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106)2009-08-22

火烧 2009-08-2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南海周边国家与西方石油公司联手抢夺油气资源,年产量超大庆油田。中国因技术、资金及外交策略等因素未能开发,专家建议组建南沙能源组织推动多边合作。

网络时政文摘(106)2009-08-22

邻国携西方油企瓜分南海上演夺油戏码
洋贿赂已成公害,投鼠忌器不敢查
查处工程腐败,难免虎头蛇尾

邻国携西方油企瓜分南海上演夺油戏码

香港文汇报记者何凡/南海周边国家伙同200多家西方石油公司,在南海大开千馀口油井,不断抢夺中国南海油气资源,5,000万吨的年石油产量远远超过了中国大庆油田4,000万吨的年产量,而中国至今却没有在该海域产出一桶油。中国社科院国际战略与外交对策研究中心秘书长薛力向本报表示,造成这一局面有三大原因。为此,他建议,中国应组建「南沙能源开发组织」,谋求多边框架下的解决方案。但他也承认,继续拖延对中国而言,绝非最佳选择。

 据《菲律宾商报》早前报道,菲政府批淮英公司Forum Energy及其合作伙伴,勘察南沙礼乐滩(Reed Bank)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方对此提出警告,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提醒菲律宾不要违背中国2002年与东盟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他表示,菲律宾单方面行动侵犯了中国主权,若坚持进行此商业合约,将导致该地区局势複杂化。

逾千油井年产量达5000万吨

 而西方公司参与的与南海有关的项目,远不止上述这一个。薛力向本报指出,南海问题事关的「六国七方」,即越南、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印尼、中国6个国家与中国台湾地区。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已从各国招来了200多家公司,在南海钻探了1,000多口井,年产石油达5,000万吨,远远超过了中国大庆油田4,000万吨的年产量。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鞠海龙表示,在处理南海纠纷上,中国长期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而那些非法侵佔中国海上领土主权的国家却以「争议搁置、抢先开发」,伙同西方石油公司,蚕食南海争议地区油气资源,并在此区域不断增强己方的军事与经济存在。

三大原因致中国未产一桶油

 薛力指出,中国至今未能在该海域产出一桶油,主要基于三点原因:一是出于顾全大局和平稳定的考虑,未採取针锋相对的对策。二是中国自身深海开发能力有限,存在技术、资金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瓶颈,与西方在深海领域仍有差距。三是在2004年前独享海上勘探对外合作权的中海油,面对成本高昂、产量不确定、涉及领土纠纷等因素,对南海深水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持谨慎态度。

 薛力表示,南海问题应先寻求和平途径解决,最可行的方式是各方建立协商解决的平台。此外,他指出目前各国对南海石油资源的估计并不一致,中方应加快调研勘探进程。

洋贿赂已成公害,投鼠忌器不敢查

东方日报/洋贿赂已成中国一个公害,近日美国司法部频频揭露美资公司在中国行贿的个案,黑名单中总共有八家中国公司,大部分是央企。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主管央企工作的国资委却下令央企自行进行查处,此举犹如让小偷查小偷,实在太过荒唐。

自从美国司法部披露美资公司在华行贿案之后,中国老百姓便关注当局有何跟进动作,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家中国司法机构介入,而涉案的央企却不断自证清白,但这种自我辩白的方式是苍白无力的,尤其是美方提供的白纸黑字,人证物证俱在,央企的辩白倒像是无赖所为。

清白与否应由司法机关定夺,企业自证没有任何法律效力。而涉案公司纷纷自证清白,也反映出他们想掩盖某些事实,目的是为了一些小团体的利益,而国资委下令央企自查,实际上是官官相护。

一直以来,中国司法机关口口声声鼓励人们举报,不久前最高检察院还发布网络举报以及电话举报的方式途径,但为何美国司法部的有关调查,中国当局却置之不理呢?更重要的是,中国与美国同属联合国反腐败条约签约国,司法资源共享,因此在美方已经确认存在行贿事实的情况下,中国司法等部门如果想对此进行调查是很容易的,可就是这种很容易查证的案件,有关部门却迟迟不动手。

早查主动晚查被动

其实,类似央企这样的洋贿赂案水很深,很可能涉及到高层和太子党,因此中国司法部门投鼠忌器,力不从心,他们是不敢查、不想查。

众所周知,跨国公司对央企的行贿大多是通过掮客进行,而这类掮客多是省部级高干的子女,这些人有通天的本事,透过设立谘询顾问公司的名义进行权力倒卖,为跨国公司与央企做生意牵线搭桥。如果中国司法部门进行雷厉风行的调查,势必牵涉到诸多位高权重之人,再查下去,连调查人员的乌纱帽都保不住。所以,当腐败案件在国际上炒得一片火热时,中国当局却异乎寻常的鸦雀无声。

更有趣的是,为了掩护这些涉案的高干,内地有人甚至打出阴谋论的旗号,称美国司法部的调查纯属别有用心,是为了破坏中国官员的形象,挑起中共官场的斗争。这未免上纲上线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若中国官员不受贿,美国司法部又怎会有这么多详尽的材料呢?

从这几宗案件看,美国是在维护本国法律的权威,完全是从法律角度出发。当然,美国肯定掌握了不少中国高官的贪腐和洗钱痛脚,谁不听话,就将黑材料抖出来,这也是美国操纵中国的重要手段。美国不断爆出洋贿赂的材料,而中国当局心虚,迟迟不敢接招,让老百姓大失所望。早查早主动,晚查很被动,中国司法部门应当有人需要被问责。

查处工程腐败,难免虎头蛇尾

太阳报/北京日前下发通知,准备利用两年时间集中查处工程建设中的腐败问题,这种运动式的反腐败,虽然大张旗鼓,雷厉风行,但效果却未必理想,很可能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

最近几年是中国地产业的繁荣期,楼市迅速发展,质量却令人担忧。不久前发生在上海的塌楼事件,已让不少新业主惊出一身冷汗。西安刚开盘的楼盘,中间隔层竟然是纸糊的,手一推便倒。而杭州最近又揭发出总共八百多伙的经济适用房,有五百多伙存在质量问题。

今年初广东省质监局曾对珠三角地区商品房进行抽查,结果显示,总体上有一成五左右的楼盘不合格。一位质监局的工作人员劝告说:「二○○七年底到二○○八年广州建的商品房,最好还是不要买。」因为据他了解,这个时段建成的楼盘,普遍质量不佳;有承建商承认,应为六毫米厚的钢板在建筑中只用三毫米的,二十八毫米的钢筋也被私下换成二十五毫米的。

由于工程质量事关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局进行集中整治确实相当必要。另外,当局为了纾缓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衝击,进行了四万亿元工程的庞大建设,为防止这些工程沦为豆腐渣和形象工程,进行集中整治,也有利于警钟长鸣。

大锣大鼓效果成疑

问题是,当局大张旗鼓的查处方式,把今后两年的目标、意图通过媒体广而告之,会不会走漏风声,打草惊蛇?这样的做法,相当于让腐败分子提前做手脚,毁坏、消灭并转移证据,等到调查取证时,类似档案不齐、资料丢失等情况都会出现,让调查工作难以为继。

腐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悄无声息;反腐败必须长年坚持,持之以恒,不露声色。只有这样,才可能揪住狐狸尾巴,一击致命。大锣大鼓地反腐败,不但会影响战果,还会增加成本投入,这又何必呢?

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非常複杂,往往若干年后等建筑工程出了质量问题,才导致贪官下台。但腐败的发生却大多是从项目工程投标阶段就开始,投标过程中的陪标、串标,材料商的回扣、分包人的行贿都是私下进行,是场外交易。另外,工程腐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建一幢楼、倒一批人,大楼立起来、官员倒下去的现象,并不鲜见。用两年时间,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其实是相当幼稚的。

内地常常以搞运动的方式进行集中整治,但效果其实不佳。假如当局在每一项工程建设当中都按照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何至于陷入今日积重难返的困境?平时不做事,临急抱佛脚,这便是中国特有的执政方式,也是与西方国家最大的区别,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