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改国营,可以化解奶粉积压问题
私营改国营,可以化解奶粉积压问题
中国奶粉业正面临空前危机。如:
有报道称:“近日,来自广东、深圳、南京等多方海关数据显示,各地进口奶粉数量均出现大幅增长,同期增长1~3倍不等。同时,受国际市场奶源供大于求影响,洋奶粉价格一路滑坡,个别甚至比国产奶粉还要便宜”。
此前来自中国乳业协会的调查数据称,截至2009年4月份国内奶粉企业库存已达25万~30万吨。如今洋奶粉“大兵压境”,库存“消化”将难上加难。
海关总署在一份相关预警报告中称:在美国,原料奶价格为1.6元/公斤,预计二季度将回落至1.4元/公斤(人民币),远远低于我国2.9元/公斤的平均价格。
除价格因素外,三聚氰胺事件后,为了避免像大白兔奶糖那样受牵连,食品加工企业大多舍弃了国产奶粉,改用进口奶粉。
高额奶粉库存背后,预示的整个国内乳品产业琏的危机。
“三聚氰胺门”事件发生前,中国乳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十几家名牌乳品企业占70%以上的市场份额;外资品牌竞争力下滑,中高端市场份额减少;液态乳制品市场几乎被国内企业垄断;干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市场逐渐被国产品牌蚕食。
去年9月,三鹿事件发生后,国产乳品一下了就卖不出去了。去年10月,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奶粉品牌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而国外品牌的销量却纷纷激增几乎一倍。
经过几个月的恢复,国内乳品销售有了一定的回升。但由于国人对国内乳品已经彻底失去了信任,加之国外乳品大幅降价,很多人宁愿多花一点钱买进口乳品,也不再愿意为了省几个钱拿自己的孩子的健康冒险,于是国产乳品逐渐大量积压。
这种积压,本是意料之中的事。其原因不是通常的供大于求关系造成的,而是国内一些奶企自作孽的结果。
当初,当这些奶企纷纷在乳品加入三聚氰胺的时候,他们应该想到今天的这种结果。何况这些企业并不是三无企业,而是乳品行业响当当的带头大哥三鹿、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乳业。
当人们连这些企业都不能信任的时候,还能相信谁呢?而事实上,这些企业真的辜负了公众的信任。于是,人们把信任只能转向国外的知名品牌。
现在,当大量乳品积压的时候,一些专家和乳企负责人以保护中国乳品行业的名义要求政府采取措施。
当国家的乳品行业产业琏遭遇危机后,政府不出面是说不过去的。
当丧尽天良的乳品企业走向覆灭时,谁也救不了他们。
当人们不再相信国产乳品企业时,当人们以自己子女的健康为代价明白了中国乳品不可信后,谁也没有办法再让人们去买国产的乳品。
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国乳品企业,只有死路一条!谁也救不了中国现有的乳品企业。
当然,现有的中国乳品企业的死亡,并不代表中国乳品行业的覆灭。因为,现有的丧尽天良的中国乳品企业,并不能代表,也没有权利代表中国乳品行业。
当前,挽救危亡的办法是:乳品行业实行国营!!!
除了以国家的名义重建中国乳品行业的信誉外,不可能再有第二条途径。
当然,如果中国乳品行业的信誉被重造后,再如何改革,那是另一回事。
哈哈哈
除了国营,实在看不出中国乳品业还能有其他的出路。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