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保送生是中国教育之贿公平之耻

火烧 2009-06-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揭露保送生制度存在严重不公平现象,批评其成为官员子女上大学的绿色通道,质疑教育公平性,呼吁公开透明选拔机制。

保送生是中国教育之贿公平之耻  

   

2009年的中国高考终于尘埃落定,虽然吉林松原地区的高考舞弊闹得沸沸扬扬,但也必将偃旗息鼓成为过眼云烟。  

 2009年6月11日 ,人民日报旗下《京华时报》一篇《高考舞弊,动摇国本》的京华时评令我动容,勾我心绪。  

中国现在执行的高考制度虽然广受诟病,但以分数论英雄的选拔方式毕竟是比其他任何方式都公平、公正的多。所以中国高考在亿万百姓心中才显得极端重要和无可替代。对广大底层百姓来说,只有通过让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考出高分,考上名校,他们的家族才会有机会从底层向社会的中层和高层流动。而我们的正腐却以保送生的创新腐败模式彻底断送了中国高考制度起码的一点点公平。这一点其实社会上的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看的清清楚楚。  

我们不妨去看看各地保送生的父母是谁,官居何位;不妨让每个城市将他们连续五年来保送生的保送前提、保送理由、保送目的全部通过权威网络公布出来晒晒,看看这些保送生中官家子女几何,底层家庭子女几何,成绩真正优异者又有几何。看看这些保送生是真的成绩优异、德才兼备,还是真的家庭优越,父母至亲身居要职。很遗憾,我们的正腐没有这个完全公开透明地接受社会监督的勇气。  

据《今晚报》报道,吉林省松原市在06年到08年共有13名获得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的学生,一位深知内情的教育官员担忧地说:“以‘省优’保送大学的孩子,其家长有三个副厅级、五个正处级、一个副处级、三个教育局科级,看不到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保送’成了官员子女上大学的‘绿色通道’。”  

很显然,保送生制度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正腐相互勾结的温床,是教育主管部门向正腐中掌握更多资源的公仆们示好的红包。  

诚如《京华时报》李泓冰文章标题所言,高考舞弊,动摇国本。但保送生制度的决口汹涌,如何能够预防溃堤之虞?2008年,北大(校本部)录取了2675名新生,其中保送生达573名。同时,北大自主招生共录取658名,这两部分新生比例超过当年北大新生总数的40%。这,足以说明高等教育正冠冕堂皇地向各地官场公开行贿的事实。  

保送生无需参加高考,经学校推荐,即可进入大学就读。但究竟都是些什么子弟通过保送生通道轻松绕过了这个每年数千万中国学子都必须翻越的门槛呢?  

只见报载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2009年北京高考保送生名单,共涉及105人。其中,人大附中保送的名额最多。清华、北大招收的保送生占七成以上。未见这105名学生之所以被保送的前提条件被公布。有什么理由让我们人民群众相信这105名学生就是北京所有高三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品德最好的?  

制度之弊,教育之痛,公平之耻何时是休?保送生黑箱保送,还能保送多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