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歌外交”
一、抒发外交理想。例如:《七绝·告马翁》(1958年12月21日)
毛泽东本人对这篇仿陆游《七绝·示儿》的绝句,解释说:“大陆的蚊子灭得差不多了”,“港台一带,餮蚊尚多,西方世界,餮蚊成阵。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万愚公,用他们自己的移山办法,把蚊阵一扫而空,岂不伟哉!”
二、表达外交立场。例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此诗写作的时间正值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确定“坚决而彻底地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主要危险的现代修正主义”的方针,中苏两党关系日益恶化,两国关系一派山雨欲来、黑云压城的气象。通过这首词,毛泽东表达了他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反帝反修立场。他本人也特别重视该词的外交意义,所以特别题写了“书赠周恩来同志”几个字,派专人送交当时主管外交工作的周恩来。
三、宣示外交政策。毛泽东的一些诗篇写在他做重要外交决策的前后,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当时的对外政策。例如:《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首词表面上看,是赞颂女民兵的飒爽英姿,但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其旨在昭示全世界:中国已做好军事上的各种准备,六亿神州皆为兵,连女性也爱“武装”,外敌胆敢来犯,必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外交威慑的意味不言而喻。
四、体现外交风格。这在他的诗歌里多有体现。例如:《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秋)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翻地覆。
这首词将毛泽东“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的外交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毛泽东诗词结集出版,他的诗歌在国外受到更多关注。正如毛诗英译定稿组成员、著名翻译家叶君健所说:“毛泽东诗词在世界流传之广,恐怕要超过《毛泽东选集》本身。因为作为文学名著,它的价值高,群众性强,远如南美的巴拉圭和地中海一角的希腊都有毛泽东诗词的译本。”他的诗歌因此在对外交往中被人更广泛地引用,成了外国领导人访华前的必读书目之一,也成为外交场合常常娓娓道来的话题。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再次访华,在同毛泽东谈话时,他又引用诗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来描述中美关系的前景。
时至今日,毛泽东的诗歌依然为美国政治家所津津乐道。约翰·麦凯恩在2008年总统竞选中,还多次引用毛泽东的诗句。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