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的风:法痞讼棍们的“法律碰瓷”已成闹剧
法痞讼棍们的“法律碰瓷”已成闹剧
碰瓷,原属北京方言,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例如故意和机动车辆相撞,骗取赔偿。此外,“碰瓷”也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意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卖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便可以借机讹诈。
“法律碰瓷”是对碰瓷的引申义,特指法律界某些法痞讼棍,披着所谓“人权律师”、“维权律师”的外衣,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有意冲撞现行法律底线,受到法律的惩罚以后,由他们的后台老板出面,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把法律问题政治化,由他们来作为冲撞法律的马前卒,通过一个个具体个案的叠加,实现改变中国法律的从量变到质变,而这些以身试法,实施“法律碰瓷”的法痞讼棍人士也因此从某种势力那里获得某种政治和经济利益。
法痞讼棍的“法律碰瓷”已成为闹剧,比如去年的浦某,最近被媒体曝光的律师刘建军等组织“访民”闹事成利益链,还有最近被审判的唐某等。无一不是知法犯法的法痞讼棍,而现在,他们的后台老板终于粉墨登场了。
16日傍晚,法国、英国、加拿大三国的大使馆,还有一个十八线的联合国下属组织——人权高专办,好像约好了似得,突然齐刷刷地在中国的新浪微博上,就“人权”问题向中国政府发难,具体针对的就是中国警方依法侦办“维权”律师的案件。
其中,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在官方微博上发布的声明措辞最为激烈,其驻华大使公开表示对中国逮捕“人权律师和活动家”的做法,表示“严正关切”。
法国大使馆官方微博发布了来自欧盟的一篇声明。英国大使馆官方微博发布的“人权与民主报告”,则对中国的人权和民主状况进行了更宽泛范围的指责,其中同样包括了逮捕律师的问题。
这些微博后面,是一大批公知大V纷纷壮起胆子幸灾乐祸的转发。
外国大使馆和中国网络舆论领袖们合演的这场好戏,简直就是“维权”律师+“公民”围观“死磕”样式的翻版:洋大人的角色就像“维权”律师,披着外交人员的马甲出面炒作,没事炒成有事,法律事件炒成政治事件;大V们负责扮演“公民”,胡搅蛮缠跟中国政府这碰瓷添恶心,总之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不在乎事实真相,不在乎法律界限,用舆论霸权把持“正义”的旗号,不符合他们想象的就不是事实,阻挡他们的法律就是恶法,当然,制定恶法的政权哪怕是依法行事,自然也就是践踏人权咯。只要掌握了正义的定义权,他们逻辑自洽,理直气壮。
法痞讼棍的最大特点,就是凌驾于法律之上,虽然他们在包括律师在内的法律界人士中不占多数,但是能量不小,外有洋大人撑腰,在国内有公知大V结伙起哄,以为就可以绑架中国的法律和中国政府,这就是他们频频进行“法律碰瓷”的目的,然而,他们的小九九早已被广大民众和中国政府看得清清楚楚。
法痞讼棍们的“法律碰瓷”能够得逞吗?咱们拭目以待!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