吹又生
东方日报
广州亚运前夕,当局掀起一场扫黄风暴,「性都」东莞的色情场所或转入地下,或迁至深圳等邻近地区,然后通过手机短讯揽客,声称后台强硬,除了中纪委,不怕任何人。东莞淫业的嚣张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据内地媒体报道,有深圳市民近日接到东莞色情场所发来的揽客短讯,称「由于全国扫黄风声正紧,本店搬迁至松岗,照样东莞式为顾客提供一条龙服务。你来消费可以,但是如果带电视台记者来的话小心小命,我们是有强硬后台的,不怕任何人,除了中央纪委」。
东莞的「招嫖短讯」是全国出了名的,甚至连国家领导人和粤省高官都收到发自东莞色情场所的「招嫖短讯」,东莞公安局负责人曾不得不劝阻老闆们暂时收手,因为「领导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今夏以来,东莞大张旗鼓扫荡色情场所,但在警方行动之前,夜店老闆都收到过「警示」短讯,称「未来几天会有强颱风袭击全市,请注意自身安全」。
官黄一体 有恃无恐
讽刺的是,这几天,深圳正在大举纪念特区成立三十周年,全市一派莺歌燕舞,招嫖短讯却给声称「两个文明」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当局泼了一脸污水,尤其是国家领导人后脚才走,东莞的「小姐」前脚就到,让当局尴尬不已。难道深圳也要步东莞后尘,将淫业打造成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娼盛繁荣的发展之路?小姐只怕中纪委不是没有道理。照说,嫖客娼妓一怕警察,二怕官府,三怕扫黄,但时至今日,桑拿舞厅夜总会,谁家没有后台?经过一次次扫黄能生存下来的色情场所在政府内都有内线、保护伞,还有地方黑恶势力撑腰,贪官、黑道、黄业三位一体,扫黄有甚麽可怕?
况且有些警察本身就是嫖客,他们可享受小姐的免费服务;有些警察还是色情场所的兼职老闆或大股东,有麻烦可出面摆平一切。江苏靖江城东派出所警员近期到新区一间浴室扫黄,新区派出所警察随后赶到,抢走并释放被抓的嫖客、小姐,并且与城东派出所警员大打出手。两地警察可为小姐火併,小姐还会怕警察吗?
这些年来,年年扫黄,但愈扫愈黄,扫来扫去最多只打掉一两把保护伞,被抓的官员警员凤毛麟角,这样的扫黄,小姐又会害怕吗?只有中纪委出动,事情才不一样。原吉林省人大副主 任米凤 君,嫖妓逾百,没有人奈何得了他,去年中纪委介入调查,在长春一家高级宾馆将正在与两个小姐溷战、一丝不挂的 米凤 君逮个正着,结果一审被判死缓。难怪 东莞的 小姐只怕中纪委。
其实,岂止小姐只怕中纪委,贪官、色官、淫业后台们也都只怕中纪委,但问题是,当今神州官黄一体,色情业氾滥,不要说全国各地,就是小小的东莞,恐怕再多几个中纪委也对付不过来,「小姐只怕中纪委」又有何用?
龙吟大地:深圳叫板港星很荒谬
本文重点
* 贪污腐败贫富分化
* 罔顾公平无视公正
八月二十六日 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按照十周年一大庆的惯例,今次的庆祝活动相当低调,当中透露出的政治讯息值得关注。三十而立的深圳,会向哪里发展呢?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十周年之际,当时的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南下参加庆祝活动;二十周年之际,也是江泽民南下。今次三十周年庆祝,胡锦涛并未出现,只有温家宝在深圳停留两天,向邓小平像献花,发表继续改革开放的讲话。在内地官方语境中,深圳是中共改革开放的样办,谁挺深圳谁就支持改革开放,谁就是邓小平的好学生;反之,谁否定深圳,谁就是反对改革开放,谁就是极左。在这种两极化的舆论背景下,绝少官员对深圳说不,即便是正常的反思也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
贪污腐败贫富分化
平心而论,深圳经济发展有成绩,短短几十年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大都市,但深圳的发展并不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更不是科学发展,在经济成绩的背后,掩盖着极端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环境污染和贪污腐败。
最近几年,深圳的群体性事件愈来愈多,无论是工潮,还是基层选举腐败、外来农民工抗议,一波紧接一波。另外,深圳的经济发展已如强弩之末,缺乏后劲,尤其是血汗工厂不断内移之后,深圳经济呈现空心化态势,房地产成为深圳的主业,楼价一直位居全国三甲之列,民怨极其深重。
最关键的是,深圳成为官员升迁的跳板,很多深圳官员并不是踏踏实实地做事,而是希望利用深圳这个地方镀个金,成为改革开放的旗手,然后升迁到其他地方做封疆大吏。因此,最近几年深圳市委书记、市长都是走马灯似的更换,而且口气一个比一个大,动不动就要「杀出一条血路」,但至今有谁杀出一条血路?那个大话连篇的许宗衡,现在证明是一个政治骗子、腐败分子。
刚接任市委书记的王荣最近表示,深圳的下一个目标是叫板香港、叫板新加坡,这种发展思路其实也就是旧思维的延续。深圳叫板香港、新加坡,无非是想在经济总量上赶超香港、新加坡,但这有何意义呢?深圳社会治安、文明程度、法治程度是否能赶超香港和新加坡呢?
罔顾公平无视公正
内地官员心目中,至今仍是GDP挂帅,比速度、比总量,因为这个政绩最直观,也最容易操作。因此,为了发展速度,可以罔顾社会公平,为了经济总量,可以无视法治公正,这个深圳速度被内地其他城市複製,使整个中国病入膏肓。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进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需要的不是歌功颂德式的政治闹剧,也不是口号似的政治表态,而是实实在在的反思与总结教训,将存在的问题重新梳理,寻找出一条真正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冯海闻
还看今朝:西部开发十周年
今年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十周年。
建国以来,中国西部在经济发展方面一直严重落后其他地区。过去有很多西部地区的人民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纷纷前往较富裕的沿海省份工作。而随着中央政府积极开发西部,这情况在过去十多年间出现变化,西部的机遇不断增加,工作机会也愈来愈多。
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显示,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百分之十二,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翻了一番。
然而,环顾近年内地工资与物价持续上升,成本增加,西部亦不能幸免,在提供廉价劳力上已经失去优势,很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包括纺织品、家电和小商品等,都开始转到孟加拉、越南和柬埔寨等地生产。有内地学者认为,以中国东部、珠三角或长三角地区过往的发展模式套用在西部开发上,是一个错误的想法,究其根本,是西部面积广阔,环境不一,文化亦尽不同,不可能每一次都是照办煮碗,就能简单的使穷的地方富起来。
事实上,西部除公共建设不足外,其生态环境也极为脆弱。西部是黄河和长江等河流的源头,森林、草原、湿地、湖泊这些主要的生态载体大多集中在西部,一旦西部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出现问题,那全国的水质和植林都会受到影响,连带全国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实现。
为人民创富,西部固然有发展的必要,但必须要有周全的部署,中央政府必须採取不同方法,在平衡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上多下苦功。
何志平
美国本土是“台独”的“大后方”
来源:侨报 作者: 李家泉
前不久,笔者接到一位美籍台湾友人的来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生活在‘台独’分子的‘大后方’”。他讲的“我们”,不是指他一个人,而是指一大群人。
这句话很新鲜,很形象,很概括,说到点子上了。
在陈水扁主政台湾期间,开始是“渐独”、“柔性台独”、“笑脸台独”,美国还比较放心,然而好景不常,陈水扁又忽然搞起“急独”,搞得两岸关系十分紧张。美国担心被陈水扁拖下水,才开始对其采取了“灭火”和“降温”措施。
如今情况不同了,马英九上台,美国总体上是满意的,两岸关系有明显好转。问题是,事物本身总有自己固有的发展规律,两岸关系自然会继续向前发展。于是美国又感到不对头,两岸关系有点“过热”了。美国十分支持两岸签署经济合作协议,认为这对发展两岸经济关系和美中经济关系都有好处。然而“先经济、后政治”,“先经济”已经差不多了,“后政治”就要提上日程了,下一步怎么走?
美国自然也担心,两岸走得太近,对美国也不利。目前种种迹象显示,美国已准备在政治上泼点凉水,降点温。正好朝韩关系紧张,南中国海也有主权纠纷,于是找机会介入,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与此同时,又重弹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台海军事失衡论”,继续加强对台军售。所有这一切,自然都是为 “防统”服务。一个时期来,民进党的“台独”气焰也比较嚣张,相信也与此有关。
美国本土成为“台独”的“大后方”,是其来有自的。二战后的日本,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是“台独”分子的温床和“大后方”,但日本当局总感腰杆不硬,顾虑也较多,尤其在日本的“大后方”分子廖文毅集团被蒋介石政权瓦解后,其他在日本的“大后方”分子就感到危如累卵,于是逐渐向美国转移。
到了70年代、80年代,美国本土就完全成为“大后方”分子的天堂。李登辉在台湾主政后,大批在美的大后方分子纷纷进入岛内,形成了“洋独”和“土独”的大结合。迄今为止,美国本土一直是土独分裂主义者活动的重要基地。这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或两岸政策分不开。
“台独”分子一向是美国政府手中操弄的重要对华工具。美国的战略是,“以台制中,以中制苏”。苏联解体以后,美国的“以台制中”政策一直未变。早期有前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的“两个中国”政策,妄图“划峡而治”。失败后,又加紧利用“台独”,并或明或暗地鼓励和支持国民党内某些人的“独台”或 “国独”政策。
美中建交以后,美国一方面承诺“一个中国”政策,但另一方面又力图使这个政策虚化。美国现行两岸政策是“和而不统、分而不离”。“和而不统”是牵制国民党的,“分而不离”是牵制民进党的,总的也就是现在的所谓“不统、不独、不武”政策,亦即所谓“维持现状”政策。就目前来说,这种维持现状政策,有关各方还是能够接受的。问题是,美国的真正意图,是欲使这种维持现状政策长期化和固定化,使服务于美国的亚太战略。而对中国来说,这就是变相“台独”,变相分裂中国。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1951年9月,美国不顾中国和苏联等主要当事国家的反对,一手策划和主导了所谓“旧金山和约”,非法炮制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后来台湾岛内的分裂主义分子就是利用这个和约和地位未定论,成立了民进党并通过了“台独党纲”。难怪民进党人至今还在打“主权牌”,强调“台湾地位未定”,原来根子也一直在美国。
美国本土成为“台独”分裂主义者的“大后方”,很显然,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产物,是美国欲图牵制中国发展的政策需要。
(作者系大陆资深台湾问题专家)
专家揭:美国两条「岛链」锁中国
从7月下旬至今的一个月裡,美国战舰在中国周边海域频频亮相,美国在亚太海域高调显示军力,分别与韩国和越南举行3轮军演,在中亚也举行了一些相对小规模的联合军演。作为美国唯一一艘母港位于海外的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其动向也成为了普罗大众关注的焦点。
对此,美国专家纷纷表示,美国正在重返亚洲,亚太地区已成为美国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区。中国军事专家表示,美国在太平洋、中亚和印度洋地区都有其军事战略部署,以拉拢盟国、封堵扼控对手和控制战略通道。
本文特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进行大盘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瞭解美国的战略意图和部署以及我们所面临的安全环境。
太平洋上设「岛链」
隔着浩瀚海洋的美国大兵,能在亚太地区频繁亮剑,倚靠的不仅是其一流的军事投放能力,更是其在全球各区域布下的军事基地网络。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情况如何?有着哪些战略考量?本报记者专访了军事专家、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
美军在日本有123处基地,在韩国有87处基地
五角大楼发佈的《2009年度美军基地结构报告》显示,美国海外军事基地遍及六大洲(除南极洲外)、四大洋,辐射全球38个国家。在总数716处的基地中,德国235处,日本123处,韩国87处。这三国加在一起,所佔基地数量超过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总数的一半。此外,除驻阿富汗、伊拉克美军外,美军20馀万海外军队也有大半驻在这三地。而这三国当中的日本和韩国,都处于美国提出的「第一岛链」上。
李杰表示,近些年来,有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岛链」封堵、扼控包括中、俄、朝在内等国的各种报道接连不断。
上世纪50年代,美国首次正式提出所谓「岛链」概念
「岛链」的说法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 1951年1月4日 ,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约翰•福斯特•杜勒斯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链线。」这就是美国最早关于「岛链」的概念雏形。
1955年2月,升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进一步阐述了「岛链」概念,称台湾「构成了太平洋西部边缘所谓『岛屿锁链』中的重要环节」。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提出「岛屿锁链」,即「岛链」的概念。
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起,我军有关部门根据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实施战略封锁和军事部署的情况,陆续在一些文件和讲话中借用了「岛链」和「第一岛链」的提法。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越来越多的文件、报告和学术研究中,均提到了「第一、二岛链」的概念及美日等兵力部署情况。随着新世纪新阶段,我海上力量的不断发展和维护海洋权益任务的日益加重,「第一、二岛链」被赋予更加明确含义,并在许多领域得以广泛使用,有的甚至还提出「第三岛链」概念。
第一岛链全长约5700馀千米,建有众多军事基地
第一岛链北起日本的九州岛,南至马来半岛的帕纽索普角;岛链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韩国、日本、我国的台湾省、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整个岛链呈东北—西南走向,共有岛屿2万多个,全长约5700馀千米。
第一岛链上,各国和地区建有众多军事基地、机场并部署有大量的兵力兵器。
「第二岛链」的核心关岛有美军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
第二岛链北起日本本州岛东南岸,南至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整个岛链由l000多个岛屿组成,绵延4400多千米。
「第二岛链」的核心基地关岛则是美军在西太平洋中最大的海空军基地,最近一两年来,美军常常演练B2轰炸机从关岛长途奔袭回美国本土,测试这种轰炸机的远程投送能力。
「第三岛链」核心是夏威夷岛
一些人提出的「第三岛链」,主要由美国的阿拉斯加半岛—夏威夷岛—莱恩群岛等组成,其核心是夏威夷岛。
李杰分析称,从「第一、二岛链」的位置上看,是我国海上方向的当面。从现有情况看,美国还将继续拉拢日、韩等盟国,加大挑唆我海上方向周边各国的力度,利用几条「岛链」加紧遏堵我国海上力量突破「岛链」,走向大洋;并利用这些「岛链」实施层层包围,以阻止我有效维护海洋权益。
印度洋上造「不沉航母」
在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设在印度洋的各个基地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4月又有消息称,美国正向其位于印度洋迪戈加西亚群岛上的空军基地运送数百枚「鑽地炸弹」。随着美国与伊朗关係的再度恶化,这些印度洋美军基地的动向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既可支援中东和海湾地区的作战,又可监视和控制印度洋
李杰介绍称,美军在印度洋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就是迪戈加西亚基地。迪戈加西亚岛位于印度洋中部查戈斯群岛中,面积约44平方公里。该基地扼守印度洋的海空航道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既可支援中东和海湾地区的作战,又可对印度洋广大海域进行监视和控制。
1971年,美军从英军手中接过管辖权后进行了大规模地扩建,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迪戈加西亚已成为一个综合设施非常完善的海、空军基地,其港口可停泊大型舰艇和核潜艇,而其机场设施能够起降B-52等远程重型轰炸机。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军又把一些重要战略物资预先储备在迪戈加西亚岛;一旦中东、中亚、南亚等地区发生战争,美军便可立即将这些物资投入作战使用。有报道称,迪戈加西亚岛称得上是美军在印度洋地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目前,迪戈加西亚岛上有深水航道两条、码头一座,可停泊大型航空母舰等战舰。岛上的机场有一条长3600多米的跑道,可起降B-52、B-1、B-2等远程重型轰炸机;停机坪面积达37万平方米,可容纳100多架战机。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军B-52轰炸机从迪戈加西亚共出动了1000多架次,投放了2400多吨弹药。2001 年「9•11」事件后,美军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战争期间,每天大约有10架次的B-52和B-1B轰炸机从迪戈加西亚岛起飞前往阿富汗战场执行轰炸任务。此外,B-2隐形轰炸机从美国本土直接飞往阿富汗执行轰炸任务也降落在迪戈加西亚进行休整。
李杰分析说,美军在这一地区的部署可以控制海上石油通道。下一步,美军将更加充分发挥印度洋上数量不多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基地作用,为其完成海上战略包围、航道安全、护航行动、钳制伊朗、打击阿富汗塔利班等行动服务。
中亚地区钉「楔子」
目前,美军在中亚地区仅有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空军基地唯一一个军事基地。但有迹象显示,美国希望扩张其在中亚的军事部署。美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格罗斯6月表示,美国打算投资1000万美元,在塔吉克斯坦开设一座军事训练营,用以训练这个中亚国家的武装部队。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合作近期也在不断加强。
实际上,直到2001年前,美国并没有驻军中亚。「9•11」事件后,美国通过多种手段,採用不同方式加紧进入中亚。阿富汗战争爆发后,美军开始使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约 10公里 处马纳斯国际机场的马纳斯空军基地,以向阿富汗战场转运美国及其盟国军队和军用物资。马纳斯基地被认为是对阿富汗战局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军事补给基地,面积 12公顷 ,可容纳约3000名军人和停放各种战斗机、运输机和加油机。
美军进驻东亚,旨在「一石多鸟」,为此,下一步美军必将继续「赖在」中亚,以使其战略利益最大化
在中亚,美军先后准备租用或拟租用的机场还有: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可停放50至60架战机的卡甘军用机场,可同时停放80架战机的汗阿巴德军用机场,以及可同时停放80架战机的卡卡依德军用机场;在塔吉克斯坦境内有可停放70架战机的库尔干军用机场和可停放60架战机的库良博军用机场。
美国还曾和哈萨克斯坦签署过哈向美空军提供备用机场的备忘录。该备忘录规定:美军战机在出现技术故障、油料不足等特殊情况时,可以在哈前首都阿拉木图的国际机场降落,并接受技术服务、维修和保养等。
李杰表示,美国在中亚地区设立基地、建设机场,部署一定的兵力,是有其「一石多鸟」的战略考量:一是在这块欧亚大陆腹地,在中俄战略伙伴之间打入一个「楔子」,肢解和破坏两国关係;二是在地缘战略上分别形成对中国和俄罗斯战略包围;三是以此作为支援阿富汗战场和钳制伊朗的重要基地;四是攫取该地区丰富的油气等资源。为此,下一步美军必将继续「赖在」中亚,以使其战略利益最大化。
美国专家:美军重返亚洲
日前,不少西方媒体报道称,2010年,是美国试图重返亚洲的一年。
《澳大利亚人报》国际版编辑谢裡丹最近被华盛顿着名的智库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委任为其「澳大利亚学者」。谢裡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美国在亚洲有五大签署了军事协议的盟友——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有一个事实上的盟友——新加坡,正在与印度发展重要的战略关係。美国还在与越南加强战略关係……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关係也有所发展。」
美国时事评论员裡克•罗佐夫日前刊文称,通过军事力量、北约及其大量的合作协议等,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影响力遍及欧洲、非洲。
在东亚地区,美国通过太平洋司令部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战区司令部统领着美军第七舰队——美国唯一的「永久性前驱型部署」力量。
罗佐夫在文章中说,在冷战后期,五角大楼一度撤回了部分部署在亚洲的兵力,甚至关闭了一些军事基地,但现在美国正在重返亚洲。除了近期的一些大动作联合军演以外,美国正在大幅增加关岛的军事设施,已将其60%的核潜艇派往太平洋地区,而且正在考虑将海军舰队的规模从282艘舰船增加至346艘,以「加强美国在亚洲的海权力量」。
亚太地区已成为美国最为关注的战略地区
前美国海军军官哈里斯在退役前是美国海军中职位最高的非洲裔美国女军官。她 8月23日 发表文章称,过去多年来,波斯湾地区一直都被视为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焦点。但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显示出美国国家安全策略正在快速转变,亚太地区已成为美国最为关注的战略地区。
哈里斯称,亚太地区已成为美国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区,美国多个主要贸易合作伙伴和全球第二、三大经济体都位于这一地区。然而,儘管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局势在不断变化,美军自二战后在该地区的部署情况未发生任何重大变化。
哈里斯提出,如果美国真要强化与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关係,奥巴马政府就需要证明它可以灵活应对亚太地区不断变化的趋势。
美国在亚洲的军事部署也面临一些问题
哈里斯指出,在太平洋地区,并不是只有历来的战略对手让美国头痛,美国在亚洲的军事部署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美军驻日普天间空军基地的搬迁问题。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6月2日 突然宣佈辞职,原因之一就是搬迁问题导致政治溷乱和民众不满。美日安全联盟关係是否开始破裂是给美国提出的新问题。
美国同时还需要更新与韩国的同盟关係。驻扎在韩国首尔市内和附近的美军迁往韩国另一城市平泽的计划正在制定中,37座美军军事设施和数万英亩土地正在归还给韩国。向韩国移交战时指挥权的问题眼下虽然被暂时推迟,但这一问题仍无法迴避。来源:广州日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