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民众监督如此管用为啥让人高兴不起来

火烧 2009-05-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民众监督为何被认为管用却让人高兴不起来,分析民众监督与组织监督的对比,反映网络监督现状及反腐机制中的问题,强调民众参与监督的重要性。

从严监督领导干部,您觉得哪种方法最管用?这是人民网最近正在开展的一项民意调查。(见下图)

            图-1

              

从问题的设计和排序看,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组织监督”就是自我监督。由于监督的对象是领导干部,从监督的权威性、直接性、有效性来看,组织监督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舆论监督、民众监督。因此,把“组织监督”排在第一位是当之无愧的,也体现了中国体制机制的特色。

但是,网民偏偏不买这个帐。

见下图:(2009年5日26日11:40)

               图-2 

     

2009年5日26日11:40,有3022人参与了调查,排在最后的“民众监督”反而以2208票高居首位,而“组织监督”仅获435票。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人当中,高达75.4%人认为,从严监督领导干部,“民众监督”比“组织监督”管用得多。

“民众监督”被如此高看,一方面反映了网民的过度自信,网民的过度自信是基于一种“眼见为实”,也就是网络反腐的巨大成果。此长彼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组织监督”的“沉默”或缺失,也就是说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同级之间的监督出现了“肠梗阻”现象,致使监督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而我们的“舆论监督”被纳入了“组织监督”的框架,监督的功能几乎丧失殆尽。只剩下“民众监督”还具备一点监督能力,在没有网络前,“民众监督”的主要形式是信访、上访,渐渐地信访、上访也被纳入了“组织监督”的框架,导致百姓的呼声和要求无法正常表达和传递。中国推广网络后,网络监督成了“民众监督”主力军,尽管中央领导多次肯定了网络监督的作用,但是有关部门试图把网络监督纳入“组织监督”框架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

“民众监督”被如此高看,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组织监督”不动、不作为,“民众监督”的作用、效率就是变得极小极低。人民网这个调查的阶段性数据看,网民对“组织监督”表达了高度不的信任,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关于“改变目前干部管理中存在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的说词,决非自谦之词,而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

不能有效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不仅会导致领导的腐败,也有可能使“组织监督”沦为腐败现象的“保护伞”,不仅不能正确行使监督职能,反而会为腐败分子“遮风挡雨”。

好在党中央已对“组织监督”严重缺失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连续出台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三项反腐措施,吹响推进廉政反腐斗争新的进军号,这场战役能否打响、取胜,希望有关方面不要把宝押在“民众监督”,而应该在“组织监督”上下足功夫,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2009年5月26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