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太:今天日记
现在是听到的、看到的,几乎满目皆文章,强行逼迫自己尽力不写,写了有个鸟用,可憋回去了无数篇,还是不断的要生出新文章来,简直是喝了迷魂汤了。目前的中国,是有史以来最为复杂、最为堕落、最为恶心的时候,同时也是最为狗扯连环、最为良莠不分、黑白不辨、是非难断的时候,被搞乱了的错误理念,到处都是,如果想把什么都正本清源,就是把一天变成240个钟头,就是累死,也做不到。今儿个我只谈一例,希望大家能触类旁通,免去面面俱到,也好让洒家喘口气儿。
既然孔夫子对中国人拥有的人性影响最为久远,且根深蒂固,那咱就拿孔子讲个理儿。《论语》里讲了那么多话,尤其是跟弟子对话,你是不是感到很亲切?孔子对人的态度是不是很随和?孔子的治学风格是不是很现实?孔子的很多话,本意到底是什么?我们都整清楚了吗?都彻底弄明白了吗?如果还没有,那就没有资格赞美他或者诽谤他,因为你的赞美或者诽谤,是属于空对空,你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弄清楚,就跟着瞎起哄,那是不负责任的。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你就盲目跟着打,文化革命批林批孔,你也盲目跟着批,今天黎明把孔子骂个狗血喷头,你也盲目跟着骂,到底该不该打,该不该批,该不该骂,假如你并不知道,为什麽要打、为什麽要批、为什麽要骂,假如你也是糊里糊涂,这就糟了。就是要批,也有个该批什么不该批什么的问题,不能把洗澡的小孩子和脏水一块儿泼掉。五四批孔、毛泽东批孔,今天黎明也率众批孔,都批孔,目的却未必完全一样,有共性,都有个人性解放因素在里面,但为了谁,配合谁,有没有政治目的,要把中国引向哪里,恐怕只有鬼知道。千万别忘了,不论干什么,恐怕都难以彻底摆脱一个立场问题,即为谁服务的问题,于丹讲《论语》,会有于丹味道;黎明讲《论语》,会有黎明味道;孔庆东讲《论语》,会有孔庆东味道;我宇太讲《论语》,也会有我宇太的特殊风味儿。如果都是一个味儿,那就奇怪了,中国学者就没有上中下、左中右了,就没有真善美、假丑恶了,或者,中国学者都是一群大同小异的平庸之辈。
我们今天就拿孔夫子的一句话分析分析,琢磨琢磨孔子到底是个啥东西。咱别的也不说,免得扯起来没完没了,就说四个字,最著名的“克己复礼”。
先专门说说“克己”。谈到“克己”,孔夫子并没有限定范围,也就是说,他讲的“克己”,是针对所有人的,绝不是只有臣下“克己”,君王就不用“克己”;只有儿子“克己”,老子就不用“克己”;只有夫人“克己”,丈夫就不用“克己”;只有学生“克己”,老师就不用“克己”;只有女人“克己”,男人就不用“克己”;只有穷人“克己”,富人就不用“克己”;只有打工的“克己”,老板就不用“克己”;只有妓女“克己”,嫖客就不用“克己”;他倡导的是,为了“复礼”,人人都要“克己”。只有都“克己”,才能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界,才能达到“周礼”的境界。可我们在实践中,搞错了,修正了孔子的原意,仿佛只有弱者“克己”才是理所当然,强者不用“克己”则是天经地义,邓玉娇“克己”是应该的,邓贵大“克己”就是委屈的,所以,中国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受欺负,强势群魔越来越不是东西。这,难道也怨得着人家孔老夫子麽?
再专门说说“复礼”,孔子要回复的,是西周之“礼”,之所以要提倡回复西周之“礼”,是因为西周的大国统一之“礼”,还有颇多人性原则存在,比起东周(春秋)的分崩离析、四分五裂之“礼”,的确要好的多,因为东周(春秋)完全进入了礼崩乐坏、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兽性原则。所以,他要回复“周礼”,是呼唤曾经有过的美好。
最后看这句话,到底有没有毛病,啥叫“克己复礼”呢?所谓“克己复礼”,就是通过“克制自己”达到“回复周礼”的境界,就是说,也只有人人都“克己”,都严格要求自己,谁也不能胡作非为,才能达到“回复周礼”的境界,你非要让孔夫子回复到共产主义的境界,可能吗?不可能,只能是“回复周礼”的境界,因为比较而言,西周“周礼”比起东周(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互相掠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要规矩的多、要秩序的多、要好的多、要美的多。从这个意义上看,孔夫子讲这句话,有什么错麽?我看没有错。这很有些相当于,只有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才能达到“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境界。
两千多年的实践,我们中国人又是怎么“克己复礼”的呢?我们不断的忍耐,不断的屈从,没完没了的“克己”,可并没有回复到应有的“礼”,回复的一直是现行统治者需要的“礼”,不管现行统治者整的那一套是不是好“礼”,哪怕是坏“礼”,也都必须遵从,且一定要因此而“克己”。我们的人民受的委屈太大了,被压抑得气不过,就骂孔子,觉得都是孔子做的孽,我们骂的上孔子麽?孔子的本意是你所执行的意思吗?孔子的原创是你所实践的意图麽?孔子要你主动“靠近”领导了麽?孔子要你给领导溜须拍马了麽?孔子要你见到领导有错误也装哑巴了麽?孔子要你见到贪官污吏也必须强行“克己”了麽?都没有哇。那你骂孔子骂得着吗?这纯属拉不出屎怨茅房。你自己不是东西,非要当孔子笔下的“喻于利”的“小人”,不当“喻于义”的“君子”,却反咬孔子害了你,这恐怕是说不过去的。要骂,就该首先骂自己不是东西,因为你自己既是你行为的决策者,又是你行为的执行者。一定要骂别人,也该骂专制统治者,或者骂董仲舒、朱熹。因为孔子是原创者,这些人是修正主义者,毒根出在修正主义者,并不出在原创者。一个处女被强奸了,你不骂流氓反而骂处女,社会主义被强奸了,你不骂强奸犯反而骂社会主义,自己自私自利、想凌驾于人民大众之上,不骂自己混蛋反而骂毛泽东不是东西,这不是混账麽?明明是你自己的“克己复礼”实践有问题,不论什么狗日的“礼”,你都盲目与时具进,反而骂孔子说了“克己复礼”这四个音节,讲理不?
所以,不要张口就骂孔子,即便是孔子思想里面的等级观念,也只是该批不该骂,因为那是必然局限,诸子百家里面有几个丝毫没有等级观念的?假定我们是孔子,也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能彻底摆脱等级观念麽?就是今天,我们也还没有彻底摆脱嘛,连北大都没有摆脱,政客连战去讲就有红地毯,学者李敖去讲就没有有红地毯,这很荒唐,一定要讲等级,也是应该李敖有红地毯,连战没有,因为北大是学术之地,不是人民大会堂,理应以学者为上等。所以,我们到现在等级观念还很重,而且荒谬。孔子那时摆脱不了,是因为认识不到,今天我们认识到了,却仍然摆脱不了,所以说,不是孔子不是东西,我们才真不是东西。正因为我们大多都不是东西,所以才造就现代中国也不是东西。我们明明知道那不是好东西,但为了得到好处却仍然要往前凑,而且争先恐后,甚至争得头破血流,六亲不认,只要比别人牺牲的少,只要不当垫底儿的,就是胜利。有些不要脸的,还会嘲笑自认为比他差的人:“老子比你强多啦,这是人头马,外国的,见过麽?喝过麽?”说着,便“上等”起来。
现在的党内人民派、人民学者、以及人民大众要回复的,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之“礼”,之所以要回复这个“礼”,是因为比特色化了的、殖民化了的“礼”更好,更利于强国,更益于万民。
有人说毛泽东时代忒摧残人性,我过去也曾有过这种看法,但你仔细琢磨琢磨,要达到一种“礼”的大境界,人要不要有一点儿“克己”精神,要不要“斗私批修”,要不要学习张思德,要不要“灵魂深处闹革命”,要不要强化“为人民服务”,没有这些“克己”,社会主义的“礼”,能顺利实现麽?任何一种美好的“礼”,都是要既通过奋斗又通过“克己”来实现的。实际上毛泽东很重视人性,他曾强调,要尽力造成既生动活泼又使人心情舒畅的局面。况且,毛泽东从来要求别人时,率先要求自己,我们可以查一查,什么时候,毛泽东只让人民“克己”,只让别人“克己”,自己不“克己”了?甭说别的,就说李纳读大学时,周末回家,很晚了,很黑了,卫士提议,为了安全,用车接一下,毛泽东就是不同意,别忘了,李纳可还是孩子啊,是领袖的孩子啊,谁敢肯定,阶级敌人一定不会暗中算计呢?可在毛泽东看来,别人的女儿自己回家,他的女儿就必须自己回家,别人的儿子去战场,自己的儿子就不能图安全。如果中共干部都有毛泽东的“克己”性,党风政风能“礼崩乐坏”吗?正是因为很多人受不了了,再也不愿意和毛泽东一道“克己”了,再也不愿意和他一样白白当一回大官了,老人家活着时,不得不忍耐,甚至屁都不敢放,但老人家一死,就再也按耐不住了,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妖精们都显形了,要享受一番了,要特权一把了,要“潇洒地走一回”了,所以,现实中国才必然“礼崩乐坏”,不可收拾。
任何时代,恐怕都是要“克己”的,关键在于“克己”克的是什么内容,为谁“克己”,为什么目的“克己”,为回复哪个阶级的“礼”而“克己”。陆谦“克己”克的很厉害,但他是为高俅而“克己”,为往上爬而“克己”,为维护反动统治秩序而“克己”。焦裕禄也“克己”,但他是为人民而“克己”,为社会进步而“克己”,为维护社会主义秩序、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而“克己”。
我们中国社会的很多时候,统治者操蛋,被统治者也操蛋,操蛋对操蛋,只能再生大混蛋。我几次梦见阿Q革命,每次都不进步,次次都只做三件事:抢了财主,娶了吴妈,奴了小D。最后还是人家“假洋鬼子”从西洋留学回来,大骂道:“阿Q?他也配?”连圆也不要阿Q画了,只掏出个小撸子,射出个小黑枣儿,就结果了阿Q,一切,就又都换了主。
(注:原文题目为“宇太:思辨孔夫子及其“克己复礼”,曾被删除,故改了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