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吾国吾民之四

火烧 2009-08-17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讲述赵三奶一生的苦难经历,通过换亲、家庭矛盾、生活艰辛等情节,展现农村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涉及捡垃圾、救济政策等现实问题。

今日农民生存实录之四  

赵三奶七十岁的人生,是和苦难紧紧相连的。  

赵三奶的家,是远近闻名的穷。谁家的女儿,也不愿意嫁给这样的穷人家。找不到媳妇的赵三奶,就把目光盯在大女儿身上,她想让大女儿给儿子换亲。  

但,漂亮的大女儿很快和一个男人私奔了,能干的二女儿却早早谈起了恋爱。赵三奶到男方家吵闹无数次后,二女儿生了一个孩子。万般无奈,赵三奶只好把最后的希望放在既不漂亮又不能干的小女儿身上。这次,她拉着大儿子,给小女儿跪了下来。尽管小女儿,才只有十八岁。  

听话的小女儿尽管不愿意,但也不希望看到哥哥打一辈子光棍,违心答应了换亲,嫁到了一个比她大十三岁的哑巴,换回了哑巴的妹妹,一个比她还小两岁的黄毛丫头。  

虽然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田地里的庄稼可以糊口,却不足以养家。儿子便跟着一个建筑工地外出打工。开始时,辛苦一年,有时却拿不到一分钱钱。后来,每年终于可以拿到几千上万元钱,家里就盖起了三间平房。  

换亲成功,儿子生活也有了奔头,赵三奶终于松了一口气,以为苦难从此结束。谁知,平静的生活还没过两年。因为丈夫长年在外,当年那个十六岁的黄毛丫头长大成人,长年的独守空房,让她变得不安份起来。不但在外面有了别的男人,还嫌弃起赵三奶。  

操劳一生的赵三奶己经年老体衰了,再也干不动田地里的活。以前,责任田是由媳妇在种,每年给她两袋稻两袋麦。自从媳妇有了别的男人,便断了赵三奶的口粮。可怜的赵三奶,再也没有了任何的经济来源。  

虽然没有田地,但一年两季的农忙,她和收割庄稼的人一样辛苦。收麦的时候,她捡麦穗,收稻的时候,捡稻穗。同时,还要捡玉米穗,捡黄豆粒。就靠一年两季农忙时节的捡,她能供得起自己一年的口粮。  

除了儿子,赵三奶还有三个女儿。但大女儿和三女儿穷得自顾不暇,好在能干的二女儿虽然并不富裕,每年也能给个一百二百的。就靠这钱,她买盐买油买衣服。与此同时,她和村里很多孤寡老人一样,开始捡垃圾。他们成了农村的义务清洁工,那些到处飞舞的塑料袋和废弃的饮料瓶等工业垃圾,成为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三伏酷暑,到处都能见到背着垃圾袋的老人们,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赵三奶那苍老、瘦弱的身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未,村里看她实在是穷,就给她申请了救济,每到年底可领到一袋米或面,运气好,还能领到一件半新不旧的棉衣。大约2003年前后,每个月就可以领到十块钱了。再后来,三月领一次,每次可领一百元,这让赵三奶很高兴,再也不用捡垃圾了。  

更让赵三奶高兴的是,去年十月,她三个月的救济款,竟然领了整整三百元。这点钱,对于那些村干部来说,甚至够不上一顿饭钱,但秃三顶却高兴得几天几夜合不拢嘴,以后再不需要捡垃圾过日了。只是她又开始了担心,不知道这每月百元的收入,是不是能够持久?  

然而,儿女们的生活,依然很贫穷。于是,她不再要二女儿的钱,只让她每年给她两袋粮食,就靠这些粮食,再喂几只鸡鸭,她再也不需要捡垃圾了。  

整整七十年过去了,赵三奶的温饱,终于不用发愁;赵三奶的饭桌,终于有了鱼肉。赵三奶的人生,从没有过的富裕和满足。  

   

注:农村的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当他们再也做不动时,却没有任何的生活保障。若儿女有钱的,倒还可以孝顺些;若儿女同样贫穷的,就是想孝顺,也力不从心,甚至有那狠心的,还要虐待老人。最惨的是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临到老时,连个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  

我们村,这几年己经陆续有三四个老人被活活饿死了。  

赵三奶每月还可以领一百元救济款,但这一百元的救济款,也不是每个老人都可以领的。倘若不是象赵三奶这样全村闻名的穷,就必须在村干部里有过硬的关系,或者给村干部一些好处,否则,也是不敢奢望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