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听孔子说,议天下事(21~30) 我的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ichunmama

火烧 2011-03-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结合孔子治国理念,分析当前经济政策与外资影响,反思改革开放进程,探讨士人责任与民族主义思潮,强调长远发展与国家利益。

译文大意皆引 何新 先生《论语新解—思与行》,在此 向何新 老师致谢!  

21、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大意:“子夏担任莒父城的长官,问关于执政。孔子说:不要急,不要只看小利。太急就达不到目的;只看小利,就难成大事”。  

有学者研究,琦善签定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当时也是有些道理的,即“见小利”,因为英国人说租香港、开商埠可以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去年,中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利用外资的文件,拟开放金融市场,这是中国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行业。外资进入之初,我们尚难预料,但其祸,一个叫郎 咸平的 教授分析得精辟透彻。这个政策全面实施的结果,后人论之,不知会不会比肩于晚清政府的那个《条约》。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投入四万亿大搞“铁公基”,是不是“欲速”?从今天严峻的通胀形势看,至少“四万亿”投资的效果是“不达”。放着巨额的外汇储备去买美国国债,却不断引入外资来主导或控制我国的产业和企业,是否是“见小利”?从过去引进外资而被外资主导或控制了21个产业的效果看,“见小利”的结果必然是“大事不成”,最终结果是阻碍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年来,国家印钞票大跃进,房地产大跃进,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是大幅增加了,但制造业危机、生态危机、资源危机、民生危机(消费在GDP的比重已低至29%,工资收入与GDP的比重仅为8%,基尼系数已高达0.5,远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  

如不及早尽快改弦易辙,那么GDP和土地财政的“小利”,必将使民富国强的“大事不成”。  

22、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其命,可谓士矣”。  

孔子的意思是:做人有羞耻心,出使各国,不辱国格,就可以配称士。  

近年来,有几个曾做外交的官员,在左冀网站上被列为汉奸。他们的一些言论遭到口诛笔伐,而他们依然神态貌貌地在主流媒体上“论道”,大有生命不息,诲民不倦的精神头。其中有个人,在谈论评价青年中的民族主义思潮时,曾说:我在与外国人谈判时,从来不说“不”。听其一言,凡有爱国之心的人,是无论如何都止不住背心的冷汗的。一个从来不说“不”的外交官,在与外国人谈国家利益,会有什么结果呢?即使卖国如李鸿章者,也不可能从来都不说“不”吧!这样的人,你能指望他有羞耻心、指望他能不辱国格吗?看着这样的人居然以“士”自居,并正襟危坐地在主流传媒上“论道”,真不知几千年来的中国之“士”地下有知,会不会羞得再死一次!  

23、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大意:孔子说:正直啊,史鱼!国家有道时,他象箭一样正直。国家无道时,他也象箭一样正直。  

现在中国,无论官场、商场、情场,都是名利场,金钱至上,一切都以金钱开道。近年来,央视就最近讲了一个云南省保山地区原地委书记杨善洲,还可比史鱼,但杨善洲这种具有共产党和共和国脊梁的人还多吗?!鲜见杨善洲而常见刘志军、秦晖之流,邦是有道还是无道?  

2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大意: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了贪生而牺牲仁善,却会牺牲生命以实现仁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建国,到抗美援朝,到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无数革命先烈,都做到了这一点,夏明翰、杨开慧、方志敏、毛泽建、瞿秋白、毛泽民、陈潭秋、赵尚志、刘胡兰、董存瑞、毛岸英、黄继光、向秀丽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但近三十年来,这种精神,这种激荡着大无畏英雄气概的历史,却被玷污得面目全非。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无道之世盛产无道之人。无道之人必先清除仁人志士,方能立身。否则,在仁人志士张扬的世界里,无道之人又如何能有立足之地呢?!  

     25、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大意:孔子说:“多严格要求自己而少求于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  

十数年来之中国,诸多经济政策严重偏失,图利于极少数人,使之在短短的时间里靠合法外衣下的巧取豪夺而巨富暴富,而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却陷于困顿(消费在全国GDP中降低到29%,工资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仅为8%,全球倒数第一就是明证!),国家财政收入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超过GDP增长的2倍)而老百姓的收入(尤其是农民工的收入)却二十年一贯制的不涨,“三公”消费也是持续增长、毫无节制。政府如此放纵自己,而不断增加从普通老百姓身上获取财政收入,怎么能不引起沸腾的民怨呢?可是,居然由所谓的主流精英人士把民怨之人当刁民,声称:对刁民绝不能手软,即应予镇压。当今之世,99%的人只拥有20%的财富,十数亿人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他们都有怨气,都不高兴,如称之为刁民,予以镇压,那这个国家还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吗?理性的选择应是政府立即恢复人民政府的本色,立即调整偏失的经济政策,从严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财政收支,让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惠及全体人民,减少普通老百姓身上的负担,对人民多予少取,让老百姓摆脱生存线上的挣扎,重燃小康之梦,只有这样,“则远怨矣”!  

26、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大意:孔子说:“君子以礼义为原则,按照礼制做事,谦逊出言,用诚信来成事。这就是君子啊”。  

去年“两会”,国家统计局说:全国工资上涨10%,而物价上涨30%。引起全国各界的讨伐。终其一年,发改委都讲全国物价是温合上涨。去年“蒜你狠”(大蒜价格飞),“逗你玩”(绿豆价格飞)、以至一段时间都出现排队抢购了,发改委等国家相关部门还在意志坚定的“温和”着。这是不是缺少诚信呢?“两会”期间,有人问及“4万亿”投资去向时,发改委回答:不能告诉你。这是不是出言不逊呢?  

在重大的国情国事问题上,政府高官出言不逊,不讲诚信,可见“小人”之盛于世的现象是多么的普遍!  

27、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大意:孔子说:“如果才智胜任,但仁善不足以守持,即使得到了(职位),也会失掉。如果才智胜任,仁善也足以守持,但不能以庄重的态度在位,百姓也不会敬重。才智胜任职位,仁善足以守持,又能以庄重的态度在位,但行动不守礼制,仍然不是善政啊”。  

用现代的观点看,所谓善政,就是能实现国泰民安、民富国强的政策。什么人能实施善政呢?孔子讲了四条:知、仁、庄、礼。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礼。所谓礼,用现代语境表达,就是按原则办事。什么是原则呢?从当今中国来看,就是《宪法》和《党章》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核心有四条:公有制为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领导。如果我们的政策体现了这四条,全国人民就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样的政策体系就可称之为善政。如果贫富两极分化严重、新三座大山压头、民生艰难,贪腐横流,那么政策就不是善政而是恶政。  

当今中国,恶政如能出台,本质原因就在“动之不以礼”,具体讲:一是放弃或削弱党的领导;二是放弃或削弱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认为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不公平不正义的私有制天经地义而不依法予以节制;三是丢弃或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点,否认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搞精英政治、资本政治,与广大人民群众相脱离甚至相背离。  

28、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大意:“子贡说:处于贫困却不卑谄,处于富贵但不骄横,这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比不上处于贫穷仍乐于闻道,富贵仍爱好礼节啊”。  

当今中国,占人口95%的广大普通老百姓,生活依然相对贫困。但他们勤劳勇敢、朴实善良。只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们,一旦富贵就变脸。学者富贵了,就不为处在贫困中的父老乡亲鼓与呼,反而为巧取豪夺而富贵的人寻找依据、为贪腐唱颂歌;官员富贵了,就挖空心思把政策制定成黑洞,不断吞噬老百姓的劳动成果,让有钱人更有钱、有权人也有钱,并让富贵者作为特殊利益阶层固化起来。当有钱人肆无忌惮的更有钱时,宝马车也就成了杀人不偿命的工具。  

贫穷者,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上不起学。集体解散了,人民群众又流于一盘散沙,整天疲于生计,在生存线上挣扎,那里还有力气“乐道”。富贵者,穷奢极欲,挥金如土,草菅人命,无法无天,那里又会有兴趣“好礼”?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大意:“孔子说: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应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二 先生的这句话,用在今天中国对外关系上,是非常正确也非常有用的。但遗憾的是,当国者与谋国者,都在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大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因此,经常性的在事关中国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对国外的东西产生误判。美国总理奥巴马上任伊始,访问中国,由于“不知人”,主流传媒欢呼雀跃,象吃了春药。奥巴马回去后“汇率大战”“成本大战”“贸易大战”(郎咸平语)接踵而至,搞得灰头土脸。08年,美国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当国的、谋国的不信什么金融货币战,深信中美国的忽悠。大讲韬光养晦、大讲和谐,总将自己的热脸往美欧的冷屁股上贴,在经济政策上疲于应付美欧的步步紧迫的压力和胁迫,步步退让妥协。中国人民因为“不知人”的政策策略,无奈承担起了美元“量化宽松”和人民币海量超发双重压榨和掠夺的后果。中国人民的工资收入在GDP的比重只有8%,消费在GDP的比重只占29%,这在当今世界是举世无双的!  

中国“不知人”是无“知人”之人吗?回答是否定的。有个在美国确立了很高学术地位的叫郎咸平的经济学家,讲美国,说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话,讲德国,指出了“是一个我们不清楚的对手”。但当国者、谋国者却“一如既往的不听”( 郎 先生语)。  

总理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时讲:要有忧患意识。不知总理的忧患意识里,包不包括“患不知人也”,如果没“患不知人也”,那么,中国疲于应付、受制于人的局面就无法改变,中国百姓受双重压榨和掠夺的状况就无法扭转,中国百姓的民生改善就只能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美丽的词藻。  

30、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固不失其亲,亦可宗矣”。  

大意:有若说:“守信近乎符合礼仪,诺言应当实践。恭敬近乎礼制,才可远离耻辱。求援不出自己的亲族,才可以受到尊重”。  

从共产党的角度来看,最大的义是其改革开放的政策能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并且这个政策的实施能兑现共同富裕的承诺。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同时也证明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老百姓没能从改革开放中得到具体实惠,如果日子不是好过了而是艰难了,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那就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改革开放走了邪路。  

共产党的“礼”是什么?草民以为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恭敬地奉行根本宗旨这个“礼”,才可远离耻辱,远离苏联般红旗落地、国家分裂、国力衰弱、民生艰难的耻辱!国内统一战线,即结其“亲”,是共产党成功取得政权的法宝之一,对外结第三世界之“亲”,是新中国打破封锁、重回联合国,并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繁荣富强打下坚固的工农业初步现代化基础的法宝之一。那时之中国,虽然并不富裕,也不强大,但绝不软弱,在世界上站立得挺直,活得有尊严,受到第三世界、第二世界甚至美国人的高度尊重!  

中国的现状,可以将有若的话反过来说了。从共同富裕这个目标来看改革开放的政策,可以说是无信、无义、言不可复;从党的根本宗旨来看,可以说是无恭、失礼、几近耻辱;从国际关系来看,可以说是既失其亲,又无所宗。  

我的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ichunmama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