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网络时政文摘(68) 2009-07-15

火烧 2009-07-15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力拓谍案暴露中国钢铁行业情报泄露严重,跨国公司渗透深入,引发对经济安全的担忧。文章指出需严查内奸,防止经济成果外流,强调国家安全与产业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时政文摘(68) 2009-07-15

力拓谍案响警钟 经济安全岂儿戏
莫助土耳其威风 请为子孙争口气
放任泡沫自讨苦吃 勿重蹈美覆辙
中国股市:危险的“避暑胜地”
地方政府债务率远超风险警戒线 或陷破产困境

东方日报:力拓谍案响警钟 经济安全岂儿戏

世界矿业巨头力拓在华间谍案持续发酵,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犯罪事实被揭露,此案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的经济安全是何等的不堪一击。

据内地媒体披露,被上海国安局带走的力拓上海办事处办公电脑内存有中国钢铁行业的核心秘密。这些资料涉及详细的企业採购计划、原料库存、生产安排等敏感数据,甚至连有的大型钢企每月的钢铁产量、销售情况也非常明晰。这些资料显示,力拓对中国钢厂的了解,甚至胜过一些国内钢厂的老总。

涉案的力拓上海办事处经理胡士泰几乎每个月都与下属一起到中国各地钢厂考察,其中不仅包括宝钢、首钢、莱钢等钢企巨头,也包括新钢、萍钢等中小钢铁企业。而且,只要胡士泰到访,各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一定会出面隆重接待,奉为上宾。

力拓间谍案让人看到跨国垄断公司对中国钢铁行业渗透之深、掌握之紧,而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令人痛心,从二○○三年至今,铁矿石价格已经上涨了四点六倍。

在这六年中,中国钢企仅因价格上涨就多支出约七千多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钢铁企业利润总和的一倍多。世界三大矿业巨头每次都似乎把准了中国的脉搏,对中方底牌瞭如指掌,无论中方怎麽努力,都如同孙悟空始终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各大产业谍影重重

一个钢铁行业如此,金融、电讯、有色金属等行业又怎样呢?到底还有多少类似胡士泰这样的假洋鬼子潜伏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呢?又到底给中国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呢?战争年代,决定国家存亡的是军事力量;和平年代,关係国家安危的主要是经济力量,如果中国的经济产业都像钢铁行业,早被他人完全渗透,那中国还有甚麽经济安全可言呢?

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行贿桉例,已然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诸如朗讯公司桉、西门子公司桉、雅芳事件,在这些桉件中,均谍影重重,毫无例外。而外国同行和新闻机构对中国重大经济政策出台时机掌握之准,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了解之精,无一不令人毛骨悚然。

再以国人抱怨最多最大的购买美国国债为例,中国政府愈买愈多,愈买愈上瘾,令人奇怪,这中间到底有没有类似胡士泰这样的黑手呢?或许国安部门查一查便可知晓。

力拓间谍桉触及了中国经济安全的软肋,相信只是冰山一角。中国要想确保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果不落入他人的腰包,必须下决心严查内奸。其实窃取他国重要经济情报在世界各国相当普遍,美国和澳洲当局更是对此类窃密行为零容忍。

另外,中国也不必对这些手持外国护照的内奸网开一面,从轻发落。事实上,现在中国的大奸巨蠹大多已拿到外国护身符,在外国安好了家,再回来祸国殃民,替洋人侵吞中国财富,现在应当让他们也尝尝家破人亡的滋味。


太阳报:莫助土耳其威风 请为子孙争口气

今次乌鲁木齐暴乱,土耳其疯狂挑衅,耸人听闻地指摘中国的平暴是「种族灭绝」,并要求将事件提交到联合国讨论,同时放纵疆独支持者不断冲击中国驻土耳其使馆。但是,中方至今忍气吞声,软弱应对,毫无反制措施,令国人愤怒。

据报道,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日前与土耳其外长通电话,「坦率而又深入地交换」了对今次暴乱的意见,土耳其外长达乌特奥卢则表示,土方「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中国内政,不允许任何人在土耳其领土上从事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活动」。

显然,北京对土方的交涉,不仅软弱而且无力。作为中国国家利益的代言人,在土耳其当局无视事实、颠倒是非、频频挑衅的情况下,杨洁篪不仅要与对方「坦率而深入」地交换意见,更要「严厉而明确」地警告土方,切勿在中国的核心利益上玩火自焚。如果只是「坦率而深入」地交换意见,双方只不过是各说各话,中方并没有向对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谴责。

实际上,土耳其一直对中国採取两面手法,表面「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中国内政,不允许任何人在土耳其领土上从事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活动」,但暗中一直没有放弃对疆独分裂势力的支持与纵容。
犯我主权 岂能容忍

早在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东突分裂主义者在土耳其的资助下,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了「东突厥斯坦民族代表大会」,来自中亚、美国、澳洲、巴基斯坦、德国、沙特、土耳其和瑞士等国的三十多个分裂组织的头头参加了大会。在此次大会上成立了「东突厥斯坦国际民族联合委员会」,确定了国名(东突厥斯坦国)、国旗(月牙旗)、国歌(夏迪雅)和国徽(星月图桉),此举标志着境外东突分裂主义运动由分散走向联合。

不仅如此,近年来在新疆频频製造血腥事件、被中国公安部认定的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的基地就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该组织的主要成员大多藏匿在土耳其。可以说,如果没有土耳其当局的支持,中国新疆也不至于乱到今天,成百上千名中国人也不至于惨遭杀戮。所以,土耳其外交部长所谓「不干涉中国内政」的鬼话,完全不可信。

中国外交近来的风格,据说是「软的更软,硬的更硬」,但从这几年的事实看,国人只看见外交当局一软再软,一弱再弱,根本就没有硬起来过。西藏骚乱如此、钓鱼岛问题如此、南海争端如此,新疆暴乱也是如此,而那些小鬼小妖则在中国上下其手,频频得利,现在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土耳其都敢遥相攻击,中国似乎成了甚麽国家都可以欺负的鱼腩之国,让人感觉又回到了晚清末世。

「莫让他国长威风,请为子孙争口气」,中国要想崛起,不抖擞精神,没有一点脾气,是根本不可能的。

东方日报:放任泡沫自讨苦吃 勿重蹈美覆辙

内地股市和楼市气势如虹,不断挑战民众的信心上限,大家愈担心形成资产泡沫,市场反而愈升愈有,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背道而驰,又找到一个最现成的铁证。单看交易和数据,令人几乎忘掉全球经济仍然深陷金融海啸造成的苦海,中国经济仍要为能否保住经济增长百分之八这条生命线而拚命挣扎。

大家不妨看看,沪综指上半年急升六成二,成为全球期内表现最好的单一市场,升势且有馀未尽,大有「三千点已到手,四千点还会远吗?」的气概。内地楼市同样热得烫手,六月份上海二手房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二手房屋共成交三万一千馀套,成交量创下十年新高,六月上海房贷增加一百二十七亿元人民币,同样创下历史纪录。内地到处出现新的「地王」,以每方米计均创出天价,非常瞩目,究竟这些房屋有否实际的购买力消化,已没有多少人理会。

股市和楼市进入非理性上升轨,绝非我们所乐见,因为这些用热钱堆砌的价格涨升,既不反映内地经济真实的面貌,也不代表中国已握有对金融海啸冲击的「免死金牌」。在虚火底下,中国其实是面对出口急挫的重击、企业倒闭和盈利暴挫个桉此起彼落,失业数字有增无减,中国在世纪金融巨劫下的伤势,与全球各国并无异样。唯一侥幸的地方是内地没有吸纳太多欧美市场「含剧毒」的金融衍生产品,「中毒」程度较浅。

中国第二季的经济增长数据稍后将会公布,能否「保八」,很快有分晓。无可否认,第二季的资产市场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产生一定的正财富效应,对于消费市道自然有一定好处,再加上内地政策配合,鼓励民众消费,例如以税务优惠鼓励内地居民更换旧车,刺激内地汽车市场上半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堪称金融海啸下的逆市奇葩。

即使内地在资产市场暴涨的形势下,顺利「保八」,当政者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必须明白这样的增长并没有坚实基础,主要原因是海外市场依然疲弱,内地庞大的产能根本没有出路。此外,内需市场远未形成足够规模,可以担当内地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个别一两个季度可「保八」,绝对无法扭转内地经济外强中乾的困局。

美国今次引发的金融海啸,追本溯源,是在「九一一」袭击后,联储局为求挺住经济,狠劲减息,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一厘的当时历史低位,这一招虽然保住经济,却催生了楼市特大泡沫,且因放任金融市场推出对冲风险的衍生产品,孕育了杀伤力更大的金融海啸。美国在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刺激经济,其情可悯,但华府对资产价格疯狂飙升放任不理,最终闯出弥天大祸,几乎毁掉美国的经济根基,中国对此则绝对不可掉以轻心,更不可冒险试闯。

须知美国金融市场高度发展,是全球的领导者和开拓者,拥有大量专才设计繁複难明的金融衍生产品对冲风险,也由于这些金融衍品成行成市,美国才可将其信贷风险分散至全球。中国则没有这些条件,再加上受了金融海啸教训的全球投资者学乖了,不容易再上衍生工具的当,中国不可能像美国般将信贷风险分散。中国若不及时控制资产泡沫膨胀,最终只会自食其果,届时经济所承受的破坏亦会远超美国所经历的恶果。

中国股市:危险的“避暑胜地”
华尔街日报    2009-07-14 11:39:17

近期的中国股市比小沈阳还火。眼睛一闭一睁,3000点就过去了,两市流通市值也重回了10万亿。时隔10个月重启的IPO在今天也取得了“成功”,虽然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还是遭到了爆炒,但至少证明了证监会选择IPO时间窗口的成功,只是新股发行的“成功”或许让旨在抑制“炒新”的新股发行改革陷入尴尬。

统计数据的背离也让中国经济的复苏路径陷入尴尬。目前新增信贷累计增加了7万多亿,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达到了25%,但一季度GDP只增长了 6.1%,PPI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CPI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在行政指令下释放出的大量国内“热钱”去哪里“避暑”了呢?不用太详尽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知道(事实上也无法精确统计),自然更多地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因为在经济衰退期,实体经济并不明朗,释放出的货币并不会均匀地流向所有行业,总是会先留入流动性强和相对收益率高的市场,然后再流向有政府背景的上游行业,最后才轮到嗷嗷待哺的下游行业。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较差,股市自然是“热钱”绝佳的“避暑胜地”。

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再加上小沈阳的说法,走的人多了虽然有了路,但如果人太多了也会让别人无路可走。对于目前的中国股市而言,已经从炒作题材股和概念股的阶段到了炒作金融和地产等大盘蓝筹股的阶段,资金已经渐渐无路可走。大盘股的暴涨预示着行情或许已经接近尾声,2007年的行情大致就是如此。

更何况目前还把管理层也逼上了绝路,央行最近不仅加大了正回购的频率,久违的央票也重出江湖。虽然在经济复苏未明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会大幅度转向,而且即使转向了也不会立竿见影打压股市。但避暑胜地终究只是临时居所,早晚会人走茶凉。对于资金推动型的中国股市来说,资金也早晚会作鸟兽散,尽管没人能精确预言。

或许有人会说,今年上半年,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全世界的股市都是“避暑胜地”,对中国股市不必过于严苛。但中国股市一贯暴涨暴跌的特性,让人不得不心生余悸。2007年,中国股市以96.7%的涨幅荣登世界冠军,2008年却以68.37%的跌幅位列世界第四,尽管前面还有冰岛、俄罗斯和越南,但如此大的反差还是让人瞠目结舌。

今年上半年,由于全球风险偏好的重新上升,新兴市场的股市又是一骑绝尘。秘鲁股市以85.28%的涨幅位列第一,中国A股涨幅名列第二,其中深成指涨幅达78.35%、沪综指涨幅达62.53%。当然,金砖四国的其他三国也是可圈可点,印度股市上涨了52.7%,俄罗斯股市上涨了56.82%,巴西股市上涨了37.06%。而同期发达国家股市则跌多涨少,表现最好的也就是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16.36%。

虽然这种简单的比较并不能说明中国股市现在已经危如累卵,但至少可以说明中国股市由于内在的制度性缺陷,加剧了涨跌的幅度,以至成了上蹿下跳的“猴市”。症结主要在于证券法律和法规看似面面俱到,其实只是“纸老虎”,这导致违法成本太低,大多只是行政处罚和与违法者收益完全不成比例的罚款,无法从根本上遏制炒作成风。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处罚力度的努力。比如杭萧钢构的内幕交易案,除了行政处罚外,当事人还承担了刑事责任,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例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判例。再比如,今年年初,证监会也对股市“黑嘴”北京首放董事长汪建中进行了1.25亿高额行政罚款,并移交给司法机关,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在汪被羁押三个月后,检察机关变更了强制措施,改为了监视居住,这自然引发了公众的无限遐想。最近,网络上还流传着“证监会官员下海基金证券公司”的名单,这种官商不分的利益格局自然给中国股市蒙上了阴影。

这也让我想起了《笑林广记》中的一个名为《避暑》的笑话:“官值暑月,欲觅避凉之地。同僚纷议,或曰某山幽雅,或曰某寺清闲。一老人进曰:山寺虽好,总不如此座公厅,最是凉快。官曰:何以见得?答曰:别处多有日头,独此处有天无日。”

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要记住“涨时重势、跌时重质”这样的老股经,除了要忍受所谓专业机构和人员煞有介事的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假定他们是理性的,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他们的话,因为理性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商业秘密公之于众),还要记住《朱子家训》中的一句话:“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有时候人生智慧比统计数据更可靠,特别是在风云变幻的中国股市。

地方政府债务率远超风险警戒线 或陷破产困境
  经济参考报  

记者在陕西、宁夏、内蒙古、辽宁、江苏等地银行和经济部门采访了解到,不少经济界人士担忧,当前一些地方在争上项目时过度追求规模,有两种风险应引起高度警惕:一是债务率过高。有的财政配套资金与城建资金比例达到了1:10,债务率远超风险警戒线,有的政府融资平台严重资不抵债,实际早已破产;二是有的银行不要担保就向政府融资平台“扔钱”,贷款风险形势严峻。

“小财政、大城建”现象普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财政收入近年保持快速增长,有的年增速达到20%-30%的增速。但是在这一轮发展中,地方政府主要依靠银行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负债规模呈10倍甚至20倍的增长,以小财政翘动大城建的现象在东部和西部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的债务率远远超过了风险控制警戒范围。

内蒙古新安盟是自治区欠发达地区,这个地区2008年的财政收入为15亿元,地方可支配收入为10亿元,2009年计划固定资产投入为126亿。宁夏石嘴山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石嘴山市可支配财政收入为19.98亿元。该市2009年确定了110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66亿元,其中,60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开工52个,基础设施总投入大约为100亿元。

记者从陕西省榆林市政府获悉,该市2008年可支配财力为70亿元,计划从今年起的4年内,投资660亿元推进以公路、铁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35.7亿元。地处苏北的欠发达地区淮安市,2008年市区可支配财政收入有15亿,今明两年市区城建基础设施投入为243亿元。

宁夏大学经管学院的教授说,为了控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破坏经济发展的现象,我国多个省市近年来对地方政府负债率都有严格规定,例如浙江省规定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控制在100%、偿债率(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北京市规定地方负债率(债务余额与当年GDP比例)不超过20%。“然而在本轮经济启动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远远大于财政实力,实际是在透支财力。”

记者走访中发现,近年来地方政府普遍成立各种融资平台,有城建、交通、土地、公益事业等类型,以政府资产作为抵押,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向银行贷款获取建设资金。在新一轮建设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负债现象严重,东部某个发达地区的城建融资平台注册资金仅有不足1个亿,但是每年贷款建设规模都达到几十亿元。“有的银行连担保也不要就把贷款往政府平台里扔,不出问题才奇怪。”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欠发达地区还出现了由地级市用各种资产作为担保,获得贷款指标,然后再把短期贷款置换成中长期贷款,把市区的贷款指标挪到县里的做法。某地级市的一名官员告诉记者,“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行年初就要确定各地的贷款规模。我们市去年底积极储备项目,并通过各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向其总行申报,用来争取更大的贷款规模。市里今年把各部、委、办、局的办公楼进行了资产评估,然后作为贷款担保抵押。今年一季度,市里的贷款规模已经达到去年全年水平。因为县里土地不值钱,贷款很难。就通过市里多贷款,再把贷款指标挪到县里的项目中去,用来加快县的发展。”

“这一任还上利息都难,本金恐怕要留给下一任”

地方政府这几年城市建设的资金主要依靠“土地财政”收入。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预算性收入主要是“吃饭财政”,再除去公共事业经费,一个地级市一年能够拿出来搞建设的有几个亿就很不错。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土地价格飙升,使得地方政府有能力扩大城建规模,靠卖土地成为地方增加财政收入、改善部门福利的捷径。土地出让金收入成了地方“第二财政”,有的已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30%以上。但是自去年以来各地土地收益大幅缩水,经济下行期地方税收也在减少,偿还城建贷款的来源能否保证是很大疑问。

据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干部反映,这个县一年财政总收入才2亿多元,今年县委、政府却安排了8大类40个城市建设项目,概算投资达8.4亿元,其中对小井坑等5片区域进行改造,拆迁改造区面积达460亩,需拆迁企业和住户482户。在部分住户不愿意搬迁时,盐池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姬文泽一方面公开声称:“决策时充分尊重民意,让被拆迁人真正拥有知情权、决策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对弱势群体、下岗职工、老弱病残等实际问题须周全考虑、配套解决,维护好被拆迁人的根本利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盐池县委主要领导却直接在文件上签字,要求对不愿意搬迁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给予停职或者其他处罚,直到同意搬迁为止。

宁夏建工集团电建公司工会主席肖俊国告诉记者,都说发展是硬道理,可是硬发展就没道理,千忙万忙不讲科学发展白忙,千苦万苦盲目发展最苦,政府如果长期走跨越式发展城市化道路,如果没有资金做后盾,隐患无穷啊,最终的苦果都让百姓吃了!

辽宁银监局局长李林说,这一轮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项目贷款规模过大。要么资产不够、要么资金不够,就通过财政来担保。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承担的债务,当地财政的支付能力能不能承担?有的地方财政收入一年三四十亿,每年承担二三十亿债务就差不多,但是承担上百亿的债务就超负荷了。地方基建项目贷款周期往往达到5-10年,到那时银行的人和政府的人都换了一茬,可能现在贷款的人和借款的人都没有考虑到将来这个钱怎样来还。

拖欠工程款尚未还清又出现单位集资现象

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曾经是拖累我国经济发展的“头号杀手”,经过近几年财政实力快速增长,地方债务问题是否都化解了呢?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一些企业和群众反映,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有些借款一拖十几年不归还。

宁夏建工集团电建公司工会主席肖俊国气愤地告诉记者,截至2008年底,宁夏建工集团有10.32亿元工程款被拖欠,其中4.4元亿是各级政府和部门拖欠的。电建公司被34个部门单位拖欠2.6亿工程款。“这让我们今后还怎么敢接政府项目?”

“现在不是号召建设诚信社会吗?可是带头不讲信用的就是某些基层政府。不仅如此,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协调解决后,我们的债务到今年6月底基本没什么大变化,还是2亿多元,可是我们作为被诉的案件达到了57件,职工连工资都发不出去了,各种保险拖欠近千万元,长此以往,企业将无法生存。”宁夏建工集团电建公司经理武正仁说。

宁夏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杨学禄告诉记者,政府拖欠工程款是一个老问题了,公司现在已经不承揽政府工程了,因为长期要不回工程款。他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政府拖欠的清单,银川市政府拖欠工程款1170万元,贺兰县修建德胜工业园拖欠工程款2570万元;同心县道路建设拖欠268万元,石嘴山市交通局拖欠工程款400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还获悉,黑龙江省兰溪县14年前为修建公路向群众集资,迄今为止群众的钱仍未归还,引发社会关注。陕西省榆林市的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近期有的欠发达地区又出现了政府部门向职工集资的事,有的许诺可以得到15%的回报,这表明地方建设规模过大资金紧张,开始到处借款,拆东墙补西墙。

有关专家表示,地方债务曾经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头号杀手”。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前后共计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000亿元。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当从金融安全和国家战略的高度,严格监管标准,把好风险控制。当务之急是银行信贷投放要从数量扩张转变到质量提高上来,贷前检查贷后审查相结合,尤其是精细化管理地方政府项目,控制好风险。

“这一轮大投入中,银行信贷资金发挥了主力作用”

记者从陕西省信息中心获悉,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投资动力都比较足,一季度,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3237.2亿元,同比增长28.1%,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中部地区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均出现负增长,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猛增。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2.5亿元,同比增长46.1%,提高18.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完成1084亿元,同比增长58.8%,提高23.5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分省市来看,西部地区共有5个省市增速超过50%,分别是宁夏(54.2%)、陕西(52.8%)、青海(52.5%)、云南(51%)、和四川(50.5%)。从总量来看,分列前三位的是四川(1587.02亿元)、广西(696.1亿元)和陕西(610.38亿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从项目推进、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条件都比较好。国家政策引导吸引了大型银行纷纷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力度。中国建设银行与陕西省人民政府今年4月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今后三年,该行将向陕西省交通、能源、装备制造、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1200亿元信贷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签订了授信协议,计划今年投入800亿元用于支持宁夏的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1-4月份已经投入100亿元。

“现在是基础设施投入多年难遇的良机,一是信贷政策宽松,二是投入成本低”,欠发达地区的不少干部认为。国家公路、铁路、机场建设开闸,一批全国性大项目纷纷上马。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欠发达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建设施原本就比发达地区落后,目前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价格正处于谷底,银行贷款容易。

此外,我国的信贷资金分布历来就是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在吸引投资方面要迅速跟全国的形势,否则就没有前途,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只有扩大信贷规模才能迅速带动整体,赢得自身的迅速发展壮大。

“这一轮大规模投入保增长,银行贷款发挥了主力的作用”,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说,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大约由4部分组成,其中,中央财政拿出1.18万亿,地方发行债务2000亿元,地方财政拿出了压箱底的钱,其余的就是银行贷款。而外资投入自去年底以来就停止了,所以4万亿中大部分是银行贷款。

“除了中央的4万亿投资计划外,各地上的项目恐怕要达到40万亿,其中基础设施的比重很大,国家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方的配套资金要达到20%,地方财政能拿出配套资金就不错。而地方自己上马的基础设施,多数要靠银行贷款。”陕西省发改委一位干部告诉记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