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孔夫子归去来兮

火烧 2011-05-0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围绕孔夫子的历史地位与现代命运展开,探讨其从尊崇到批判再到复兴的过程,涉及孔子学院、文化影响及思想演变,体现孔子在不同时期的多重角色。

   

西历2011年4月21日,就是农历辛卯年三月初九,孔夫子神情黯然地离开了天安门广场,距他来时的1月11日恰好一百天。孔夫子过完了百岁生日,已没有了高兴劲,更不能与百日前的诞生的兴高采烈比。想想百天前,他那9.5米高的高大身躯往天安门广场一矗立的时候,举世皆惊。他双手合于胸前,目视前方,一副志在必得的神情,与千年前颠沛流离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狼狈样不可同日而语。  

可同样的狼狈样是在百天之后。那几天北京的天气不算太好,暮云低垂,淫雨霏霏。天安门广场、长安街及周边街道,人流、车辆滚滚,也没有什么异样。突然间,才发现孔夫子不见了,孔子像去哪里了?据报道说,孔夫子去雕塑园了,他来国博北门外小广场只不过是小憩。  

不过在那百日里,也许是孔夫子人生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欣欣然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合影留念,就差签名了。两千多年来,孔夫子人生跌宕起伏,也可谓绚丽多彩。当年他四处奔走各国兜售他的主张、政治学说而不得,却接着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占统治地位。死后谥号越来越长,地位也越来越高,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加衔“大成至圣文宣王”,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尊“至圣先师”,顺治二年(1645年)世祖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即便到了1919年,喊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十年后就是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还尊其“大成至圣先师”。  

1919年是个转折点,是孔夫子人生由高位跌落到低谷的一个转折点。虽以往也曾被批,影响不大不深不远。黄宗羲批过,顾炎武批过,王夫之批过,严复批过,康有为批过,章炳麟批过,接着就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打倒孔家店,打倒这个封建思想与封建礼教的主要代表。“文革”中孔夫子再次跌入深渊,还原为“二”的本质,荣获了“老二”的殊荣。  

孔夫子又热乎起来是这30年间的事。当下中国与世界,孔夫子都掀起了一个热潮。今天这祭孔,明天那盖庙,孔子学院也在全球各地建立起来了。凡有牙牙学语处,即诵孔子“之乎者也”词。1935年鲁迅写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指出“尊孔的时候已经怀有别样的目的”;72年后,也即2007年,钱理群写了《孔夫子在当下中国的命运》一文,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孔夫子;2、作为“新国家意识形态”的孔夫子;3、作为“儒教”教主的孔夫子;4、作为“心灵鸡汤”的孔夫子;5、作为“文化产业”的孔夫;6、一个不和谐音:作为“丧家狗”的孔夫子。  

值得令人警惕的是,鬼子进村,悄悄的干活。一点一滴一滴一点,篡改字典,篡改教科书,篡改历史。先看《辞海》对孔子的评价,几乎每十年就完成一个大跨越,把孔夫子越描越美。1979年《辞海》:“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的创始者”;“实际上是以维护贵族等级秩序为目的。…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1989年《辞海》:“实际上是以维护贵族等级秩序为目的。……但也表现了对一般人的重视。”1999年《辞海》:“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大。”2009年《辞海》:“‘仁’的思想的强调,表现了对一般人的重视。”“提倡德治和教化”  

而同时,却极力贬损毛泽东和中国革命。1989年《辞海》在“毛泽东”词条中,摘掉毛泽东“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评语;虽之后遭到强烈批评引起中央领导过问重印《辞海》时恢复。“嘉兴南湖革命纪念船”、“人民军队”,“三大法宝”等词条却又不见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战争英雄题材的课文被撤出;2006年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居然淡化“毛泽东、长征、殖民侵略、革命、战争”,盖茨取代毛泽东;大幅削减古代史内容,用所谓当代文明史取代中国史;营造所谓“和谐史”,革命、战争、苦难内容被大幅删减,南京大屠杀内容只在初中部分简单提及;高中部分完全抛弃传统中国、世界编年记史的方式,改用一部笼统的“人类文明史” 代替……以致老外也惊呼:毛委员去哪了?最近茅于轼又在财新网发文章——“把毛泽东还原成人 ——读《红太阳的陨落》”,张宏良《风云突变--中国突然再次刮起了妖魔化文革和毛泽东的政治旋风》及时指出:“茅于轼在财新网发表辱毛长文《把毛泽东还原成人》,对毛泽东的辱骂、诽谤、泼污、造谣达到了30多年来登峰造极的地步,语言之恶毒,内容之下流,可以说是创下了30多年来非毛反毛辱毛之最。”  

今年有两件大事,一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日。二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日。孔夫子在这个时候来到天安门,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也就是说,错误时间错误地点来了一个错误的人。  

倒是孔夫子有些始料不及。他西邻天安门广场,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他北望天安门城楼,与高悬的毛主席画像相互可视。可有个姓吴叫稼祥的很不过瘾,“我以为孔子像的位置是在国家博物馆西门广场,坐东朝西,隔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与人民大会堂相望。如果他老人家环视广场一周,向右看到的,是天安门,和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画像;向左看到的,是前门门楼,以及门楼北面的毛泽东纪念堂。”“别说孔子像没有来到天安门广场,站在他的位置,如果不能转动脑袋,甚至连天安门广场都看不见。”  

孔夫子有些忐忑,一个月明风清之夜,他决定出来走走。天安门广场,他陌生而又熟悉。两次激烈地对他的批判,就是在这里发生。“我孔老二又回来了”,他很高兴,他以为他笑到了最后,这个西方的谚语他也是知晓的。毛太祖在天安门城楼上,目光炯炯,还是那么年轻;毛太祖纪念堂则庄严肃穆。孔夫子还是没有胆量去面对,转过身来,却见一高大身影矗立在眼前,原来是自己的老师老子。  

“老师,您好吗?不想在这遇见您?”孔子极恭敬的行着礼,一面说。  

“好,我很好!”老子答道,“你怎么样?怎么会到这里?  

“噢,噢,学生出来打酱油”,孔子一面拭着汗水,一面结结巴巴地说,“老师,请问王府井怎么走?”  

老子“哈哈”一笑,说:“老二,你总是不老实,爱耍小聪明。你收学生的学费里不是有酱油吗?还有肉有酒。王府井的酱油都是头发丝做的,你这么高贵怎么会吃?”  

孔夫子好像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的站着,恰如一段呆木头。  

“老二,听说毛太祖拜见你去了?”老子问道。  

“没,没有的事”孔子答道,“纯属谣言。”  

“没有?不都见报了吗?辛某人大作,妙笔生花啊!”老子从衣兜里掏出一张报纸,扔给孔子,“老二,你自己看吧!”  

孔夫子战战兢兢地捡拾起来,见小报上是一篇《毛泽东夜遇孔夫子》,署名辛子陵。孔夫子便委屈的叫了起来:“冤枉啊,简直是污蔑!”  

“我当然知道是谣言。辛子陵这家伙总爱制造谣言,唯恐天下不乱。批评过多次了,还是没脸。”老子慢条斯理地说,“不过,老二,你怎么看呢?”  

“好像我挺受欢迎的,不仅在国内,更在海外。”孔夫子谦虚起来了。  

“是吗?”老子说,“我这还有一份资料,你再看看吧。”  

孔夫子接过来,是海外“毛泽东热”。劈头便是:“英国:研究毛泽东的英国资深学者多达3500人。英国人之所以崇敬毛泽东,是因为毛泽东的辩证思维能力让其信服。如果你问成年英国人:‘中国的四大发明有哪些?孔子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英国人可能说不出几个,但如果谈起毛泽东,他们居然能背诵出毛泽东多条经典语录!毛泽东通俗而古典的理论修养和强势逼人的领袖气魄,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英国年轻人。”接下来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国家,遍及亚非拉。包括美国在内,他们最怕的就是毛泽东思想了。  

“这,这个”孔夫子嗫嚅道。  

“我们自己抛弃了法宝,倒让人家拿去了。”老子有些气愤,“可恶,可恶!”  

“请老师原谅”孔夫子突然腿下一软,跪倒于地,说,“我不是自愿的,是几个精蝇把我弄来了。”  

“精蝇,精明的苍蝇,能成事吗?”老子不屑地说,“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毛主席也这么说。”孔夫子耷拉着头,接受老子的教诲。  

“你再看看我是谁?”  

孔夫子抬起头来,大吃一惊,接又连连叩首:“主席在上,老二多有冒犯。”  

   

之后几天来,孔夫子心神不宁。“看来,我是该走了。”  

西历2011年4月21日,就是农历辛卯年三月初九,孔夫子神情黯然地离开了天安门广场,距他来时的1月11日恰好一百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当初徐志摩是把诗句写给他的吗?  

“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回不来了。”沈从文还有着期待。  

孔夫子归去来兮。很好,很好,这是值得庆祝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