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107)2009-08-23

火烧 2009-08-23 00:00:00 时代观察 1038
文章揭露美国通过曝光中国官员贪腐黑材料,成为其对华施压工具。涉及跨国企业行贿、太子党牵涉及政治风险,凸显美国反腐策略与对华影响。

网络时政文摘(107)2009-08-23

美国对付中国撒手锏
纪委办桉要喝酒 书记醉驾为工作
官场充斥造假风 权力文凭大氾滥

美国对付中国撒手锏

外界多认为美国超强的军力是对付中国的撒手锏,这其实是战略误判,美国掌握的中国官员贪腐黑材料,才是对付中国最强大的武器。最近,美国司法部陆续公布跨国公司行贿中国国有企业官员的证据,国际社会炒得火热,而中国当局却丝毫不敢接招,司法机关不敢跟进调查,搞到民怨沸腾。美国通过查处洋贿赂一事,不仅抓住了中国贪官的把柄,也掌控了中国民意的走向。

公开黑材料 让中国难堪

美国司法部近日公布的美资企业在华贿赂桉,涉及中国多家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多是资产上百亿的央企。美方将美资公司行贿的方式、金额甚至人数,都悉数公之于众,使北京极为难堪。

但中国司法当局不敢跟进,因为类似央企这样的洋贿赂桉水非常深,很可能涉及到中央高层和太子党,生怕投鼠忌器,力不从心。众所周知,跨国公司对央企的行贿大多是通过掮客进行,而这类掮客多是省部级高干的子女。这些人有通天的本事,通过设立谘询顾问公司的名义,进行权力倒卖,为跨国公司与央企做生意牵线搭桥。如果中国司法部门严查,势必牵涉到诸多位高权重的人,引发高层政治斗争,到时也许连调查人员的乌纱帽都保不住。所以,当洋贿赂桉炒得一片火热时,中国当局却异乎寻常地鸦雀无声。

中国贪官都认为收美国人的钱最安全,你知我知其他人不知,美国人不会出卖他们。但事实证明,这些贪官打错算盘。美国最重法治,对破坏法律权威的事件绝对会一查到底,故此最近涉及到中国企业的洋贿赂桉,美国丝毫不留情面。当然,对有利用价值的贪官,美国会将他们的黑材料隐而不发,作为勒索他们的工具;对于毫无价值的贪官,美国会毫不留情地抛出去,既让中国难堪,又能博取反贪腐的好名声,可谓一举两得。

这其实也给中国贪官敲响了警钟,不要以为美国是太平世界,美国政府就一定会庇护他们。近年很多中国贪官及其家属,包括一些太子党,为躲避政治风险,通过各种渠道纷纷移民美国,或者将资产转移到美国,他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其实都在美国情治部门的掌握之中。

美国有把柄 逼贪官做事

这些黑材料成为美国勒索贪官为其做事的把柄,只要有人不听从美国指挥,美国便可以向外界公布这些材料,逼他们就范,台湾的陈水扁便是一例。实际上,最近有关中共太子党在国外受贿以及化名拿外国护照的丑闻此起彼伏,未必是空穴来风,很可能是美国在敲打中国这些官员。

如果美国将那些腐败的太子党及重量级高官的黑材料在敏感时刻公开,只要证据确凿,中国老百姓的反应可想而知,必然群情沸腾,社会大乱,中共的执政地位自然岌岌可危。所以,这些黑材料才是美国对付中国最有效的大杀伤力武器。(太阳报  冯海闻)

东方日报: 纪委办桉要喝酒 书记醉驾为工作

广州市番禺区榄核镇纪委书记梁惠明日前因醉酒驾驶被警方查到,喝得酩酊大醉的梁称自己是无辜的,因为喝酒是为了「工作需要」,并四处打电话託人求情,但最后还是被行政拘留十五天。媒体网民一片叫好,可是舆论却忽视了事件背后的另一层关係:纪委书记的工作怎麽沾上了酒?难道中共的纪检部门查案办案也离不开红、白、啤「三盅全会」?

在内地党政官僚机构体系中,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专管纪律廉政监察等业务,与农工商贸无利益往来,门可罗雀,被视为清水衙门,而区区镇纪委书记位居干部职务系列之末,最多科级官员,连七品芝麻官都挨不着。然而,该小吏酒后吐真言,指喝酒是工作需要,可见他是因公事赴宴,喝的是用公款买单的「革命小酒」,并非私人聚餐或红白喜事。

让人费解的是,各级纪委一不管投资开发,二不管房产动迁,远离行政权力,他们手中无非握有监察官府、官员违章违纪、贪污腐化的权力,当然也没有人会向纪委送礼送钱,自投罗网。

既然如此,怎麽会有应酬交往,觥筹交错?难道纪委查桉办桉受阻,需要筵开数桌,疏通关节,寻求各方协助?或者摆下鸿门宴,诱饵贪官,有劳纪委书记亲自到场喝酒,督查办桉?如不是以上原因,那只有一种解释,这位纪委书记其身不正,公款吃喝,不乾不淨。

纪委蜕变已非淨土

其实,各级纪检部门早已不是淨土,纪委书记花天酒地的背后同样有着不可告人的利益输送,或卖官鬻爵,或相互掩护,或利益分赃。从近期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纪检成员贪赃枉法,不在少数,纪委书记沦为贪官者,大有人在。就连中共最高纪律检察机构中纪委也不再纯洁无瑕,今年以来就有两名中纪委委员因涉桉接受审查,黯然落台,他们是身兼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康日新和身兼浙江省纪委书记的王华元。

纪委书记以身试法,纪检领域蜕变为贪腐重地,清楚表明贪腐势力正向权力核心延伸,向最后一道防火牆发起冲击,足以让老百姓对当局的反贪成效及其前景完全失却信心。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原因,在于各级纪委成员由中共上级党委任命,任前毋须公示,任内不受监管,形成权力真空,遑论民主选举民意筛选。加上纪检与同级党政部门同坐一条船,官官相护,利益綑绑,根本谈不上切实有效的制衡机制。

按照那位广东镇纪委书记的逻辑,官员「工作需要」至高无上,比「万金油」都灵,既可充当违法行为的防弹衣,也能成为权力、关係运作的护身符。

不过,他可谓倒楣透顶,如今哪个官员不是为「工作需要」忙得不亦乐乎,开会要到千里之外的名胜古蹟,考察要到万里之外的旅游胜地,没时间在家里吃饭,非得要到饭店一醉方休,就连洗澡都要到「中心」、「乐园」,哪像他如此不小心进了拘留所。

太阳报:官场充斥造假风 权力文凭大氾滥

江苏当局日前任命原南京市长蒋宏坤为中共苏州市委书记,接替已调任深圳市长的王荣。人们发现,这位新任书记只有大专学历,在所谓「学者型官员」云集的江苏政坛,显得十分突出。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新书记的「低学历」竟获得网上一片喝彩声,有网民直言,蒋宏坤身居高位,要弄个硕士、博士学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甚至只要一开口,就会有人主动送上门,但他却长期维持大专学历,凸显其诚信,实属难能可贵。

无独有偶,新任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的学历也曾引起热议,他学历更低,只是中专毕业,但反而赢得民众的好感。有评论说:「一纸中专学历,展现出无可替代的含金量,羞煞多少权力文凭。」

内地网民其实对这两位高官的政绩一无所知,却单凭他们没有「骄人学历」作招徕,就把他们视为诚实人,交口称讚,反映民众对充斥官场的权力文凭现象何等厌恶,实在值得当局反思。

文革时期,内地当局宣扬「知识愈多愈反动」,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各级干部都以「大老粗」为荣。近年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公务员的学历要求愈来愈高,似乎机关里坐满硕士、博士,就等于实现了知识化、现代化。

官学勾结 实现双赢

于是,凡谋求在官场更上一层楼者,都千方百计「提升」自己的学历。几年下来,官场上博士、硕士满天飞,可惜这些高学历官员,大部分是利用职权,动用公款,在职溷学位的。他们或者透过作弊,或者未经考试就取得入学资格,在学习过程中,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请人代听课代考试代写论文。而媚权的大学校长们则透过向高官赠文凭,建立「通天」关係,为学校或其本人谋取利益,官学勾结,实现双赢。

不久前被双规的深圳市长许宗衡就是弄虚作假溷文凭的高手。他毕业于湖南省交通学校汽车专业,只有中专学历,但随着职位不断升迁,其学历也不断「升格」,首先透过「在职读研究生」溷了个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的硕士学位,其后又弄了个洋学位,成为美国夏威夷一所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儘管该大学的学历根本不获美国教育部门承认,却无碍他以「双硕士」头衔在官场上招摇撞骗,步步高升。

政坛学历造假闹剧愈演愈烈,官员凭手中权力获得文凭,又以文凭谋取更大的权力,形成一个权力与文凭联姻的怪圈。这种权力文凭现象,不但令官场腐败变本加厉,也令内地大学的文凭大为贬值,可是当局却视若无睹,大小官员更乐此不疲,这实在是中国政治的悲哀。

当年邓小平提倡干部知识化、专业化,以此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如今知识化大计走向了反面,沦为官场腐败的温床,邓公在天之灵怎能瞑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