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33) 2009-06-10
网络时政文摘(33) 2009-06-10
中国转型应走出理论迷思 忌产业断裂空洞化
欧美有关经济发展的研究中,有所谓产品周期的理论。简单言之,该理论指出,当一个新产品由出现、形成市场需求到普及化后,技术成熟、销售增加到市场饱和,从事这个产品生产的企业便要转型,开发另外的新产品。以此推论,一个国家在新产业发展成熟化后,也需升级转型。
升级转型的动因,是来自竞争加剧后利润率下降。像欧美先进国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上普及之后,便逐步地升级至资本和技术密集产业,再到今天转型至知识密集产业。同时,把原有的产业放弃,或外移发包至较为落后的国家。这个升级转型的目的,不是在国际上推动技术转移,而是国家犹如企业般,纯粹出自对利润率最大化的追求。
不过,产品周期或产业升级理论存在问题:一是产业空洞化升级转型,带来产业和企业利润率提升,却并不一定使整个社会经济得益。企业追逐利润率最大化,如『逐草而居』的游牧转移,得益的是它们,失利的却是本土经济;二是在升级转型的压力下,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成功,产业空洞化后未必有新产业冒起填补空缺。原有产业的企业生产外移,同时会把资金转移,本土经济未必有足够资金,去维持和提升人才及其它资源条件。因而升级转型或整个理论有否成功的关键条件,会是原有产业外移或放弃之后,会否带来资金外移和萎缩,妨碍需要更多资金资源投入的产业升级转型。
忌产业断裂空洞化
以英美的例子看,集中发展金融业,实际上与原有产业关系断裂,甚至从本土经济抽离、转移,并不属升级转型。日本的例子更明显,九十年代下半期以来的金融化,使本土资金外移,本土高新科技缺乏投资,被台韩追赶。
假若产品周期的产业升级转型,不能保证本土资金留下投资升级的产业,结果便是产业发展的断裂,产业空洞化。金融业的独大发展,一是把资金从本土产业抽离。二是资金流转过快过大,使市场波动加剧,打击高新产业发展所需的稳定环境。三是金融业附加值和利润过大,既压缩其它产业发展的空间,也使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破坏大众消费的基础。四是金融风险过大,产生出系统性问题。英国在金融海啸后的经济崩溃,正典型地体现金融化,并不是升级转型,它本身便破坏本土经济的升级转型。香港今天的经济问题亦源于此。若非中央政府施加援手,香港衰败可能比英国更严重。
勿迷信产品周期论
中国大陆似乎正考虑升级转型的政策。一是从沿海到内地的产业转移,另一是往海外投资,特别是到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产业。这两个方桉都有迷信产品周期理论之嫌,也都带有产业空洞化的因素。
反观国际情况,欧洲不少国家提供相反的经验。意大利从劳动密集转变为技能密集,以质取胜,用意大利南部的成本结构来看,性能与价格有巨大的竞争能力。丹麦传统产业,在设计、价格方面加强,并没有被东亚、中国所淘汰。西欧食品工业,包括酒类,仍然属农业加工、劳动密集,以质量取胜,如葡萄酒,实际上价格并不比中国生产为高。因此,升级转型未必需放弃或外移原来产业,产业本身也没有夕阳或朝阳之分。关键只是产品的质量,与同类产品的差别性因素,是否足以维持市场销售,以及生产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抑或是利润最优化(包括社会和其它非经济回报的考虑)。
中国不可能像英美,因为没有新旧殖民地或帝国体系以供剥削。此外,中国有就业和收入问题,政治上对社会和谐的要求较高,在科学发展观底下,不可能采取企业化的做法,随意制造结构性失业。或许,中国更应借鉴欧洲,摆脱迷信。(东方日报)
鸟枪换炮
最近传出四川腾中重工有意收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越野车品牌悍马(Hummer),这是继○五年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又一件足以引发许多人的「民族自豪感」之大事。经此一役,《中国不高兴》的忠实粉丝大可展露欢颜,在美国佬面前威上一把。
美国佬毕竟不是开斋堂的主儿,悍马委身下嫁给名不见经传的四川民企,或许另有内情。所以,国人还是别高兴得太早,应该想想办法驯服这匹不易驾驭的悍马,以免得不偿失。
其实,悍马在欧美等地已愈来愈没有市场,原因无他,悍马车体过重,耗油量大得惊人,是业界公认的「油老虎」。单凭这点,悍马就已成为环保公敌,逐步被淘汰也是大势所趋。可见,悍马只不过是一件过时的豪华玩意,腾中重工若高价接手,真是愚不可及。
想当年,联想兴致勃勃地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事后证明成本效益并不十分明显。当年日本SONY公司收购瑞典的ERICSSON流动电话品牌后,催生出一个新的名称Sony Ericsson,两大品牌相得益彰,皆大欢喜。反观LENOVO却未能与IBM「联姻」,合组新品牌LENOVO IBM,确实有些蹊跷。如今,若腾中重工成功收购悍马,会否又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桉例呢?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地方政府急需腾笼换鸟,民营企业希望鸟枪换炮,于是有了一个个所谓「资本运作」收购桉。无疑,悍马收购桉令本来寂寂无闻的腾中重工一夜走红,然而,收购的谜团仍未解开:为何通用手中的赔钱货,到了腾中便会成为赚钱货?腾中要花多少金钱和时间才能带领悍马取得佳绩?(太阳报林思源)
韬光养晦一百年是抱残守缺
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虽然退休了,但仍极其活跃,到处发表演讲,近日他又在美国宣称,中国应「韬光养晦一百年」,他这一「论断」却引发了强烈争议。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垮台再加上中国「XX」事件,中国国际环境空前恶劣,邓小平当时给中央高层面授机宜,提出二十八个字的锦囊妙方:「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应该说,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邓小平提出这二十八个字的方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使中国安然度过了那段波涛汹涌的岁月。
断章取义 肆意篡改
如今吴建民提出中国应「韬光养晦一百年」,这不仅是对邓小平思想的断章取义,而且是肆意篡改。邓小平原来的二十八字方针,是一个整体,既有「韬光养晦、善于守拙」,也有「有所作为」,而且落脚点是要有所作为;在邓小平看来,韬光养晦不过是权宜之计,而有所作为才是战略目标。但吴建民宣扬的「韬光养晦一百年」,只提韬光养晦,不提有所作为,相当于本末倒置,曲解了邓小平的原意。
另一方面,邓小平从来也没有谈过韬光养晦一百年,他只说过「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但吴建民却上纲上线,将韬光养晦坚持一百年,这未免太自以为是了。
实际上,吴建民的「韬光养晦一百年」既不合当前形势,亦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有害。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国力已经在世界前列,国际环境也比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发表这个谈话时,有深刻的变化。邓小平当年提韬光养晦,是为不树敌,积蓄国势,争取时间发展,是一种策略。但以现在国力,中国再提韬光养晦,就会被视为装孙子,而且别人也不会相信。
这些年,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日本、南韩、美国……哪一个不是抓住中国韬光养晦、不想生事、怕事、躲事的心态,得寸进尺,占尽中国的便宜?吴建民式的韬光养晦,实际上是投降主义。就好比一个人有钱,财富也已公开,但给贼人不断侵占时却声称要「韬光养晦」不会反抗,这怎能不引起一众贼人得寸进尺呢?
中国可以不称霸,但在切身利益面前必须「寸步不让,寸土必争」,必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银河号事件,中国船只在美国军舰威逼下开舱检查,当年中国国力不如人也就算了,但如今美国天天要跟中国借钱,却又派间谍船到中国领海挑衅,又明里暗里支持藏独组织,为何还要再忍让呢?
维护权益 保卫江山
如果按照吴建民的理论,中国就应乖乖地给美国交保护费,而且要交上一百年不变!而美国拿这些钱对中国不断进行打压、遏制,动不动轰炸中国驻外使领馆!吴建民如此天真,中央应在一九九九年时派他担任驻南斯拉夫大使,让他看看美国导弹到底认不认识「韬光养晦」四个字。
其实,以中国现有国力,如果说有所作为还有些困难的话,那么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保卫祖宗留下的江山,还应是绰绰有馀的。但吴建民之流的人物占据外交要津,中国怎能硬得起来呢?中国发展一百年,也只是肥大国家,而不可能成为强大国家。(太阳报冯海闻)
太阳报:权力流氓化 官场黑金化
内地官场无奇不有,权力层层承包,最后竟然让黑恶势力耀武扬威。权力流氓化、官场黑金化,正成为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据内地媒体报道,河南南阳市的垃圾处理费近来大幅提高,收费标准比去年提高了八倍,当地许多商户为此拒交垃圾费,但当地政府却想出了不少「高招」对付商户,他们雇用大量的黑恶势力协助收费,不缴费就用垃圾堵门,向商户店里倾倒垃圾,并以打砸、静坐、殴打等方式威胁商户,商户们敢怒不敢言。
这些黑恶势力何以如此理直气壮地堵商户的门?据说是来自南阳市政府授权。当局把垃圾处理费征收任务分摊给区,区又分摊给街道办事处,哪一级完不成,就要掏钱补空缺,收费任务完成情况直接影响收费员的工资待遇。
该市还规定,垃圾处理费「多收全留」,多收的费用将全部返还给区政府使用。于是,征收计划层层加码,仅一个区的征收计划就比市政府核定的金额足足多出了四百多万元。如此层层加码,层层出让权力,最后荒唐到居然找黑恶势力进行收费承包。
这是一宗典型的权力与流氓相结合的桉例,一边是政府的授权,一边是流氓地痞的张狂,两者一结合,便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制度。权力与流氓联手,两者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联手侵犯老百姓利益。权力借助流氓的手段向百姓施压,流氓借助权力将暴力合法化。
黑白结合 官逼民反
如果只是普通的流氓,南阳的老百姓还可以报警,寻求政府的庇护和法律的保护,但他们今次面对的流氓,竟然是政府请来的,打着政府的招牌作恶,南阳老百姓仰望星空,根本是无语问苍天。南阳当局用垃圾堵住了商户的门,实际上是堵住了民心,自绝于人民。
实际上,类似南阳这类权力流氓化、流氓权力化的桉例全国并不鲜见。中国的基层,要么是无政府主义,要么就被黑恶势力占据,黑白两道相结合,变本加厉地残民以逞。在广东珠三角一带,很多村委会聘请的护村队,表面上是村委请来的保安,实际上是那些村委书记和村主任的私人家丁,为这些基层官员鱼肉乡民保驾护航。
权力流氓化的高级阶段便是黑金政治,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黄光裕桉便很典型,到目前为止,涉桉的副部级官员近十名,涉及的部门和区域更是令人咋舌,不仅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还有公安部这样的专政机器。可以这样形容,黄光裕就像旧上海滩的黄金荣。
权力流氓化与官场黑金化的结果,便是官逼民反,最近几年愈来愈多的群体性事件便是最好的证明。如今的情势,当局如同坐在炸药桶上,而基层官员则拿着火把到处煽风点火。
「限时令」够创意
论当今内地最有创意官员,非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莫属。当年他在江苏宿迁任书记时,就将全市公立医院卖掉,开国内先河。他调到昆明后创意更浓,代表作是「限桌令」,规定居民的婚宴不能超过八桌,中共党员只可摆五桌,否则要罚款。
有恶搞之徒把「限桌令」改写成「限床令」,说政府规定居民每月做爱不得超过八次。消息在网上传播,有网民信以为真,痛斥仇和「不人道」。
现在仇书记又有新创意,叫「限时令」,规定市领导到基层考察用餐时间不得超过五十分钟,以防止接待餐变成马拉松。
眼下内地媚上之风愈刮愈盛,领导大驾光临,自然少不了觥筹交错。大家一起「吃」财政,全国每年公款吃喝开支逾二千亿元,吃掉一个三峡工程。中央三令五申限制公款吃喝。如何既执行中央指示,又要让领导吃得开心?地方官的创意派上用场了。中央规定只准上四道菜,就改用大碟,几道菜合盛一碟。近日又有新创意,叫做联合接待,由几个部门共同做东,每单位出四个菜的钱,各自拿回去报销。
昆明的规定更有创意。现时的高官有甚么未吃过?所以宴席贵精不贵多,用五十分钟时间,足可以尝尽山珍海味。「限时令」既廉了政,又能取悦上级,实为两全其美。
同一文件还规定,昆明市主要领导到基层考察,随行人员不得超过四人,但省委书记、省长等到昆明考察,昆明市陪同人员最多可达四十人。省府就在昆明,在家门口视察,为何竟要四十人陪同?也许仇书记古装剧看了不少,对巡抚出巡的排场印象很深。
有人说仇和「蛮干」,这只讲对了一半,他对下级的确颇横蛮,但是,他对上级却媚性十足。仇和得罪这么多人,还可以稳坐江山,大概就靠这种「上下有别」。(太阳报关松)
许勤成深圳市长大热
【明报专讯】深圳市长许宗衡被「双规」(接受调查)事件有进一步发展。有消息称,目前几乎所有深圳副市长都奉命准备有关「许桉」的资料,市政府工作几近陷入停顿。深圳市代市长人选最快可于一周内公布,其中以去年由国家发改委空降深圳的常务副市长许勤机会最大。
发改委工作时是汪洋下属
据透露,许宗衡桉涉及两方面,一是买官行贿,一是利用职权受贿。前者涉及已被中纪委双规的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有消息称,当年许宗衡曾为升官,向陈绍基等官员行贿;后者与深港金融地产界有关,其中,有中资背景的国泰君安证券(香港)投行部执行董事范晓微本月2日被内地部门带走调查,据其交代曾向许宗衡行贿。范晓微父亲是中国证监会一名前负责人。
许宗衡被双规后,深圳市政府日常工作由排名第一的常务副市长许勤主持。今年48岁的许勤,是江苏连云港人。他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1999年至 2003年出任国家计委(现称发改委)副主任期间,曾前后任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信息产业处处长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去年5月,他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的身分空降深圳,出任深圳市委常委和排名第一的常务副市长,接班意味甚浓。许勤早年也跟香港有关系,他曾于2001年至2004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修读工商管理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