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164)2009-10-19
网络时政文摘(164)2009-10-19
薄熙来难言之隐
庸官只向钱看 游客乐极生悲
不除造假顽疾 何来体育强国
因「财」施教
薄熙来难言之隐
重庆打黑,是正义之举,还是见不得人的丑事?是得民心之举,还是逆潮流而动?在第一轮庭审之后,有市民掏出十万元在报章登了一个整版彩色广告,上书「剷除黑恶势力得民心,顺民意。向奋战在打黑除恶一线的人们致敬」。
但是,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对出席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年会的媒体代表们说:「打黑不是我们要主动而为,而是黑恶势力逼得我们没办法。」他还说,「黑恶势力拿刀砍人,就像屠户用刀砍杀牲畜,惨不忍睹」,「我们清缴刀具,大砍刀堆积如山」。
薄熙来的话,无疑表明了打黑的正当性,但似乎没有打黑英雄的豪气,相反,令人觉得充满了难言之隐。
民间叫好官方冷对
事实上,除了民间一片叫好声,中央官方媒体很谨慎地报道,对薄熙来个人很少提及。在「十一」期间,薄熙来的露面没有太多的兴奋,相反,眉头紧锁的镜头特别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央政治局常委至今没有人谈及重庆打黑,更不要说大力表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研讨会,也都不提这档事。这种特殊的政治「低气压」,恐怕就是薄熙来「难言之隐」的一个背景。
打黑不是主动而为而是被迫,这话显然是要说给那些反对打黑的人听;而反对薄熙来这样做的,不是黑社会敌人,而是自己阵营的「同志」,这些「同志」既充满在重庆各级领导机关之中,也上至中央。
重庆打黑,涉及官员和公安之多,极为惊人。重庆市公安系统有干警三万人,如果严查「保护伞」不手软,相信还有更多人被捕。十四个已倒掉的「保护伞」中,有厅级干部一人,副厅级干部五人。重庆市新闻发言人透露,重庆警方目前的打黑专桉组已由最初的十四个发展到二百个,参战干警由三千人增加到七千人,这相当于重庆总警力的两成三。这样大的打击面,势必涉及到错综複杂、盘根错节的地方利益集团。
薄熙来是封疆大吏,与重庆毫无渊源,为了打黑成功,他特别从东北调来有名的「打黑英雄」王立军。这其实也说明,薄熙来和王立军触动了地方利益集团的「乳酪」,没有「微言」才怪。于是,有指他打黑打击面过大,政策界限掌握不好;有指打黑影响了重庆的经济发展;也有指他打黑为出风头,好重回中央。
打黑牵涉派系之争
事实上,更大的责难在于涉及到派系之争。有人说汪洋不但在重庆没有大打黑,在广东也是「软」,若广东打黑敢动真的,抓的人绝对多过重庆。不过,也有说汪洋在重庆只待了两年多,薄熙来打黑不能说是针对他。笔者想,不管怎麽说,薄熙来不能树敌过多,他的「打黑被迫说」,一个目的就是要消除对他的「误会」。(太阳报 古吕)
庸官只向钱看 游客乐极生悲
太阳报
广西阳朔日前发生热气球燃烧坠毁事故,导致四名荷兰游客死亡,另有三人受伤。当地政府已下令暂停所有热气球升空。初步调查显示,事故因风速超标和飞行员操作不当引起,表面看是意外,其实是一宗人为安全事故,内地旅游业的乱象再次暴露无遗。
出事的热气球属于一家航空俱乐部,该公司在广东东莞注册,却在广西阳朔营运。事发后,阳朔当局宣称,从来不允许旅行团安排游客乘坐热气球,更未批准该公司接待游客乘热气球升空游览。若所言属实,这家公司是在阳朔非法经营热气球游览生意,但问题是,热气球天天升空,当地百姓有目共睹,阳朔当局为何事前不予干预?
按当地工商部门规定,热气球只能用于训练和个人娱乐,不得用作商业用途,飞行范围也限于方圆六公里内,升空高度二百米为限,但出事热气球不但用于商业用途,而且飞行高度和范围亦大大超标,当天风速也超过许可标准。热气球升空时,没有任何部门出面制止。
事实上,当局的规定形同虚设,当地旅行社都把热气球游览作为重点推介项目,每日都有热气球升空,几乎所有到桂林的旅行团都会安排游客乘坐,从来没有单位出面干预,遑论监管热气球的飞行范围和高度。
非法经营 无人监管
众所周知,游客乘坐热气球风险颇高,近年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热气球坠落或燃烧事故。二○○七年八月,加拿大温哥华热气球着火坠地,两名乘客死亡。去年十月,美国新墨西哥州热气球撞电缆燃烧坠毁,一死一伤。今年四月,埃及南部也发生热气球坠落事故,十六名游客受伤。
然而,当地旅游部门在向游客推介热气球项目时,鲜有解释其危险性,出售的热气球乘坐券居然不包括保险,通常是游客觉得不安全自行购买保险,这一做法简直是拿游客的性命开玩笑。
更不堪的是,当地热气球项目完全处于无王管状态,政府的安监、旅游、体育和民航等部门平时都不闻不问,出了事才出面调查。
热气球项目危机四伏,地方政府放任不管,归根究柢是「钱」字作怪。广西阳朔是着名风景区,旅游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游客乘坐热气球「空游」景点又是一大卖点,当局当然不愿意自堵财路。
阳朔热气球事件令内地旅游安全再次亮起红灯。事实上,近年旅游景点事故经常发生,乐极生悲的例子不胜枚举,尤其一些安全风险较高的「冒险节目」,往往沦为死亡陷阱。例如,内蒙库布齐沙漠五名旅游探险者被困沙漠深处,其中一人葬身沙海;江苏宿迁滑翔机坠落,机上人员二死一伤。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对旅游事故一直低调处理,更没有吸取教训,加强对相关旅游设施的监管。此次热气球坠落惨剧,如果死的不是外国人,引起国际传媒关注,也许会敷衍了事,甚至不了了之。
不管怎麽说,但愿中外游客丧失的宝贵生命能唤起庸官们的良知,当局若继续沉迷于「带血的旅游收益」,置游客生命安全于不顾,悲剧势必不断重演,陆续有来。
不除造假顽疾 何来体育强国
东方日报四年一度的全国运动会日前在山东济南揭幕,开幕式极度奢华,媲美北京奥运,金牌拚抢激烈,不输国际大赛,开幕当日即爆出河南赛艇女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丑闻,加上之前传出「奖牌已定」内幕,舆情焦点偏移至比赛场馆外。造假丑闻不断,在在表明奥运后的中国体坛乱象未有所止,体育强国,美梦难圆。
全运会赛事半年前就已开始,截至开幕已产生三分一金牌。十月九日,一名多次在国际大赛上执法的跳水裁判,因「不满本届全运会跳水黑幕,十二块金牌都是提前内定!」拂袖而去,两天后赛果与其所说完全脗合。奥运会蹦床冠军何雯娜赛后也爆料「金牌早就内定,裁判打分不公」。国家体育总局紧急澄清「绝对不会」,个别「揭黑」人士也突转口风「闢谣」,孰真孰假,扑朔迷离。
然而,体育总局官员信誓旦旦「保清白」不过是「此地无银」,全运会三月鸣枪以来,赛场丑闻、闹剧就没断过:运动员场上互殴咬人、足球队无故退赛、裁判不公被狂追等,眼花缭乱,哪有清白可言。况且「金牌内定」已不算新闻,二十年前乒乓国手何智丽爆出「领导要求让球」内幕,言之凿凿,就连威名远扬的中国女排也难免俗,近日被揭曾经打过「假波」。
金牌至上 利益驱动
事实上,与近年中国体坛丑闻不断相关联,全运会的「德行纪录」向来不佳,兴奋剂、吹黑哨、赛场斗殴等如影随形。据体育总局前局长袁伟民近期透露,国家兴奋剂检测中心年年都有被查出呈阳性的运动员,在前两届全运会上,许多女子游泳运动员游出过一批世界级好成绩,但在随后世锦赛、奥运会参赛时,这些成绩都出不来,箇中原因还不清楚吗?
体坛造假不绝,追根溯源係利益驱动。各省市体育局作为政府机构五年一任期,全运会四年一次,为官者政绩如何,全赖在全运会上一拚高低,而金牌多少则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对于他们来说,金牌数量就是「体育GDP」,关係到面子形象和头顶乌纱,宁可头破血流,也要全力拚抢。上次全运会上,就有某省官员授意下属,不惜调用百万巨钞打点,以确保一枚金牌落袋。
至于运动员、教练员,受住房、房车和金钱的巨大诱惑,他们同样将全运会视为「一赛定终身」的角斗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金牌内定」并非空穴来风,体育圈内乌烟瘴气,既是现行体育管理制度使然,也是当局「金牌至上」的政绩观作祟。
其实,对于十三亿国人而言,体育强国并不等于金牌大国,体育不单是竞技,围着金牌转,更要造福百姓,以增强民众体质为己任,当年毛泽东将增强人民体质列为体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这些年来,中国体育在追逐金牌大国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即使在举办奥运、实现奥运金牌第一之后,也没有摆脱金牌的羁绊,回归理性,而用财政资金举办的全运会及省市运动会,造假氾滥,争金夺银,于民无关,这样的运动会,还是不办为好。
因「财」施教
山东当局日前制订「土政策」,规定在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和兼职活动,引起教师、家长强烈反弹。
老师们似有大条道理,你们当官的财路顺畅,捞到盆满钵满,而我们只是靠自己的劳动在工作时间外兼兼职,给学生补补课,赚点钱帮补家用,对自己、对学生都有好处,为何要横加干涉?
当局也有自己的理由,据称当地教师兼职成风,家里变成小课室,学生络绎而至。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种「需求」竟是人为製造的,有学生反映,教师在课堂上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讲课,叫学生自行看书,不明白再找老师补课,这麽一来,老师就猪笼入水。但有条件补课的都是有钱人子女,贫穷学生只能靠自己努力,也有人因而自暴自弃。
看来当局这一招并不全错,只是一竹篙打沉一船人,似乎有点矫枉过正。其实,光责备老师也没用,目前整个教育制度都「向钱看」,教育已沦为敛财的「产业」。
孩子从进入校门的一刻起,就开始感受到钱的威力。湖北部分小学「以钱分班」,家长交一笔钱,孩子就可以入读「贵族班」,实行小班教学,全班只有二十人,由有经验老师授课,课室内有冷气、投影机等设施,桌椅也是全新。相比之下,「普通班」每班四、五十人,桌椅破旧,遑论配置先进教学设施。穷孩子在起跑线上已处于不利位置。
孔子当年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岂料今天变成了「以钱分类、因财施教」。孔夫子泉下有知,一定会气得喷鼻血。(关松)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