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189)2009-11-13

火烧 2009-11-13 00:00:00 时代观察 1027
中国投入千亿资金治理污染,但三河三湖水质依旧差,珠三角九城近四分之一居民不敢喝自来水。环保资金被挪用,形象工程泛滥,地方政府为政绩牺牲环境,高污染产业无序扩张,水污染问题严重。

网络时政文摘(189)2009-11-13

千亿治污打水漂 百姓无奈喝污水
人格毕业证书 大学毁人不倦

日皇为父辩护 重揭历史疮疤
日皇美化父亲二战罪行

巴马访华twitter直播
全球权力榜 奥巴马居首
西藏也成中美敏感问题

官打断发言 人大愤而离场
食品药品安全:谁能给我信心?


太阳报:千亿治污打水漂 百姓无奈喝污水

国家审计署日前发布审计结果,历时六年,当局投入资金九百一十亿元,中国「三河三湖」,即淮河、海河、辽河和太湖、巢湖、滇池整体水质依然较差。而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环境状况调查报告:珠三角九个城市的受访者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不以自来水为饮用水源。

千亿治污打水漂,老百姓对此愤愤不平。有网民称,投入近千亿元,足以把污水製成五粮液了,为何「三河三湖」整体水质依然较差?粉丝、火腿、牛奶有问题,现在连起码的生命之水也不敢喝了,今后中国人到底还能吃甚么、喝甚么?

国家治污之所以屡战屡败,原因很多。一方面很多治污费用被挪用,国家审计署的调查披露,近千亿元治污资金变成「唐僧肉」,五亿多元防治资金被挪用、虚报多领;三十六亿多元的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被挪用和截留。

一些地方治理江河湖泊,就是建广场、铺草坪、筑园林,乃至修高尔夫球场,甚至将河道两边都砌成水泥牆。这类「环保投入」更像一个个「形象工程」,有些不仅不能达到治污目标,反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一些地方污水处理厂的楼建得很大很气派,浪费的钱甚至可以再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在如此吏治环境下,即使投入一万亿元资金,也无法实现青山绿水。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边治理边污染,仍然追求发展速度,罔顾生态安全。近年来,不少地方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打着促进经济发展的大旗,大干快上,无序扩张,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政绩为上 牺牲环境

在一些地方政府眼中,GDP高于一切,为了经济指标和眼前利益,为了政绩形象,默认甚至支持鼓励此类项目的出台。

全国两万一千多家石化企业中,位于长江、黄河沿岸的达一万三千多家。大量污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倾注到大江小河。目前中国工业污水排放量每年达到三百多亿吨,尤其是七大水系所承载的工业污水排放与日俱增。

调查显示,中国西部地区人均GDP每增加百分之一,污水排放量增加百分之零点五八,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的恶化相生相伴。西部地区尚且如此,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珠三角,水污染就更加严重,难怪珠三角九个城市四分之一的人不敢喝自来水。

中国水污染已成为公共危机,也是考验执政当局的难题,很多地方因为水污染而出现癌症村。水利部披露:目前全国有三亿二千万人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其中约六千三百多万人饮用高氟水,两百万人饮用高砷水,情况触目惊心。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因水污染问题上街示威,走上对抗之路。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时代的这种浪漫情怀,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记忆和慨叹,一去不复返了。

东方日报:人格毕业证书 大学毁人不倦

神州大地,无奇不有。上海交通大学正在规划,今后学生毕业时,除学业成绩单外,还有一份人格证书,内容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係三个方面。

据内地媒体报道,上海交大的人格证书有可能採取等级制,如优秀、良好等;也有可能採取五分、四分这样区间性的打分制,或者是合格或不合格这样的表现形式。一个人的人格也需要通过证书来认证,如此荒谬的事情居然发生在中国大学里,这条新闻看似充满了戏剧性与玩笑,但会心一笑之后,却也让人感觉相当沉重。

众所周知,人格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人的气质、修养、德行、学识等。人格培养有一个不断提高、长期积淀,逐步健全、完善的过程。譬如,一个学生在小学时比较内敛、矜持,这并不代表他中学时也是这般性格;一个人在大学期间的人格,也不能代表其在社会上的表现。事实上,每个人的道德构建都是需要一生去完成的,上海交大凭甚么以偏概全呢?这种盲人摸象式的人格裁定,是育人还是毁人呢?

百病丛生 误人子弟

另外,大学又有何资格去评判学生的人格呢?中国如今的大学,并不是纯淨的象牙塔,而是尔虞我诈的官场、商场,充满贪污腐败,学术造假。一些教授道貌岸然,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当年震惊全国的「汉芯事件」,已暴露出学校管理的溷乱。如此低贱的教授,又有何资格充当学生人格的裁定者呢?这些大学的校格、教授的人格,又由谁来裁定呢?

上海交通大学凭一纸证书,就想给学生的人格判定终生,这种标新立异的做法,实际上是「毁人不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所好的大学,要虚怀若谷,以包容的情怀,去塑造学生的人格,而不是去充当人格裁判所,说三道四,摧残人格。

中国教育近年来渐入误区,成为民怨的焦点。尤其是大学教育,虚假浮夸之风瀰漫,更是千夫所指。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日前称,目前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仅在美英德日之后,主要依据是近年来高校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五。郝副部长这一番宏论,自吹自擂,贻笑天下。

众所周知,科研能力水平高低的体现,发表论文只是一个很小方面,专利技术申报、核心技术的掌握与突破,才是最为关键。中国高校这几年到底申报了多少专利技术呢?又掌握了多少核心前沿技术呢?

中国教育百病丛生,不仅误人子弟,更误国误民,必须来一次大整顿才能拨乱反正。之前中央调换教育部部长,撤下周济,换上袁贵仁,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后的关键,还是要端正学风和校风。

东方日报:日皇为父辩护 重揭历史疮疤

日皇明仁昨日庆祝登基二十周年,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将到访之际,明仁罕有地论及其父裕仁天皇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责任问题。明仁表示,其父亲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曾以王储身份参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Verdun)战场。明仁又说,父亲「非常关注维持和平的重要性」、「导致战争的那些事件肯定非他所愿」。

值得注意的是,明仁在同一讲话中,强调「最重要的是从历史事实中学到甚么教训,并且为未来做好准备」。但「历史事实」是,二战结束后的东京审判,之所以只有东条英机等战犯受审,而裕仁却并未受审,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美国出于抗衡苏联的考量,而非实事求是的战争责任问题。当年中国、苏联及英国等战胜国均视裕仁为头号战犯,要求严办,但美军太平洋战区统帅麦克阿瑟一份致杜鲁门总统的急信却认为,如果审讯裕仁,将会使全日本国民信仰的支柱彻底崩溃,甚至在日本全国引起反对盟国的疯狂骚乱和暴动,继而让苏联有机可乘。

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流行这么一种观点︰裕仁对战争没有任何罪行,只是不幸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傀儡。不过,这种论点近年来一直被批驳,其中美国历史学家比格斯○一年出版的《裕仁传》中,对裕仁在二战中的责任有详细描述。比格斯指出,单就侵华战争而论,裕仁就负有无可推诿的责任。三七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裕仁亲自向日本将领建议,在要塞地区集中大量兵力,实施压倒性的打击。根据《裕》书,裕仁对日军所谓「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也是讚誉有加的。

侵华责任无可推诿

○ 七年日本《文艺春秋》月刊发表裕仁侍从小仓库治的日记,当中选述了裕仁的一些言论,被部分人援引为裕仁对战争「后悔」的「证据」。例如四○年日记中引述裕仁,称「原本就不想看到这场与中国的战争开始。中国的强大超出预想」,但裕仁其实后面还说,「应尽快结束战事,并在未来十年重整国防军力」。换言之,裕仁所「后悔」的只针对「低估敌情」而非「发动战争」;所谓「结束战事」则只是「战术上的退却」,徐图后计而已。

日本外相冈田克也日前指出,由日、中、韩三国合编历史教科书,是解决历史纠葛的最理想办法。但问题是,日本国内一些人对自身的历史责任还未有正确认识,「解决历史纠葛」又从何谈起呢?


日皇美化父亲二战罪行

登基20周年首称「战争非裕仁本意」

【明报专讯】日皇明仁在庆祝登基20周年之际,维护其父裕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角色,首度公开宣称裕仁「爱好和平」,战争并非其「本意」。这一罕有举动重新掀起有关裕仁对二战责任的争议,有日本学者认为,明仁是在美化父亲,中国学者则指出,明仁的言论显示日本仍未能正视历史问题,企图透过掩饰历史来维护国家形象。

昨日是明仁登基20周年,宫内厅发表他上周五在皇宫与记者对答的纪录。被问及对日本未来有何忧虑,明仁简单答称,相信日本人能克服困难,随即话锋一转,表示他最担心的是「历史可能逐渐被澹忘」。

称父亲曾访古战场重视和平

明仁称,其父裕仁统治时,日本正处于极困难时期。他说,裕仁举行登基大典前不久,中国军阀张作霖被暗杀,3年后「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爆发,成为二战导火线。他接覑表示,裕仁在当储君时曾造访一战战场凡尔登(Verdun),深明「维持和平」重要性,「所以我认为,导致交战的事件绝对违反他的本意」。

明仁过往亦曾谈论裕仁在二战时面对的「困难」,他在2005年时曾说﹕「我经常想昭和天皇是怀覑怎样的心情活过那个年代。」但他过往从未公开表明裕仁反对战争。裕仁在二战中的角色一直备受争议,中国等受害国的民众视他为战争的罪魁祸首,并批评日本迴避战争责任问题,美化侵略和殖民暴行。美国与日本政府在战后则把他塑造为无力阻止军人与政治野心家暴行的君主。

港保钓人士﹕难道责任在中国?

《泰晤士报》引述上智大学政治系副教授中野晃一指出,裕仁擅长随风摇摆﹕「当开明是潮流时,他便开明;但当日本节节获胜时,他也高兴。我认为明仁的言论有点夸大,美化了昭和的角色。」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前主席柯华对本报表示:「关于日军侵华,战犯说,不是他的责任,天皇又说,也不是天皇的责任,难道责任在中国人的身上揦?」柯华说,日本当年明显发动侵略战争,天皇在日本地位崇高,绝对不可以用几句话就推卸责任。他表示,保钓行动委员会会开会讨论是否採取抗议行动。

明仁昨日出席官方庆祝仪式时,再当覑1300名议员、外交官和宾客的面,呼吁民众牢记历史﹕「我认为,不要忘记今日日本是在重大牺牲上建立起来的事实,把它正确地告诉战后世代,对国家的未来是重要的。」昨日有逾9000民众到东京皇宫签纪念册,祝贺明仁登基20周年。另有约5万人参加各式私人组织的纪念活动。因应明仁登基20周年纪念活动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天抵达日本访问,东京警视厅出动1.6万警力戒备。


明仁答问节录

【明报专讯】明仁澹化其父皇裕仁战争责任的答问如下﹕

■在日外国报道协会代表﹕

陛下即位时日本「泡沫经济」正炽,过去20年对日本来说,是极为艰难的时期,社会老化、人口减少,而且经济不稳。请问陛下伉俪能谈谈对日本未来有什么担忧吗?

■明仁答﹕

的确,当今日本社会正急速老化,经济极之严峻。然而,当我回想日本人民过去怎样克服诸般艰难,我便对他们能集思广益、携手一一克服我国面对的困难满怀希望。

我较为担心的,倒是历史可能逐渐被澹忘。(裕仁的)昭和时代始于极之严峻的状。昭和3年,即1928年昭和天皇登基大典前,发生(中国军阀)炸死张作霖事件(注: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3年后,满洲事变(注:中国称九一八事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昭和天皇曾造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凡尔登,悲惨的战场光景使昭和天皇把维持和平铭记于心。所以我认为,导致交战的事件绝对非天皇本意。昭和60馀年给了我们许多教训。我相信,我们从过去的历史事实中学习并为未来作准备,是重要的。

学者﹕掩饰历史 维护国家形象

【明报专讯】内地学者对本报指出,明仁主动为父亲发动侵华战争辩护,从时机来看可能是想与「有些左」的民主党新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维持平衡,亦显示日本仍不能正视战争责任。

回应新政府反思历史主张

外交学院国际关係研究所日本专家周永生认为,自民党执政时,在历史问题上比较强硬,很少提及「侵略」字眼,但民主党则倾向反思,更主张成立关于战争罪行的调查机构,明仁在民主党新上台之际评论父亲在侵华战争中的角色,可能是希望和民主党「保持一种平衡」。

周永生表示,关于侵华历史,日本人普遍认为「天皇和政府是好的,军部是坏的」,但美国学者曾以充分研究指出天皇在很多问题上都有指示,战争开始前,军部在天皇面前还有召开「御前会议」,更显示天皇不可能不知晓即将发动的战争,「即使没指示,也肯定是鼓励了,因为天皇是有能力阻止的」。

周永生说,日本民族性格中有暧昧的一面和强烈的自尊心,不愿承认先人有过不光彩的过去,「这是通过掩盖历史,来维护今天国家形象的一种手段」。他表示,虽然日本大部分民泷和学者都承认侵华本身,但却避谈日本想佔领中国资源、在中国殖民的深刻原因,而是将人们引到具体事件上,强调日本不是有意发动战争,而是中方挑衅在先。他指出,日本近年甚至还出现一种逆流,强调日本当年对中国和台湾的建设作用,就连教科书「也更重视古代史,现代史几乎不讲」。

教科书避谈侵略历史

明仁在访问中提及张作霖被暗杀和九一八事变,北京大学国际关係学院副教授梁云祥表示,中日两国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理解基本上差别不大,都认为是日本关东军的阴谋,但对事件的背后因素,却有不同看法,「中方认为这些事件都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步骤,而日本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关东军中某些人所为,并非政府的固有战略,只不过这些事件被闹大后不得已而扩大侵华」。

明报记者 王艳拃

裕仁战时掌实权 参与战争决策

【明报专讯】关于裕仁对侵华战争的责任与态度,日本战后长期灌输的思想是,战争由一群好战军人发动,裕仁反对战争但无力阻止。然而不少历史学家指出,日本在战后才确立虚位元首体制,裕仁在二战时是掌握实权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不可能对战争不闻不问。

美学者证野心勃勃

裕仁于1926年25岁登基时,天皇拥有「神圣」的绝对权力,5年后日本展开侵华战争,便是以天皇的名义进行,二战期间,他亦经常身穿戎装亮相。但在二战后,裕仁却化身为爱好和平、慈祥的国家象徵,这亦长期成为他在日本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形象。

美国学者比克斯(Herbert P. Bix)的普立兹奖着作《Hirohito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内地译本名为《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台湾译本名为《裕仁天皇与近代日本的形成》) ,颠覆了上述传统思维。

比克斯这本书是学术界近年最详尽讲述裕仁战时角色的书籍,他根据裕仁身边人的笔记、日志和私人信件等史料指出,裕仁在战时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军事领导者,无论是1931年侵佔中国东北还是1941年偷袭珍珠港,军方做重要决定前都要向他汇报。即使是在战争晚期,他仍不惜牺牲数百万计的臣民生命顽抗,直至苏联向日本宣战及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后才无奈投降。

美力阻列战犯

事实上,中国、苏联和英国等都把裕仁列为头号战犯。史家普遍同意,裕仁逃过受审,是因为美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极力保护。麦克阿瑟看中裕仁对日本政府与民众的影响力,决定借助其威望来稳定日本政局,防止共产主义势力在东亚蔓延。1947年日本实施新宪法,天皇从最高统治者变为国家象徵,日本的战争责任被推给一小撮军国主义者,失去实权的裕仁则保留尊崇地位。

巴马访华twitter直播

美使馆罕有邀活跃网友「吹风」

【明报专讯】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前夕,美方昨日罕有地邀请一批中国网络活跃分子对话,了解中国「非主流」新媒体对奥巴马访华的期望。访华期间,奥巴马将覑眼与「未来与美国打交道的人」沟通,在上海会与青年代表座谈,访华团也将透过网志、twitter等Web2.0工具发送即时消息。

美国驻北京、上海、广州3地使领馆昨日下午视讯连线,为中国博客主(网志写手)吹风。安替、陈亮、北风等十多名内地知名博客主获邀出席,为方便各人线上直播,美使领馆破天荒允许与会者携带电话、电脑、摄录设备等入内。

盼奥与维权人士家属会面

与会博客主多希望奥巴马关注中国网络信息自由、言论新闻自由、维权人士的处境。有人关心奥巴马在华期间会否更新其twitter及 facebook,请奥巴马到北京的网吧感受中国网民的「困境」;也有人希望奥巴马能与被囚维权人士家属会面。参与吹风会的博客主北风对本报表示,奥巴马对中国网络自由并不会作出甚么实质性的反应:「他最多只会向中国政府提到言论自由。但若他能和维权人士刘晓波、郭泉或谭作人等人的家属会面,对中国维权运动将是很大促进。」

美国官员认为,信息传播自由极为重要,美国很希望在这方面看到进展。美方称不确定中美领导人会面时将谈何议题,但称奥巴马的twitter等访华期间会照常更新,随行团队亦将透过网络发布消息。

据悉,长期被中国当局封锁的twitter、facbook等社交网站,近日在上海已重开,广州、北京等地也将陆续解封。

上海与500至700大学生座谈

奥巴马自选举以来一直注重运用网络工具与青年沟通。今次访华也贯彻其注重与「未来主人翁」沟通的特点,一改以往在大学发表演讲的做法,将于下周一(16日)上海採取以「市政厅」形式与中国青年交流1小时。交流的内容和中方参与者的身分,引起外界多番猜测。

美方希望参与座谈的青年人数在500至700人之间,来自不同大学各类学生。但人数、地点、与会者身分目前仍是机密。座谈会与一些新闻网站合作播出,收集网民问题。

昨日内地互联网上传言,27岁的内地知名青年作家韩寒将是会面人选之一。也有消息指,上海交通大学已挑选了6名学生与奥巴马的对话。

全球权力榜 奥巴马居首

福布斯评选 胡锦涛排第二

【明报专讯】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首次推出全球最具权力人物排行榜,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踞榜首,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分列2、3。《福布斯》以影响力与财力等4个指标衡量「权力」,67名上榜者中有6名华人,其中香港首富李嘉诚名列第23位。

《福布斯》昨天公布权力榜,入榜者多为政界、商界及宗教界的重量级人物。《福布斯》以财富榜和名人榜着称,对于破天荒推出权力榜,该杂志强调,其目标不是「歌颂权力」,而是要「暴露权力」,并展示「影响力如何易于随时间消失,就像它难以获得一样」。《福布斯》称,全球有67亿人口,编榜者假想每1亿人口有1个代表,故把权力榜人数限定为67人。

67人上榜 每人代表一亿人口

奥巴马自从参选美国总统以来,在全球各地掀起「奥巴马旋风」,他名列权力榜榜首,相信不会有太大争议。《福布斯》指出,奥巴马管治全球最大经济体、控制全球最强大军队及逾5000个核弹头,最近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至于胡锦涛,《福布斯》评价道,他是全球最多人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国又极可能在25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但《福布斯》同时指出,中国缺乏政治、宗教与新闻自由。

中国总理温家宝榜上无名,华人中排名第二高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名列第19位,比美国财长盖特纳、英国首相白高敦等人高。

李长春「监控13亿人思想」 排19位

《福布斯》解释,李长春掌管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控制了13亿中国人所看、所听、所说」。李嘉诚排名比朝鲜领袖金正日高1位。其馀3 名上榜华人均为中国财金界要员,包括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

权力榜不乏具争议性排列,如俄罗斯总理普京名列第3位,但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仅列第43位。评审委员会表示,他们共有4个评审准则﹕一是候选人影响的人数,排第11位的教宗本笃十六世贵为全球逾10亿天主教徒领袖,在这方面得分不少;二是候选人控制的财政资源是否比同业多,排在第4至第14位的都是财经界重量级人马或富商,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排第4,Google两名创办人并列第5,微软创办人盖茨排第10;三是候选人的影响力是否跨领域,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既是意甲球会AC米兰班主,亦是意大利传媒大亨,得以排第12位;四是候选人是否主动运用影响力,普京便因打击寡头、向邻国开战、不时中断向西欧供应天然气等「政绩」而获加分。

克林顿夫妇唯一夫妻档

榜上唯一「夫妻档」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妇,唯一演艺界代表是美国名嘴奥花云费,最年轻上榜者是36岁的Google创办人布林及佩奇,年纪最大的是85岁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全球拥有最大权力的女性是排第15位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美联社/福布斯

龙吟大地:西藏也成中美敏感问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前,定调中美关係为友好竞争关係,将中美关係既是对手又要合作的两个方面都讲到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奥巴马的「友好竞争」,比起布殊的「利益攸关方」,对北京来说将更加受落,因为中美之间的合作性和友好性有了提升。这是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民族复兴所需要的。

在奥巴马伸出橄榄枝的同时,美国的另一手也在加强,奥巴马这次参加新加坡APEC会议,史无前例地举行美国与东盟十国的单对单对话,显示出美国「重返亚洲」坚定而踏实的步伐。而这,用李光耀的话来诠释,就是制衡中国,平衡日韩。
美对达赖访达旺表态

中国与印度有关藏南地区的领土纠纷,美国过去并没有介入。印度过去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之后,长时间仍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后来前苏联为了实现「南下战略」,取得印度洋的出海口,大举进入印度,尤其以售武先行,直至现在,印度的武器库还是俄式的为主。现在,印度为了对付中国,与俄罗斯和美国实行等距离外交,两边的武器都要。近期则特别加强了与美国的军事联繫,美印举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习。而美国加强与印度合作,既是为了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更是作为制衡中国的战略牌来打。

近日,十四世达赖喇嘛访问有争议的达旺地区。达赖要去,印度同意,这两方的立场和态度都不出人意外,无疑这样做可强化印度对这一地区的现实控制。达旺是达赖六世的出生地,印度可以对北京说,十四世达赖都认可该地主权为印方所有,你们还有甚么可说。有趣的是,事不关己的美国也对此事表态。美国助理国务卿、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奥蒂罗说:「达赖喇嘛是宗教领袖,他前往(达旺)寺院访问,从美国观点看,这是他应扮演的角色。」他还宣布奥巴马年内一定会与达赖会晤。

事实上,中印目前最大的矛盾,就在于有争议的十二万平方公里领土上,包括东段藏南地区九万平方公里,还有中段加西段三万多平方公里。印度目前口头上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但是为了使其佔领的藏南地区合法化,实际上是鼓励「藏独」。印度战略家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西藏独立其实是难以生存发展,印度未来还有机会吞併西藏,就算不能吞併,也有可能成为印度变相的领地,至少也有助于印度巩固对藏南地区的佔领。
北京不可能放弃藏南

北京对中印边界纠纷,原有「东段换西段」的计划,即承认印度对藏南的控制,换取中国在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的实际控制。但是,近年来在相当多民众及舆论关注下,北京政府是不可能放弃藏南尤其是达旺地区的,否则会被指是卖国贼。

在这种态势下,美国一介入,泛化的西藏问题必然也与台湾问题一样,成为中美间的敏感问题。(太阳报:古吕)

 

官打断发言 人大愤而离场

广州官场前日发生市人大讲话被打断愤而离场风波,该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听取市环保局汇报近年工作概况后,人大常委邓成明质问当局执法不力,环保局长丁红都急于回应,打断邓的发言,邓愤而离席抗议。丁事后派副局长向邓听取「未完的意见」。
官急为自己辩护

丁红都在汇报时称,因编制不足,目前广州环保执法力量薄弱。广州大学法学院长邓成明听罢称:「不管执法力量足不足,政府疏于管理,责任不能推卸。对环境问题,老百姓意见很大。比如汽车废气问题,我就听一些群众反映……」

邓尚未说完,丁红都抢着回应:「我举个例子,七成受访者对环境表示认同,三成表示不认同,我承认广州环境确有问题,但不能以这三成意见来否定政府工作。」

邓不满地说:「就算我作为普通市民,也有权反映情况。不能因你是局长,就以权势压人……如果这样我不说了,我走了。」丁则解释:「我也有权利发表我的意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现场气氛凝重,数分钟后邓以另有会议为由离开。

当日下午环保局副局长带相关负责人往广州大学拜访,但邓强调,若此「衙门作风」不改,执法会更难。

食品药品安全:谁能给我信心?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近几年来,中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三鹿奶粉的责任人刚刚受到法律的制裁,又冒出了澳优奶粉“姓中还是姓洋”的问题。民众被层出不穷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所困扰,无形中也降低了对公共安全状况的评价。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9年11月12日于上海发布的《2009年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表明:中国居民对公共安全状况评估得分为62.27分,食品药品安全的评价较低(55.1分),成为公共安全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城市居民最为担心

在食品药品安全的次级指标中,药品安全评价将将及格(60.2分),民众对食品卫生和食品质量的评估都非常不乐观,二者仅为54.3分和59.5分。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管措施的不完善,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让民众体会着更多的不安。本次调查可以发现,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城市居民对食品药品安全感最低,仅为52.4分,农村居民评价相对较高,为60.1分。一些出过食品质量事故的区域,此项指标得分再创新低,如华北区域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评价不足50分(49.8)。如何能让失去信心的民众恢复信心,如何能让大家享受物质文明的时候更多一份安心,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食品安全性缺乏识别手段

有句歌词唱的好“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现实中,居民识别食品安全性的方法实在太少,大家在衡量食品安全性时更多通过品牌知名度(39.2%)和食品外观(29.5%)等市场因素判断。品牌知名度往往是慧眼难以识别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前品牌价值为149亿元。以国家监管为主体的认证标志的中选率仅为23.6%,这客观上表明国家在食品药品监管中的功能缺失。  

统一食品安全标准是增强城乡居民食品安全信心的首选

近年来,国家不断尝试以制度、法律等多形式加强对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2008年8月,国务院首次发表《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白皮书;2009年6 月,《食品安全法》取代《食品卫生法》正式实施。食品药品领域的诸多改革行为,意味着我国食品药品监管理念到监管模式的重要转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