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2010-6-5)
网络时政文摘(2010-6-5)
管治失控酿危机 社会动乱在眼前
加薪升值夹击 出口难走出困局
指点江山:必须根治统计作假
教材封杀鲁智深 不如改读汪精衞
专家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公务员工资先涨
沉默的羔羊不再沉默
深圳人大分组会 九成官员「失踪」
人才泡沫比房产泡沫更可怕
...........................................
管治失控酿危机 社会动乱在眼前
东方日报
最近一段时间,内地乱象频生,校园屠杀桉、法院枪击桉、工人罢工等接二连三发生,当局管治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局面有失控的迹象,一场社会动乱似乎在所难免。
当局管治失控,最明显体现在舆论控制上,这原本是当局最擅长的工作,尤其是在「六四」敏感期,当局更是严阵以待。然而,今年的情况特别奇怪,深圳衞视居然播出「六四要平反」的画面,而且还採访要求平反「六四」的人士。此外,《南方都市报》日前的一幅漫画,亦利用曲笔再现当年一人阻挡坦克的一幕。官方媒体接二连三冲击政策底线,并屡屡得逞,说明当局对媒体的控制已开始动摇。
事实上,内地最近陆续出现不少与当局公开唱反调的言论,早前官方喉舌中央电视台力捧的一位中学历史老师,便公开宣称毛泽东是杀人魔王、人渣,中华民族是猪一样的民族,还称共和国是由人骨头堆起来,五星红旗特别难看,西藏是一个半独立国家。
这些言论不仅完全颠覆了当局主导的正统历史观,更是公然挑战宪法。但是发表诸如此类言论的人,居然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中央电视台的大讲堂,向全国人民公开演讲,难道中央电视台也要改弦易辙、欺师灭祖?
更匪夷所思的是,红色摇篮井冈山市派人到香港推销红色旅游,竟独沽一味在反共报刊《苹果日报》上大做广告,与壹传媒勾勾搭搭,暗送秋波。不仅如此,日前广东惠州中级人民法院也把公告登在《苹果日报》上。原本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双方,居然同舟共济,实在令人费解。
是非不分 认敌为友
众所周知, 壹传媒一边诲淫诲盗,一边反中乱港,胡作非为,早已人神共愤,旗下的《苹果日报》更是经常鼓吹「天灭中共」和「结束一党专政」,而且指名道姓地辱骂国家领导人「Short Short哋」,摆明与共产党势不两立。然而,如今的《苹果日报》似乎成为北京在香港的党报,得到了万千宠爱。井冈山不举红旗举淫旗,让人生出万千联想,这究竟是精神分裂,还是当局真的要改旗易帜?
与舆论失控相呼应的是,社会治安亦是噩耗频传。过去闻所未闻的校园屠杀桉与法院枪击桉接连上演,集体服毒自杀与自焚者更是无日无之。弱势群体以死相控,报复社会,人心惶惶;富人与官僚们则想方设法移民国外,远走避祸;知识分子集体堕落,精神苦闷。如今的神州大地,各个阶层都对现状表示极度不满,表面上的和谐社会,实际上正不断累积火种,随时爆发社会大动乱。
中国出现管治危机,主要是执政思路出了问题,官员们是非不分,黑白不明,认敌为友,以民为敌,尤其是利益分配偏向既得利益阶层,甚至向要灭亡自己的黑手大献殷勤,神州岂能不乱?
加薪升值夹击 出口难走出困局
东方日报
中国领导人近期表达了对「二次探底」的担忧,「二次探底」是否成真,尚未有先兆,倒是出口的「二次重击」先来到了。还不过是海啸前的时期,内地出口产业内伤养成,次按危机不过是使出口产业最后倒地的诱因。业界直指导致出口产业内伤,源于两大因素:一是人民币升值渐次累积到相当幅度;二是劳动保护法实施,揭开企业员工薪酬成本增加序幕。后果不问已知,珠三角出口企业泰半倒闭。
出口产业去年底今年初复甦急骤,但是利兴而弊亦随之生。一方面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欧元转趋弱势,拖累人民币兑欧元至今升值一成五;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用工环境转变,大型出口企业酝酿以涨薪为诉求的工潮,以及有企业为安抚员工情绪、安定员工队伍,主动加薪。据已公布的加薪,幅度一般在一成至两成之间,计及其他福利改善,企业成本大幅改写,赚钱的大企业不在话下,中小企业百上加斤难免。
情势显示,两年前的一次重击,如今可能「複製」。当然,两次重击比较,相同的是,汇价升值及劳工成本,两大基本因素相加;不同的是,上次主要对应美国市场,今次主要对应的是欧洲市场。应当注意的是,对应美国市场时,美国还是中国最大市场,对应欧洲市场时,欧洲是中国最大市场,而且今轮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幅度,大于上次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同时,劳工加薪幅度亦较大。
出口的「二次重击」,势头已现,将继续强化,最好不要低估其杀伤力。在内地企业以往的应对策略,是将企业内迁,以便延续廉价劳工的经营优势,国家也提供了开发中西部的产业布局配合。但观乎潮流,这毕竟是权宜之策,因为不但涨薪诉求势必渐次蔓延全国,而且更廉价的新兴劳工市场,难免成为挑战中国的对手。况且人民币汇价这边厢角力,中国力抗升值并不看好,汇价压力难消。
出口「二次重击」的威胁,是企业经营策略及国家发展模式的警钟。从企业经营策略而言,廉价劳工与粗放经营兼得,已是时不再来,经营「升呢」迫在眉睫,躲来躲去、迁来迁去不能治企业发展之本;从国家发展模式而言,依靠出口支撑经济已到路尽之期,还寄望出口贡献恢复到海啸前,只能证明当局发展模式转型决心不足,以致流于空谈。一再眷恋旧有模式,不去力谋扭转,发展之路只会愈走愈窄。
出口「二次重击」后患,亦不可掉以轻心。上次出口产业被击倒,当出口回暖之际,企业却面临员工残缺、人才流失的复产困境。事实上,出口难以复原的情势也为今轮涨薪、涨成本埋下潜在的推动力,不难预期,每次打击之后,发展都多一重困难,已是铁定规律。
此外,许多倒闭企业,其东主不思重返畏途,死了搞实业的心,将资本调去炒股炒楼。不务正业的社会后遗,正是现今还在收拾治理的泡沫风险。倘若「二次重击」再叠加不务正业效应,则无疑麻烦升级。究其实,壮大服务业,不仅可减低对出口的依赖,也拓阔投资门路,不失两全其美,可惜当局流于空谈,或者有心无谋,以致成效欠奉,走不出危机阴影。
指点江山:必须根治统计作假
最近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和司法部联合开展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据说这一部署目的是要严肃查处统计范畴的违法违纪行为,处分一批顶风作假的责任人,坚决遏制统计上作假的现象。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长期以来,内地统计方面假大空成风,「官升数字,数字升官」成为顽症。尤其是地方政府视GDP数据为硬指标,吹水搀假,互相攀比,任意拔高,所谓统计数据实际沦为替政绩化妆的「胭脂」,以致各省、市、自治区的GDP增长率长期与国家统计局数据对不上号,常为人诟病,公信力彻底破产。除了造成政府决策层误判,影响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之外,也严重损害中国的国际声誉。
应当指出,统计造假由来已久。半个世纪之前的大跃进期间,谁如实上报钢、煤、粮、棉真实产量,谁就被扣上「右倾保守」帽子当作「白旗」拔掉;而谁敢吹牛皮、放「衞星」,胡诌「粮食亩产十三万斤」、「日产钢铁万吨」,谁就被当作「红旗」大树特树得到提拔升官。多年下来,「报实数吃亏,作假帐得益」成了官场「潜规则」。根源在于「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官吏毋须向选民负责,只须向上级交代,而「上级说你行,不行也行;上级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所以,要杜绝统计作假,归根结柢是体制问题。没有民主化就没有科学化!这不是搞次甚麽「大检查」就可以纠正的。何况让国家统计局自己查自己,简直开玩笑!
刘梦熊
教材封杀鲁智深 不如改读汪精衞
太阳报
本文重点
* 培养顺民 贻害社会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一位侯姓教授近日提出,目前内地中学课本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武松醉打蒋门神》三篇文章血腥内容较多,不宜编入教材,供辨别能力不完整的中学生学习。这位教授如此「高论」,出发点无非是要将学生培养成顺民,避免他们成为给和谐社会添烦添乱的「刁民」。
侯教授为当局粉饰太平煞费苦心,但他的「高论」不过是一无是处、不值一哂的歪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讲述的是鲁智深得知当地恶霸作乱、欺压良民,愤而出手的故事,人物描写栩栩如生,读来让人侠义之心油然而生。
这几则取自《水浒传》的故事,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选入教材,几十年来为数以千万计的中学生所诵读,整整影响几代人,莫非有学生因此而种下暴力的种子?事实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善与恶两种势力的较量,是正气凛然和好打抱不平精神的生动体现,学生学习这些课文,可以对人世间的是非黑白、善恶美丑有更深刻的认识。
如果按照侯教授的逻辑,中国古代四大名着都应该一禁了之,《水浒传》里打打杀杀、颂扬黑社会,引诱学生造反有理;《红楼梦》里的莺歌燕舞、卿卿我我,会诱使学生早恋;《三国演义》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让学生们学会厚黑心术;《西游记》里神仙鬼怪、封建迷信,使学生们堕入宿命论误区。如此而言,青年学生还有甚麽可看之书、可读之作?
培养顺民 贻害社会
目前内地社会暴力悲剧不断,并非《水浒传》的诱导,而是社会失序、贫富分化、吏治腐败和司法不公的结果。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拆迁者以血肉之躯阻挡政府推土机的悲剧一再重演,当钉子户、上访者屡屡被当作精神病收押时,怎麽不会激起官逼民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即便教材删尽所谓「渲染暴力」的课文,又怎麽能减少社会暴力的发生?
中国教育所以误人子弟,就是因为有类似的教授、老师为了个人私利与名声,将自己的高论强加于学生,荼毒天下。不久前一位曾在央视「百家讲堂」大出风头的历史老师,居然宣称西藏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有自己的国旗,还说达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因为「抵抗中共的武装侵略」等等谬论。这位人类灵魂工程师竟敢在学生面前极力鼓吹西藏独立,到底是诲人不倦,还是毁人不倦?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课本容不下鲁智深、林冲、武松,却可以吹捧西藏独立,这不是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没有了鲁智深、林冲和武松,难道要学生们去诵读秦桧、贾似道,欣赏秦淮八艳,倣效汪精衞?莘莘学子从小不懂民族骨气,也没有侠义正气,长大后不是鸡鸣狗盗,就是汉奸走狗,如何精忠报国?这到底是和谐社会,还是亡国气象呢?
专家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公务员工资先涨
酝酿已久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桉可望今年内出台。
连日来,有关收入分配的报道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在制定中的《工资条例》给人们带来了收入不断增长的预期,被一些人认为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标志性内容,此前有报道称,该条例有望年内出台。
据报道,《工资条例》有望实现同工同酬,改善国企高管拿高薪的现状,实现财富公平分配,并有望能解决部分企业员工福利不计入工资收入导致的低纳税问 题,实现多得者多纳税。
“中国的GDP增速现在还在8%以上,人均GDP已经达到了4000美元,要实现全面小康,我们有责任、有能力让老百姓收入增长得更快一些。”
6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一篇关于收入分配改革问题的专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在访谈中明确表示,中国已基本具备 条件,实现“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所以应该在“十二五”规划或者政府的工作计划里面,酌情考虑或者采取类似的做法。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姚裕群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均对苏海南的观点表示 支持。
“日本仅仅是两次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达到两个8年,即16年比较高速的增长,已经是世界罕见了。”姚裕群说,就以GDP总量为标志的经济增长速 度而言,中国实际“大大超过日本”,奠定了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基础。
“但是要讲清楚,在具体落实的时候,不是人人收入都翻一番,只能力争大多数人收入有大幅度增加。”关于收入倍增计划,苏海南在前述访谈中强调,国民收 入五年翻番只能是总体目标,并不代表全民收入“普涨”。
“政府不能命令企业涨工资。”杨志勇认为,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在于率先增加公务员工资,并带动企业等社会阶层向政府部门看齐。
(据《东方早报》)
沉默的羔羊不再沉默
邱立本
中国新一代工人不再是沉默的羔羊。这是中国最炎热的夏天,也是工运和国运交织的季节。
工会还不如黑社会。这是河南平顶山罢工女工的怒斥。她说黑社会拿了你的钱还会和你办事,但现在政府控制的工会,要你交会费,但却来压制她们。广东佛山南海本田的罢工工人,也有一样的看法。他们面对那些自称工会代表的人说:「交会费给你们,你们应该保护我们,但现在你们反过来打我们。」
这就是当前中国工会的怪现象,工会失去了工人的信任,被视为当局的摆设,或是资方和政府的鹰犬,专门来压制工人的权益。
因而争取成立独立工会,成为这一波中国工运的特色,但也碰触到执政党最敏感的神经。因为中国共产党就是靠工运起家,但如今却面对工人越来越多的抗争,也面对历史与现实对照的反讽。
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合法性,就是来自它为工农阶层等弱势群体说话,力争权益。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成为中共崛起的重要动力,也使中共赢得了道德的高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过去二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背叛了工人阶级,越来越向资本倾斜,也让工人长期忍受国际分工生产链条上的残酷性。他们创造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巨大的价值,但却与他们的所得完全不相称。富士康所生产的苹果iPhone,在美国市场上售价五百九十九美元,但富士康只拿到十一块二毛,而工人能分到的就更微不足道了。
也就是说,中国工人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是他们所不能消费的。这也当然不利于中国启动内需,也难以建立一个让社会更稳定的中产阶级。
佛山南海本田工人的月薪只约一千元,而他们生产的汽车,比较便宜的车型在中国市场上售价也在十五万元以上。在美国和日本的本田工人,都可以有能力买一辆他们所生产的本田汽车,但中国的本田工人,却不敢有这种梦想。
这显示中国的产业工人缺乏「集体议价权」,在崇拜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氛围中,工人成为沉默的羔羊,被任意宰割。中国新一代的工人终于不再沉默,他们不甘永远是被「忽悠」的一群。当中国的GDP已经翻了好几番,但中国很多工人的待遇还是原地踏步,十年前是一千块左右,今天还是这样的水平。「九十后」的农民工发现,他们和父辈祖辈二十多年前赚的钱都差不多。这也使得第三代的民工越来越感到无望,而必须用罢工的手段来争取合理的待遇。
这也肯定改变中国发展的轨迹,尤其中国民间都饱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薰陶,都有一种为自己争取权益的阶级意识,而工农阶级是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要寻找一个能够真正为他们维护权益的平台。一个独立的工会,就成为他们不懈的追求。
这也必然刺激当局改变工会的角色,要能真正代表工人的利益,否则就要面对更广泛和更深层的挑战,也必然会损害维稳的施政目标。这是中国最炎热的夏天,也是中国工运和国运交织的季节。■
深圳人大分组会 九成官员「失踪」
【明报专讯】深圳五届一次人大会议今天闭幕,但在过去几天会期内,多场人大分组讨论会上,绝大部分原定列席会议的政府官员都「集体失踪」。一向敢言的深圳人大代表杨剑昌说﹕「官员都不来,怎麽听取民意?无故缺席两次的应被免职。」
有「维权斗士」 之称的杨剑昌对本报表示,在「两会」期间本已定出有不少政府部门负责人将列席会议听取代表的意见,但今年有多达80%至90%的官员无故缺席。
人代﹕官员无故缺席应免职
前日,他在有市人大主任刘玉浦出席的分组会议上,用了近半时间批评官员,「我说按规定,本来应有共青团、市委、政府、总工会等部门的10多名负责人出席的,可是上午只有一个来,来的那个下午又走了。都说官员要向人大负责,接受监督,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但你来都不来,还开什麽会?怎麽听取民意?」
杨剑昌说,昨天上午出席会议时,仍然是「一个列席官员都没来」。而其他小组会议也有类似情,人大代表普遍感觉不满。根据《人大代表法》规定,两次不请假、不报告就缺席会议,代表资格就被取消,「我建议进行官员列席绩效评估,不参加者通报批评,两次无故缺席者是不是该被免职?」他称当时还向刘玉浦开玩笑说﹕「你看若你是市委书记兼人大主任的话,他们来不来?」刘则尴尬说,「你这把罪过都加到我头上了。」
研淘汰制「劝退」不合格代表
刘玉浦未回应官员缺席情,但对部分讨论会出席的人大代表不足50%、临时请假的情大为光火。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刘称当选代表不参加活动会议,便无法反映老百姓诉求,表示深圳今后将建立人大代表淘汰制度,「劝退」不合格代表。报道称,前日没有出席分组会议的包括腾讯主席马化腾及比亚迪主席王传福。
人才泡沫比房产泡沫更可怕
2010-06-03《经济视点报》
大学文化程度居世界第二,已经达到了7千万,十年后将达到2亿,人才素质的提高,对于国家来说,是个好事,但对于个人来说,却是一场梦魇。当前的人才泡沫可能比房产和资产泡沫更值得关注。
教育部公布了《二○○三年至二○○九年教育系统人才工作综述》,该文件透露我国每万人中高校学生在校生数由2000年的72.3人增加到2009年的212.8人,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而且,管理层还表述了自己的愿景说,到2020年,中国教育将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将达到40%,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达到近2亿人。
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今年高考的全国报名人数为946万余人,比2009年1020万的考生数减少74万人。稍加思考就会得出,官方的成绩是巨大的,但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上大学无用,因为上大学花费甚巨,毕业找工作却很艰难。1999年经济正值经济萧条,上大学刚性需求碰上消费低迷,正好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教育产业化的浪潮催生了高校泡沫,但日后成为成千上万个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重要源头,形成了一个“人才泡沫”;另一个被人称为“泡沫”的房地产,当时也处于刚性内需与推动经济的交叉期。
随着城市化浪潮的波浪式推进,高房价成为高学历人才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我们多次呼吁将大学生纳入公租房的范围之内,但人才泡沫越吹越大,靠政府一己之力并不能普遍地解决这些难题。
另一个难题是,人才膨胀的速度比岗位产业的速度快,这就造成了大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危局。与之相关的是,竞争性产业产能过剩,难以吸纳过多的高级人才,而大量的垄断行业却形成权力的自留地,高墙之内其乐融融。因此,为了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打破垄断利益集团的垄断势在必行;而大力清除压在服务业行业头上的五指山,更是当务之急。很多衙门官员是能上不能下,岗位固化很严重,活水源头快要变成死水源头了。政府自身迅速增肥,挤压了更多人的就业空间。
以前农村人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亲戚邻居都觉得自豪,都能沾光,现在是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亲戚邻居都躲得远远的。大学文凭泡沫使得大学生价值缩水,拉动了内需,掏空了储蓄,肥了学校,苦了学生。但如果从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角度来看,当然人才素质越高,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越好。
不过,现在的速成班式和流水式的产业化模式,并不能真正的培养大师级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着名的“钱学森之问”。求解无数,但归根结底还是功利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产生过硬的本领。现在的模式是两难模式,如果完全私化就像古代的私塾模式也能产生很多大家,如果是真正的公有化可能也会产生不少人才。现在我们的模式四不像,产生人才泡沫是必然的。
事实上,无论是房产泡沫还是人才泡沫,都基于当前人多资源少的现实。但这种人多资源少现实并不是死的,因为随着技术进步,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以前我们说耕地少,现在还在强调耕地少,但我们的人口却增长了一倍,依然粮食充沛。因此,我们应当将着力点放在技术进步和资源整合上,不能死守18亿亩地所谓的红线。
如果论及房地产泡沫和人才泡沫的关系,最明显的勾连是大量人才的产生需要更多地办公楼、工厂和住宅,中国形成了一个城市化的新高潮。以前农村人口城市化,基本上是以升学、转业和提干的方式进行的,但现在的情景已经大为改变了:农民工转为技术工人、商人;大量大学生转化的商人和白领是主要途径。这就产生人口集中的难以避免的痼疾,各种泡沫产生。
解决之道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加快打破垄断,释放新的空间;尽快去掉服务业各种名声很好但实际很坏各种枷锁。第二,就教育模式而言,改变培养模式,以市场化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去掉假大空浪费时间的学科学习。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