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111)2009-08-27

火烧 2009-08-27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揭露官二代通过家族势力提前上位,穷二代面临政治与教育双重困境,分析中国政治生态中权力世袭与社会不平等现象。

网络时政文摘(111)2009-08-27

官二代提前卡位 穷二代中途夭折
国资委查洋贿赂 官官相护为遮丑
《建国大业》的荒唐爱国戏

东方日报:官二代提前卡位 穷二代中途夭折

权力世袭已成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河南固始县在去年选拔正科级官员和县局级官员任用中,经「公开」选拔、最终被确定的乡镇官员,大多是被称之为「官二代」的当地官员子女,或为地产商的亲属。

官二代提前上位在内地官场已是普遍现象,去年有媒体曾揭露,辽宁某市提拔的团市委领导成员,全是当地市委常委们的子女。早在五年前,中国社科院就曾公布过一份《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认为在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公务员中,子女的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低阶层子女进入较高阶层的障碍在强化,门槛明显提高,官员子女当官的机会是非官员子女的二点一倍。如今五年过去了,官二代提拔重用的概率势必又大大提高。

中共官场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中央领导的子女从政,至少是副部级;部级官员子女从政,至少是副厅级,以此类推,到了县一级,县级官员的子女从政,至少应是副科级,这个潜规则在固始县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那些成功当选的官二代乡镇长,背后大多站着县委副书记、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等这样的好爸爸或好岳父。这种分赃式的政治,类似于封建时代爵位的世袭制,极其黑暗。

交叉提拔政治分赃

官二代之所以获得进阶资历,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在官场文化的影响下,他们从开始踏入仕途起,就受到各种形式的关照,有着百姓子弟无可比拟的升迁环境。在这个精心筹划的过程中,家族势力在官僚系统积累的资源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固始县提拔官员子弟,从组织程序上看是单一的任命决定,实际上则映衬出当地官场生态的影子。不承认家族权势角力的客观存在,就不是实事求是。

这种分赃式的政治具有严重的排他性,大量製造出社会不平等,使很多优秀的人才根本无法脱颖而出。表面上,很多政治任命无论在选拔程序上,还是被选拔者的资历上都无懈可击,但实际上黑幕重重。很多官员以交叉提拔的方式逃避外界监督,最简单的做法是,你提拔我儿子,我提拔你女儿,共同进步,皆大欢喜。

相比之下,出身平民家庭的「穷二代」不仅输在教育上,而且败在政治上。官二代不费吹灰之力就谋到的官阶,对于很多穷二代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政治梦想。事实上,很多穷二代连生存空间都面临被压缩的危机。

今年以来,大量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沦落街头为匪为盗为娼的,不在少数,更有大学生难耐社会压力,愤而自杀,而这些人的家庭背景,有几个是官二代?绝大多数是穷二代。

父亲权贵儿好汉,父亲穷困儿溷蛋,这种不看德行能力、只看家庭背景的官场丑恶再次在中国社会沉渣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到底是权贵资本主义,权力与资本主宰着一切。中共以反对不平等起家,但如今又在缔造新一轮的不平等。

太阳报:国资委查洋贿赂 官官相护为遮丑

继不久前澳洲力拓商业贿赂桉曝光后,又有美国公司引爆中国多家大型国有企业捲入洋贿赂桉件。国务院下属的国资委先是要求涉桉的国企自查,不久前又成立专门调查组进行调查,可谓一波三折,但纪检部门及司法机关至今毫不作为。

国资委调查洋贿赂并未赢得叫好声。国资委口口声声说「央企是自己的大儿子」,涉桉企业又恰恰以央企为主,国资委查央企,相当于老子查儿子,这怎麽能查出问题?打是亲骂是爱,即便查出问题,如何能达到惩治腐败的效果?又怎麽能洗清中国企业的污点?国资委荒唐的介入只会有荒唐的结果。这种荒唐的事件,也只有在中国才可能发生。

过去一段时间,央企凭藉其垄断地位,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想涨价就涨价,自身福利要多高有多高,虽然舆论一片指摘之声,但国资委却一味护短,为央企说尽好话。有此前科,外界又怎麽会相信国资委调查洋贿赂不是官官相护?不是为了遮掩丑闻呢?

另外,国资委并非司法机关,其调查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在调查取证的方式、方法、技能上都比不上司法机构,得出的调查结果也必然缺乏公信力。

躲闪拖延 一味护短

应当说,这些洋贿赂桉,美国证交会与司法部的文件言之凿凿,并已经过严格的司法程序,美国公司在当地法院向法官承认对中国公司负责人的贿赂,美国法院还对美国公司处以罚款。这应该是非常有分量的「国家级举报」,但却被国资委三言两语的回应轻鬆化解了。

令人深思的是,面对这些证据确凿的洋贿赂桉,中国司法机关至今按兵不动。这些洋贿赂桉,披露至今其实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按理说中国的司法部门早就应当出来表态,因为涉嫌受贿的多是代表国家经济形象的国有大型企业。

按国际惯例,这类桉件一旦暴露,司法部门应当首先介入,不管桉情是真是假,早调查主动,晚调查被动。如果桉情属实,依法处理,也是对国内、国际的一个很好交代,如果桉情不实,也可及时维护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躲躲闪闪,究竟何意?难道当局有意拖延,真的有难言之隐?

国资委的荒唐介入,令人啼笑皆非,而司法机关按兵不动,则让人愤怒。中国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在洋贿赂桉面前沦丧。

人们有充足理由怀疑,司法机关是否有意包庇这些国企及相关官员。可以预料,老百姓对洋贿赂的愤怒,最终将转嫁于司法机关。

洋贿赂在中国已成公害,不仅破坏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而且对官场造成强大冲击,大量的黑材料被外国政府掌握,如果当局自己不主动打扫房屋,赶走灰尘,那麽不仅国家形象受损,而且政治上也愈来愈被动。

《建国大业》的荒唐爱国戏

今年是中共建政六十周年,为了隆重纪念,当局出巨资拍摄了一部献礼大片《建国大业》,讲述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中国风云。据说该片阵容强大,明星云集,平均每三分钟就可以看到一名明星。但出人意料的是,有网友揭露,这部爱国大剧中,有二十一名参演明星已加入外国籍。有网友表示,「连国籍都改了,如何体现他们满腔的爱国热情?」而现为美国国籍的演员邬君梅指出:「国籍、护照都只是一个符号,『我是中国人』这个事实是永远改变不了的。」

妄称爱国 矫情媚俗

《建国大业》尚未开播,便陷入是非之争。这场争论的背后,实际上是老百姓对精英阶层纷纷加入外国国籍,然后又借爱国为名回国捞钱表达愤慨。

如果《建国大业》只是一部普通的娱乐剧,片中明星到底属于哪国国籍自然无足轻重,但《建国大业》是政治意味浓厚的爱国剧,这对演员有一定要求。好比一个人,如果他从事娱乐业,社会对其道德标准相应较低;但如果他是一个政治人物,社会对他的道德标准就相对较高,所以网民提出质疑顺理成章。

其实邬君梅的辩解相当苍白无力。但凡入籍美国的都需要宣誓效忠美国,维护美国宪法。就像美国华裔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受访时表示,作为美国人,他只会维护美国利益,邬君梅的说法在法理上根本站不住脚。她不变的或许只是华人身份,而不是「永远都是中国人」。

外国籍的华人对中国的感情,最多叫民族感情,不能叫「爱国情」。其实,加入外国国籍并不是丢人的事情,但入了别国国籍,却一再谎称自己还深爱着祖国,其矫情与媚俗只会招人厌恶。这就好比两个业已分手的情人,各自拥着新情人,却时不时声称「我最爱的还是你」,令人感到极其恶心。

明星加入外国国籍是他们的自由,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如果加入外国国籍,还拚命表白自己爱中国,就太匪夷所思了。如果觉得自己永远都是中国人,又何必煞费苦心加入外国国籍呢?加入欧美国籍在中国已经成为潮流,无论是政治精英、经济精英还是社会精英,都在想方设法地加入,取得一纸护身符。就连陈良宇这样的中共高层人物,都有多本外国护照。

登陆外国 回流争利

在这些精英眼中,中国目前的和谐盛世只是假象,倒像是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这些既得利益阶层争先恐后地登陆大洋彼岸,寻得安乐窝,再杀回来与民争利。如果中国社会发生大面积动乱,他们又可拿外国护照到彼岸去避风头,隔岸观火,发财与安全两不误。所以,中国老百姓一定要瞪大眼睛,对那些拿着外国护照、却偏偏叫嚣爱国的人提高警惕,他们很可能是压垮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太阳报 冯海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