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灵魂荒原与和谐自我——高考同题作文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

火烧 2015-06-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高考同题作文主题,探讨如何造就和谐自我,结合灵魂荒原、海派文化与自我超脱等概念,通过新干线象征等意象,表达个体在矛盾中寻求内心和谐的过程。

  灵魂荒原与和谐自我

  ——高考同题作文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

 

 

  海派在显摆时常用的一句话就是:“阿拉(我)那能(怎么样),那能”。想当年,即使“阿拉”钻着“鸽子笼”,但到外面也要西装领带,不管别人怎样的嘲笑他的假领头,但“阿拉”还是那样的不以为然,装着阔佬显牛逼,里子不重要,只要形象有了,面子也就有了。这也许就是最体现“阿拉”的“和谐自我”。

  “和谐”一词还真是一个现代新词,且还极其的热门。从词义看,就是和睦谐调之意。从社会或群体层面看,反映了一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如今海派要“造就和谐自我”,大概就是想抽身于这个背景或环境,独自来解剖自我。否则,作为一个个体怎样体现和谐关系呢?

  人有七情六欲,若是某个因素出现了矛盾冲突,自然也就不和谐了。当然,有矛盾并不都是坏事,就人生而言,矛盾也是人生成长的对立统一。正如海派所悟的一样:“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不知当年海派领衔提出“解放思想”的口号,是因为自我的不和谐,还是因为需要被和谐呢?都说人有灵魂,正是人的灵魂主宰着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也正是因为人的情感和欲望经常出现矛盾,所以人的灵魂也常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有两种人最富“和谐自我”,一是能自我超脱的人,常被人称为“乐天派”或“逍遥派”,但这种超脱也是暂时的,只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而已。另一种就是没有意识、没有灵魂、没有欲望,也不知疼痛、不知痛苦的疯子,最典型的人物就是吃了“AX神经阻断药”的横路敬二。(日本电影《追捕》中的人物)

  在“阿拉”的灵魂中是“那能”对待自我的情感与欲望,“那能”处理自我心中的“坚硬”与“柔软”的呢?终于从“阿拉”的历史教科书中找到了答案。崇尚英雄是否太坚硬,革命史矛盾冲突是否过于显现了,所以“阿拉”决心把他们剔出历史教科书。历史不是帝王将相写的,是人民写的,所以把领袖删除了,转而替代的盖茨又“那能”代表人民?意识形态少了,思想清空了,灵魂也就荒芜了,“阿拉”自然也超脱了,自我也就和谐了。“阿拉”不仅是这样造就自己,也是用同样的方法造就自己的门徒门生,并高喊着:

  “阿拉,你看多么神奇的新干线,一直走,不要向两边看,你就会融化在时空隧道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