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辉煌 第一部 (2)
第一章 缘起
640反导工程是我国国家防御中的一个关键工程,不过到目前为止,关于它的决策方面的资料还是太少了。本野兽还没有很好的整理毛主席在“积极防御”方面的讲话,所以这里也只能是就事论事。
国家防御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美国,在现在已成为无敌象征的美国却在大搞TMD,NMD这类的东西。更勿论40年前被美国视为死敌的中国了。非毛分子喜欢把中苏的分裂视为毛式愚蠢,可问题是老毛子从没有把我们当兄弟,他们明明是汉奸,却要摆出爱国者的嘴脸,实在是风骚得很。由于他们在宣传的时候选择性的遗忘了一些历史细节,所以大家都很能接受他们的观点,比如说64年中法建交,60年蒙哥马利来中国,希望联合老毛一起给美国制造麻烦,不知道是现在朋友遍天下,还是那时还有几个朋友。其实,当时搞反导,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不过短短10几年却取得了巨大的技术成果,到现在,本野兽想到这些也是惊恐不安。
现在谈640的文章,基本上都会谈到63年12月的讲话和64年春节和钱学森钱老的谈话,实际上透过这些讲话和谈话,是可以发现在此之前,毛主席就已向相关部门布置了讨论国家防御计划的人物,但是本野兽还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资料,也只能从12月开始谈了----国外一些报道认为最早是钱学森在63年提出搞导弹防御的,这个本野兽还没有证实,不过从64年春节,他和毛主席的谈话来看,钱老更喜欢进攻----目前毛主席在12月的讲话和谈话有多个版本,本野兽罗列几个主要的:
其一:1963年12月15日,听取了战略武器问题汇报之后,毛主席指示:“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武器。”
其二:下面这个和聂荣臻的谈话载自68年汉版《毛泽东思想万岁》(1),不过这个谈话没有具体的时间,不清楚是同一个会议,还是多个会议的汇总。
在聂荣臻同志汇报时的谈话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谈到松辽平原的经验时〕石油部是第一个运用解放军的一套办法,工业部门都要学习解放军,设立政治工作部门。用政治工作来保证建设任务的完成。石油部是学习解放军的经验,像连队的政治工作一样,不脱离业务。
石油部比较单纯,一机部复杂(指产品),要调些人到工业部门作政治工作,解放军是出人材的学校。
〔汇报科学技术十年规划任务时〕要打这一仗,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过去打上层建筑,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不打这一仗,生产力无法提高。要以革命的精神来搞科学技术工作。
〔汇报基础理论时〕不搞理论是不行的,要搞一批理论队伍,也包括社会科学。
〔汇报留学生工作时〕只派留学生,国内却固步自封,不向好的单位学习。
〔汇报向国外进口书刊时〕多少外汇?(答:××万美金。)不多嘛。社会科学的买吗?(答:也买。)影印外文杂志,广告不要弄掉。
〔汇报十年基建投资××亿时〕十年××亿,每年×亿,不多嘛!
〔汇报到受激光发射时〕要有些人专门搞这事,长远来搞。从数量上看,人家比我们多,我们搞不过人家。但是从历史上看,攻防两手,防我们要考虑。比如城墙,筑起来是为了防御。
〔汇报治理黄淮海问题时〕这个研究工作,要几万人来搞。
〔汇报医疗卫生问题时〕感冒药要认真解决。
〔汇报探索性工作时〕允许公开犯错误,但是发现错误要批评,又要鼓励,允许人家公开改正错误。
〔谈到朝鲜的战备工作,搞了××万里山洞作地下工厂时〕我们也要作蠢事情。
〔最后谈到三大革命时,问科学实验的含义是什么〕我讲的科学实验,主要是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军事科学是不能搞科学实验的。商品,价值法则不能搞科学实验。战争不能搞科学实验。辩证法不能搞科学实验。理论法则是概括出来的。军事演习不能搞实验室。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在一定意义上也可说科学实验。
在中南海元旦联欢会上的讲话(一九六四年一月一日)
马列主义原来是外国的,和中国革命结合了,我们就创造性地发展了它,也就成为我们自己的了。
其三:军旅作家陈晓东在 1993年3月23日 下午采访了张劲夫(2),张老最后谈到了激光问题,不过张老在回忆中没有谈到是哪一天,只谈到是罗荣桓逝世的那年,所以时间应该在 12月16日 以后。
罗荣桓逝世那一年(1963年)的有一天下午,毛主席把我和罗瑞卿找去了,罗瑞卿当时是总参谋长。我们到了中南海颐年堂。毛主席那些日子神情非常忧郁。我们那天见导他时,他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说:“罗荣桓是一个好同志,他去世了,让我们为他默哀吧。”说完,他带头站起来,望向远方,然后低下头。我和罗瑞卿也和毛主席一样,脱帽低头给罗荣桓默哀。几分钟后,毛主席从肃穆的气氛中回过神来,说:“今天叫你们来,要想跟你们讨论一下中国的防御问题。我们实行的是积极的防御方针,绝不会去进攻人家的,但人家要进攻我们,人家有导弹、原子弹,我们怎么办?我们就要防御,就要有对策。”毛主席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他点燃了一支烟,又说:“张劲夫同志,我叫中办通知你们研究防御政策,你们研究出来了吗?”我立即给毛主席汇报:“我找人研究了一下,初步想到的有三条:其中一条是要布阵,就是说我们应该研究死光(激光),这种东西可以粉碎对方导弹弹头对我们的袭击,但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争论,一部分人说行,另外一部分人说不行。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请主席定夺.”毛主席眉头一皱,若有所思地沉吟了一下,然后把目光投在罗瑞卿身上,说:“你是总长,你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罗瑞卿倒是干脆,说:“我认为要干,哪怕把钱扔到水里去也要干!”毛主席又说:“那好啊,那就干吧。”就这样,中国要搞死光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从上面的这些讲话和回忆来看,12月份,毛主席应该花了不少时间在反导问题征询方方面面的意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中国防御政策的看法,这不仅是反导方面的。这一个月实际上还是在讨论搞不搞,搞那些的问题,具体的决策还没有定下来。而在这个问题上,老人家到底考虑了多长时间,现在还很难搞清楚,毛主席一向是谋定而后动,反复思考同时征询方方面面的意见后再决定,这和现在大多数人眼里的毛死人的印象是不一样的,现在人眼里面的毛死人是个暴君,淫棍,独裁者,随心所欲的家伙,那会花这么多时间来思考问题,还是总设计师潇洒,一边打桥牌,一边定决策,然后众人皆曰“伟大”!
一般都是把1964年春节( 2月6日 )毛主席和钱学森的谈话视为640工程的开始,我国资深雷达专家张直中就认为,是这次毛主席向钱学森下达了搞反导工程的任务。本野兽基本上同意这个说话,实际上640工程就是在此之后才正式开展起来的,而且工程的名字“ 640” ,本身就和这次春节谈话有关。1963年12月,毛主席还在征求大家的意见,经过2个多月的考虑,他老人家也想清楚了,可以下最后的决定了。目前大部分的文章资料关于这次谈话只有最后一句话,具体的谈话内容很少,本野兽手里面的信息也比较少,只有下面这个东西,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了解更多一点背景:
毛主席(简称毛):我们搞原子弹也有成绩呀。
钱学森(简称钱):我有所闻。
毛:怕不止于有所闻吧!
钱:原子弹确实只是有所闻,我是搞运载工具的。
毛:是的,你们搞了一千多公里,将来再搞两千多公里的,也就差不多了。
钱:美帝在东南亚新月形包围圈上的有些基地有二千八百公里的距离。
毛:可以到夏威夷?
钱:夏威夷就更远了,不止4千公里。
毛:总是要搞防御的。搞山洞,钻进去,地下就不怕它了。
钱:我们正在遵照主席的指示,先组织一个小型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小组,准备研究一下防弹道式导弹的方法、即使途径。看来第三个五年计划中由于技术条件不够,还不能开展设计工作。
毛:有矛必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 (3)
春节谈话以后,640工程正式开展起来,从1964年到1967年是前期论证阶段,同时一些预研工作也已经展开,1967年以后开始加速,一直到1980年整个项目下马。目前关于前期论证阶段的资料比较混乱,也不全面,本野兽根据手头的一点东西做了一个整理;
1. 1964年3月23日 ,国防科委召开了弹道导弹防御科学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一共有三十多位专家和领导,分别来自四机部、国防部五院、国防部十院、中国科学院、解放军炮兵等单位。$ F& Y: b6 p, G4 Z, |4 R
- {5 Y) u" S2 @/ v. s; }( E/ B 这个讨论会明确了反导的三个可能途径,并就此做了初步分工:国防部五院负责导弹反导弹,炮兵科学研究院负责超炮反导弹,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负责激光反导弹。
2. 1964年8月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七机部二院为“反导、反卫星总体研究院”。二院已于1964年初开始着手组织前期准备工作,并于1970年开始进行反卫星计划论证。 1969年8月14日 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调整后的七机部二院可担任反导弹研制任务。”6 ^
3. 1965年5月10日 ,中央专委办公室发出《关于防御敌导弹的研究工作问题的通知》,要求四机部、五机部、六机部、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炮兵、XX基地(略),必须把防御敌导弹的研究,纳入本单位年度和长远规划。两个月后的 7月8日 ,国防科委向中央专委呈交《关于反导弹防御体系的研制规划报告》。 8月27日 ,中央专委第13次会议批准了该报告。
4. 1965年2月28日 ,国防科委召开了反导弹防御系统会议。郭永怀提交了“关于开展导弹再入物理现象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于 1965年10月5日 正式向力学所、物理所、电子所和地球物理所下达640-5任务,并确定由力学所抓总。
5. 1966年2月23日 ,国防科委召开640工程汇报会。在这个会上,反导弹工作被具体细化,正式确定了五个工程代号。
6. 1967年10月(一说是1月),国防科委召开全国“ 640” 工程会议,提出了建立“ 640” 工程综合总体和指控系统的研究单位问题,正式确定了5个系统的工程代号,及加速反导弹试验靶场的建设和开展反导弹用核弹头研制工作的建议。会上提出计划在73年到75年左右开始实弹试验。
从上面可以发现,66年和67年的会议内容有些冲突,估计66年是提出五个工程代号,67年正式确定下来。上面只是一些主要的会议,其它的一些较小规模的会议没有记录进来了。
640工程的5个分系统,本野兽目前只确认了3个,还有2个无法确认:
1.640-2,超级大炮反导弹项目,又叫“先锋号”超级大炮。
2.640-3,激光武器。
3.640-5,导弹再入物理现象研究。
剩下的两个究竟哪个是预警系统,那个是反击导弹系统,本野兽目前还没有查清楚,而这两个又是640工程最主要的部分。
第2章 预警系统
640工程中的预警系统是工程中最成功的一个,不仅服务于反导工程,也服务于其他的航天项目。其建设的7010和110两台超级雷达,30年后依然让人心仪不已。目前大多数文章谈的最多的是这两款雷达,实际上,640工程的预警系统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并不仅仅是这两台核心的超级雷达。另外,一些不属于640工程的系统也可以为反导提供预警,比如说远望号科考船。
640工程中的预警系统实际上隐藏在卫星测控系统当中,我国卫星测控系统第一期工程是1965年开始建设,1968年8月,除渭南外,已基本建成。640工程是在1967年才正式确定方案,所以其陆基早期预警雷达网就利用了这些卫星测控系统。卫星测控系统第一期工程是由渭南卫星测控中心和酒泉、湘西、南宁、昆明、海南、胶东、喀什7个观测站组成,除酒泉外,其他都属于640工程,其中:
渭南站是640工程预警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也就是预警系统的大脑,又叫“28基地”, 28 基地既是整个地面观测系统的指挥中枢,也是配备最完整的观测站,原为导弹试验基地,其设施包括前置遥测站、回收站、活动观测站。28 基地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1967年开始建设,1970年正式建成。
湘西、南宁、昆明、海南4个站主要是进行卫星入轨测量,同时也承担运行段测量任务。胶东、喀什为运行段测量站,前者为入境圈测量站,后者为出境圈测量站。本野兽由于知识有限,所以并不是很清楚它们在反导方面的分工,不过640工程是有反卫计划的。
以后又为这些系统按了一些代号,如28基地代号“秦岭”,代号“长江”的回收测量站、代号“前哨”的第一活动站(弹道导弹搜索和跟踪系统)、代号“黄河”的第二活动站(移动式导弹跟踪系统)和代号“长城”的长春站(备份的导弹预警系统)。
640工程的预警系统安装了数量众多的雷达和光电仪器----其中主力就是7010雷达和110雷达,这两个东西将放到后面单独介绍----包括用于地球轨道测量的154-2乙型单脉冲雷达、701-5型无源引导雷达、多谱勒频移测速仪(在南方4站均安装)、比相干涉仪(安装在南宁、喀什站)、光角望远镜、160型电影经纬仪、150型光学经纬仪等;用于微波遥测的930时统、717计算机数字处理机;用于指管通情(C3I)的控制中心,108乙型计算机等。
这些站的通信是以有线通信为主,无线通信为铺,传输干线是以国家电信线路,无线部分则是无线短波单边带专向电路。为此配备了4种有线载波线路设备,2种短波通信设备,并采用了SCA-3型数据传输机(清华大学研制)。它们的通信网络是一个二级通信网络:先由28基地沟通与喀什,湘西的有线通信,以后在湘西建立汇接分中心,再沟通与其它几个站的联系,形成二级通信网络。另外各站之间还建立了计算机间远距离数字通信系统,并设计了简易的数据通信规程,这估计是我国最早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70年代以后,随着远望系列科考船的建成,反导预警系统的海基预警雷达网也随之形成,不过遗憾的是,天基预警网络系统在当时没有建立起来,实际上到今天,天基这块也还没有完全建成。不过已建成的陆基和海基雷达网已完全可以承担反导预警任务了。
110雷达
110雷达最早是在1958年开始研制的,但当时技术不够,于1960年底暂停,项目并没有取消,不过在1959年14所还是研制成功了一部110模拟试验雷达,首次收到了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的较强回波,取得了观测外空目标的初步成果。60年代,随着14所在单脉冲技术的突破,14所于1965年再次上马110雷达,不过由于上级要14所于当年尽快提供靶场测量雷达,所以110雷达又停了下来,在所内得了个“摇摇停”的诨名。110雷达的正式上马是在1966年,由张直中负责。不过在1965年到1970年开展了卡塞格伦式单脉冲天线、脉冲压缩、脉冲多卜勒测速、参量放大器、先进计算机的应用、大型天线结构及转台的研究,并取得了技术突破,为研制超远程110跟踪雷达作了前期工程准备。
第一章 缘起
640反导工程是我国国家防御中的一个关键工程,不过到目前为止,关于它的决策方面的资料还是太少了。本野兽还没有很好的整理毛主席在“积极防御”方面的讲话,所以这里也只能是就事论事。
国家防御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美国,在现在已成为无敌象征的美国却在大搞TMD,NMD这类的东西。更勿论40年前被美国视为死敌的中国了。非毛分子喜欢把中苏的分裂视为毛式愚蠢,可问题是老毛子从没有把我们当兄弟,他们明明是汉奸,却要摆出爱国者的嘴脸,实在是风骚得很。由于他们在宣传的时候选择性的遗忘了一些历史细节,所以大家都很能接受他们的观点,比如说64年中法建交,60年蒙哥马利来中国,希望联合老毛一起给美国制造麻烦,不知道是现在朋友遍天下,还是那时还有几个朋友。其实,当时搞反导,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不过短短10几年却取得了巨大的技术成果,到现在,本野兽想到这些也是惊恐不安。
现在谈640的文章,基本上都会谈到63年12月的讲话和64年春节和钱学森钱老的谈话,实际上透过这些讲话和谈话,是可以发现在此之前,毛主席就已向相关部门布置了讨论国家防御计划的人物,但是本野兽还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资料,也只能从12月开始谈了----国外一些报道认为最早是钱学森在63年提出搞导弹防御的,这个本野兽还没有证实,不过从64年春节,他和毛主席的谈话来看,钱老更喜欢进攻----目前毛主席在12月的讲话和谈话有多个版本,本野兽罗列几个主要的:
其一:1963年12月15日,听取了战略武器问题汇报之后,毛主席指示:“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武器。”
其二:下面这个和聂荣臻的谈话载自68年汉版《毛泽东思想万岁》(1),不过这个谈话没有具体的时间,不清楚是同一个会议,还是多个会议的汇总。
在聂荣臻同志汇报时的谈话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
〔谈到松辽平原的经验时〕石油部是第一个运用解放军的一套办法,工业部门都要学习解放军,设立政治工作部门。用政治工作来保证建设任务的完成。石油部是学习解放军的经验,像连队的政治工作一样,不脱离业务。
石油部比较单纯,一机部复杂(指产品),要调些人到工业部门作政治工作,解放军是出人材的学校。
〔汇报科学技术十年规划任务时〕要打这一仗,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过去打上层建筑,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不打这一仗,生产力无法提高。要以革命的精神来搞科学技术工作。
〔汇报基础理论时〕不搞理论是不行的,要搞一批理论队伍,也包括社会科学。
〔汇报留学生工作时〕只派留学生,国内却固步自封,不向好的单位学习。
〔汇报向国外进口书刊时〕多少外汇?(答:××万美金。)不多嘛。社会科学的买吗?(答:也买。)影印外文杂志,广告不要弄掉。
〔汇报十年基建投资××亿时〕十年××亿,每年×亿,不多嘛!
〔汇报到受激光发射时〕要有些人专门搞这事,长远来搞。从数量上看,人家比我们多,我们搞不过人家。但是从历史上看,攻防两手,防我们要考虑。比如城墙,筑起来是为了防御。
〔汇报治理黄淮海问题时〕这个研究工作,要几万人来搞。
〔汇报医疗卫生问题时〕感冒药要认真解决。
〔汇报探索性工作时〕允许公开犯错误,但是发现错误要批评,又要鼓励,允许人家公开改正错误。
〔谈到朝鲜的战备工作,搞了××万里山洞作地下工厂时〕我们也要作蠢事情。
〔最后谈到三大革命时,问科学实验的含义是什么〕我讲的科学实验,主要是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军事科学是不能搞科学实验的。商品,价值法则不能搞科学实验。战争不能搞科学实验。辩证法不能搞科学实验。理论法则是概括出来的。军事演习不能搞实验室。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在一定意义上也可说科学实验。
在中南海元旦联欢会上的讲话(一九六四年一月一日)
马列主义原来是外国的,和中国革命结合了,我们就创造性地发展了它,也就成为我们自己的了。
其三:军旅作家陈晓东在 1993年3月23日 下午采访了张劲夫(2),张老最后谈到了激光问题,不过张老在回忆中没有谈到是哪一天,只谈到是罗荣桓逝世的那年,所以时间应该在 12月16日 以后。
罗荣桓逝世那一年(1963年)的有一天下午,毛主席把我和罗瑞卿找去了,罗瑞卿当时是总参谋长。我们到了中南海颐年堂。毛主席那些日子神情非常忧郁。我们那天见导他时,他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说:“罗荣桓是一个好同志,他去世了,让我们为他默哀吧。”说完,他带头站起来,望向远方,然后低下头。我和罗瑞卿也和毛主席一样,脱帽低头给罗荣桓默哀。几分钟后,毛主席从肃穆的气氛中回过神来,说:“今天叫你们来,要想跟你们讨论一下中国的防御问题。我们实行的是积极的防御方针,绝不会去进攻人家的,但人家要进攻我们,人家有导弹、原子弹,我们怎么办?我们就要防御,就要有对策。”毛主席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他点燃了一支烟,又说:“张劲夫同志,我叫中办通知你们研究防御政策,你们研究出来了吗?”我立即给毛主席汇报:“我找人研究了一下,初步想到的有三条:其中一条是要布阵,就是说我们应该研究死光(激光),这种东西可以粉碎对方导弹弹头对我们的袭击,但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争论,一部分人说行,另外一部分人说不行。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请主席定夺.”毛主席眉头一皱,若有所思地沉吟了一下,然后把目光投在罗瑞卿身上,说:“你是总长,你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罗瑞卿倒是干脆,说:“我认为要干,哪怕把钱扔到水里去也要干!”毛主席又说:“那好啊,那就干吧。”就这样,中国要搞死光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从上面的这些讲话和回忆来看,12月份,毛主席应该花了不少时间在反导问题征询方方面面的意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中国防御政策的看法,这不仅是反导方面的。这一个月实际上还是在讨论搞不搞,搞那些的问题,具体的决策还没有定下来。而在这个问题上,老人家到底考虑了多长时间,现在还很难搞清楚,毛主席一向是谋定而后动,反复思考同时征询方方面面的意见后再决定,这和现在大多数人眼里的毛死人的印象是不一样的,现在人眼里面的毛死人是个暴君,淫棍,独裁者,随心所欲的家伙,那会花这么多时间来思考问题,还是总设计师潇洒,一边打桥牌,一边定决策,然后众人皆曰“伟大”!
一般都是把1964年春节( 2月6日 )毛主席和钱学森的谈话视为640工程的开始,我国资深雷达专家张直中就认为,是这次毛主席向钱学森下达了搞反导工程的任务。本野兽基本上同意这个说话,实际上640工程就是在此之后才正式开展起来的,而且工程的名字“ 640” ,本身就和这次春节谈话有关。1963年12月,毛主席还在征求大家的意见,经过2个多月的考虑,他老人家也想清楚了,可以下最后的决定了。目前大部分的文章资料关于这次谈话只有最后一句话,具体的谈话内容很少,本野兽手里面的信息也比较少,只有下面这个东西,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了解更多一点背景:
毛主席(简称毛):我们搞原子弹也有成绩呀。
钱学森(简称钱):我有所闻。
毛:怕不止于有所闻吧!
钱:原子弹确实只是有所闻,我是搞运载工具的。
毛:是的,你们搞了一千多公里,将来再搞两千多公里的,也就差不多了。
钱:美帝在东南亚新月形包围圈上的有些基地有二千八百公里的距离。
毛:可以到夏威夷?
钱:夏威夷就更远了,不止4千公里。
毛:总是要搞防御的。搞山洞,钻进去,地下就不怕它了。
钱:我们正在遵照主席的指示,先组织一个小型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小组,准备研究一下防弹道式导弹的方法、即使途径。看来第三个五年计划中由于技术条件不够,还不能开展设计工作。
毛:有矛必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 (3)
春节谈话以后,640工程正式开展起来,从1964年到1967年是前期论证阶段,同时一些预研工作也已经展开,1967年以后开始加速,一直到1980年整个项目下马。目前关于前期论证阶段的资料比较混乱,也不全面,本野兽根据手头的一点东西做了一个整理;
1. 1964年3月23日 ,国防科委召开了弹道导弹防御科学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一共有三十多位专家和领导,分别来自四机部、国防部五院、国防部十院、中国科学院、解放军炮兵等单位。 这个讨论会明确了反导的三个可能途径,并就此做了初步分工:国防部五院负责导弹反导弹,炮兵科学研究院负责超炮反导弹,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负责激光反导弹。
2. 1964年8月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七机部二院为“反导、反卫星总体研究院”。二院已于1964年初开始着手组织前期准备工作,并于1970年开始进行反卫星计划论证。 1969年8月14日 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调整后的七机部二院可担任反导弹研制任务。”6 ^
3. 1965年5月10日 ,中央专委办公室发出《关于防御敌导弹的研究工作问题的通知》,要求四机部、五机部、六机部、七机部、中国科学院、炮兵、XX基地(略),必须把防御敌导弹的研究,纳入本单位年度和长远规划。两个月后的 7月8日 ,国防科委向中央专委呈交《关于反导弹防御体系的研制规划报告》。 8月27日 ,中央专委第13次会议批准了该报告。
4. 1965年2月28日 ,国防科委召开了反导弹防御系统会议。郭永怀提交了“关于开展导弹再入物理现象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于 1965年10月5日 正式向力学所、物理所、电子所和地球物理所下达640-5任务,并确定由力学所抓总。
5. 1966年2月23日 ,国防科委召开640工程汇报会。在这个会上,反导弹工作被具体细化,正式确定了五个工程代号。
6. 1967年10月(一说是1月),国防科委召开全国“ 640” 工程会议,提出了建立“ 640” 工程综合总体和指控系统的研究单位问题,正式确定了5个系统的工程代号,及加速反导弹试验靶场的建设和开展反导弹用核弹头研制工作的建议。会上提出计划在73年到75年左右开始实弹试验。
从上面可以发现,66年和67年的会议内容有些冲突,估计66年是提出五个工程代号,67年正式确定下来。上面只是一些主要的会议,其它的一些较小规模的会议没有记录进来了。
640工程的5个分系统,本野兽目前只确认了3个,还有2个无法确认:
1.640-2,超级大炮反导弹项目,又叫“先锋号”超级大炮。
2.640-3,激光武器。
3.640-5,导弹再入物理现象研究。
剩下的两个究竟哪个是预警系统,那个是反击导弹系统,本野兽目前还没有查清楚,而这两个又是640工程最主要的部分。
第2章 预警系统
640工程中的预警系统是工程中最成功的一个,不仅服务于反导工程,也服务于其他的航天项目。其建设的7010和110两台超级雷达,30年后依然让人心仪不已。目前大多数文章谈的最多的是这两款雷达,实际上,640工程的预警系统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并不仅仅是这两台核心的超级雷达。另外,一些不属于640工程的系统也可以为反导提供预警,比如说远望号科考船。
640工程中的预警系统实际上隐藏在卫星测控系统当中,我国卫星测控系统第一期工程是1965年开始建设,1968年8月,除渭南外,已基本建成。640工程是在1967年才正式确定方案,所以其陆基早期预警雷达网就利用了这些卫星测控系统。卫星测控系统第一期工程是由渭南卫星测控中心和酒泉、湘西、南宁、昆明、海南、胶东、喀什7个观测站组成,除酒泉外,其他都属于640工程,其中:
渭南站是640工程预警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也就是预警系统的大脑,又叫“28基地”, 28 基地既是整个地面观测系统的指挥中枢,也是配备最完整的观测站,原为导弹试验基地,其设施包括前置遥测站、回收站、活动观测站。28 基地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1967年开始建设,1970年正式建成。
湘西、南宁、昆明、海南4个站主要是进行卫星入轨测量,同时也承担运行段测量任务。胶东、喀什为运行段测量站,前者为入境圈测量站,后者为出境圈测量站。本野兽由于知识有限,所以并不是很清楚它们在反导方面的分工,不过640工程是有反卫计划的。
以后又为这些系统按了一些代号,如28基地代号“秦岭”,代号“长江”的回收测量站、代号“前哨”的第一活动站(弹道导弹搜索和跟踪系统)、代号“黄河”的第二活动站(移动式导弹跟踪系统)和代号“长城”的长春站(备份的导弹预警系统)。
640工程的预警系统安装了数量众多的雷达和光电仪器----其中主力就是7010雷达和110雷达,这两个东西将放到后面单独介绍----包括用于地球轨道测量的154-2乙型单脉冲雷达、701-5型无源引导雷达、多谱勒频移测速仪(在南方4站均安装)、比相干涉仪(安装在南宁、喀什站)、光角望远镜、160型电影经纬仪、150型光学经纬仪等;用于微波遥测的930时统、717计算机数字处理机;用于指管通情(C3I)的控制中心,108乙型计算机等。
这些站的通信是以有线通信为主,无线通信为铺,传输干线是以国家电信线路,无线部分则是无线短波单边带专向电路。为此配备了4种有线载波线路设备,2种短波通信设备,并采用了SCA-3型数据传输机(清华大学研制)。它们的通信网络是一个二级通信网络:先由28基地沟通与喀什,湘西的有线通信,以后在湘西建立汇接分中心,再沟通与其它几个站的联系,形成二级通信网络。另外各站之间还建立了计算机间远距离数字通信系统,并设计了简易的数据通信规程,这估计是我国最早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70年代以后,随着远望系列科考船的建成,反导预警系统的海基预警雷达网也随之形成,不过遗憾的是,天基预警网络系统在当时没有建立起来,实际上到今天,天基这块也还没有完全建成。不过已建成的陆基和海基雷达网已完全可以承担反导预警任务了。
110雷达
110雷达最早是在1958年开始研制的,但当时技术不够,于1960年底暂停,项目并没有取消,不过在1959年14所还是研制成功了一部110模拟试验雷达,首次收到了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的较强回波,取得了观测外空目标的初步成果。60年代,随着14所在单脉冲技术的突破,14所于1965年再次上马110雷达,不过由于上级要14所于当年尽快提供靶场测量雷达,所以110雷达又停了下来,在所内得了个“摇摇停”的诨名。110雷达的正式上马是在1966年,由张直中负责。不过在1965年到1970年开展了卡塞格伦式单脉冲天线、脉冲压缩、脉冲多卜勒测速、参量放大器、先进计算机的应用、大型天线结构及转台的研究,并取得了技术突破,为研制超远程110跟踪雷达作了前期工程准备。
庞大的110雷达就在罐子里面,它旁边的北京吉普简直不值一提
110雷达的全称是110大型单脉冲精密跟踪测量雷达,它采用了卡塞格伦式天线,双波段五喇叭馈源,天线抛物面口径为 25米 ,天线系统重400吨,天线罩球面直径 44米 ,高 36.5米 ,由1500余块六角形蜂窝式玻璃钢模块镶嵌而成。发射机选用了12所的巨型多腔速调管,它高 1.5米 ,重100公斤,峰值功率为2.5兆瓦。采用了多极化、脉冲压缩、数字压缩、数字测距、脉冲多普勒测速和多目标高速磁记录和重放等新技术。除了这些东西以外,张直中张老在他回忆文字中还谈到了采用“多路接收技术,除跟踪主目标外还可以跟踪同在天线波速内但偏离主目标的其他目标,如可跟踪导弹下落进入大气层后,末级火箭可能碎成几片伴随在导弹四周的情形”。
110雷达,1971年开始安装调试,到1977年正式投入使用的时候,已可以连续跟踪1000多公里以外的卫星,实际使用中,110雷达能跟踪2000公里以外的非合作外空目标,显示其不俗的性能。
安装在云南某地山区的110雷达
110雷达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美苏之后,第3个能研制这种大型雷达的国家,也是640中的核心雷达,是我国反导预警系统的顶梁柱。这台雷达只部署了一台,目前好像还在使用,真实老当益壮。
7010雷达
7010雷达的名气要比110雷达大多了,毕竟人家是大型相控阵雷达,就是今天,“相控阵”也是很牛逼的名字。7010雷达已经退役多年,具体退役的时间本野兽还不是很清楚,不过其服役的时间至少在20年以上,现在已经拆除了。08年4月的一天,鼎盛王朝军事论坛的北京地区网友跑到北京那个以北的那个黄羊山视察了7010。
以上3图是xxbit网友根据当时探险的照片和测量,绘制的7010雷达三位结构图,可见雷达依山而建,面向西北,成固定角度的巨大阵面。十分专业。
在7010面前,众生和机器都是蝼蚁
好了,现在还是来看一下真正的7010雷达吧!
7010 雷达真身,真是庞大
官方的说法是1970年正式开始研制7010雷达,实际上14所估计在1964年就开始研制相控阵雷达,在14所内部,叫111雷达,就是后来的7010雷达。7010雷达安装在北京以北海拔1600多米的黄羊山的半山腰上,视野开阔,估计山基本上被挖空了。7010雷达也只部署了一部,据说在河南伏牛山还有一部,估计没有完成建设就下马了,留了一堆遗址。
7010雷达1972年开始小面阵天线的安装和调试,1975年9月7010雷达经初步试验,第一次观察到了外空目标。1976年进行全面阵天线的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转,1977年正式投入使用。1977年以后7010雷达多次完成中 国导弹,卫星观测任务。特别是可以为110雷达提供目标指示,共同组成测量网。
《当代中国电子工业》书中的7010雷达
7010雷达的发射机采用4只大功率多腔速调管,总峰值功率为10 兆瓦,平均功率为200千瓦,电扫描天线阵面为 20米 X 40米 ,馈电单元8976个,在方位 120度和仰角2-80度空域内进行边搜索边跟踪,可连续跟踪多批目标,配备了大中小型计算机对全站实时控制,处理和计算。采用了脉冲压缩,反副瓣,变极化等反干扰措施,对一`些关键器件,分机采用双工冗余技术,配有全机工作状态监测系统和故障显示系统。
7010雷达的控制室
70年代初,空军组建导弹预警雷达团——雷达**团,全团一部雷达——7010雷达,就在黄羊山上。80年代早期该团及装备移交国防科工委为雷达站,现在该部的编制仍在,隶属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110雷达和7010雷达的使用记录
1.1979年美国太空实验室坠落,在坠落前,两部雷达对其跟踪了8天,并根据测得的数据,对其坠落做了内部预报,后来根据美国公布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时间仅差了4分钟,地点仅差经度2.9°和纬度1.3°。
2. 在反击一号反弹道导弹试验中,弹体离架仅 10 秒钟就被110雷达紧紧抓住,并稳定跟踪,迅速预报落点,为火箭、反导试验作出了重要贡献
3. 1980年 5 月,110雷达在两发东风五型洲际导弹全程试验中,分别获得了 X16 秒和 X96秒的跟踪测量数据,最远跟踪距离达 3000 公里。
东风五型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轨迹图
4. 1981 年 7 月 18 日,7010 雷达站接到当时国防科工委主任张敏参谋长的电话,要求对 19 日苏联向太平洋发射的运载火箭进行跟踪。7010 连续开机 11 天,于 19 日和 28 日两次观测到该运载火箭,及时预报了发射点和落点经纬度、预警时间和射程。从测量数据分析,这两枚导弹是苏联未公布的多弹头试验项目,采用低弹道形式发射,目的显然是为了测试分导弹头的导引精度。从事后其它管道获得的信息证明,7010 的观测是正确的。
5. 1983 年 1 月 12 日,110雷达基地接获上级指示,要求观测并拦截正危险地向地球坠落的苏联 1402 号核动力卫星。然而,由于苏方不公布卫星的轨道参数,雷达转动的巨大天线, 连续工作 4 个半小时,仍如大海捞针,一无所获。直到第 3 天,昆明站才跟踪上了目标,并向沾益站进行了及时通报。根据通报中的轨道参数,18 日和 19 日沾益两次开机连续捕捉到了目标,并判明是三个目标,列为 1402A ,1402B, 1402C 。
1 月 2 2 日,张敏参谋长致电该站询问该枚苏联侦察卫星的陨落时间和地点。中央当时已电令全国 X 个拦截阵地,万一这枚卫星落入我人口稠密地区,务必在其陨落前将其拦截、击毁,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天正午,沾益站通过 BX-10 微机的解算,得出了 1402A 的陨落时间为 1 月24 日4 时至8时之间,并将这一预测上报了科工委。 1 月 2 4日 5时,沾益站又报出该星体再入大气层的准确时间为 24 日 6 时 30 分,地点为东经 67.9 度,北纬 1.1 度,不会落入中国境内!这下军委领导才放了心。1402 号卫星实际陨落的时间比沾益站的预报提前了仅 9 分钟,位移误差为 3400公里。
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预报时间较准,比实际时间仅差 1分,但位移误差上万公里,比中国的预报范围大了 3倍!这说明中国雷达预警能力在当时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该监测网负责的我国返回式卫星,也取得了 15 次发射 14 次成功回收的佳绩。
远望号科考船
远望的名气是很大的,但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会把它和反导联系在一起,而且它本生也不属于640工程,所以一般是不会考虑它的反导功能的。
2004年在军博举行的国防知识展上,透露:远望1号对洲际导弹的有效跟踪时间是1个小时,其中最有价值的跟踪时间只有60秒。展览的说明还认为,不具备实战价值。具不具备实战价值,本野兽就不讨论了,这说明远望号是作为反导预警系统的一部分而存在的。
在海上航行的远望2号,远望两个字是毛主席的手书,但很多人死活要说是总设计师的手笔,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1970年12月,国防科委批准七院对主测量船的总体设计初步方案,后经调整和多次审议,最后确定第一期工程规模,其中两艘主测量船的总装厂为江南造船厂。1974年有关部、委、院、所,开展了船舶总体设计、试制和设备研制攻关工作。1975年5月,工程领导小组审查了技术设计,接着进行施工设计。1976年,主测量船进入船舶总体试制,设备安装、调试和校标阶段。两艘主测量船于1978年建成,1979年进行实船试验,从船台安装到系泊试验共有专检项目816项,军检项目358项,年底全部试验结束,均达到设计指标要求,命名为“远望 1” 号和“远望 2” 号。2 B+ ~/ W8 t2 O0 }
“远望 1” 号和“远望 2” 号主测量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综合性海上活动跟踪测量站,续航力大,抗风及耐波性能强,全长 190米 、高 38.5米 、宽 22.6米 ,9层舱室,甲板上装有50余副各种天线,船上使用的电力相当于一座30万人口中等城市的生活用电。该船满载排水量2.1万余吨,主机功率1.177万千瓦,编队平均航速18节。全船装有雷达、光学外弹道测量、微波和超短波综合遥测、双频测速定轨测量、实时数据处理和参数显示以及船位姿态测量等高精度的测控系统,多手段、多网络、远距离、全天候的通信系统以及性能先进的导航定位系统和气象系统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汇集着中国科学技术多方面的成就,标志着当代船舶工业和电子工业的科技水平。 f) J- y: T6
到1980年640工程下马时,我国已经建立一个相当规模的陆基反导预警网络,虽然这个网络还有一些工程没有建设完,像7010雷达的可靠性还需要提高,缺乏6000公里以上的监控雷达,天基预警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但已经完全可以承担反导预警任务了。海基的反导预警系统的功能要弱一些,但可以作为陆基系统的重要补充。
注释:
(1) 就是老田做过序的那部,可以在乌有之乡网站上下载,是由钢二司武汉大学总部组织出版的。
(2) (3)均在陈晓东所著的《中国升起蘑菇云(下)》,该书1995年出版。
庞大的110雷达就在罐子里面,它旁边的北京吉普简直不值一提
110雷达的全称是110大型单脉冲精密跟踪测量雷达,它采用了卡塞格伦式天线,双波段五喇叭馈源,天线抛物面口径为 25米 ,天线系统重400吨,天线罩球面直径 44米 ,高 36.5米 ,由1500余块六角形蜂窝式玻璃钢模块镶嵌而成。发射机选用了12所的巨型多腔速调管,它高 1.5米 ,重100公斤,峰值功率为2.5兆瓦。采用了多极化、脉冲压缩、数字压缩、数字测距、脉冲多普勒测速和多目标高速磁记录和重放等新技术。除了这些东西以外,张直中张老在他回忆文字中还谈到了采用“多路接收技术,除跟踪主目标外还可以跟踪同在天线波速内但偏离主目标的其他目标,如可跟踪导弹下落进入大气层后,末级火箭可能碎成几片伴随在导弹四周的情形”。
110雷达,1971年开始安装调试,到1977年正式投入使用的时候,已可以连续跟踪1000多公里以外的卫星,实际使用中,110雷达能跟踪2000公里以外的非合作外空目标,显示其不俗的性能。
安装在云南某地山区的110雷达
110雷达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美苏之后,第3个能研制这种大型雷达的国家,也是640中的核心雷达,是我国反导预警系统的顶梁柱。这台雷达只部署了一台,目前好像还在使用,真实老当益壮。
7010雷达
7010雷达的名气要比110雷达大多了,毕竟人家是大型相控阵雷达,就是今天,“相控阵”也是很牛逼的名字。7010雷达已经退役多年,具体退役的时间本野兽还不是很清楚,不过其服役的时间至少在20年以上,现在已经拆除了。08年4月的一天,鼎盛王朝军事论坛的北京地区网友跑到北京那个以北的那个黄羊山视察了7010。
以上3图是xxbit网友根据当时探险的照片和测量,绘制的7010雷达三位结构图,可见雷达依山而建,面向西北,成固定角度的巨大阵面。十分专业。
在7010面前,众生和机器都是蝼蚁
好了,现在还是来看一下真正的7010雷达吧!
7010 雷达真身,真是庞大
官方的说法是1970年正式开始研制7010雷达,实际上14所估计在1964年就开始研制相控阵雷达,在14所内部,叫111雷达,就是后来的7010雷达。7010雷达安装在北京以北海拔1600多米的黄羊山的半山腰上,视野开阔,估计山基本上被挖空了。7010雷达也只部署了一部,据说在河南伏牛山还有一部,估计没有完成建设就下马了,留了一堆遗址。
7010雷达1972年开始小面阵天线的安装和调试,1975年9月7010雷达经初步试验,第一次观察到了外空目标。1976年进行全面阵天线的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转,1977年正式投入使用。1977年以后7010雷达多次完成中 国导弹,卫星观测任务。特别是可以为110雷达提供目标指示,共同组成测量网。
《当代中国电子工业》书中的7010雷达
7010雷达的发射机采用4只大功率多腔速调管,总峰值功率为10 兆瓦,平均功率为200千瓦,电扫描天线阵面为 20米 X 40米 ,馈电单元8976个,在方位 120度和仰角2-80度空域内进行边搜索边跟踪,可连续跟踪多批目标,配备了大中小型计算机对全站实时控制,处理和计算。采用了脉冲压缩,反副瓣,变极化等反干扰措施,对一`些关键器件,分机采用双工冗余技术,配有全机工作状态监测系统和故障显示系统。
7010雷达的控制室
70年代初,空军组建导弹预警雷达团——雷达**团,全团一部雷达——7010雷达,就在黄羊山上。80年代早期该团及装备移交国防科工委为雷达站,现在该部的编制仍在,隶属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110雷达和7010雷达的使用记录
1.1979年美国太空实验室坠落,在坠落前,两部雷达对其跟踪了8天,并根据测得的数据,对其坠落做了内部预报,后来根据美国公布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时间仅差了4分钟,地点仅差经度2.9°和纬度1.3°。
2. 在反击一号反弹道导弹试验中,弹体离架仅 10 秒钟就被110雷达紧紧抓住,并稳定跟踪,迅速预报落点,为火箭、反导试验作出了重要贡献
3. 1980年 5 月,110雷达在两发东风五型洲际导弹全程试验中,分别获得了 X16 秒和 X96秒的跟踪测量数据,最远跟踪距离达 3000 公里。
东风五型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轨迹图
4. 1981 年 7 月 18 日,7010 雷达站接到当时国防科工委主任张敏参谋长的电话,要求对 19 日苏联向太平洋发射的运载火箭进行跟踪。7010 连续开机 11 天,于 19 日和 28 日两次观测到该运载火箭,及时预报了发射点和落点经纬度、预警时间和射程。从测量数据分析,这两枚导弹是苏联未公布的多弹头试验项目,采用低弹道形式发射,目的显然是为了测试分导弹头的导引精度。从事后其它管道获得的信息证明,7010 的观测是正确的。
5. 1983 年 1 月 12 日,110雷达基地接获上级指示,要求观测并拦截正危险地向地球坠落的苏联 1402 号核动力卫星。然而,由于苏方不公布卫星的轨道参数,雷达转动的巨大天线, 连续工作 4 个半小时,仍如大海捞针,一无所获。直到第 3 天,昆明站才跟踪上了目标,并向沾益站进行了及时通报。根据通报中的轨道参数,18 日和 19 日沾益两次开机连续捕捉到了目标,并判明是三个目标,列为 1402A ,1402B, 1402C 。
1 月 2 2 日,张敏参谋长致电该站询问该枚苏联侦察卫星的陨落时间和地点。中央当时
已电令全国 X 个拦截阵地,万一这枚卫星落入我人口稠密地区,务必在其陨落前将其拦截、
击毁,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天正午,沾益站通过 BX-10 微机的解算,得出了
1402A 的陨落时间为 1 月24 日4 时至8时之间,并将这一预测上报了科工委。 1 月 2 4日 5时,沾益站又报出该星体再入大气层的准确时间为 24 日 6 时 30 分,地点为东经 67.9 度,北纬 1.1 度,不会落入中国境内!这下军委领导才放了心。1402 号卫星实际陨落的时间比沾益站的预报提前了仅 9 分钟,位移误差为 3400公里。
美国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预报时间较准,比实际时间仅差 1分,但位移误差上万公里,比中国的预报范围大了 3倍!这说明中国雷达预警能力在当时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该监测网负责的我国返回式卫星,也取得了 15 次发射 14 次成功回收的佳绩。
远望号科考船
远望的名气是很很大的,但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会把它和反导联系在一起,而且它本生也不属于640工程,所以一般是不会考虑它的反导功能的。
2004年在军博举行的国防知识展上,透露:远望1号对洲际导弹的有效跟踪时间是1个小时,其中最有价值的跟踪时间只有60秒。展览的说明还认为,不具备实战价值。具不具备实战价值,本野兽就不讨论了,这说明远望号是作为反导预警系统的一部分而存在的。
在海上航行的远望2号,远望两个字是毛主席的手书,但很多人死活要说是总设计师的手笔,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1970年12月,国防科委批准七院对主测量船的总体设计初步方案,后经调整和多次审议,最后确定第一期工程规模,其中两艘主测量船的总装厂为江南造船厂。1974年有关部、委、院、所,开展了船舶总体设计、试制和设备研制攻关工作。1975年5月,工程领导小组审查了技术设计,接着进行施工设计。1976年,主测量船进入船舶总体试制,设备安装、调试和校标阶段。两艘主测量船于1978年建成,1979年进行实船试验,从船台安装到系泊试验共有专检项目816项,军检项目358项,年底全部试验结束,均达到设计指标要求,命名为“远望 1” 号和“远望 2” 号。2 B+ ~/ W8 t2 O0 }
- N1 [- Y, [: }“远望 1” 号和“远望 2” 号主测量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综合性海上活动跟踪测量站,续航力大,抗风及耐波性能强,全长 190米 、高 38.5米 、宽 22.6米 ,9层舱室,甲板上装有50余副各种天线,船上使用的电力相当于一座30万人口中等城市的生活用电。该船满载排水量2.1万余吨,主机功率1.177万千瓦,编队平均航速18节。全船装有雷达、光学外弹道测量、微波和超短波综合遥测、双频测速定轨测量、实时数据处理和参数显示以及船位姿态测量等高精度的测控系统,多手段、多网络、远距离、全天候的通信系统以及性能先进的导航定位系统和气象系统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汇集着中国科学技术多方面的成就,标志着当代船舶工业和电子工业的科技水平。 f) J- y: T6
到1980年640工程下马时,我国已经建立一个相当规模的陆基反导预警网络,虽然这个网络还有一些工程没有建设完,像7010雷达的可靠性还需要提高,缺乏6000公里以上的监控雷达,天基预警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但已经完全可以承担反导预警任务了。海基的反导预警系统的功能要弱一些,但可以作为陆基系统的重要补充。
注释:
(1) 就是老田做过序的那部,可以在乌有之乡网站上下载,是由钢二司武汉大学总部组织出版的。
(2) (3)均在陈晓东所著的《中国升起蘑菇云(下)》,该书199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