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巴东警察为什么对“证词”进行“洗浴服务”

火烧 2009-05-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巴东警察被质疑篡改证词,将‘特殊服务’改为‘异性洗浴服务’,引发公众对执法公正性的质疑。文章指出警方通报内容存在专业术语修饰,可能影响案件定性,引发法律界讨论。

巴东警察为什么对“证词”进行“洗浴服务”——从“特殊服务”到“异性洗浴服务”的背后

  巴东警察涉嫌纂改“证词”。这点虽然是推测,但准确率应该在99%以上。巴东警察恐怕费了不少心思,才找到一个“刀笔”高手,字斟句酌的写出了一篇在他们看起来滴水不漏的通报。但正是这篇“完美”的通报,露出了一个巨大的马脚——巴东办案人员绝对不是在根据事实在陈述案情,他们在“破案”的过程中也在“做案”。

  这件案子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是几个酒足饭饱的男人去寻花问柳,结果看上的姑娘不愿意提供特殊服务,于是醉醺醺的几个人用强,在反抗过程中这个姑娘挥舞着水果刀胡捅乱刺,靠她最近的那一位脖子不幸中刀,于是死了。案子就这么简单,说是“破案”,简直都是有辱警察们的智商。事实证据全在哪里摆着,白痴都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因为事实太清晰,所以要模糊才很困难。警方的第一次信息发布显然不“专业”,太诚实了;第二次的通报稿就很见功底了,以至于搞得一大票法律人士“扼腕痛惜”——这不好做无罪辩护啊?这其实是因为所谓的“专业人士”们陷入了所知障中。再说了,“专业人士”搞出了东西最容易蒙蔽的就是“专业人士”,对老僧这样的绝对外行反而没有什么效果,我们这些“法盲”是不会从你们“专业的”角度去探究问题的。

  巴东警察煞费苦心,整出一篇对专业人士来说非常“完美”的通报稿。但世事往往如此,“完美”往往就是最大的缺陷。巴东警察第二次通报稿将“特殊服务”修改成了“异性洗浴服务”,将“按倒”修改成了“推坐”。警察们显然不是目击者,警察得到的这些信息显然来至于当事双方的口供以及现场的目击证人。也就是说,警察的两次通报其中的主要信息都来至于“证词”。问题就在这里产生。

  第二篇通报太完美,如果以一个法律人士来看,恐怕很难从中挑出毛病,因为所用词汇都严谨准确,比如“异性洗浴服务”、“推坐”都具有显著的专业色彩。而原来的“特殊服务”和“按倒”却是老百姓们常用的日常用语。那么,警察在询问口供时,证人和当事人他们会使用什么词汇呢?会象一个律师一样字斟句酌的使用专业词汇吗?恐怕只有那些已经学傻了的专人人士才会这么认为吧?中国有几亿网民,不知道根据大家的常识,在“梦幻城”这样的娱乐场所,有人这样正儿八百的说吗:老板,给我来一份“异性洗浴服务”?有人在陈述打斗场景的时候使用“推坐”这样的形象精炼的词语吗?反正老僧孤陋寡闻,在生活中绝对没有看到有人这样说话。如果警察得到的口供不是“异性洗浴服务”,不是“推坐”,而是如第一次通报所说的“特殊服务”、“按倒”这样耳熟能详的百姓口语,那么警察为什么要帮助当事人或者证人“修改”“证词”呢?警察有资格修改证词吗?如果没有,那么他们修改证词算违规吗?他们为什么要给证词“润色”?修改之后的“证词”试图向公众传递什么信息?如果警察解释通报并不是正式报告,所以通告内容没必要完全使用证词。但对这些涉及到案件定性的关键证词,警察也有权利“润色”吗?

  反正我不相信老百姓的日常用语中会出现“异性洗浴服务”、“推坐”这样的词语,特别是“推坐”一词,绝非原版证词。这个词太“专业”了。巴东警察们为什么要对证词进行“洗浴”?要知道水已经很黑了,这一次你们洗不干净的。这样欲盖弥彰反而把你们自己也套上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大概就是现在巴东相关人士的写照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