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政文摘(24) 2009-06-01
网络时政文摘(24) 2009-06-01
内容提要
考场舞弊 里应外合 高考腐败 惟有权钱
装神弄鬼 亵渎科学 修建官衙讲风水 升迁求财问菩萨
中共官员风水乱象:求官 消灾 找寄托
官员腐败“低龄化”发人深省
揭秘:中国军队高层中的腐败到底多严重?
将“免费医疗”进行到底
外媒:网络呼吁之下,杀死官员的邓玉娇被保释
中国老百姓并没有因为朝鲜核试验感到恐慌
东方日报:考场已无英雄 惟有权钱二字
一年一度的内地高考大幕即将拉开。从往年经验看,高考前后这段时间,各色人物将相继登场,上演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高考腐败大戏。
实际上,今年的高考腐败大戏早已开演。最先登场的是官员子女冒名顶替上大学。明明是别的考生考过了分数线,一些官员却能绕过重重程序,将自己的子女送进大学校门,那些被顶替者大都是农民子女,他们要麽回家务农,要麽来年再考。如果不是偶然事件导致问题曝光,他们将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被别人冒名顶替了。
权贵子女高考加分暗箱操作也相当普遍。浙江绍兴参加航海模型测试而获加分的十九名考生,其家长不是当地政府官员就是学校教师。面对公众质疑,浙江有关部门竟然还坚称其中没有腐败,结果惹得全国人民发笑,难道天下竟然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吗?这种辩解分明就是侮辱全国人民的智慧。
其实,浙江还仅仅是一个缩影,当下高考设置了五花八门的加分项目,但几乎无人知道这些加分如何操作,全由官员暗箱操作,当人们看到结果时,已是木已成舟,无人能改。
考场舞弊 里应外合
可以预见,随着高考的进行,接下来还会有各种勐料爆出。比如,每年高考,各地都会爆出考场舞弊桉,这些舞弊桉中,高科技手段应有尽有,作弊程序组织严密,绝非高中生所能做到,如果教育机构中没有内应,也绝难实现。再比如,每年都爆出的保送生腐败桉中,众多成绩乏善可陈的权贵子女却得以免试上大学。
表面上看,为保证高考顺利进行,当局也制订了很多监管制度,但为甚麽还会有这麽多的腐败问题?原因很简单,当局制订的监管制度基本上只管百姓,却不管权贵。纵观形形色色的高考腐败,无一不是权贵所为,无一不是权贵子女受益,无权又无钱的百姓子女只能检拾他们的一点残羹剩菜。
即使在封建时代,为保证公平,给读书人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历代封建王朝都对科场舞弊桉严厉惩处,动辄上百官员为之掉脑袋。清朝雍正年间一场科举舞弊桉,当朝宰相张廷玉的兄弟都被砍头,上百人受牵连。但在现在的中国,在金钱和权力面前,各种制度形同虚设,全被权贵玩弄于股掌之间,而很少有人为之受到惩处。这样下去,高考腐败又怎能禁止。
高考不仅是当下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将动摇整个社会根基,不断爆出的高考腐败,却正一点一点的蚕食着人们对高考的信任。当国民对高考失去信任之日,也将是整个社会陷入溷乱之时。
太阳报:修建官衙讲风水 升迁求财问菩萨
内地官员为求自己升迁、发财、消灾,近年争相以公帑修建风水建筑。这种另类官场腐败现象严重污染了公共建筑的生态,令百姓深恶痛绝,也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
内地一家主要官方传媒日前发表文章,直指官员将无谓、无聊,甚至无稽的风水理念大量融入地方公共建筑,给公共财政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的质量与格局,也显示出他们精神世界的极度空虚。
修桥建房先问风水,图个心安理得,在民间相当普遍。但许多地方政府耗费巨资兴建的公共建筑,不仅也建在「风水宝地」上,而且设计更处处体现风水的概念。调查发现,官员追逐风水的最大动机,是对官位和金钱的迷恋,公共建筑已成为他们 升官发财梦的最佳寄託。
有多次承担政府工程施工的企业透露,政府建筑中五花八门的风水细节,绝大多数是主政官员的主意。在河南桐柏县这个年人均纯收入不过两、三千元的国家级贫困县,花逾亿元修建的政府大楼却是有「聚宝盆」、「龙眼」、「怪兽」的风水建筑。因为风水先生一句话,官员竟然叫人把大楼前耗资三千多万元、通车不到一周的马路砸烂。
把「大师」的话奉为圭臬,将风水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不务正业、劳民伤财、肆意妄为,这样的官员还有甚麽资格称自己为「人民公僕」?
装神弄鬼 亵渎科学
「一边贪污腐败,一边烧香拜佛」,也是官场风水乱象的一大特色。明知贪赃腐化于法不容,为求心理解脱,惟有求诸风水方术,借公共建筑获得神灵「庇佑」,以求消灾解难,逃过法律的惩罚。
去年年中,长春市某法院门前竖起了一根金属杆,上面悬挂着一副弓箭和一把宝剑,两者一同指向正南方向。「辟邪宝剑阵」所为何来?原来,法院几位前任高层先后被当局调查,现任领导重金聘请风水先生勘察,并获「指点」要在大门外挂一些物件「辟邪」。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本应伸张正义、打击邪恶、维护司法尊严的堂堂法院,却要指望鬼神保佑逃过灾劫,为自己挡煞,这不啻是对中共所提倡「科学发展观」的莫大讽刺。
内地早前有调查发现,老百姓最痛恨的「社会病」中,就包括了官员「装神弄鬼,亵渎科学」。有些官员认为自己手中有权是祖坟风水好,权力不是人民给的,而是自己命好。笃信风水,走火入魔,把巫婆神棍当成「智囊」,遇到问题即请「大师」指
点迷津、占卜凶吉。
权力部门迷信风水的丑闻无日无之,老百姓花小钱修坟是迷信,官员为追求金钱、权力,挥霍民脂民膏修建风水官衙反而成了「政绩」,这种官场怪现象,是对风水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
中共官员风水乱象:求官 消灾 找寄托
人民论坛 2009-05-31
去年年末喧嚣一时的中国南方某省高速公路上用公共财政修建的塔楼究竟是“镇妖楼”还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图腾,至今说法不一;但因此引发的争议也体现了媒体与民众对公共建筑中风水元素的极大关切。公共建筑是城市的骨骼,它的生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格局与面貌。近年来,公共建筑中越来越多地被融入了风水因素,各地的“风水楼”不断涌现,这其中有怎样的玄机?“风水楼”与公共权力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中共官员迷信风水的心理剖析
一位多次承担政府工程建设指挥任务的施工企业领导对记者说,在现行体制下,公共建筑的生长方式主要由地方当政者的意志决定。在公共建筑兴建过程、尤其在政府建筑工程中,无所不在的“长官意志”几乎决定了任何一个细节。不断出现在“风水宝地”上的公共建筑,绝大多数来自主政官员的“构思”。
为升迁,求官运、财运。记者通过对基层干部、民众的深入走访发现,官员追逐风水,最大的心理动因是对官位和金钱的迷恋。受访干部普遍认为,风水的复兴,与时代的文化特质不无关系。对一些官员而言,风水最大的功能就是保佑自己升官发财,而对金钱与权力的追逐,在他们看来,是生活唯一的主题。于是,公共建筑就成为他们寄托对官运、财运无限憧憬的最好载体。如山东省某位地委书记,从“大师”处得知自己有“入阁”成为副总理的运道,但命里还差一座“桥 ”,便下令将已按计划施工的国道工程改道,使其穿越一座水库,并因此顺理成章地在水库上修起一座大桥。桥虽建了起来,但该书记终究未能“过桥入阁”当上副总理,却因贪污受贿罪行暴露,于1996年被省高院判处死缓,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继刘青山之后被判处最重刑罚的地委书记。2007年6月初,被中纪委通报的山西省粮食局原局长挪用国家粮食储备库资金,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擅自修建专用于接待的宾馆,并在宾馆附近建起了“粮神殿”,在殿中为个人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并将各省(区、市)粮食部门负责人的题词刻在石碑或牌位上,与神像一并供奉。升官发财被该局长抽象到了“神坛”的高度,凝聚到公共建筑中,也算是种境界。
为消弭灾祸。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对此作出了“一边贪污腐败,一边烧香拜佛”的概括。试问古今贪官污吏,有几人心安理得?尤其是我们党的官员干部,受党的教育多年,他们岂不知身为公仆当为民众鞠躬尽瘁,岂不知贪赃腐化与党纪国法水火不容?在这种强大的心理压力下,他们中的一些人寄望于风水,认为将风水方术与政府工程相融合,即可借助巍然的公共建筑获得命运与神灵的庇佑,让自己的行径永世不见阳光,消弭灾祸,长保平安。
为求心灵安顿、寻找精神寄托。记者发现,在笃信风水并以风水因素和个人意志左右公共建筑生长模式的官员中也不乏这样一些人,他们也许升迁无资格,敛财无胆量,但他们的信仰已经失落,心中不再有对真理和人民的敬畏,也不再满怀为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的崇高追求。这些官员心灵无处安顿、精神无所寄托,对于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应当如何行使,便没有了方向感和使命感。一些风水界“从业人士”恰可以乘虚而入,成为这些官员的决策“导师”。有的风水师为此还专门成立了皮包公司,以方便官员用公款支付“风水”费用。在他们的“引导”下,一些无谓、无聊、甚至无稽的风水理念大量融入地方公共建筑,既给公共财政造成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的质量与格局。
对风水的热衷与追逐背后,他们的精神世界已经一败涂地
个别官员迷信风水的各种心理,体现的都是其对自身的定位和责任失去了应有的认识与判断。一位地方党校研究员对记者说,风水对这些官员而言只是个载体。离开了对人民的敬畏,他们所信的,无非是权力、金钱、个人利益。对风水的热衷与追逐背后,他们的精神世界已经一败涂地。
民众如何看待公共建筑的官员风水?调查中,受访者多对风水作为传统文化的合理价值表示肯定,但对“官员风水”乱象予以坚决批判。江西赣州市民万芊芊认为,民间确实有看重风水的思想基础,老百姓买房子也都讲究风水好;但共产党的官员不应该信风水,更不应当滥用手中权力去为自己追逐风水。领着人民的薪水,政府官员就应该多想想怎么让公共建筑更好地服务社会,方便民众。来自河南许昌的桑雷说,官员追求风水就是脱离人民,没有以民为本。他质问道,试想不许百姓花小钱修缮坟墓,却放任自己花大钱修风水办公楼,今日之为官者,难道就这样彰显自己的特权吗?
谁的城市,谁的风水
对于风水,仅作简单的否定也许过于唐突,但有学者撰文称,风水理论实际上是集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和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这也是不恰当的。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俞孔坚教授认为,风水是前科学时代的人,对一个不确定的环境的适应方式。不可否认,经过几十个世纪传承的“风水”中存在着合理的因素。如果真正能够将科学严谨的、而不是随意性的、甚至捕风捉影的“风水”研究成果用之于生活实际,这对于克服现代人日益呈现的浮躁心态、提高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无疑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学术专题部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副秘书长刘穗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统一。以人为本,追求建筑、人、自然三者的和谐,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公共精神的契合点。公共建筑中可以融入有科学依据的、符合和谐人居理念的传统文化因素,但必须以公共精神为指引,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必须为了实现民众福祉——在现代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众是城市的主角。在民众的城市里,一切公共建筑的规划、布局必须以民众的意愿为根本依据。
严格地说,官员对风水的笃信,与风水本身关系并不大,它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生态。北京某高校一位政治学学者对记者说,对上级的盲从、对风水的盲信、对金钱与权力的盲目追逐,现象虽纷乱复杂,但反映的问题是一致的,那就是,对于自己的命运是由谁决定的,这些官员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这位学者深刻指出,有些官员认为只要得到上级领导器重,前途就一片光明;有些官员认为只要手中掌握权力和金钱,自己就掌握了未来的主动权;有些官员认为通过对公共建筑施加风水因素,就可以护佑自己的运道,这些认识都是荒谬的。人民群众的意志决定着政权的兴衰与存亡,更决定了每一个官员个体的前途与命运。官员若让民众失望,命运必将让他绝望。对官员而言,“民众的诉求与福祉”才应是官员心中最大的风水,也应当是官员一切的精神寄托所在。
香港文汇报:官员腐败“低龄化”发人深省
中新网5月31日电 香港《文汇报》31日刊出署名文章说,官员腐败“低龄化”发人深省。倡导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年轻化,应该科学看待年轻化,并不是唯年轻化。年轻化应建立在德才兼备基础上。对于年轻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应该建立有效的反腐预防机制。
文章摘录如下:
原来只听说官员腐败“59岁现象”最严重,意为临到退休捞一把,下了台想捞也捞不到了。可现在却演变成“35岁现象”,年轻官员腐败成主体了。
不信吗?那就请看看来自媒体的报道吧。重庆市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年来职务犯罪过去常见的“59岁现象”不再突出,35岁以下干部群体已经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群体。
另一条报道更是佐证了这一说法。报道说,广州市纪委书记苏志佳在前不久召开的广州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年轻干部已成为案件发生的高危人群。两年来,广州因违纪违法被立案查处人员中,31岁至45岁年龄段违纪违法案件占大多数,共计127人占55.95%。
联想到2006年轰动一时的邱晓华案,不也是官员腐败低龄化的典型代表吗?1993年,35岁的邱晓华就成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和新闻发言人。而国家统计局纪检组长章国荣事后曾说:“邱晓华从1993年就开始出现问题。”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学历要求是越来越高,年龄则要求越来越低,20多岁当个科级领导,30来岁升为处级干部是很正常的事。年轻化、知识化是培养干部的发展趋势,是大方向。因为年轻人有朝气,敢想敢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
然而,年轻人身上也有不少弱点,他们涉世不深,经历肤浅,免疫力较差,没有受过传统教育,更没有吃过什么苦,思想比较活跃,在金钱、色情的进攻下,更容易败下阵来。
加之年轻干部大多是官场的“宠儿”,是领导和前辈们所赏识的后起之秀,有些年轻官员还有很深的背景,因而监督在他们面前更脆弱,有些别人不敢过的“雷区”,他们却敢铤而走险。加之现在一些行贿者将年轻官员看作重点投资的“潜力股”,称兄道弟想法设法进行感情拉拢,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泥潭。所以官员腐败低龄化也就不足为奇。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也一定会有更多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完成改革开放的新事业,如何更好地贯彻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如何积极预防年轻官员成腐败案高危人群,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科学看待年轻化
倡导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年轻化,并不是唯年轻化。这与当年不唯文凭论是一样道理。年轻化应是建立在德才兼备基础上的,缺德少才或有才无德再年轻也不能培养更不能提拔。再则德才兼备也不是个别领导说了算,必须深入考察,多看实践,多听民意,这一点很重要。
现实培养、提拔年轻干部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裙带关系严重。老子大官儿小官,亲友任官好谋官成了官场潜规则。二是“一言堂”。各部门上报的年轻后备干部人选,往往都是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领导说了算,很少有征求群众意见后再上报的。这就难免在后备干部中不会出现阿谀奉承、吹牛拍马、亲领导疏群众的小人。
倡导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年轻化,决不能一刀切。不能认为这个人再有本事可不符合年轻化的标准就不提拔重用。如这样做会打击一大批中壮年干部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是,无论年轻或是年长,在德才兼备的原则下,都能获得同等的升职机会。
建立有效的反腐预防机制
年轻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就现有的监督机制还不足以保证他们能廉洁自好,严厉查处可以起警示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让他们能健康成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因此,除了让年轻干部加强学习多上廉政课,增强自身免疫力,自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以及发挥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外,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反腐预警机制。在“亡羊”之前就“补牢”,在干部滑向泥沼之前就修好“防护栏”。
打个比方,这就如同停放的小汽车、摩托车,单上锁是不够的,有些车主都装上了预警器,谁动了邪念想接近它,预警铃就大作,阻止你作案。反腐预警亦同理。
预警来源于信息,没有信息就谈不上预警。因而首先应该建立预警信息收集网络,拓宽信息渠道,最大限度地取得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内部收集、外部采集的方法,来掌握年轻干部的预警信息。
内部收集主要通过员工监督、日常工作反馈以及效能考核等渠道和途径收集。外部采集主要通过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网站、群众来信来访和定期召开座谈会以及明查暗访等进行收集。特别要注意保护信息提供人,违者严加处理。
从预警信息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从而正确分析和判断违法乱纪行为的苗头和动向。超前预防,源头治理,把不良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值得一提的是反腐预警体制的负责人应隶属于上级纪委,以便更好地行使职能。(王大庆)
将“免费医疗”进行到底 来源:钱江晚报
全中国比神木富的地方多了去,神木愿意拿,别的地方为什么没拿?我看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神木的卫星上了天,老百姓悬着的心落了地。这样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好处的卫星,咱们不是超前了,而是放得太少了。
闹剧、乌托邦、放卫星,很多师爷摇着扇子,将这些风凉话扇在陕西神木县领导的脸上。神木挺住了,他们说,免费医疗政策还要办下去。去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6亿多,拿出百分之八就可以办了,为什么不办下去?县委书记郭宝成的一句话,更是令我感动不已:“这是一项让千千万万百姓获益的政策,哪个人敢说取消他?如果取消了,老百姓就首先不答应。”
好一个“老百姓首先不答应”!以人为本这句口号,你就是说一千,道一万,都是苍白的。关键就看你心里是不是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看你政府有钱了,首先想到的是往哪里花。
有人将神木的全民免费医疗政策比作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看神木的可贵之处在于愿意拿出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用于解决老百姓看病。全中国比神木富的地方多了去,神木愿意拿,别的地方为什么没拿?我看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郭书记腰板硬,不是硬在钱多,他这点钱,搁发达地区比比,要说多人家就会笑话他。但郭书记心里头首先摆着的是老百姓,老百姓不答应的事,他不会去做。
神木的卫星上了天,老百姓悬着的心落了地。这样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好处的卫星,咱们不是超前了,而是放得太少了。所以,有人戏言,神木的一项免费医疗政策,赛过了一本北京户口。对于看病分分钱需要掏自己腰包的老百姓来说,这是一辈子的踏实。别的地方办不到的,神木办到了。神木的这颗卫星,直接与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水平接了轨。这是中国更多比神木财政收入更高的地方所做不到的。
经济接轨油价接轨,咱们太多的东西与国际接了轨,但民生保障问题,却迟迟不见动静。为什么?别的接轨能赚钱,而民生保障接轨则是个花钱的事儿。神木才放了一颗卫星,就有人泼冷水,有人等着看笑话了,先是拿百姓的道德说事,说咱们的老百姓目前的觉悟,不适合全民免费医疗的水平。再是拿中国的经济水平说事儿,说咱们这点钱,经不起老百姓看病折腾。说这话的,心里想着的也是老百姓,但与神木的郭书记想的不一样。他们眼里,老百姓是累赘。
老百姓千难万难,看病第一难。全中国有太多的老百姓因病致贫,过着艰苦不堪的日子。百姓的幸福指数,是与政府的财政收入怎么花紧密相关的。我们暂时还不能期待全中国每个老百姓都能像神木的百姓一样,享受病无所虞的心理踏实,但神木可以作为一个标杆,比神木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在别人吃过螃蟹之后,如果连尝一下的勇气都没有,那就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了,而是有没有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里的问题。
而对于等着看神木免费医疗流产成为笑话的人们,我向神木的郭书记们敬一言:大胆往前走!哪天手头上真没钱了,跟老百姓明明白白说清楚,我相信老百姓是不会有怨言的。(李迎春)
朝鲜危机没让中国人恐慌
几天前朝鲜进行了地下核试验,紧接着发射了数枚短程导弹。朝鲜这一主要为了威慑韩国的举动,同时也对周边国家造成了威胁。目前朝鲜核问题虽然也成了中国舆论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但是中国老百姓并没有因为朝鲜核试验感到恐慌。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中国各大报纸今天都以“朝鲜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作为头版标题,并报道了朝鲜进行地下核试验以及发射多枚短程导弹的消息。街头也有居民在讨论朝鲜问题。一位过路人说道:“是不应该的呀。你应当按照协议办。各国都要维护和平。我就是担心咱们国家边境的老百姓会受到影响。比如空气的污染。我觉得朝鲜这样做, 让我对咱们国家的人身安全很担心了。 朝鲜太不顾及临边的国家。”
中国首都北京距离朝鲜边境并不算远。不少北京居民在靠近朝鲜的边境地区有亲戚,因此他们对朝鲜此次地下核试验可能会对边境地区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感到担忧, 对邻国朝鲜的军事挑衅表示愤怒。但总体看,中国老百姓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谴责朝鲜的核试验,另一方面他们也对朝鲜抱有一定的理解。两位市民在接受记者询问时表示: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防御体系。如果是大国的话,拥有的核武器更多。”
“我能理解。别的国家有,为什么朝鲜不能有呢?朝鲜也是个主权国家。”
虽然大家都在关注朝鲜问题,但是人们并没有惊慌失措。中国和朝鲜有着多年的传统友谊。两国都将对方视为社会主义兄弟。由于中国明显比朝鲜这个小兄弟强大,因此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感到自己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地区安全局势出现紧张,朝鲜不断做出挑衅行动,那么朝鲜究竟对中国构不构成威胁呢?两位行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分别说:
“我觉得朝鲜要制造核武器的话,以朝鲜同中国的外交关系看,应该不会造成敌对的情况。”
“朝鲜这样做引起其他国家的恐慌,中国反而没有太大的反应。朝鲜实力也不强,因此我认为它想在军事上特立独行。担心倒是没有。因为朝鲜主要是想建立自己的军事威信,它主动发动战争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作者:韩明芳 来源:德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