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李卫华:《文明冲突的背后》书评

火烧 2007-02-15 00:00:00 读书交流 1035
本书深入解析文明冲突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复兴,探讨中东社会经济问题及原教旨主义兴起背景,强调现实意义与国际关系影响。

《文明冲突的背后―解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复兴》书评

李卫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生,主要从事中东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研究。)

  近年来,在一些西方学者和主流媒体的刻意鼓噪之下,“文明冲突”、“原教旨主义复兴”等问题被置于极其显耀的位置,他们正试图使公众相信:冷战结束之后,原教旨主义的复兴以及西方文明与儒教-伊斯兰教联盟的冲突将对未来世界构成潜在威胁。他们不仅试图以恐怖主义的全球化、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台湾海峡呈现的危机等现象来证明“绿祸”、“黄祸”正在对国际社会构成威胁,而且,捕风捉影地预测中国和伊斯兰国家正在构建足以引发世界大战的“联盟”。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文明冲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等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中国有句谚语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西方的说法叫“言论自由”,公众看到和听到不仅应该有西方的主流媒体,也应该有东方的非主流媒体的报道,至于其中的良莠善恶,最好让公众自己去评说。

  王小强所著的《文明冲突的背后――解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复兴》正是这样一本以不同于西方主流派的视点和角度去阐释上述问题的书。对于希望深入了解有关伊斯兰问题或者对伊斯兰、阿拉伯问题比较关注的人来说,是一本好书;同时,书中引用了较多中东伊斯兰方面的专著,对于专门从事中东、伊斯兰的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全书共十章,前四章主要分析了一些穆斯林国家所面临的主要国内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原教旨主义的复兴的来龙去脉。第五章到第八章着重探讨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与美国霸权的关系。最后两章探讨有关“文明冲突”的问题。

  在前四章,作者首先从社会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关系的角度,对伊斯兰教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的关系及其异同作了比较,从伊斯兰教的起源方面,通过回顾伊斯兰教创立之初面临的(或者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发展的合理性;其次,作者以埃及为例,描述了70年代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对原有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体制、结构进行调整。分析了由于调整引发的有关贫富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社会矛盾的激化,还指出了这些背景与原教旨主义兴起的因果关系。文中指出:由于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实践遭遇到挫折,许多国家纷纷右转,由此带来了社会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贪污腐败、两极分化,这催化了原教旨主义的复兴。认为“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复兴,……具有反对资本主义的强大现实意义。”(第53页);第三,由于发展中的穆斯林国家资源、技术发展极具不平衡性,再加上国际竞争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广大阿拉伯(或者说穆斯林)世界引发了伴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和巨额的石油收入而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同古兰经倡导的均贫富思想是对立的,因而导致了国内各政治派别围绕着经济、社会问题的激烈斗争。

  关于恐怖主义问题,作者阐述了以下观点:首先,美国在搞霸权主义,指出:美国实质上为阿拉伯的统一设置障碍。(有一点错误: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其次,恐怖主义是对西方的反抗,反映了冷战后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引用亨廷顿的话:“伊斯兰复兴运动……是对理想社会的描述,执着于根本的变革,拒绝现行政权和民族国家。……有从温和的改良主义到暴力革命的不同主张”(第153页);第三,恐怖主义的泛滥是与有关国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为几乎所有恐怖主义,都有各国政府公开或暗地里的大力支持。”(第172页)。“虽然各国政府众口一词地‘反恐’……反的都是于已不利之‘恐’,对别人家里的‘恐’,不是幸灾乐祸,而是大力支持唯恐不及。”(第170页)。“积极支持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从来是帝国主义制造分裂、控制他国的有力武器。”;第四,恐怖主义全球化以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之所以搞恐怖是同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和美国的霸权主义有密切关系的。

  最后,作者对原教旨主义的复兴、社会矛盾和文明冲突的关系进行了综合论述。指出伊斯兰包容性的过去及以信仰征服世界的伟大历程对伊斯兰复兴运动是巨大的鼓舞。原教旨主义复兴运动不是简单的复古、出世,它是符合民愿的;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包括极端势力在内的原教旨主义复兴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表现为文明冲突的原教旨主义与西方的对抗,实质上是下层穆斯林民众、弱势群体表达自己意愿的体现。

  另外,文章也提到了有关美国对中东阿拉伯世界进行民主改造的问题。指出:美式民主的可能结果就是原教旨主义上台。“美国打下伊拉克,除非放弃不当帝国主义的帝国主义,拿伊拉克人民当成美国公民,大把金钱投入,否则,不管扶持出什么德行的政权,都捂不住伊拉克原教旨主义的勃然崛起。历史的讽刺是,美军劳师糜饷推翻萨达姆专制,希图按美式民主重建,眼看是白忙活一场,成了替原教旨主义复兴作嫁衣裳。伊拉克的伊斯兰复兴,早就是挡不住的大势所趋。……多数原教旨主义什叶派,在伊朗政府的支持下卷土重来。”(第217-218页)

  从总体上看《文明冲突的背后》有以下特点:

  首先,引用的资料翔实、新颖。近年来,许多人在研究中东、伊斯兰问题,但多数作者引用的材料不够全面、翔实,使问题研究的深度明显受到影响。但《文明冲突的背后》一书资料丰富,著者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外几乎所有有关方面专家的著作。既有宏观评论,也有微观分析,读后不仅给人留下十分全面的印象,还给人以思考的空间。此外,书中还引用一些统计图表,使之更有说服力。

  其次,文章有开拓性、有新意。国内学者对有关中东、伊斯兰问题的观点,许多都大同小异,有一些甚至已经公式化,被大家引来引去,毫无新意。而王小强却善于从为大家熟知的材料中提炼出与众不同不同的观点。单就原教旨主义来说,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地从历史角度交待原教旨主义的来龙去脉,而是在夹叙夹议中大胆创新,不乏新意。

第三,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针对原教旨主义兴起的复杂的背景,著者采用多视角、多层次的方法加以阐述:(1)把原教旨主义置于宗教的起源、发展的长河中,既揭示原教旨主义兴起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又表明了其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2)把有关问题置于全球背景下加以论述,反映出原教旨主义兴起的国内、国际背景;(3)把有关问题与经济全球化联系起来,认为文明冲突、原教旨主义兴起同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秩序密切相关;(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方位展现了问题的全貌,书中既有对问题的总体论述,也不乏对别国的个案分析,从不同层面说明了存在的问题。

需要指出,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尽管可以看出作者注重学术规范,治学较为严谨,但可能是由于一些繁简字体变换或是其他技术方面的原因也带来一些疏漏和错误,如第36页参考书目中“彭树智:《阿拉伯国家通史》”错误,应为“《阿拉伯国家史》”。

  总之,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以事实为根据,对有关伊斯兰的一些热点问题给予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论述和分析,没有盲从于美国西方等所谓的“主流媒体”,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