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160)2009-10-15
网络时政文摘(160)2009-10-15
西方联手逼中国退出非洲
洋垃圾荼毒天下 政府执行力几何
稚子何辜铅中毒 昏官无能丧天良
白毛女为什么不嫁黄世仁
西方联手逼中国退出非洲
中非关係日益紧密,中国不断加大在非洲的投入,非洲成为中国重要的原材料来源基地与商品出口市场。对此,欧美国家妒忌,甚至联手力图将中国逼出非洲。
西方国家的策略主要有两手,一是刻意抹黑,挑拨离间。把中国援非的经济行动描述为中国在非洲大搞「种族主义」、「新殖民主义」,早已是西方的惯用伎俩。去年京奥开幕期间,英国《金融时报》耸人听闻地宣称,「中国正逐步变成新的『殖民主义者』,中国的经济机器轰然运行,疯狂地掠夺这块富饶的黑色大陆的资源,他的胃口足以消化掉整个世界。」
文武两手 相当被动
在西方媒体的镜头下,中国就像蝗虫,成为非洲发展的破坏者:中国廉价商品摧毁了非洲的传统经济;中国工人正掠夺非洲人的饭碗;中国文化正侵蚀非洲的土着文化;中国武器成为独裁者镇压人权的凶器;中国借款成为非洲种族仇杀的动机;中国工程建设污染非洲的环境。
西方舆论认为中国在非洲的一切投资都不道德。谎言说一千遍便成真理,更何况在西方媒体强势鼓动下,非洲一些民众对中国的感觉产生变化,一开始的好感现在变成心存疑虑;西方民众更随媒体起舞,不辨真伪。去年京奥,中国与苏丹的关係便成为炒作对象。
西方国家不仅对中国非洲政策进行文攻,还私下搞小动作,频频资助勾结当地形形色色的武装反叛组织,阻挠中资企业发展。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尼日利亚。上月底,尼日利亚武装组织「尼日尔三角洲解放运动」通过英国《金融时报》,对中海油在尼国的投资活动发出警告。中海油正与尼日利亚政府谈判,希望收购该国二十三个油田区块的股份,交易额高达三百亿美元。
西方一些老牌石油公司早已视尼日利亚的石油为禁脔,中海油此举无异于虎口夺食,这也触犯了各种武装反叛组织的利益。比如「尼日尔三角洲解放运动」等组织控制了尼日利亚五分之一的石油开採产业,每年会产生数十亿美元的利润,这些被盗採的石油主要流向西方石油公司。共同利益当前,这些武装组织与西方石油公司结成同盟,一方出力,一方出钱,或炸断输油管道,或绑架、袭击中国石油工人,以此吓唬与阻止中资公司的发展。
面对西方国家文武两手,中国显然未有足够重视,处处被人牵着鼻子走,甚至花钱买平安,相当被动,长远来看,极不利于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与发展。
西方阴谋 不能妥协
其实,当年西方国家在非洲贩卖黑奴、试验医药等罪行纍纍,他们将利润带走,污染留下,他们将原料运走,疾病留下,根本没有与非洲人民共进退。相反中国在非投资,既
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中国对西方的阴谋应大胆驳斥,直指要害,切不可忍让妥协。太阳报 冯海闻
太阳报:洋垃圾荼毒天下 政府执行力几何
内地洋垃圾屡禁不绝,广东陆丰碣石便以非法走私倒卖洋垃圾服装而闻名。当地有一万个家庭以此维生,他们将这些洋垃圾服装卖给内地的千家万户,同时也将病菌带到了神州大地。
据内地媒体揭露,在陆丰,洋垃圾服装「衣比纸贱」,多得触目惊心。但不管甚麽档次、甚麽价位的衣服,在周转翻新流程中却从不进行消毒。而这些洋垃圾服装很多是从医院患者身上剥下来,有的衣服甚至是从死者身上剥下来,衞生状况可想而知。这些带菌的服装一旦销往全国各地,势必造成极大的医疗衞生隐患。
像陆丰碣石一样,以洋垃圾牟利致富现象并不鲜见。在广东沿海一带,大量村镇多年来发家致富的手段完全是依靠回收拆卸电子洋垃圾。工人们就从垃圾里挑拣出废塑料,熔化后再次利用,当中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每年全球约产生二千万至五千万吨电子垃圾,其中大部分倾销到中国,不夸张地说,中国已成为欧美国家的垃圾倾倒场。
陆丰碣石一带的洋垃圾服装市场存在已有十多年,全国闻名,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但为何当局却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呢?海关、商检等责任部门又沉默不语,查处不力,种种疑团,发人深省。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严令禁止进口洋垃圾,但陆丰当局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之所以如此,就是洋垃圾服装已成当地支柱型产业,是当地解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所以对日益蔓延的洋垃圾服装睁一眼闭一眼,甚至大开方便之门。
洋垃圾服装堂而皇之进入国门,再由贩卖者四处推销,旁若无人,折射出常态化的监管缺失,也说明政府执行力的薄弱。香港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阎小骏日前撰写的《关键在于加强和提高政府的执行能力》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执行能力薄弱,成为困扰中国政府管治能力的瓶颈。
中国很多问题,不是没有好的法规,也不是没有好的政策,而是执行不到位、执行打折扣,甚至根本得不到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也是政令难出中南海、民意难过长安街的原因所在。就以洋垃圾处理为例,如果地方政府真要按照中央政令,雷厉风行,又何至于今日蔓延成灾?
要提高政府的执行能力,除了上级督促之外,关键在于舆论的监督与民意的压力。实际上,今次若不是媒体踢爆陆丰洋垃圾服装荼毒天下的情况,以致高层盛怒,很难想像陆丰当局会主动进行扫荡。而且当局必须对失职官员进行严厉问责,否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保护伞不除,风头一过,洋垃圾势必捲土重来,而且更加勐烈,这在中国已成惯例。
东方日报:稚子何辜铅中毒 昏官无能丧天良
继陝西、湖南、福建相继因工厂污染导致大批儿童血铅含量超标后,河南济源市日前亦证实有近千名儿童血铅超标,部分中毒情况严重者需入院接受治疗。事件引发大批村民围堵冶铁厂示威,目前当地三十多间冶铁厂已停工,而工厂附近的居民已陆续搬离。
铅是一个无声无息的杀手,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神经性的,它针对的是人的神经与造血系统,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引起感染。铅中毒的最大受害者是儿童,年龄愈小,愈容易产生不可逆转的中毒后遗症,尤其会影响到儿童的认知能力、记忆力,以及大脑其他方面的功能。所以,每次爆发大规模儿童铅中毒事件,都会引起家长们的强烈愤慨。
有当地村民表示,邻近的冶铁厂长期排放难闻气体,村民家家户户都不敢开窗,早上起来院子被一片灰尘覆盖。今次济源铅中毒事件发生后,当局表示,保民生、保稳定、保就业,将民生置于首位,实际上是装模作样。如果当局真要保民生,何至于放任这些冶炼企业长年累月排污?这些企业的环境评估到底是如何通过的?环保部门到底是如何执法检查的?恐怕背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黑幕,而且势必涉及腐败,中纪委应介入督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害童凶手。
大国崛起 黄粱一梦
污染固然可恨,但毫不作为甚至幕后保护的政府官员则可杀,他们实际上是帮凶甚至是主谋。这些昏官恶吏,表面上高倡科学发展,但实际上仍是坚持畸形发展,罔顾民生利益,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与发展速度,这种现象在内陆山区特别明显。一些地方还专门引进被沿海发达地区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并奉之为宝贝,将青山绿水搞得一塌煳涂。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次曝光的铅中毒事件都发生在内陆山区,这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沿海腾笼换鸟,中西部地区大量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结果后患无穷。再加上内地政府处置草率,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直指,因环境问题爆发的群众性事件正以年均百分之二十九的速度急增。
癌症村遍布华夏,神州大地无淨土,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当局若再掉以轻心,亿万中国人恐无立锥之地,再度沦为东亚病夫。所谓的大国崛起,只会变成污染崛起,中华民族复兴,恐怕会变成黄粱一梦。
治污禁污应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就像计划生育一样,成为各级政府的硬任务,一个地方若发生涉及环保的群体性事件,当地主要官员应被问责下台并追究刑责,污染企业更要罚至倾家荡产。同时要动员全民力量,进行举报、核查、监督,让污染企业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白毛女为什么不嫁黄世仁
长江日报
“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这么难,嫁给‘黄世仁’,等手里有了钱,可以再自我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当年的白毛女也可以这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可她偏要和黄世仁对着干。”
昨日,《文艺报》资深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到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讲学,和学生探讨流行文化相关话题。熊元义提到“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的观点,近来在年轻人中流行;这表明人们由上世纪40年代对群众疾苦的同情,演变成而今对权钱的膜拜。
现场,“90后”女生小谢站起来说:“如果黄世仁生活在现代,家庭环境优越,可能是个外表潇洒、很风雅的人。加上有钱,为什么不能嫁给他呢?即便是年纪大一点也不要紧。”
文学院蔡姓大一女生的想法让现场一阵骚动:“如果我嫁给有钱人‘黄世仁’,可以拿他的钱捐给慈善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
对此,熊元义分析:“如果白毛女嫁给黄世仁,她会瞬间异化到另一阶层。”
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许祖华则认为,“白毛女为什么不嫁给黄世仁”的观点,是在后现代语境下提出来的。如果仅仅从文学角度看,是对特定历史时期下价值观的颠覆,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从当代的生活上来说,现代“白毛女”嫁给“黄世仁”是一种个人的选择,是自由的;至于做了这种选择,是否成功幸福,谁也说不清。但他不认为大学生应该这样选择,人的生命价值尊严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创造。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