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156)2009-10-11
网络时政文摘(156)2009-10-11
印度磨刀霍霍 中国岂能安枕
小学课本也造假 无德无信祸少年
欲获诺奖先治学术腐败
奥巴马成就待证 和平奖言之过早
奥巴马「上午和平 下午战争」
明白这些数字很重要
枪口插上一支玫瑰花
教授不会愈教愈瘦
东方日报:印度磨刀霍霍 中国岂能安枕
印度空军近期进行一系列令人注目的军购行动,继早前向美国购买最新型的E2D预警机后,近日又计划向俄罗斯增购五十架苏30MKI多用途战斗机。此前,印方已分三次向俄方订购二百三十架同类战机。
新德里当局不讳言,此举是应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不断增强的军事实力。事实上,印度空军正在重新部署已投入服役的苏30MKI战机,重点区域就是与中国接壤的西北部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连串军购行动,是在印度国内「中国军队入侵」消息甚嚣尘上之际进行的。近期印度主流媒体一再炒作「两名印军士兵在中印边界被射伤」的新闻,一些媒体甚至宣称「中国准备在喀喇昆仑山地区与印度摊牌」。
印度各反对党也加入这场反华大合唱,人民党要求政府立即提交「印中关係」白皮书,就加强与改善边境地区军事设施提出对策。社会党则要求国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中国侵犯」问题。
在浓烈的反华氛围下,印度当局在公开场合粉饰太平,总理辛格、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和外长克里希纳都先后否认有关报道,并批评传媒「过度炒作」,强调边境「一切正常」,声称两国分歧会透过既定机制解决。但私底下,军方却大举增购新式武器,进行针对中国的备战。
示人以弱空谈崛起
有报道称,印度当局决定把具争议的阿鲁纳恰尔地区的边境驻军增加一倍,至十二万人,其他与中国接壤的各邦也要求中央增派兵力,改善军备。
长期以来,中印两国边界争端悬而未决,印度当局始终没放弃扩张主义野心,虽然一九六二年的中印边界战争遏制了它的扩张行动,但印方一直耿耿于怀。近年随着印度经济崛起,印度军方更把中国视为假想敌,厉兵秣马,誓报一箭之仇。
令人忧虑的是,北京似乎未予以足够警惕,反而满足于两国经济关係的发展,声称现在是中印关係最好的时期,对印方的种种挑衅一再忍让。
其实,中印边界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近年北京处理与周边国家争端时,往往显示不出一个大国的国威,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在南中国海坐视越南等国瓜分中国的岛屿,却没作出任何反击行动。
弱国无外交,「十‧一」大阅兵展示大批先进武器装备,足以证明中国是个军事大国。遗憾的是,中国在领土、领海争端上的表现,却与军事强国的地位格格不入。如此示弱,必然导致对方得寸进尺。
六十年代初,中国正深陷经济危机,但面对印度军队的步步进逼,毛泽东毅然发动自衞反击战,把印军打得落花流水,国威大振,亦赢来数十年的边境和平。反观今日,中国已成为强国,反而前怕虎后怕狼,对蚕食我国领土、领海的行为逆来顺受,令国人大为失望。一个无法维护领土完整的国家,不管怎麽说,都称不上真正的崛起。
太阳报:小学课本也造假 无德无信祸少年
最近,浙江省几位老师在为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找毛病」时有惊人发现,一些情节感人的名人美德故事竟是「胡编乱造」之作,或查无实据,凭空编造,或时空错乱,纯属虚构。小学教科书靠造假编织「伪美德」光环,危及一代少年的人格及道德观教育,后患无穷。
据老师们的调查,小学一年级课文《陈毅探母》中陈毅元帅回故乡探望生病母亲,帮母亲洗衫与母亲拉家常。但《陈毅年谱》、《陈毅传》中并无「探母」记录,即便一九五九年陈毅回四川老家,探望叔婶姪儿等亲属,独缺母亲,就连陈毅后人接受採访也从未提到过「陈毅探母」的蛛丝马迹。
另一篇二年级课文《爱迪生救妈妈》,大意是电灯发明者爱迪生七岁时用镜子反光的原理来照明,使医生在家里为妈妈做了急性阑尾炎手术。但事实上,世界上最早的阑尾炎手术发生在一八八六年,此时爱迪生已经四十岁,爱迪生幼时,阑尾炎手术尚未问世,当然不可能有医生在爱迪生家中为其母亲做紧急手术一事。
两篇课文以尊重长辈、传承孝道为主旨,本来无可非议,但作为历史故事,尤其是课文教材必须以史实为根据,有名有姓如实道来,而不同于童话可尽情想像创造,否则就是误人子弟。其实,内地中小学课文中的编造虚构之作远不止这两篇,教育当局为了增强道德说教的「感人力量」,刻意让教科书在名人身上编造事实,虚构情节,甚至连基本常识都不顾,无所不用其极。
编造事实 贻害学童
「人之切,性本善」。对于幼龄学子而言,人格诚信教育要比意识形态灌输更为重要,教科书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读本,担当塑造下一代国民新道德观和健康人格的重任,理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施教者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求真讲诚信,接受普世价值观,然后才是求善求美,这是公民教育的初始一课。
但是内地中小学教材片面强调「文以载道」,主题先行,急功近利,甚至人为编造历史和故事,为孩童们幼稚天真的心灵投下不诚实的阴影。教科书都可以胡编乱造,世上还有甚麽诚信、道德可言?孩子们长大后发现启蒙教材原来造假,心目中的「伪美德」轰然倒下,一代人素质下滑,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事实上,小学教科书作为最初级的公民读本和启蒙读物,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化主张,来不得半点粗糙和马虎,古今中外为政者从来都把编写「小学生读本」视作「天字第一号」大事,绝不敷衍了事。
内地教育界近年造假氾滥,浮夸成风,教材编写深受其害,错漏百出。不久前,有国家领导人到京城某小学听课,结果发现地理教材将本属西北省区的陝西、甘肃划给华北,而这一常识错误存在教科书中已逾十年。难怪有专家坦承,「只要大家去查,中国任何教材都会有问题」。
欲获诺奖先治学术腐败
近日有两则新闻形成鲜明对比,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一则是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则是内地百年学府武汉大学爆出腐败窝桉,该校常务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涉嫌巨额受贿而被捕。
华裔学者再夺诺奖,令全球华人为之骄傲,却令中国学术界尴尬。因为和此前几位华裔诺奖得主一样,高锟仅仅是出生在中国内地,但他所受的教育以及他的科研成果都与中国无关。华裔科学家屡屡获得诺奖,说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做出令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但新中国已经成立六十年,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却至今无人夺得诺奖,令国人遗憾。
若说前三十年科研条件落后,产不出有分量的科研成果,这尚可理解;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科研条件已得到根本改善,很多大学的硬体建设已远超国外名牌大学,但优越的条件并没有产生出与之匹配的成果,不要说夺得诺奖,即使能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也是寥寥可数,能跻身世界一流的学者几近空白,以致每年公布诺奖名单,都是中国学术界最尴尬的时刻。
科研经费养肥蛀虫
中国学术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武汉大学爆出的腐败窝桉给出了答桉:目前的中国学术界其实与学术无关,而是与腐败同生。学术欲出成果,须有两个条件作保证,一是充足的科研经费,二是严谨的学术氛围,但当前中国学术界在这两方面都存在致命缺陷。
在经费投入方面,由于监管缺失,导致政府对科研的巨额投入,并没有真正用到科研上,而是进了学术蛀虫的腰包,养肥了一群学界腐败分子,频频爆出腐败丑闻,显示学术界已经成了一个无底黑洞,吞噬了国家大量钱财,却不能产出应有的成果。网民认为,武汉大学腐败窝桉仅是冰山一角,如果对学术界进行一次拉网严查,抓出的腐败分子必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学术界变成名利场
在学术氛围方面,学术界已变成一个名利场,大学校长关心的是官位能否再升一级,大学教授关心的是能否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没有人再按照学术规律办事,没有人再遵守学术道德。在这个名利场里,只有利益的争斗而没有学术的争鸣,一切以金钱为导向,教授忙着走穴,学者忙着出名,不断爆出的抄袭丑闻已经使人麻木。在这种溷乱不堪的学术氛围里,产生出诺奖得主才是令人奇怪的事。
国家的振兴首先是学术的振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而中国学术却愈来愈尴尬。要想摆脱这种尴尬境地,管理者必须痛下决心,一是要严查学术界腐败问题,二是要建立一套符合学术规律的管理制度。这两者都不是新鲜东西,很多国家已有成熟做法,关键是看管理者有没有坚定的决心改变学术界溷乱的局面。(太阳报 冯海闻)
东方日报:奥巴马成就待证 和平奖言之过早
奥巴马上任未几就获颁诺贝尔和平奖,这比他以黑人身份当选美国总统来得更震撼和难以置信。若说后者是出于讚美和肯定,那麽前者就似乎是源自疑惑和迷惘。所谓荣名及亲,再度沾光的肯尼亚固然举国欢腾,亟欲证明奥巴马助美国「洗底」的民主党,也急不及待自卖自夸。前总统布殊曾表示,为出兵伊拉克与全球反恐之间建立连繫,是他任内最艰巨工作之一,要在和平奖颁赠的准则与奥巴马的成就之间画上「等号」,艰巨程度似乎是不相上下。
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不到两周,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提名便告截止,委员会将和平奖颁给手持大叠「外交期票」的奥巴马,显然是出于对其未来成就的期许。不过,若奥巴马满口承诺最终化作纸上空谈,对和平奖公信力的打击实在难以估计。就连联合国亦得看美国面色做人,奥巴马会否受制于和平奖这个紧箍咒,令人感到狐疑。
好比向布殊发出最后一击
委员会将和平奖这袭道德黄袍加在奥巴马身上,无非是希望他时刻铭记曾许下的承诺,但奥巴马在推动和平方面的决心和手腕还有待考验,如此早就给他戴上桂冠不无风险,正如有评论指出,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时,已是柏林围牆被推倒后一年的事。
将和平奖颁给上任未到九个月的奥巴马,诺贝尔委员会对奥巴马的期望不言而喻。但讽刺的是,奥巴马获奖当日正与国安小组商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地战事,《芝加哥太阳时报》一篇专栏文章指出,奥巴马在处理芝加哥暴力罪行方面也力不从心,却有人期望他为全球带来和平,令人莫名其妙。阿富汗喀布尔一名白领对此困惑不已,他说:「颁给奥巴马的和平奖应该不是指这里的和平,对吗?」
有伊拉克民众认为,奥巴马获奖是对他宣布从伊拉克撤军的一种认同,但需要指出的是,撤军时间表于布殊离任前已告订立,伊拉克人不吝向奥巴马鼓掌,或许纯粹出于对驻伊美军行将撤走的解脱和释怀。
部分观察家相信,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颁给奥巴马,好比欧洲方面向布殊发出的最后一击,以消心头之恨,有俄国议员老实不客气表示,奥巴马获奖证明布殊奉行的政策是何等不得人心。布殊任内与俄国关係恶劣,当然不能排除俄方人士借奥巴马获奖一事嘲弄布殊,可以肯定的是,奥巴马获奖一事竟被拉扯至给布殊喝倒采,诺贝尔委员会今次决定所产生疑问和杂音,显然将评审们想要带出的讯息盖过。
奥巴马「上午和平 下午战争」
美国总统奥巴马爆冷夺得诺贝尔和平奖,他表示该奖是对「行动的召唤」。不过在获奖当天下午,他却是在白宫和一众国家安全顾问讨论增兵阿富汗的问题,被美国舆论讥为「上午和平,下午战争」。
奥巴马于上周五清晨得悉获奖,他于上午十一时发表获奖演讲后数小时,即和幕僚召开阿富汗战争第四次军事会议。驻阿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透过视像会议向奥巴马直接提出建议。《纽约时报》引述一名高级军官指,麦克里斯特尔提出三个主要选择,包括增兵逾四万人。《华尔街日报》更指军方要求增兵六万人。
虽然奥巴马未在会上作出任何决定,但其顾问里德尔强调,奥巴马必须尽快作出决定,稳定盟国军心,并向塔利班传达美国不会被迫从阿富汗撤走的讯息。奥巴马将会和幕僚于周三进行阿富汗战争第五次军事会议。针对奥巴马夺得和平奖后就召开阿富汗战争会议,自由派智库卡托研究所不讳言是「上午和平,下午战争」。
美传媒质疑奥巴马得奖
美国部分传媒机构也质疑奥巴马的得奖决定。《洛杉矶时报》认为诺贝尔评审委员会不但令奥巴马尴尬,更削弱了和平奖的公信度:「过度的讚美可以是不受欢迎和令人尴尬的,我们赞同他成为总统,也认为他比他的前任更好,但很难明白为何他上台不久就值得夺取和平奖。」
「他的目标还只是目标」
《华盛顿邮报》也持怀疑态度:「这是个奇怪的诺贝尔和平奖,几乎令你为得奖者感到尴尬……他比较适合得奖的时机,是他的努力开花结果之时。这并非批评奥巴马总统,但在上任短短九个月后,他的目标还只是目标。」
伊朗改革派一份报章更以「伊朗有份令奥巴马夺得和平奖」的标题,头版报道指他上台后不久倡议与伊朗举行无条件对话,是他夺得和平奖的主要原因。 东方日报综合报道
龙吟虎啸:明白这些数字很重要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有一位罗援少将,他的父亲是老红军罗青长。罗青长官位不是很高,印象中当过国务院副秘书长,但他颇有名气,因为他革命资历够老,长征后转入「地下工作」。解放后,罗青长还和一些港澳台及海外的「重要人物」保持联繫,这些人是周恩来直接掌握的「秘密政治资源」。因此,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一个说法,周恩来病危故去前还清醒时召见的最后一个人就是罗青长,对他有所嘱託。还有消息说,周恩来病逝、四人帮被粉碎后,罗青长根据周恩来的交代把一些绝密的海外重要关係转给了叶剑英。
说起来,这些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了,他们皆已作古,包括那些「重要的关係」。但是,作为老红军、老革命后代的罗援少将不能忘记,尤其是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他倡议在庆典活动中组建一个「老兵方队」。这是一个极有政治象徵意义的方队,因为能活到现在参加方队的老兵其实已经算不上老革命了,他们最多参加过解放战争。真正的「革命老兵」现在所剩无几了,至少要有九旬高龄。据说,开国上将中只剩下一个吕正操老人了。
说到这些打天下的「老兵」、「老革命」,罗援很感慨,他透露了这样一些数字:中共十大元帅有七位受过重伤,其中刘伯承元帅受伤九次,身上有十块弹片;中共十位大将中也有七位受过重伤,受伤最多的是徐海东大将,也是九次,身上有二十块弹片;粟裕大将在火化时还在头颅骨里发现三块弹片。
罗援说,他的老家四川苍溪县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五年有三万人参加红军,当时苍溪县只有二十九万人,十分之一的人当了红军,长征至延安时只剩下不到两千人。和罗青长一起参加红军的二十九位小伙伴,解放时只活下他一个人。
明白这些历史和数字,才能真正明白中共的现状和走向。东方日报 柳扶风
热带语林:枪口插上一支玫瑰花
假如高锟教授和奥巴马总统同台领奖,场面应该相当诙谐。一个是迟来的物理学奖,迟了足足四十年;一个是早到的和平奖,早了可能四十年。设计对白──
奥巴马:教授先生你知道为甚麽领奖吗?
高锟:刚刚还记得,现在忘记了,不知道呀!总统先生,你呢?你又知道为甚麽领奖吗?
奥巴马:嗯……其实我也不太知道……
总统先生上任才短短九个月,难言成就,未见政绩,莫说他本人不知道为甚麽获颁和平奖,全人类也以O嘴表情迎接这个匪夷所思的惊人消息。因此,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再次受到质疑,万一奥巴马在未来任期行差踏错搞糗了,白宫又出现雪茄事件或者求爱不遂甚麽的,诺贝尔先生泉下有知大概要勐踢棺材板,甚至一隻中指破土而出。
然而,可以从另一角度想想和平奖的意义。为甚麽一定要把奖项颁给已有既定成就的人?为甚麽不可以转化为推动和平事业的紧箍咒?
奥巴马一如孙悟空,评委会恰似唐三藏,颁了和平奖就等于为本领高强但兽性未驯的灵猴戴上紧箍咒,一见孙悟空作势生事撩交打,唐三藏马上唸咒:南无阿弥陀佛,喂,你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呀,怎可以横蛮无理又去挥军入侵别人国土?剷除邪恶轴心攻打伊朗?想也不要想!
早到的荣誉,同时亦可以理解为枪口插上一支玫瑰花,断估戴了和平奖桂冠的三军司令不忍心胡乱开枪吧. (太阳报 林创成)
济世狂言:教授不会愈教愈瘦
北京友人传给我短讯,愿与读者共享:「党中央祝你万事如意,国务院祝你幸福吉祥,衞生部祝你身体健康,交通部祝你出入平安,建设部祝你洋楼多座,外交部祝你广结良缘,劳动部祝你工作顺利,组织部祝你步步高升,财政部祝你财运亨通,外贸部祝你外汇如山,证券会祝你日进斗金,渔业部祝你年年有馀,计划生育部祝你子孙满堂,社会保障部祝你一生平安,信息产业部祝你神通广大。」善祷善颂,我若为王,此短讯真可作为《告全国同胞书》发布。其中「子孙满堂」不合国计民生,可改为「子孙听话」。若中央给香港市民发来此贺电,相信大家都会受落,拍手称善。
昨日报载,南京一位退休教授「买黄金像买菜」,一掷五百七十九万元买下二十五公斤金条。这真是大好消息,以前有句话:「教授教授,愈教愈瘦。」如今看来,教授们都不会太瘦了。只不知该教授是如何发达的,他的奋斗史若能写成书,相信对青少年有教益。可以肯定的是他绝不是贪官,贪官是不敢将赃款招摇的。
这几天人人都在谈论「光纤之父」高锟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我对晨运客说:「有些传媒造舆论说高锟将捐钱给慈善团体,真是岂有此理!高锟连奖金都没到手,怎麽就说他要捐了?他应得奖金据说只有五百五十万港元,那只能用来买太古城一个小单位;他并不是发达,他有病在身,要治病;他有子女……这笔钱他很有用,还未必够用。我们不可要他捐一分钱,反而政府还应拨公帑奖励他。」( 刘济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