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2010-5-14)

火烧 2010-05-14 00:00:00 时代观察 1028
文章分析印度国内反华情绪及中印关系现状,涉及印度官员辞职事件、媒体舆论及中印合作前景,聚焦时政热点与国际关系动态。

网络时政文摘(2010-5-14)  

   

反华政治正确 印度走火入魔  

虎视寰球:卡梅伦对华实用主义  

中美对话摆阵 示好勿当转性  

   

局长千金有人帮 穷人子女谁来怜  

考察团耗10万善款 重庆希望小学捱轰  

   

世博关注度急降70% 网民最爱搜寻「中国馆」  

媒体密集造势 中国工资改革拉开序幕  

   

   

  ....................................... 

   

反华政治正确 印度走火入魔  

   

东方日报  

   

印度环境和林业国务部长斋拉姆.兰密施,因为批评印度某些部门和政客对中国存在某种「妄想症」,对中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小题大做」,遭到印度媒体狂批,兰密施因此被迫辞职。今次事件折射出印度国内敌视中国的真实态度,北京应未雨绸缪。  

   

一直以来,印度政界与媒体以宣扬反华、排华为己任,谁对中国发表不友好的声音,谁便能得到掌声;谁反华反得激进,谁得到的选票就多。在印度的大众媒体中,充斥着类似「中印十年内必有一战」的反华报道,好战的印度将军更是不时挑衅中国,一些极其荒谬的消息和谣言,诸如「解放军已入侵印度」等,也在印度媒体中大行其道。  

   

反华已成为印度政治正确的语言,政客中谁不反华,谁就是印奸;谁不敢与中国叫板,谁就是软骨头。即便最讲究科学与理性的科学界,印度科学家也反华反红了眼。每当中国发射新式衞星或者展示新武器,印度科学家便会站出来贬低一番,进而鼓吹印度武器如何先进。上次中国实现拦截导弹的试验,印度军工界的科学家便站出来,称印度也有这项技术,而且比中国还先进。似乎不对中国踩几脚,就无以衬托印度武力的强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有见识的印度官员也只能选择沉默。而兰密施今次在北京公然批评印度政客的妄想症,这自然触到了印度政界的痛脚,难怪印度媒体对其展开铺天盖地式的围剿。  

   

兰密施的去职,将使主张中印友好、互利合作的人士更加噤若寒蝉,因为弄不好他们将会是被抹黑成「中国说客」的下一个人选。  

美国附庸 遏制中国  

   

印度政界与舆论界的仇华反华恐华心态,主要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中国情结」作祟。在印度政客眼中,中国是印度所追求大国地位的参照底线,也是印度大国地位的竞争者或超越对象,同时还是影响印度崛起的关键外部因素之一。  

   

尤其是印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边界战争中失利,以及中国坚持支持巴基斯坦的立场,更加成为印度上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印度总统曾经直言不讳地宣称,印度永远不会忘记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教训。  

   

印度各界瀰漫着反华情绪,中印合作成为一件困难的事。印度近来频繁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对中资企业进行格外过分的安全审查,中国在国际珠宝行业的努力,也被印度视为一种威胁。正因如此,中印边界谈判也不断受到干扰,很难取得进展。  

   

其实,印度歇斯底里的反华情绪,正好被美国所利用。美国一直想在中印之间挑起事端,让印度充当遏制中国的小卒子。在此过程中,印度方面也愈来愈成为美国的附庸,失去了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独立性。这其实才是印度的最大悲哀。  

   

   

   

虎视寰球:卡梅伦对华实用主义  

   

本文重点  

   

    * 盼中国协助减轻财赤  

    * 中英关係爆发点不少  

   

卡梅伦就任英国首相后,在与中国总理温家宝的通话中称,中国是英国重要的战略伙伴,英方高度重视对华关係;他领导的英国政府将奉行积极的对华政策,愿同中方保持高层交往,深化和扩大各领域合作,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推动英中关係继续向前发展。此话虽不免客套成分,但甫一上台就主动释放积极讯号,可见其对华重视程度,更透露出保守党对华政策的些许思路。  

盼中国协助减轻财赤  

   

卡梅伦重视中国,主要出于稳住中国的考虑。保守党政府的主要挑战来自内政,赤字与撤军问题是卡梅伦从白高敦手接下的两颗「定时炸弹」。英国目前债台高筑,财政赤字约一千五百亿英镑,创二战后新高,并有可能发展成为欧盟内赤字最高的国家。此外,英国在阿富汗、伊拉克撤军问题上久拖不决,令英国百姓不满。与此同时,保守党还面临联合政府内部的分歧,也是卡梅伦必须集中精力应对的头等大事,稍有闪失,都可能成为政治替罪羊,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再度拱手让人。所以,卡梅伦将先内政再外交,希望「东线无战事」,在不佔用过多资源的前提下维持中英关係的稳定。  

   

保守党政府重视中国,更希望借中国经济活力为英「输血」。客观上讲,保守党代表上层贵族、工商业阶层和知识分子的利益,较少受工会团体的牵绊,中英贸易很可能因此受惠而更顺畅。中英关係近十几年来一直不错,没有甚麽特别大的利益冲突。中国赴英旅游、留学人数则每年递增,给英国带来新的收入,卡梅伦没有理由中止这一势头,反倒对中国有更高期待,希望中国能在经济上提供大额定单助其减少赤字,在政治上尊重其国际份额而助其保住荣誉,从而为英经济复甦出把力。  

中英关係爆发点不少  

   

然而,中国绝不能因卡梅伦的善意而麻痹大意。英国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有求于华,因而积极求和,这种实用主义善意,焉知经济复甦后将会如何?中国须防意气用事,将一时的利益误作长远的友谊。保守党向来注重英美传统友谊,很可能在人权、伊朗、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与美国一个鼻孔出气,向中国施压,中国不可不防。而在香港普选问题上,英国也绝不会轻易让步。当年香港回归之际,彭定康留下干政依据,至今依然保持对香港的影响力,这是英国杯葛中国的又一张可用之牌。加上其他常规性国际和双边问题,比如关税税率、反倾销、非法移民、环保节能、人权、西藏、能源等话题,中英关係中可能爆发的点并不少,而卡梅伦可打之牌亦无处不在。  

   

国无恒友,亦无恒敌。既然看到当前英国对华需求大于中国对英需求的客观事实,中国外交更应长袖善舞,根据本国利益适时提出筹码,切莫坐失良机。  

刘大可  

   

   

   

中美对话摆阵 示好勿当转性  

 东方日报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将率贸易代表团访华,成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前奏。当中最重要的看点是,美国为落实总统奥巴马的「国家出口计划」,推动出口增进就业,打算鬆动对华出口管制。上个月骆家辉已透露考虑放鬆管制的讯息,是回应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有关呼吁的示好。儘管一般估计,放鬆的将是「低档次」的高科技出口管制,但有了开头,显示彼此在贸易平衡上,有了新思路的共识。  

   

骆家辉访华带着二十四家企业来,是一个做生意、找採购定单的阵容。不能不佩服华府现实的态度,对话未启,利益先行。这同内地以口水战来作对话铺垫,确实大异其趣。中美对话之前,内地清谈言论一方面在评估话题,自晒本钱,另一方面在道德层面居高临下,批评美国借债经济的模式。事实上,彼此价值观不同,既成现实所限,内地的口水造势无论如何添不了谈判筹码。  

   

最典型的,莫过于美国官员和专家认为,美国的借债经济,是中国造成的。这种被中国人认为「强盗逻辑」的论调,其「合理性」就是,从利益为依归的资本主义利己价值观看来,既有肯借的傻瓜,怎能怪美国透支未来钱的模式?从行为的后果来看,被绑在美元资产上进退两难的是中国,游刃主动的是美国,从战略制约的角度,美国怎能不自认是胜方,又怎会理会不关痛痒的道德批判?  

   

有说中美对话形势,中国处于攻势,美方处于守势,但事实未必尽然。骆家辉带着放鬆出口管制的讯息访华,似乎显示美方主动示好的实据。更不用说,美国持续要求中国买美债,源源输送资金。但中国未少领教债仔对债主的无礼,美国的霸道习性,使得其即使有求于人,也像是理所当然。叫美国在国际对话中纡尊降贵难以指望,放低声调已经够给面子了。  

   

只有从彼此根本的区别,看待对话的形势,才能保持清醒。有求于人的美国,在今轮对话中,并未放弃就人民币汇率施压出招,估计仍是对话的主题。即使就着高科技出口中国,有较低级程度的开放,但还未看到要价何许?美国科技输出,谋求最终控制是众所周知,对这种开放怎麽玩才不吃亏,或者只吃小亏,仍然考中方如何斗智斗技,完全是长线输赢未定的初步突破,未到得意时候。  

   

对当前形势,彼此输赢不确定,确定的只有两条:一高科技出口鬆动,管制的本质未变。虽然白宫明白,植根于冷战时期的出口管制,显然未能与时并进,也颇有藉此驱动出口改观的战略意图。然而,一是法例未改,二是执行有关管制的多重机构仍足以互相制约,因此整体还是原先的轨道,很难排除管制开放的异常艰难和曲折,不必轻信眼前的迹象。  

   

二对中国遏制崛起的战略姿态未变。对中国堪称得益的事,华府总会是非到不得已而不作为,正如中国人自己常说的,亡我之心不死。甚麽利益共同体,甚麽2G取代G7,都不过是口术策略。奥巴马有关美国要做第一,不做第二的表态,已经真实地揭示不容忍中国经贸的追赶紧迫,这个思维有如美国宪法般深植于社会,没有很长的历史洗涤,就不会改动,中国不能抱一丝幻想。  

   

   

   

局长千金有人帮 穷人子女谁来怜  

 太阳报  

   

本文重点  

   

    * 瞒天过海 暗度陈仓  

   

内地官二代在社会竞争中处处佔尽先机,靠的不是他们的聪明才智,而是一个官大权大的好爸爸。据内地媒体报道,海南三亚市社保局招聘一名员工,一个叫温娉婷的考生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成绩,以近满分的九十九分排名第一,超出第二名二十三分。  

   

这位考生的高分引起外界好奇,有网民通过人肉搜索发现,她的父亲就是招聘单位三亚社保局局长,考试亦是由三亚社保局组织。更离奇的是,三亚人事局早前公布的合格考生审查名单中,根本没有温娉婷的名字。一个连名都没报、审核都没参加的人,怎能参加这次考试?而且今次招聘明确规定,报名者必须提供学历专业证书,但温娉婷到今年七月才大学毕业,何来毕业证书?这一连串疑问,发人深省。  

   

温娉婷从报名到考试,都充满了作弊,一个大学尚未毕业的年轻女生,如何有这等能量?又怎麽敢置法规于不顾,凌驾于众人之上?显然,温娉婷并不是一个人在作战,在其背后有个局长爸爸在运筹帷幄,所以温娉婷能为人所不能,为人所不敢。  

   

官二代受尽照顾,穷二代无人搭理,这已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较早前,有媒体揭发,福建南平市委书记雷春美的儿子雷连鸣,年仅二十六岁就出任福州团市委副书记。  

瞒天过海 暗度陈仓  

   

一个学生刚刚步出大学校门,便官居副处,雷连鸣所处的人生起跑线,无疑比他的同龄人要快出一截,当他的同学们还在人海之中苦苦觅职时,他已坐在主席台上发号施令、耀武扬威了。他到底何德何能,又有何资历能够先人一步?还不是他有一个市委书记的好妈妈。  

   

近日在浙江台州相约自杀的三名少年,命运更是让人唏嘘。这三名不到二十岁的少年都是民工的后代,从小就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受尽社会的白眼,小小年纪就尝尽世态炎凉和社会不公,对生命失去憧憬,对前途失去信心,三人最后相约服毒自杀。如果这三名少年有一个当局长的好爸爸、当市委书记的好妈妈,他们还会在小小年纪就厌世轻生吗?  

   

官二代以瞒天过海、暗度陈仓的方式轻而易举成为公务员,等待他们的是锦绣前程和灿烂的人生,而穷二代即使才高八斗,面对的也是看不见的天花板,活下去是一个无望的人生。官二代愈活愈精彩,穷二代愈活愈无奈,这样的社会又怎能和谐?在一个贫者愈贫、贵者愈贵的社会,还有正义与公平可言吗?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局长千金有人帮,穷人子女谁来怜?这既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也是对一个时代的质问,可惜,执政者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考察团耗10万善款 重庆希望小学捱轰  

   

明报  

   

重庆一间有2000名学生的希望小学使用10万元(人民币?下同)资助款,供教师组团到港澳「考察」,学校各班只安排1名语文或数学教师上课,知情人向区教委举报揭发此事。资料显示,前总理李鹏也曾向该校捐钱并题写校名。  

   

有民众在重庆政府网站上投诉,指涪陵区荔枝希望小学在3月25至4月4日期间,分批安排教师去旅游,每班只有1名语文或数学教师上课,学生全天只能上语文或者数学堂,觉得枯燥乏味,学习兴趣全无。投诉人质疑,教师可以在寒暑假期外游,「谁给了他们上课期间外出旅游的权利?是从什麽经费中拿钱出来让他们去旅游的?」并怀疑学校是剋扣学生膳食费用来旅游。  

   

学期中外游 被指荒废教学  

   

涪陵区教委日前公布调查结果,指荔枝希望小学是接受了当地一家房地产公司捐助10万元,用于「教师素质提升」。学校将全部逾80名教师分为3批,前往海南、香港、澳门等地「学习考察」,每人费用1370元,总计 12.7万元,由房地产公司直接与旅行社结算,剩馀部分由教师自行分摊,每人约出款320元。  

   

教委还称,虽然活动方桉当时经荔枝街道教管中心批准,但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已经对学校和教管中心的主要领导「诫勉谈话」,并向全区通报批评。  

   

荔枝小学是三峡移民小学。1996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向希望工程捐款3000元人民币,号召公务员为三峡库区捐建希望小学,当时共筹得170万元,建成3间学校,荔枝小学就是其中一间,并曾获「全国模范希望小学」称号,李鹏为其题写校名。1997年10月30日,李鹏及时任副总理的邹家华到该校视察,题辞称「把希望小学办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校面积原有6亩,经13年扩张,现有30亩,学生数量亦从280人增至逾2000人。  

   

   

   

世博关注度急降70% 网民最爱搜寻「中国馆」  

   

明报  

   

内地一间互联网流量统计公司CNZZ昨日公布,网民对世博会的关注程度在4月30日开幕当晚和5月1日开园时达到顶峰,但好景不长,在5月2日后,网民的关注度就开始下降。至5月9日,网民对世博会的关注度相比5月1日下降超过70%。  

   

网民最爱搜寻「中国馆」  

   

场馆方面,最多人搜寻的是「中国馆」,与现实中的火爆亦相?合,搜寻量其次是美国馆,英国馆则居于第3位。此外,对世博会「门票」和「住宿」的搜寻量在5月1日过后下降明显,但对「攻略」的搜寻仍然增长,证明网友对于游玩信息仍然有需求。  

   

CNZZ认为,由于世博会期长达184天,游客的游玩时间相对比较分散,关注度也无法持续集中,除非有重大新闻发生,否则网民对世博会的关注程度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停留在较低水平。  

   

   

   

媒体密集造势 中国工资改革拉开序幕  

   

明报    2010-05-13 14:41:57  

   

    近日官方媒体正在预热收入分配话题。首先是新华社属下报章发表长篇报道,指内地收入差距有所增大已超过基尼系数的警戒「红线」。紧接着中央媒体又跟进发表评论,各地报章及网民纷纷呼应。观察者认为,这或许意味政府酝酿已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桉,可能会在近期出台。  

   

    内地贫富不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话题由来已久。收入分配方桉从2004年已开始进入调研阶段,至今历时6年,但一直「只闻楼梯声,未见人下来」。消息人士表示,收入问题关系到各方利益,牵涉面广,不同收入群体的利益博弈是收入分配改革难以推进的主因,而很大一部分的阻力来自垄断企业和一些收入比较高的行业。  

   

    有专家指出,目前中国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人士透露,居民劳动报酬佔GDP中的比重,已连续22年下降。总工会的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收入差距的加大、劳动者收入比重的下降,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困扰。从年初开始,招工难便影响了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众多企业的开工;收入低下,也使广大普通民众囊中羞涩,内需久启不动。最令政府担忧的是,因分配不公而导致的群体事件不断增加。去年7月24日,吉林通化市钢铁公司失业工人愤怒地将总经理群殴致死;近两年来多个城市的士司机集体罢工,也给积怨深重的低收入群体带来示范效应,加重了社会稳定的压力。  

   

    高层已意识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刻不容缓。五一节胡锦涛在讲话中指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桉的出台也因此提速。  

   

    有专家预测,政府将出台的《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有望制定垄断行业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差距管理办法,并使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额管理与实现的利润基本脱。同时降低劳动者的税收,并开徵奢侈品消费税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