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剩余价值观的禁违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病

火烧 2009-06-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中面对剩余价值观禁违的挑战,分析资本增殖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强调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深远影响。

意识或意识形态决定社会主义革命的成败!

社会主义革命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社会政治结构转换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实践.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的普遍性,同一性,规律性是武装夺取政权为第一步;在这之后进行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与对旧的落后的资本主义的经济或带有残余封建社会痕迹的东西同时也进行改造。根据社会发展理论,一般地说,资本主义的对封建主义的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又先进于资本主义。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封建主义基本已经完全被资本主义消灭了,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已经是充分发展成熟的资本主义了。

(在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的生产中,生产力的发达程度决定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所以,要生产尽量多的社会物质财富,就是要发展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也就是社会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中,经历过各种生产方式的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资本生产阶段。人类社会已经进化到资本主义的生产阶段,资本的生产关系在物质财富的生产上为人类带来了大规模生产物资财富的能力,人类社会早就认识到资本的生产关系的这种效力——只有资本增殖是最有效的生产方式)

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都是在既有资本主义又存在较多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国家中发生的,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消灭生产关系中利用资本增殖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就必然产生让资本增殖而带来的使人们必然走向利益熏心的唯利是图的道路,如何限制这些资本主义的意识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课题,毛泽东的中国进行了巨大的深远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社会实践。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消灭封建制度的残余和封建社会低下的生产物质财富的生产关系而作出了强有力的革命。而对资本性质的生产关系,由于是消灭了私人资本所有制了,资本家阶级(严格说来是私人的,个体的,掌握了大生产生产资料的意义上的资本家,而小生产性质的小资本家依然大量存在)在社会化的生产中消失了,而资本增殖以及资本增殖的生产关系以及资本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仍然广泛的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过程中,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和客观现实。认识到这一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贡献。

苏联式的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在对待资本增殖和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问题上失掉了马克思主义的。苏联将资本换成资金,剩余价值等换成利润和利润率,这其实并没有摆脱资本增殖的规律的,倒是起到麻痹自己和自欺欺人的效果了。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这个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观念的产物。意识是反映人的感觉的,人的感觉是需要确定性的。这就是说,客观事物或客观世界通过人的感性认识产生意识,人的意识不能自欺,也就是说必须客观如实的老老实实的确实反映情况。苏联模式在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自欺——将剩余价值规律换成苏联式的政治经济学的说法。这就是说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运动的科学分析和科学结论。自欺欺人的创立了一个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这个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理论基础上断绝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基,为自欺欺人的理论开路。让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阶级剥削和阶级斗争彻底人为的消失,这就是自欺!这就是意识形态上的硬伤。这个伤势让腐败现象成为无关大雅;这个伤势让特权肆意横行而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分道扬镳;这个伤势让新阶级成为主宰的新沙皇;这个伤势最终溃烂流浓,癌变而让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厦倾覆!其真实的根源就在违背马克思发现的两个基本理论——剩余价值规律和历史唯物主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