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超级大统一论》(3)

火烧 2011-10-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哲学思维起点应从混沌开始,强调主客二分与认知起源,提出私认公认大统一论,分析逻辑极限元点与人类认知的启蒙状态。

第二条 主客观大统一论  

   

——人类认知最基本最起始格式塔的确立  

                                          

引子:人类的认知与知识应该从哪里开始,应该从混沌开始,应该从混沌主客二分开始。宇宙万物本无名,一切名都是人类主观发明并强加于宇宙万物的  

   

正文:  

一、笔者全部哲学思维的起始切入点——“混沌”。   

哲学对宇宙的思维运动,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具体事物的发生运动一样,总是要有一个相对确定起始点的。笔者哲学思想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即自己整个哲学思维运动的起点与初始切入点。那么我们哲学家的思维,切入作为其命题对象的宇宙世界,究竟应该从哪一个点开始呢?   

这个问题本身的科学解决,其实是要涉及到笔者后面才会讲到的,一个叫做“私认公认大统一论”的元哲学世界观、认知观与逻辑方法论的。这个方法论大致的解决结果就是:这个起点与初始切入点本身并没有任何客观规定性,也许随便某一个切入点都是可以的,这件事本身,这个起点与切入点的终结确定,取决于每一个历史时代哲学家自己的个人私认与哲学家群体们的公众公认。  

笔者自己认为,哲学思维,要么不开始,要开始,就要从每一个哲学家自己觉得的,人类“当代”哲学认知能力(主要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逻辑极限元点的地方开始。那么笔者自己觉得的,人类“当代”哲学认知能力所能达到的逻辑极限元点,究竟在哪里呢?  

笔者自己私人选择并确认:“混沌”为自己的这个逻辑极限元点。  

人类的认知与知识应该从哪里开始?笔者自己私人认为,应该从混沌开始。混沌是什么?混沌是不可言说,什么都不知道,物我不辩,主客不分,没有任何方法,没有任何思考与言说的宇宙存在状态,是未启蒙的人类认知状态。笔者自己私人认为,语言的起始点应该是不可言语的地方;知识的起始点应该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地方;认知的起始点应该是物我不辩,主客不分,没有任何认知的地方;逻辑方法论的起始点应该是无法,没有任何方法的地方;……。混沌,这时,认知还没开始,一切都还是未知,物我,主客还未分,什么方法论都没有,什么所谓的“命题问题”都还没有。“哲学对宇宙的思维运动”这种提法本身都也还不可能存在,“哲学对宇宙的思维运动”这个“提法”本身的存在,就意味着“哲学”、“对”、“宇宙”、“思维运动”这些东西都“已知了”,“有了”,这,决不是“开始”。开始的时候应该是一个一切都还是未知,没有任何办法、章法、逻辑方法论,物与我,主与客还没有区分开来的混沌宇宙状态(本段及本段之前,关于这个混沌元点的全部“言词”都是“人类已经启蒙,已经开化,已经理性之后”,用“理性已知性的语言”对“未知、无分、无法言说、不可言说的混沌宇宙与人类认知”的追究与言说。)。  

二、天地第一论——混沌大一统论。  

一个一切都还是未知,物与我,主与客还没有区分开来的混沌宇宙;一个还未启蒙,未开化,未理性,没有任何办法、章法、逻辑方法论的混沌人,所能形成出来的天地第一论能是什么呢?  

只能是“混沌大一统论”。  

就是人与宇宙万事万物混沌一统,没有区分。  

就是“一”。但是要说明一下,这个“一”还只是个“混沌一”,“本能一”。这个“混沌一”,“本能一”与已经启蒙,已经开化,已经理性之后”,用“理性已知性语言”的线性一元逻辑看人与宇宙万事万物,所得出来的“大一统论”是不同的,后者是“清晰一”,“理性一”。  

当然,在粗略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大一统论视为是“一元论逻辑”的初始宇宙观。即“混沌一元论”与“本能一元论”的初始宇宙观。  

这个混沌大一统论,也被笔者视为是自己所有其它哲学思想,一元逻辑的原点,萌点,起始点,切入点。  

这时还处在“万物本无名”的状态。  

三、天地第一分——主客二分。  

“混沌大统一论”之后,笔者关于混沌大统一宇宙的第一件事,第一个动作,是什么呢?  

就是在当中区分出“物与我”,“主与客”。  

这个物与我,主与客二分,是人类认知宇宙从“混沌与本能”,转变到“清晰与理性”的必经之路,必需做的第一件事。  

万物从此就要开始有名的历程去了。  

区分出物与我,主与客,宇宙马上就具有了一种二元清晰性,人类就能有对物与我,对客与主进行分门别类性认知的可能性与冲动了。  

二分,显然是一种辩证逻辑的行为。  

笔者将“主观与客观”视为是人类二分人类精神意识与宇宙万物,所能得出来的,第一对辩证统一的范畴。  

笔者也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二分地带,视为是整个人类辩证认知与辩证法逻辑的原点,萌点,起始点,切入点地带。  

在笔者的新辩证法当中,主观与客观辩证统一论,就被立为第一大辩证法。其它一切辩证范畴将都是在这一对范畴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  

在笔者的新辩证法当中,主观与客观辩证统一的格式塔,被认为是人类辩证认知最起始,最基本的格式塔,其它一切辩证格式塔都可以被视为是在这一对格式塔范畴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  

四、多分。  

主客二分之后,就是多分。  

一经多分,“宇宙万事万物”便出来了,时、空、质、数、性几大宇宙万物的存在参数方面就被分形出来了。  

包括我们人在内的宇宙万事万物,及他们的运动变化,就立马清晰了,  

多分,显然是一种多元逻辑的行为。  

多元逻辑就是在人类对宇宙万物的多分当中产生的。  

五、大统一。  

把一元逻辑行为的东西,二元逻辑行为的东西,多元逻辑行为的东西大统一起来,就能得出大统一逻辑的主客观宇宙认知。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得出“主客观大统一论”的主客观宇宙认知结论。  

如果说一分、二分、多分相当于是“原子论”,那么大统一应该是相当于“还原论”。  

笔者要指出的,主观与客观是人类二分宇宙所得出来的最基本的一对范畴,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必然是关涉人类“认知宇宙”最根本的关系。主观客观大统一必然是人类认知宇宙万事万物之中最基本的关系格式塔。后面一切其它的格式塔都可以视作为在这一格式塔的基础上演生出来的。  

六、“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  

“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在终极的意义上,必然也是遵守线性逻辑、新辩证逻辑、大统一逻辑的。  

㈠、线性逻辑的“客观观”与“主观观”。  

凡是把“客观”与“主观”割裂开来,持任何形式单独“客观观”,或任何形式单独“主观观”的,都是线性逻辑的思想观点。  

莱布尼兹、沃尔夫据说是“客观唯心论”持有者,贝克莱据说是“主观唯心论”的持有者,据说还有客观唯物主义者与主观唯物主义者,……  

请读者自己去搜索一些相关哲学思想来具体阅读。  

很显然,在“客观”与“主观”的哲学问题层次上,这些思想最后都是线性一元论的。  

新辩证法与大统一论认为他们是肤浅的。  

㈡、新辩证法逻辑的“客观与主观观”。  

新辩证法认为:“客观”与“主观”必然是同生共在辩证同一的。  

新辩证法逻辑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单独存在的,非客观的主观,但是,如果没有主观(目前主要是指我们人类的主观)对宇宙客观的感知、认知与实践,就也无所谓客观。所以,有“客观”才有“主观”,无“客观”即无“主观”,同时,有“主观”才有所谓“客观”,无“主观”便也无所谓“客观”。从泛“主观”的意义上去讲,宇宙万事万物必然都是有某种“主观”的,同时,有某种“主观”的地方,必然也就有某种“客观”存在。“客观”必然是有某种“主观”的“客观”,无“无主观”和“非主观”的“客观”;“ 主观”必然是某“客观”之“主观”,无“无客观”和“非客观”的“主观”。  

我们人是一种由千万种与千万个小物质部分构成起来的物质存在小宇宙系统。人的主观其实就是我们人,这种“客观存在物”新小宇宙系统,内在的,系统物质运动,所表现出来的“道”和当中所蕴涵的“道”。  

过去的一部分老认知人,只是把我们人类这种物质的主观,认可为宇宙中唯一的主观,枉顾了低级宇宙万物的主观,是人类高级主观的源泉与由来。  

过去的一部分老认知人,是把“客观”与“主观”割裂了,妄想了“客观生主观或主观生客观”,妄想了“客观在前主观在后,或主观在前客观在后”。他们把人类,与他存在的,某一时空段当中的某一物像,割裂了开来,人们仅仅使用了线性的形式逻辑思维(甚至是更肤浅的逻辑),提取了这些孤立的人类存在表像,然后得出客观决定主观,或主观决定客观的错误(片面)结论。  

客观与主观其实是辩证统一,辩证同一的,主观总是特定客观的功能性表现,这种功能表现与特定客观是一刻不可分离的。  

(多元逻辑的主观客观观略)  

    ㈢、大统一论逻辑的“客观主观观”。  

各种线性一元论的“客观观”与“主观观”,只有在各种线性一元绝对参照系当中,才能是正确的。  

新辩证法辩证统一的“客观与主观观”,只有在各种辩证境之中才能是正确的。  

只有综合了线性逻辑的“客观观”与“主观观”,综合了新辩证法逻辑“客观与主观辩证统一的观点”,多元逻辑的主观客观观,而成的,大统一逻辑的,“客观主观观”系统答案,才能是最全面的“客观主观观”。  

七、人类认知的本质——主客观合力运动论的提出。  

现在,笔者将站在“主客观大统一论”这个人类认知的原点地带与层次高度,清晰地透视一下,将要大规模开始去的,“人类认知”的本质。  

人类认知的本质是什么?  

笔者今天意识到,人类认知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类主客二分宇宙之后,人类主观对客观宇宙万事万物所发生的,一种叫作认知的“主客观合力运动”。人类的主观去感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客观宇宙万事万物,主观与客观发生这样的合力运动,就是认知。  

是的,人类感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客观宇宙万事万物所得出来的一切知识,必然都是在“主观与客观特定合力运动的这种工厂与车间”当中生产出来的。  

是的,主观与客观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烙印,必然深深地打在了人类所有感知、思维、语言、文字、实践的上面了。主观与客观,这一对两种生产要素,因而必然是分析与推演人类认知宇宙万事万物,所得出来的,各种各样辩证范畴命题,最基础的工具要素。  

譬如我们后面第大三条,关于“宇宙到底是否真实存在与真实可知的问题”的具体分析推演当中,我们就会看到,该问题既取决于客观宇宙万事万物本身,也取决于人类认知宇宙万事万物时主观对参照标的具体选取,取决于主体认知宇宙万事万物所使用的逻辑工具,取决于人类自己的具体认知态度(科学或信仰)。  

还有更后面要讲到的“万立大统一论”,“相对绝对大统一论”,“运动静止大统一论”,“一元多元大统一论”,“有限无限大统一论”,以及与这些大观点相关的,各种各样哲学范畴,无一不都要涉及到要用“主观与客观”这一对要素范畴,来具体分析与推演。  

-----------------------------------------------------------  

第二大条的附说明:  

中国古代哲学当中,也有“混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类的思想,但是由于原作者们都早已故去,笔者无法与他们进行真正的原创性对话,所以笔者只能搁置他们的思想,只自己表达好自己现在的思想了。  

-----------------------------------------------------------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